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99700000008

第8章 小品与相关学科及艺术之间的关系(1)

小品与相声、话剧、折子戏、二人转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点。

有人认为,它们的相同点在于:形式上短小,情节不复杂,都具有“戏剧”性或“喜剧”性。不同点在于:相声一般也有小品短小的特点、幽默风趣的特点以及其他一些共同的特点,但相声是“说、学、逗、唱”,重在“说”,一般不用道具,不化装;而小品不仅用道具,要化装,而且重在“演”,通过表演取得效果。说的多演的少,容易使人视为相声;光演不说,成了哑剧。在内容上,话剧、戏剧的内涵丰富,时空较长,说教成分较多,思想性突出,有的看后给人以沉重的、悲壮的感觉,甚至催人泪下。而小品则不必有较多的内涵和思想性,只要将具体事物的“一面”表现得活灵活现即可。

如果说戏剧是社会生活的一幅画面或镜子,小品则是一幅漫画,是一个“哈哈镜”。它的特点是用“笑”和夸张的语言反映事物、折射事物。如果说戏剧是以剧情和角色的台词直接感染人,使人们受到正面教育的话,小品则既不属正面教育,也不属反面教育,它是用一种“启发式”的形象思维激活人的感官,使人们从笑中受到感悟。

小品与东北语言

一、东北语言简介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全面介绍了小品的起源和发展、小品的语言特色和表演特色、小品发展的地方化、小品在海外的发展、小品名家简介、小品名作欣赏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

辽西某县有个叫叨尔磴的地方。叨尔磴人的口音,即便在当地,也被认为是特别“侉”的。但他们自己觉得——那一带流传的一个笑话——“我们叨尔磴人就是‘二’字说不好;要是‘二’字说好了,就是北京话了”。

其实他们说的蛮有道理。要解释这一点,得讲上些枯燥的话:老早的时候,北京和东北人讲的都是幽燕话,金、辽、元三代,这里和中原多少有些隔离,在女真话、契丹话和蒙古话的影响下,方言相对独立地发展,那时辽东话和大都话的区别,只是前者受女真话影响大些,后者受蒙古话影响大些。河北、山东人第一次大批闯关东发生在元明之际,这一时期的东北方言里面,就增加了山东话的成分;而北京在明朝成了都城,外地来做官的、开店铺的、当兵的、打工的,把各自的方言带到北京,特别是山西话、安徽话和南京官话,影响至今还有痕迹,明朝这时的北京话,就和东北话有些不一样了。等到了清朝,几十万旗人进北京,又带来了辽沈话,慢慢和原来的明朝北京话融合,形成了今天的京腔。所以东北话和北京话没法儿不像。在方言学上,它们是亲兄弟。

现在东北话和北京话不一样的地方,有一些是东北话保留着过去的一些读音,比如东北人念“学”为xiáo,就是过去的幽燕音,北京人后来念xué了,是受南方话的影响,东北人念“荣”为ynɡ,听着很侉,但也是古音(在音韵学上,“荣”是“喻母字”,本来就是这么念的);有些则是受了满族话的影响,东北人“大舌头”,有些地方没有声母字,念成零声母,又只有“资雌思”没有“知蚩诗”,都是满语影响所赐。至于大连半岛的人把“知蚩诗”念成“基欺希”,那是在说胶东话,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东北话了。

在音调上,东北话在没接受过语音学训练的耳朵听来,弯儿有点复杂,特别是辽宁的一些地方,拐呀拐的,差一点就差挺多。比如在岫岩,“大爷”的“大”字重读时,指父亲的哥哥,这和我们的用法一样,“爷”字重读时,则指爷爷的哥哥。发音上一点点的不同,就差出一辈去。东北话——特别是开原以南的辽沈话的另一个特点是二声(阳平)特别多(这一特点大概和冀东话有些关系)。有一回,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患了疟疾,别人代他上折子求皇上赐药。康熙的批示上有这么一句话:“(金鸡纳霜)连吃二服,可以出根。”“出根”该是“除根”,皇帝写错字了,这可得起个哄,看来当领导的爱写错别字,自古皆然。但为什么会误“出”为“除”呢?一到沈阳就明白了,沈阳话里“出”就是念二声的,康熙的汉话是小时候和汉军旗人学的,学的本就是沈阳话。

