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而政府是“看得见的手”。事实上,经济学家把宏观调控这个词理解为宏观经济政策。所以在实际应用上,宏观调控的含义正在慢慢改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期引领西方经济的自由经济主义观念对政府的宏观调控不甚赞同。20世纪80年代,有的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慢慢改称“宏观调控”,这是因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有所加强。宏观调控由此演变成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概念,在任何时候都存在。
【经济学茶座】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而一旦这些目标的实现受到阻碍,也就是国家宏观调控实施的时期。
美国金融风暴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等。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作为人民的主心骨,他们的反应备受关注。在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前,我国政府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调控政策。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终于确定总额度为4万亿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这项经济振兴计划主要包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大致包含如下内容: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这就是“4万亿一揽子计划”,要完成上述工程建设,当初预计到2010年底至少需要投资4万亿元。这项规模空前的财政刺激方案吸引了广大民众和国际上的眼光。
政府失灵——“守夜人”也会打盹
【经济学故事】
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金融危机之所以发展成为全球性经济危机,与美国政府没有很好地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为什么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经过一年多的加息,美联储又大幅度减息,基准利率从3.5%降低到过去近50年来的最低点1%,由此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高度繁荣,“代价是房地产产生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随着2006年年初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愈演愈烈,最后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从某种角度来说,美国的金融危机也是“政府失灵”的反映。
【经济学课堂】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1.政府决策失灵。第一,政府决策没有达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第二,政府决策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但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大于受益;第三,政府决策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社会目标,而且收益大于成本,但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
2.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指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他们总希望不断扩大机构规模,以相应提高其机构的级别和个人待遇,结果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减少。
3.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由于缺乏竞争和追求利润的动机,利润的刺激作用变得非常虚幻,以至于在公共机构产生低效率(表示浪费资源的机会成本和以过度报偿给要素投入形式的租金转移的结合)。垄断使公众的群体效应失去作用,即使公共机构在低效率操作下运转也能生存,因为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供应,消费者不可能通过选择另外的供应者以表示其不满,只能预期一种新制度的安排与供给。
4.政府的寻租活动。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一切由于行政权力干预市场经济活动造成不平等竞争环境而产生的收入都称为“租金”,而对这部分利益的寻求与窃取行为则称为“寻租活动”。如果政府行为主要限于保护个人人身与财产安全以及确保自愿签订的私人合同的实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能保证市场中所出现的任何“租金”随各类企业的竞争性加入而消失。
【经济学茶座】
在现实生活中,与市场失灵相对应的,还存在着政府失灵。我们要理性考虑政府的介入,要制订合理的方案和得当的政策措施,防止“政府万能”的幻觉的产生。
经济出现危机的时候,当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但是不能把这理解为政府可以直接调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事情。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举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政府调控应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同时适当加大政府介入的力度,注意采用合理的介入方式。
2008年初,西部一个省会城市的管理部门提出要把这个城市的牛肉面控制在2.5元一碗的价位上。经报道后,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批评意见。而当地的物价部门非常委屈,说当地的老百姓习惯早上到街上吃一碗牛肉面,中午又吃牛肉面,晚上可能还吃牛肉面。这么重要的关系民生的事情,我们不管好怎么行?但如果真的把这样的具体管理方式操作下去,一定会变形。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所有的原材料、燃料、用工成本等都在上升的情况下,只控制产品终端售价,只会迫使生产者缺斤短两,以次充好。
而政府的调控也有发挥积极作用的。在西北某地,老百姓习惯吃米粉,当地的物价部门认为有必要介入这件事。于是,通过调查,政府方面公布了一碗标准量米粉的成本构成信息。信息的公布促进了生产方和消费方信息对称性的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投票”来选择提供者。这样促进了各个米粉生产者之间的良性竞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两个例子告诉我们,政府调控的政策应以市场为前提。
相机抉择——政府要成为“好医生”
【经济学故事】
印度诗人泰戈尔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开始时,孙子骑在驴背上,爷爷在地上牵着毛驴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听到指责后,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调换位置后的爷孙俩又听到有人指责,说老头虐待孩子,于是爷孙两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从驴背上下来,徒步牵着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为什么放着驴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可这样一来,岂不更让人笑掉大牙?”
【经济学课堂】
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时,应根据市场情况和各种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这就是经济学中的相机抉择。
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为达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政府对经济的有意识干预。其调控形式包括调整税制、改变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等。
一般来说,各套宏观政策都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们作用的猛烈程度不同。比如政府支出的增加和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作用都比较猛烈,而税收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相对比较缓慢。其次,政策效应的时延不一样。例如,货币政策可以由中央银行决定,作用快一些;而财政政策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第三,政策产生影响的范围大小不一样。政府支出的影响面大一些,而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面小一些。第四,政策遇到的阻力大小不同。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的阻力较大,而货币政策的阻力一般较小。因此,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决定。
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国政府都根据客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实施不同的政策,并不断完善其对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
【经济学茶座】
有人将政府比做一名医生,要善用根据国民经济出现的不同症状选用不同的政策配方。比如在经济发生严重衰退时,这相当于一个人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这时就不能下见效比较慢的“药”,而应该下“猛药”,如紧急增加政府支出或举办公共工程。在经济开始出现衰退的苗头时,这好比一个人刚出现疾病的症状,这时就不宜下“猛药”,因为“猛药”的副作用较大,此时,应该开作用缓慢但副作用小的“药”,如有计划地在金融市场上收购债券以便缓慢地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息率。
作为一名好医生,还要善于将不同的药搭配使用。宏观调控政策的搭配一般有这样几种方法:一是为了更有效地抑制经济衰退,可以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为了更有效地削弱经济膨胀,可以把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二是可以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使用,以便在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不至于引起太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把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以便既降低利息率增加投资,又减少政府支出,稳定物价。
国民经济的“躯体”要是生了病,一般表现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超过正常标准。由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所以某一项指标超过正常标准而另一项指标还有余地时,可有计划地调高另一指标而使这一项指标回到临界点以内。
对于政府来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把不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避免国民经济大起大落而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国民经济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这样的政府才是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