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上班族要根据日程计划和施行状况,每天、每周及时总结,每月进行回归基础的反思是必须的。如果发现生活、工作与计划有落差,就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修正原先的计划,必要的时候还需重新制定计划,以便自己能快速的成长。
严格自律
明确了今天应该完成哪些事情之后,就要把计划立即转换成行动,遵从“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不断分心、常受干扰工作一天,还不如全神贯注投入三四个小时所取得的成果多。许多上班族都遇到这样的状况,手上有几项大小事情要在今天完成。可是,当自己刚心定气闲的进入工作状态没多久,财务部门跑来告诉你,要向一家客户催缴货款。没过多久,一位客户打电话来投诉刚收到货品的质量有问题……这些事情都让上班族烦躁,使人无法迅速回到工作状态。不要烦躁,这只会扰乱自己的思绪,并且也没有什么效率可言。这时上班族需要保持专注,有耐心。可以暂时清空头脑,在座位上安坐,深呼吸三分钟,呼吸的时候只想着吸气、呼气,这样很快就能使心情保持平和。也可以换个思维想问题,告诉自己“不过如此而已,心烦只会影响后面的工作计划”。如果有想站起身来、离开的冲动,那么就要发挥潜意识的威力,说服自己,“只有保持耐心,思维才流畅,头脑才清醒,才能专心致志地的完成重要事项。”
掌控时间,让每一秒都产生价值
列宁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保证健康,提高效率,就应学会做一个时间管理的高手,随时随地利用并创造时间。例如整理一份客户调查表,有的上班族是这样工作的。从上午9点开始,中午花30分钟的时间吃午饭,其它时间连续在电脑前整理资料。到下午四五点完成工作的时候,颈椎疼、眼睛痛,情绪很烦躁,而且还会抱怨,职业生涯有可能提前十年报销。
另一类上班族会掌控时间,让每一秒都产生价值。从上午9点开始,先将资料进行分类,如按照行业、年龄或地区划分。这5000份来自于教师,这6000份来自于食品行业,这5000份是来自于IT行业,这20000份来自于学生……先从教师开始,定时器上设置休息时间,教师的资料整理完后,站起来在办公室走走,喝杯茶。五到十分钟后立即回到办公桌前,开始整理食品行业的资料。完成后,也到午饭时间了,花四五十分钟时间不慌不忙的和同事吃饭,聊聊天,尽量走楼梯回办公室,而不乘电梯。下午先从IT行业开始,一番辛苦之后,要站起来活动活动颈椎、腰椎,踢踢腿。几分钟的休息之后,就开始整理学生类的资料,这部分资料较多,可以分成三份。每完成一份,休息一会,揉揉眼睛、喝喝茶都可以。到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工作完成,心情还可以,颈椎和眼睛也没有多少不舒服的感觉。同样一项工作,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获得的结果也不一样。
有些上班族认为只要工作了就会有腰椎、颈椎之类的职业病。实际上,这和“我没空”一样,都是借口。腰椎、颈椎变形是因为保持同一个姿势太久造成的,工作并没有要求上班族像站队列一样,必须保持一定的姿势。上班族完全可以管理自己的时间,巧妙地利用零碎时间,创造效率。把失去健康的原因归结到“可恶的工作”身上,实际上是对工作的曲解,是不公平的。
打造高效的办公区域
一天当中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就是办公桌了,办公用品也是一道风景线。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是上班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健康的关键,为此上班族得好好地布置一番。去餐馆吃饭,点完餐上菜前,服务生会拿来一个沙漏记录时间,以表示它们上菜的速度快。看着沙漏,同样一段等待的时间,你也会觉得过得快一些。因此,办公桌上可摆放一只木艺方框沙漏,用沙漏来计时,可以让自己在既定的时间里完成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改善心情,调节情绪。文件夹放在自己需要站起来或走一两步才能拿到的位置,这样也是小小的身体活动。记事本和笔应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可以让自己的创意或灵感不会消逝。一张凌乱的积满灰尘的办公桌,无形中会扰乱大脑的思绪;眼前凌乱的物品也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和智慧的正常发挥。因此,上班族及时清理自己的办公桌,丢弃废物,也能够帮助减少环境对自己工作的影响。
4.创造未来,一双眼睛先向内看
多数人的疾病都是由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引起的,而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是由它自己的思想来决定,与人的心理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常说“百病由心生”。健康与疾病的差别就在于“性相近,习相远。”人的五脏六腑都是一样的,脏腑就是人的本性。而人的心理、想法、性格、习惯,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孔子也说过“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你是这种人,当然会得这种病。”有的上班族不舒服了,就抱怨工作、抱怨社会,而不是首先想想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哪里不对。
中医早就有“养生先养心”的说法。对自己的心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不断地改变自身固有的不良习性,保持心理健康,工作、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心理健康也是保证上班族以健康的身体去创造未来的关键。
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完整、协调、一致,即一个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并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心理健康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充分地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很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它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做出适度评判。接纳自我,生活目标和理想切合实际,不会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会和自己过不去。在社会中,能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能安然处之。
第二,适应社会环境,能处理生活和工作事务,有着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真诚、尊重、信任、友善、宽容。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生活、工作在小集体中能融为一体,无孤独之感。
第三,能控制与协调情绪。乐观并且心态稳定,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既不因琐事耿耿于怀,也不轻易冲动莽撞。同时,遇到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能够适当地表达,不会在心理留下阴影或延续较长的时间。
第四,人格和谐完整。这里所说的人格即个性,即一个人的个性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体现出来。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合理的,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对外界刺激不会有偏激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能够与社会步调保持一致,也能与集体融为一体。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并获得一定的回报。
第五,意志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一定的自觉力、独立性和自制力。行为独立、自主,既不自负、也不盲从或优柔寡断,或以它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不受诱惑,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行为得体,较为理智的做出决定、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果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六,面对、接受现实,乐于工作和学习。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而不是逃避。有自己的理想,有充分的信心,在工作中可以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享受人生和工作的乐趣。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不断的学习、积累各种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进而成就一番事业。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经得起一定的挫折,不会有悲观、消极的心态。
第七,智力正常,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协调能力。智力正常是指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头脑清醒,日常的行为与自己的年龄特征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