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4200000042

第42章 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在行动(2)

【经济学课堂】

“公地悲剧”最初由英国人哈定于1968年提出,又称哈定悲剧。哈定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这就是悲剧的所在。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他提出了一个“公地悲剧”的模型。

例如,一群牧民在共同的一块公共草场上放牧。其中,有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头牛,因为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是有利润的。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牛的数量已经太多,再增加牛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但对他自己而言,增加一头牛是有利的,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可以由大家承担,于是他增加了一头牛。当然,聪明人并不止这一个牧民,其他的牧民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都增加了一头牛。每个牧民都增加了一头牛,整个牧场多了很多头牛,结果草地被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牧场再也承受不了牛群,于是,牛群数目开始大量减少。所有牧民的如意算盘都落空了,大家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这一悲剧的产生在于每个人都陷入了一个体系而不能自拔,这个体系迫使他们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无限地使用资源,集体毁灭成为大家不能逃脱的命运。

对“公地悲剧”有许多解决办法,哈定说,我们可以将之卖掉,使之成为私有财产;也可以作为公共财产进行保留,但准许进入,这种准许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哈定说,这些意见均合理,也均有可反驳的地方,“但是我们必须选择,否则我们就等于认同了公地的毁灭,我们只能在国家公园里回忆它们”。

哈定说,像公共草地、人口过度增长这样的困境,没有技术的解决途径,所谓技术解决途径,是指“仅在自然科学中的技术的变化,而很少要求或不要求人类价值或道德观念的转变”。总的来说,防止公地悲剧有两种办法:一是制度上的,即建立中心化的权力机构,无论这种权力机构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私人对公共地的拥有即处置便是在使用权力;二是道德约束,道德约束与非中心化的奖惩联系在一起,在实际中也许可以避免这种悲剧。在悲剧未发生前,如果建立起一套价值观或者一个中心化的权力机构,这种权力机构可以通过提高成本或采取其他办法控制数量。

【经济学茶座】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有句俗话:“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不拿白不拿,白拿谁不拿。”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公地悲剧”最好的例子。

英国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是“圈地运动”。一些贵族通过暴力手段非法获得土地,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据为己有,这就是“圈地运动”。由于土地产权的私有化,拥有者对土地的管理更高效了,为了长远利益,土地所有者会尽力保持草场的质量。同时,土地兼并后以户为单位的生产单元演化为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英国正是从“圈地运动”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如今,我们当然不能再采用 “圈地运动”来解决公地悲剧,但我们可以将“公地”作为公共财产保留,准许进入,这种准许可以以多种方式来进行。比如有两家石油或天然气生产商的油井钻到了同一片地下油田,两家都有提高自己的开采速度、抢先夺取更大份额的激励。如果两家都这么做,过度开采实际上可能减少它们可以从这片油田收获的数量。在实践中,两家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达成分享产量的协议,使从一片油田的所有油井开采出来的总数量保持在适当的水平,这样也能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人认为,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必须不断减少公地,但是,让公地完全消失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政府制定严格的制度约束,将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这样,在公地的人才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才会在政府干预下合理“放牧”。

黑勒于1998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中正式提出“反公地悲剧”概念:“反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但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权力去阻止其他人使用稀缺资源,最终没有人拥有有效的、实质性的使用权。“反公地”的产权特性不是虚置、不明晰的产权,而是支离破碎的产权,最终可能导致资源的闲置或使用不足。

乘数效应——砸玻璃会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学故事】

一日,某经济学家坐在桌前看书,妻子在擦窗户。小儿子非常顽皮,在街上玩的时候用石头扔妈妈,没想到一不小心,将妈妈刚擦好的玻璃打碎了。妻子非常生气,抓起孩子就要打。这时,经济学家突然说:“为什么要打孩子?他打碎一块玻璃,却能让装玻璃的工人有活干,能让玻璃厂多生产一块玻璃,可以增加国家的GDP啊。”妻子听了非常生气:“那我呢,我辛辛苦苦擦的玻璃就这样被打碎了,我岂不是白忙了?”经济学家答道:“本来你擦玻璃对GDP就没多大贡献,也没什么好难过的。”妻子听后,对经济学家恨得咬牙切齿。

孩子打碎玻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妻子擦玻璃却对经济没有任何贡献,这道理从何说起?按照经济学家的解释,家里的门窗玻璃被打破,的确是一种财产损失,但因过后要修理,于是家里就会增加开支,对社会经济构成需求,从而创造了新的GDP,刺激了经济,这就是“乘数效应”。而妻子的家务活动,因为没有影响收支,因此对GDP没有贡献。

【经济学课堂】

“乘数效应”也叫“凯恩斯乘数”是指通过某项投资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乘数效应是指在公共工程项目之后带来的消费水平和私人投资水平的上升。政府通过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扩张财政支出,投资公共工程,可以发挥财政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解决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增加就业,提高社会的消费需求。

