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用6年时间读完了别人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课程,最后终于发现了“J粒子”,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有人问他:“你如此刻苦读书,不觉得很苦很累吗?”他回答:“不,不,不,一点儿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要探索的东西。”青少年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使注意力集中,观察细致,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捷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哈佛观点】
有趣的学习等于有效的学习
没有兴趣的学习将会是十分枯燥乏味的,兴趣不仅是成功的基石,更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学习者失去了兴趣,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再也无法体会飞翔的乐趣,而只能在泥泞中蹒跚前行。
要想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必须培养对学习的兴趣,用兴趣推动自己有效地学习。
毕业于哈佛的著名汉学家史华兹对有趣地学习做了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有趣的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题等,也都是很有趣的学习,而且他更提到“有效的学习,才是有趣的学习”的说法。
不少学生问过史华兹:“什么是有效的学习?”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自己觉得有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学生们听完后只是笑笑,并不觉得教授在认真回答他们的问题。但史华兹认为,有趣的学习就是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愉悦、学有所用的学习。
难道学习真的有趣吗?史华兹说,在小孩子的眼里,他们对学校充满向往、好奇,他们相信学习一定比他们现在玩的游戏更有意思。可是当他们步入学校不久,便会发现原来学习是那样的枯燥乏味,没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种心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读完大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体会不到一丝学习的乐趣。
学生虽然掌握了许多知识,但是在他们的深层意识中,并没有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应该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任何有悖于此的行为,都会被视为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他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用分数来说明一切,即使得高分的人是个呆头呆脑、不通人情世故的学生。所以,史华兹强烈地建议:“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件有趣的事。”
当代许多教育心理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他们认为,当一个学生对于所要学习和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大脑皮层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和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不但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相反会饶有趣味,效率很高。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动力。
如果你满怀兴趣地去学习,那么你会在知识的天空中快乐自由地翱翔,你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轻松互动】
1你是否同意史华兹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觉得学习很枯燥?
2将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写下来,并逐个加以分析。你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寻求帮助,发现解决办法。
【亲子共品】
保持学习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看成问题就是了。例如学习阿基米得定律时,你可问:阿基米得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怎样被发现的?怎样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应注意什么问题?我能否用其他的办法推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开始你强迫自己详细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地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
【哈佛观点】
兴趣,能点燃你对成功的渴望
古今中外,大凡在某方面做出成绩的人,除了勤奋、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外,还有一个内在的共同点,就是对某种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工作或事业的酷爱,是一种神奇而又巨大的能量。
瑞典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玛从小对童话就特别感兴趣,她的生活里处处都能够见到童话的痕迹。
她的母亲是一个少言寡语、极其安静的人,但是对儿女的爱却一点都不少。在冬天的漫漫长夜里,母亲总会坐在暖暖的壁炉前,给孩子们读安徒生童话以及别的小说。
奶奶也是孩子们的一个童话来源。和母亲不同的是,奶奶从来不拿书,似乎故事就长在奶奶的肚子里。小塞尔玛似乎更喜欢听奶奶讲故事,奶奶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相比起来,母亲的故事则平淡得多。
小塞尔玛5岁时,奶奶去世了,她立刻感到了巨大的悲伤和失望:没有奶奶,以后谁还会给我讲故事。
小塞尔玛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童话和美丽的传说仍然流淌在她的生活中。姑姑和邻居家的老奶奶代替了奶奶给孩子们讲故事,荒诞怪异的骑士,美丽可爱的天使……小塞尔玛继续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
在小塞尔玛刚刚认识不多字词的时候,她就开始找书,她要亲自去体会童话世界的奥秘。她为童话世界里高贵的英雄所折服,她鄙视那些社会底层的流氓和无赖……看到高兴的时候她会呵呵地笑出声;看到主人公被人欺侮,她的小拳头便攥得紧紧的……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外面的世界就像书中展示的那样。
在她所读的童话中,有一本深深地影响了她,这就是《欧西欧拉》,这本书讲的是印第安人的故事。看完书以后,小塞尔玛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成为一个好作家,写出像这样的书来。从此以后,她更加如饥似渴地读书,她对什么书都感兴趣,几乎整天泡在书堆里。阅读的范围也日益广泛,不再凭着自己的爱好,仅读童话和小说之类的书籍。那时候,只要是能找得到的书,她拿来就读,充满着对知识热切的渴望,看不懂的就多看几遍。15岁的时候,她读完了家里所有的藏书。16岁的时候,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诗,从此开始了一个作家的生涯。
她一生的著作十分丰富,但是最著名的是《骑鹅旅行记》,这也正是源自于她童年时对童话强烈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是十分微妙的,通常的解释多是环境影响、家庭的熏陶,但更多人的兴趣似乎是自发的。同一父母养育的几个子女,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相同,但兴趣却大不一样,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人客观上缺乏成才的良好环境,但凭着兴趣竟然成为享有盛名的伟人,如两岁丧母,九岁丧父的托尔斯泰;七岁母亲去世,被父亲送到牧师家寄养的司汤达;自幼以棺材为床,生活艰难的安徒生;童年时父母相继亡故的但丁等,他们的成功都与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兴趣对我们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对某项学科十分感兴趣,就会用尽全力去搜集有关的知识,而往往我们知道的越多,疑问也越多,兴趣也将更加浓厚,对相关的知识也会更加渴望。这时候,学习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相反会觉得十分的有趣。
每一个学习者都应该像塞尔玛一样,好好珍惜、努力培养自己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它将指引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去满足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
【轻松互动】
1塞尔玛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何启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想一想,你对学习一门新的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吗?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亲子共品】
自我寻找学习乐趣这个方法是前苏联西·索洛维契克倡导的。其基本点是:一个人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件有趣的事。具体的训练方法是:第一,在学习前激励自己,自言自语,连说几遍“我喜爱学习××学科,××学科奇妙无比”等话语。第二,在学习中比平时更细心,花更多的时间。平时不原谅自己的粗心失误,尽可能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愉悦。第三,在不想学习,不感兴趣时,回忆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例如“我的解题思路是正确的”、“我的运算速度是快的”、“我的记忆力是好的”、“我的文笔是优美的”等,淡忘自己的缺点,增强自信心,逐步感到学习中的趣味。
其实,我国古代学者早已采取这种自我寻找学习乐趣的方法。如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就曾写下《四时读书乐》的诗:“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常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拨琴一奏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寻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是借春夏秋冬四时事物,抒发读书过程中体验到的欢乐心情,激发自己浓厚的学习兴趣。
平时要留心观察一切事物,多给自己提一些“为什么”,并且经常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研究学习中的问题,感受知识的魅力。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上问号,然后去钻研,并从中悟出道理来。学业上的长进往往是循着“好奇——有疑——思考——释疑——有得——产生兴趣”的轨迹发展。第二部分 哈佛优等生的培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