星期五
一次信用都不能失
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了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
胡雪岩经商注重信用,难得的是始终如一地坚持信用,即使遭遇到危机也毫不动摇。在他经营阜康钱庄期间,由于竞争对手盛宣怀和邵友濂的算计,胡雪岩钱庄深陷资金短缺即将倒闭的谣言,出现了客户排队提取现银的挤兑危机。当时阜康钱庄的一个档手宓本常私自挪用了钱庄的二十万两银子,造成钱庄银两储备的亏空,根本无法应对这次挤兑风波。当有几个大客户要求提取大笔现银的时候,这个档手无奈之下被迫关门,如此一来,阜康钱庄资金出现严重亏空的谣言愈加盛行。胡雪岩严厉地批评了宓本常,直言做生意必须遵守信用,而且一次信用也不能丢失,否则,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再想重新树立原来的形象就非常困难了。
胡雪岩“一次信用都不能失”的经商理念,是他长期经商积累的一个基本经验,这维护了他经营的各个行业的形象,使得整个社会对胡雪岩经营的生意充满了信任。更可贵的是,他不仅在成功之后保持了这种精神,而且在遭遇困难之时,还坚定不动摇,这往往成为帮助他渡过难关的重要利器。
做生意讲信用,不仅要表现在创业时期,更要在成功之后,尤其是遭遇困境之时也能够坚持。
第四周
星期一
公平
在商言商,讲究公平交易。俗语说的礼尚往来,也无非讲究一个公平。
胡雪岩做生意讲究公平二字,这至少有如下两方面含义:
其一,胡雪岩在自己生意经营上,坚持公平交易的原则,不搞欺诈,货真价实。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想获得最大的商业利润,就必须依靠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价格。如此一来,商人和消费者之间就无所谓公平可言。其实不然。商业利润的最大化并不等于损害顾客的利益。在交易上,成本和价格除了受到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之外,还必须始终坚持成本和利润之间应该一致的原则。例如胡雪岩经营的胡庆余堂,由于所有药材来自原产地,质量好,价格高,药品的成本自然就比同行要高,胡雪岩完全可以成本费用高来抬高药品的价格,但是,他坚持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固定比例。在他看来,药材必须真材实料,这是商人应遵守的商业道德。如果抬高了价格就等于和购买者之间有了不公平的交易。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经商理念,胡庆余堂才能够在当时成为国内药业最著名的品牌之一。
其二,胡雪岩在商业竞争中,与同行之间注重公平竞争,不使阴招损招。从生丝贸易到军火和漕运,胡雪岩都在充分利用自己和政府之间的特殊关系,他可以在此过程中把异己力量全部铲除,但胡雪岩并没有这样做,他每次都主动和对手商谈,提出联合起来有饭大家吃,在利润分割上也主动谦让。如果他依仗政府权势把对手压垮,这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将有损他的形象,进而影响他的商誉和利润。
今天,“公平交易”往往成为一句空话,一些商人不仅不公平,甚至为了铲除对手而耍阴谋诡计,相比之下,胡雪岩的经商智慧当足以为警戒。
在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中取得利润,才是真正的商业智慧。
星期二
合理竞争
既然目的不外乎一个“钱”字,那么商人就应当合理竞争。
古人常常说,切莫得理不饶人,有理也要让三分。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大将风度的标准。经商也讲究合理,胡雪岩曾直言不讳地说商人应当合理竞争。
在胡雪岩看来,合理竞争不仅仅是个人品质性格的表现,更是商业发展的需要。只有合理竞争,才能保证整个商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否则,恶性竞争不仅损害整个商业环境,还将最终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例如,胡雪岩在涉足漕运行业时,凭借王有龄这样一位私交甚好的朋友,非常顺利地掌握了浙江漕运生意,但他并没有依仗政府力量和资金优势而垄断整个漕运市场,反而很低调地和普通的同行一样,合理地参与市场竞争,他把同行召集到一起,在利润分配上,首先想着其他同行,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合理的竞争,保持江浙地区漕运市场的正常发展。事实证明,他这样做是非常成功的。
当然,合理竞争并不是对外示弱,更不是对竞争对手采取投降主义,那种死板教条、顽固僵化的商业运作,与胡雪岩所谓的合理竞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在处于强势地位的时候,提醒自己合理竞争,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了整个市场环境。