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例如,假设投资增加了100亿元,若这个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3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3,如果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是4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4。

为什么乘数效应带来的乘数会大于1呢?比如某政府增加100亿元用来购买投资品,那么这100亿元就会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入此投资品的生产者手中,从而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亿元,而这100亿元就是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第一轮增加。随后,得到这些资本的人将开始第二轮投资、第三轮投资,经济的增长就会以大于1的乘数增长。

【经济学茶座】

如今,乘数效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国的经济政策中。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与奥运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有50多项,包括建筑、建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服务业等。奥运因素的注入拉动间接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经济产生第一轮拉动;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又需要其他与之密切相关的行业的支持,因而产生新一轮的经济拉动。如此循环,奥运投资的乘数效应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奥运投资所引发的拉动效应所带动的投资和消费市场就是通常所说的“奥运蛋糕”,如果按照“大投资”额来计算,以1.9为乘数,据此算下来的“奥运蛋糕”将近6000亿元。

乘数效应在管理中也有应用,管理者自然希望每一个决策都能实现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多重效果,但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包括一系列的措施在内,只有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功效,乘数效应才可能产生。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管理中的激励措施,单纯的激励不可能在没有激励的情况下继续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比如企业文化等配套才可以。只有做好这些相应的措施,乘数效应才可能产生。

宏观调控——政府“有形的手”伸向何方

【经济学故事】

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在2010年最大的印象恐怕是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2010年,我国房地产调控呈现“三波”推进形态。第一波为以“国十一条”为代表的紧缩型调控,第二波为以“国十条”为代表的打压型调控,第三波为以“9·29”新政为代表的管制型调控。三波政策的程度不断升级,共同组成了这轮堪称史上最严厉的宏观调控。

从政策出台的机制分析,“国十一条”明显强调“压”,成为我国新一轮房地产紧缩政策的起点。“国十条”提出“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政策严厉程度再次升级。2010年9月29日,多部委新政出台,以巩固楼市调控成果为目的,“国十条”中“30%首付款”、“停发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停发无证明非本地居民住房贷款”等政策被进一步强化,并推广至全国。同时新政还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掀起了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又一高潮。在接连三波的调控下,我国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的抑制。

【经济学课堂】

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学认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和作用是通过制订计划(经济手段),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通过制定法规(法律手段),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通过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行政手段),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补救“看不见的手”在调节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失效。在风调控时,如果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当,不遵循市场的规律,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

同类推荐
  • 东方商人地图

    东方商人地图

    本书勾画了东方商人的财富地图,分析了中国商人、犹太商人、阿拉伯商人、印度商人、韩国商人和日本商人6大东方商人的财富基因。全书行文流畅,亦庄亦谐,寓经商哲理于轻松阅读中,可谓开卷有益。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

    《经济读本》:如果你读了之后,能够清晰地看到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带给自己的经济前景,能够利用这些政策进行有效益的经济活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足的生活,并为家乡的发展增添马力,那就是给我们的最大欣慰了。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 中国制造业投资研究

    中国制造业投资研究

    以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投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制造业投资规模、结构和效益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本书在简要回顾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后,详细阐述了继续加强制造业投资的客观必然性;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和检验,定量研究了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制造业投资对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热门推荐
  • 独孤主宰

    独孤主宰

    前世主宰大陆,却悄然陨落,今生生于地球,却卷入过去。一枚古戒,揭开尘封往事。一把重剑,划破历史沧桑。斩诸侯,天地为之动容,历史重演,谁人是以为英雄。剑刃破天,一步步走向巅峰!
  • 超神学院之海誓山盟

    超神学院之海誓山盟

    超神学院的后文衍生,主角为天使彦和银河之力。
  • 噬血魔晶

    噬血魔晶

    沈氏是城阳国的最大的商家,沈家不仅在商道是头巨鳄,也是魔道上的强者。沈云官是目前沈府的掌管人..................
  • 高冷校草的拽拽未婚妻

    高冷校草的拽拽未婚妻

    一个高冷的少爷,一个冰山千金两人原本是两条平行线,命运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 Guy Mannering

    Guy Manne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望共星河

    相望共星河

    喻晓霓用了九年的时间才明白,那些她曾觉得失去了就活不下去的人,最后都注定只能陪她走完一段路程。就连孙骁也是……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脱单

    脱单

    但那个人没有第二天早上一下会出现在门前,妈妈骗我!没有偶遇过,街道上,公交车上,学校里,都没有,也许下个路口见,所以我固执的一遍遍走过那条街;也许我的学校里会有你呢,所以我留意每一个擦肩;缘分只会发生一次,而奇迹一次也不会发生,那个人慢慢在记忆中模糊,偶尔想起,轻轻一笑,不悲不喜,小时候的事了,而我已经长大了。
  • 濒死的侦探

    濒死的侦探

    本人是柯南迷,所以就用一句柯南的话:流动的水没有形状,漂流的风没有踪迹,任何案件的推理都取决于?。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