这几年辽宁人演的“小品”戏流行,东北话已为广大关里人所熟悉。有两个招牌词,一个是“埋汰”,一个是“砢碜”。其实“砢碜”是北方的老词儿,元杂剧里就有的,不好算东北特色,而“埋汰”是从满语里来的。东北话语词方面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许多满语成分。说个最普通的例子,“挺”好的“挺”,人人都用的,又有谁会注意它是从满语里来的呢?在语法上的满语影响之一,则有谓语后置,关里人说的“你看不看”,东北人会说“你看不”,《红楼梦》里的“将来只怕比这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都是例子。

《红楼梦》里写怡红院的丫头在炕上“抓(chuǎ,三声)子”,这个游戏东北叫“抓嘎拉哈”。“嘎拉哈”是什么东西?这是满语,指动物腿上的距骨(据说这种游戏和萨满教的某种仪式有关)。读chuǎ的“抓”在东北话里也指把散落的东西弄起来,如猪吃食的动作,也可以叫“抓”。一位老人家讲,当年张作霖发迹回乡,把银钱往地上一撒,意气风发地叫:“小子们抓吧!”用是就是这个“抓”字。

又如捉迷藏为什么叫“藏猫儿”?原来,“猫”也是满语词,意思是树丛。东北没有那么多房子犄角儿,孩子要藏起来,自然是藏在树丛里。至于有人论证北京话里的“猫腻儿”也是同一来源,这就值得商榷,因为《金瓶梅》里出现过“猫儿头”,意思和现今的“猫腻儿”一样,似乎在暗示这个词是从山东那边来的。

还有一种红色的浆果,学名大概是酸浆草,东北孩子取其熟透时,捻弄软了,吸出里边的果肉,使剩一空壳,在嘴里“嘬响儿”,是一个季节的玩具。(但一般只有女孩儿才有这样的耐心)东北叫它“红姑娘儿”(“娘”重读,三声),也简称“姑娘儿”。“红姑娘儿”早先北京也有的,清朝的纳兰性德还给它写过诗呢。小说《儿女英雄传》里的瘦和尚捋胳臂挽袖子,要打十三妹个“败火的红姑娘儿模样”,指的不是姑娘小姐之姑娘,而就是这玩意儿。

二、东北语言的亲和力

东北语言是最具亲和力的语言,它从来都是直白和直通人心的,犹如那一望无尽的大草原,质朴而纯真,不矫揉造作,不留余地,就像东北方言所常用的那句话——“可着劲儿造”,充满了张力和情趣,它能神奇般地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近,让你永远都感到不用设防的亲切和真诚。

如果你是东北人,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一听到那熟悉的乡音,就会不自觉地走入那人群之中,而这人群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把你当做兄弟一般地接纳下来,那种铿锵的语言撞击着人们彼此亲近的欲望,让你感到:我们本是一家。

所以,东北语言,只有在东北,才有其生存的基因和土壤,如果把它拿到另外的地方,就会失去它的生命力。

有一个小故事:在通往沈阳的列车上,一个姑娘与一位小伙子和一个老妇人邻座。她看到小伙子一直很殷勤地照顾着这位老年妇女,便深受感动,不由自主地问:请问这位是您的什么人?小伙子说:“这位吧,是咱妈!咱妈身体不好,这是刚从北京看病回沈阳。”一席话说得姑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咱妈!这一“咱”不要紧,不把她自己也给“咱”进去了?姑娘是学中文的,在语言上就爱较个真儿,她就大讲特讲“咱”字的准确用法,和在“你”与“我”之间这个“咱”字的不可随便用的特性,结果把那个沈阳小伙子惹得不高兴了,还弄得老妇人老大不乐意。

回到北京,姑娘见到东北的同学就说起没完:“我又不是他们家的媳妇,凭什么说她是我妈?”东北同学说:“人家并没有说是你妈。”“可是他说是咱……”咳,其实姑娘也明白,人家并没有据她为己有的意思,可她就是觉得别扭。

这就是比较典型的东北语言,听着就是那么热乎乎的亲切,但是在外地人那里,又是不可思议的难解。

在中国,可能在任何一个省份都听不到这样的感情色彩极浓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无疑具有感情的魅力,象征着“我”与“你”之间的亲密和真诚。

在东北,经常有“哥们儿”、“姐们儿”称彼此的父母为“咱爸”、“咱妈”,只要有一个说咱妈如何如何了,那么就会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去这一个家里帮这帮那,那情形,真是叫人打心眼里往外感动。