星期三
一碗水端平
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有得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胡雪岩的“一碗水端平”的经商思想,其要义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是胡雪岩把所有商人都看做一个联盟,要求统一起来,不要在内部发生分歧和争夺,而是致力于大家都得利的结果。他一生致力于“一碗水端平”的经商理念,即使到今天也显示出强大的商业价值。因为正是许多商人之间无谓的争斗、狭隘的眼光、短浅的见识,才导致了大家同归于尽的可悲下场。
二是胡雪岩并不是倡导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因为他自己本身的实力就已经高出其他同行许多,在利润争夺上不可避免地产生“分赃不均”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有人出来主持和调解,按照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则重新划分利润,在保证大家都得利的情况下,避免因为私欲和贪婪而出现相互倾轧的矛盾。例如他在军火生意上,主动分割一部分利润给弱小的商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自己也在这种大义之举中,获得了商界领袖的地位。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远远大于获取几十万两银子。
要为整个商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协调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所有商人都“有水喝”。
星期四
按规矩行事
做生意一定要照规矩来,折子还是要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要讲究规矩,做生意也是如此。商业经营不同于一般行为的重大区别在于其处处和金钱利益相关,无论从人性自私的角度,还是从社会需要的层面,每个人对金钱都充满着一种渴求。因此,当人们从事和金钱利益直接相关的活动时,就必须处理好因为共同欲求可能引发的矛盾和斗争。商业活动必须制定和遵守一个行业规范,减少店主和顾客之间扯不清的情况,这样既方便了店主操作,又减少了可能发生的金钱纠纷。例如,到钱庄存款一般要立下存折字据,等到客户取钱的时候,就可以凭借存折如数兑现,否则说法不一,纠缠不清,总会有一方吃亏。即使是私人感情甚好的朋友之间,也应该暂时摒弃私交情感,遵从商业规矩。这既是胡雪岩经营钱庄的经验,同时也是我们现代商人必须充分引起注意的东西。
严格恪守商业规则,不因私交情感而废了规矩,给生意留下隐患。
星期五
信用第一
钱庄第一讲信用;第二讲关系;第三讲交情。
从古代的钱庄到今天的银行,对于每个顾客而言,最重要的当然是信用问题。如果钱庄不讲信用,有谁还敢把大笔的银子存在里面呢?胡雪岩开办钱庄的时候,告诫手下人要讲信用,这并不是说只有他经营的钱庄才讲究信用,其实这是所有钱庄通行的规则。那么,胡雪岩经营的钱庄在信用上和其他钱庄相比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在我看来,胡雪岩在钱庄经营上的信用完全是自觉的,不是因为生意行规如此才被迫去履行,正是这个原因,他的阜康钱庄才能在当时获得如此高的声誉。
胡雪岩的“做生意要讲关系”,在当时属于公开的秘密。这里的关系有两个意思:一是官方政府的支持,即“朝廷里面有人”;二是与同行之间保持亦敌亦友的关系。前者可以帮助他在困难的时候获得政府的支持,后者可以避免他遭到孤立。这两种关系都在他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王有龄、左宗棠等人,直接帮他的钱庄拉来了许多生意。
古语云:“生意场上无父子。”自古以来,人们很少把“交情”二字用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上,似乎那样做是一种非常虚伪的事情。胡雪岩并不这样看,他恰恰充分借助了交情的力量推进了事业的成功。不仅和诸多官方大员建立私人交情,还和同行组织成一个稳固的商业联盟,在共享利润的同时,获得同行们的信任。
胡雪岩“讲信用、讲关系、讲交情”的原则,虽然是针对钱庄这个行业而言的,但对于当时乃至今天任何一个行业,岂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人无信不立,没有朋友就无路可走,这实际上是一切成功都必须恪守的不二法则。
做生意要信用第一,同时要建立稳固的私人关系联盟,优秀的商人绝不会在困境中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