东北语言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大饼子”味,当然,也有更细微一些的区别,如大连的“海蛎子”味,等等。总之,它们不像南方的方言那么艰涩难懂,所以全中国的人民都可以模仿并用它调侃。

自从赵本山、黄宏、宋丹丹等人的小品出现以来,东北的方言就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开来,那种把生活原型夸大的语言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使东北语言特有的张力得到人们的认同。

东北语言大都是像东北人的性格一般直白和昂扬,就像人常说东北人的大嗓门,没遮没拦。比如,把“干啥”说成是“干哈”,这与大众嘲笑的“旮旯”和“那疙瘩”等词汇一样,都是靠舌根部发音的,换句话说,东北人的语言发音方式是非常地具有其根源的——他们的朴实、原始、直白,还有他们的不拘小节。

为什么别的地方的方言都不会引起人们的如此兴趣?比如说上海话、广东话,这些地方方言不但不惹人笑,反而还有不少的人愿意模仿和冒充?想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东北话比较地傻气和土气。说到底,这是东北人的没有心机和阴谋的表现,这和他们什么都摆在桌面上的性格有关,却与他们的思想、信念等内在的精神因素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比较东北人、西北人,上海人和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发音方式,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这4个城市或地区的男人说话发音的部位都不一样。比如上海人,他们是用舌尖部发声,所以发出的声音比较细柔和省力,这很像上海人的性格——文静、节俭,还有人们常常认为的那种精打细算。而北京的男人说话大都鼻音很重,很有些傲慢和不屑一顾,这也很符合北京身处天子脚下的那种优越感,他们见多识广、眼界开阔、不可一世。而西北人则代表了典型的憨厚和诚恳的西部特点——他们用胸腔的共鸣来表达自己,每句话的前面都要加一个“啊”,或者在后面缀一个“嘛”字,“是嘛”、“对嘛”,等等。而东北人则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是用舌的根部发声,也就是说几乎用了所有的力气来说话,没有保留地无私奉献。所以在东北,走在大街上,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扯着嗓门说话的人。

除了这些在原有的基础上语音语调的不同外,就是东北人经常有一些出其不意的让人吃惊的词汇。例如,表示什么东西到了极致的情形,不论是褒还是贬,一概用一个“贼”字。“贼好”、“贼次”(最差的意思)、“贼腻歪”、“贼带劲儿”,等等,还有东北人把“人”读成“yín”,“让”读成“yàng”,把北京话里的“侃大山”说成是“瞎白乎”。这样的方言是极具特色的,任何文字都无法解释,魅力无穷,因而其精彩程度也是超乎想象的。

东北语言极具煽动性,那热辣辣的热乎劲儿,会让你不知不觉地被感染、被感动,你无法不相信一个东北人所说的不是事实,有时那种夸大和过分,会让人觉得某些欺骗也都可笑了。

曾经有一个东北妇女到一户人家推销一种磁疗床垫,她从一进门就开始诉说这种床垫的神奇和妙处,她说这床垫几乎包治百病,什么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等无所不能,说着说着,用东北话说就说“下道了”。就像赵本山卖报纸的那种夸张。她说:“我的母亲用了这种床垫,白头发睡成了黑头发!”她这一说不要紧,把老太太吓得本来想买也不敢买了——因为谁都知道“白头发睡成黑头发”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谎言,谁还能相信这个没有露过面的床垫呢?

这就是东北人的语言,能把死的说成是活的,白的说成黑的,圆的说成方的,他们并不在乎你是否对这话有怀疑。也许,他们只是以为这是一种渲染,殊不如这种要命的渲染对于东北以南的地方来说,有时竟有一点恐怖了。

如果你与一个东北人成了朋友,那么他同你说话时就会把他的亲人与你紧密地连在一起,说起他的妻子,如果你比他年长,他会说你弟妹如何如何,如果你比他年纪轻,他会说你嫂子如何如何,以此类推,上到你姨你叔,下到你小弟你大侄子你小外甥,诸如此类的称呼一旦成立,你就仿佛是他们家的人了,等你再见到这些人时,他们已经都成了你所熟知的人,而你,一定对他们也不会陌生。

这就是东北人的滚烫的语言本质,只要在东北,你就走不出这样亲热的话语的氛围。

东北人是曾经驰骋在大森林和大草原上的人,所以他们的语言也与他们的性格一样,具有奔腾的张力和辽阔的豪放性,更具有使你走在大平原般的荡气回肠和回家般的怦然心动。

三、用东北话表演的经典小品示例

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表演: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

宋丹丹:是,我站着说吧。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海湾那疙瘩挺闹心,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美英合伙欺负人。谢谢!

赵本山:成功么?……丢人了?

同类推荐
  • 美术史求索录

    美术史求索录

    李福顺先生为现今国内著名之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鉴定家,本书为其书画鉴赏方面的文字集稿,可供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阅读。
  •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锋语:丑辑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本书讲述了我国在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曲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成就。
  •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分别介绍了甲骨的来源、知识特征、辨伪及收藏;牙雕艺术的历史、工艺流派;古代偶像、毛泽东像章的分类与专题收藏等。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大师经典带来的影响,不只是停留在某个时代,而是会穿越时空渗透到我们的灵魂中去。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品位高雅,内容丰富,设计、装帧精美、时尚,不仅具有较高的阅读欣赏价值,还可以收藏,或作为礼物馈赠亲朋好友,是一套能让读者从中获益良多的读物。
热门推荐
  • 帝少的小娇妻

    帝少的小娇妻

    杨晓芸是一位平凡的女大学生,每天两点一线的大学生活却不觉得无聊,唯一的兴趣就是喜欢看小说,这占了她生活的一大部分,结果睡了一觉就穿进一本小说的书中,那是她最近看的一本连载的言情小说,特别精彩还意犹未尽,但她却不想穿越啊啊啊!在她醒来的时候一脸懵逼,完全是被吓得,因为她发现自己躺在床上……
  • 山城往事

    山城往事

    这是一部反映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一个塞北小城的社会混子的小说,他们在那个法律不健全的年代,横行在这个小城,之间充满狡诈,阴险,暴力,血腥的争斗。什么江湖义气不过都是为了追逐利益罢了。小说重现了那个时代这个小城人们心中的困惑,挣扎,迷茫,和希望。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个关于纯爱的故事

    一个关于纯爱的故事

    “哥哥,这个蘑菇好好看!”“那是毒蘑菇,小希!”“哥哥,我好喜欢你啊!”“我也喜欢小希!”叶洛随母亲来到苏家却受尽白眼,妹妹对他的亲昵让一场跨越世俗的爱恋就此展开。爱!就该刻骨铭心,惊天动地。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们真的会不到那天了吗

    我们真的会不到那天了吗

    有一个叫夏墨婷的,她有着富裕的家庭,但她不快乐,自从认识了王俊凯,她的生活改变了。。。。。。。。
  • 琦缘

    琦缘

    第一次见他,“你这个丑八怪!”惹得我狠狠地扭了他耳朵。从此两人结下了不得解的怨。”我这辈子做过最对的一件事,是我选择了你。做过最后悔的事,是我深深地爱上了你。“啼笑因缘,回头看一切皆为往事。
  • 血溅孽缘

    血溅孽缘

    本书以平凡的小人物刘静莲由面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到人生之光再现为主线,体现了小人物也能笑到最后的当今社会之法则。读来实在令人快慰。
  • 弃女为妃:盛宠无双

    弃女为妃:盛宠无双

    她,本为相府嫡女,却过着悲惨凄苦的生活,从小受尽虐待,扮成丑颜,装作结巴,结果还是难逃被杀死的命运。所幸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强大的灵魂穿越到了她的身体中,她再次睁开眼,风华潋滟,眼中仇恨弥漫。穿越当晚,她果断出手,在众多宾客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咬断继母手指,打掉渣妹肚子里的野种,让渣爹丢尽老脸,使渣弟身受重伤,并借皇上之手严惩禽兽未婚夫。他,东旭国太子,英俊高贵如神祗。初见他将自己干净贵重的披风,盖到她沾有泥污的身上,缘分就此开始。她艳若桃李,冷若冰霜,她明媚如花的笑容,只为他一个人绽放。他深沉如海,坚毅内敛,却迷失在她美丽的笑容里,从此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唯剑独行

    唯剑独行

    魂穿异世,万载轮回。大彻大悟,往事如烟。此生只求巅峰,仗剑而行,十步杀一人。欢迎加入书友群:46787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