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荣又是一惊,七个那真算是大案了,他心里也是相当好奇,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竟受到这种重视。
只是好奇归好奇,张海荣是绝不会开口询问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断头这一行的规矩就是:不问犯人的过往出处。这是张海荣师傅告诫他的,也是他这些年摸索出来的。一个将死之人,你知道他再多也没用,到时候一刀下去一了百了,知道多了反而给自己徒增一些抹不掉的烦扰。
张本千随后又跟张海荣吩咐了一些琐碎的细节,二人约定好明天午前往衙门报道,然后就光着脚回了来处。
张海荣独自一人在门廊里又站了一会,把旱烟再次点着,扒拉两口又掐了,随后他把烟锅别在裤腰带上,回身进屋从床头铺盖底下抽出来一条油布包裹着的物件,小心翼翼地打开,赫然是一把寒光扎眼的大砍刀。
这口刀看着很锋利,刀刃宽,刀背厚重,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一口剁脑袋的好刀,这是张海荣吃饭的家伙,跟了他二三十年,刀下亡魂无数,平常都被张海荣当做宝贝藏在床头,用一匹油布包起来,每当用的时候就拿出来仔细打磨。
上一回砍头大概是在半年前了,这刀一直藏着没有动过,现在拿出来仔细看隐隐附了一层污渍,张海荣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刀拿出去打磨抛光,也好在砍人脑袋的时候顺畅利索。
随后张海荣就拎了一条板凳和一块磨刀石到门口开始仔细打磨起来。
张海荣磨刀,晓得他的人一看就知道他这是要出刑,他一出刑,那必有冤大头要身首异处,换句话说,寻常百姓就有热闹可看。
通常这个时候衙门已经把行刑的告示张贴出来了,告示上会把罪犯的种种恶行尽数公述出来,告诉民众们罪犯犯了什么法,触了哪一条,按律该不该斩,什么时候在哪斩等等这些信息,告示的目的其实远不止表面这么浅显,大伙心里头也都清楚,这告示其实是在跟人们说:你们到时候来围观,看看这犯法的人的下场,哪天你们要是也犯了王法,必然也是这么个脑袋搬家的结局。
告示贴出来,张家屯仿佛从沉寂里头醒过来了,开始热闹起来,大家奔走相告,活脱脱像是逢年过节的喜庆日子。
张海荣磨好刀天色已经暗下来多时,普通人家早已用好了晚饭。
擦一擦额头的汗,张海荣把刀拿在手里比划了两下又小心翼翼地收起来,随后又进屋给堂前摆的关二爷刻像上了几柱香,叩了几首,这才摸出来几个铜板准备出门买些酒菜回来果腹。
张海荣买了二斤熟肉,一瓶烧酒,拿回来点起一盏油灯开始慢慢吃起来,吃了半个时辰,酒肉穿肠,开始头晕,架不住就摸到床上睡下了。
睡梦里张海荣总是迷迷糊糊觉着有人在喊他,但他睁不开眼皮,浑浑噩噩地就这么一夜过去了。
第二天清早,张海荣醒过来,依稀还记得昨晚的梦,但也没当回事,甩了甩脑袋就开始准备今天要干的活计。
斩首讲究一个快准狠,这是一门技术活,除了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娴熟的经验跟技巧。你砍人脑袋,得给人一个痛快,不能一刀削了犯人耳朵,又一刀卡在骨头缝里,这是不人道的,犯人吃了疼打滚抽搐、鬼哭狼嚎你看着也难受,搞不好还会厄运缠身。
这几点张海荣是没多大担忧的,早年他跟着师傅练刀那底子是非常厚的。快准狠里面快和狠好练,关键是一个准,必须勤加练习,找对感觉才行。想当初师傅经常给张海荣买回来冬瓜用来练手,具体就是在冬瓜上划一条细线,然后让张海荣去劈砍,张海荣的目标就是尽量砍在细线上。这么练习不知道砍坏了多少冬瓜,张海荣这一手本领总算是练出来了,现在他基本是眼睛看着哪,刀子就能落在哪。
张海荣准备妥当眼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就把大砍刀包好背在背上开始往衙门出发。
今天的天不是很好,太阳让云盖着出不来,天色灰蒙蒙一片。脚底下的路也烂,烂泥路穿着鞋很不好走,常被陷住,张海荣干脆把草鞋脱下来提在手里赤着脚前进。
约摸走了半个时辰,张海荣到了衙门口,这里的路比之前好的多,常年人来车往砸得严实,走起路来带不起泥巴。
张海荣进了衙门找到张本千,张本千将他领到一处草堂歇着,又托人禀报监斩官刽子手已经就位,好让上面安排犯人出监侯斩。
张海荣和张本千就在草堂里闲聊着静静等候上头的命令,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眼看着将要晌午了,衙门里终于有了动静,有小吏过来通知他们二人犯人已经出监,正要押赴刑场,叫他随队候命。
张海荣二人不敢怠慢,收拾妥当随着小吏出了衙门跟上了监牢里出来的押送队伍,两个人走在了队伍最后面,不太起眼。
这一众十数个官兵押着七个犯人缓慢地向刑场走过去,那七个犯人都被反手捆着,脚上铐着上了锈的铁链子,大长辫子被盘着绕在脖颈上,领口插着竹制的签牌,上面写了大大的斩字。这些犯人全都是一脸的死灰色,头还没落地就已经不像活人了,有两个犯人看情形连路都走不动,腿软得像扶不正的麦秆子,硬是被二旁的官兵架着拖行。
刑场离监牢不算远,就在菜市口。把刑场选在菜市口是有讲究的,刑罚除了用来惩罚犯人外更多的作用是对潜在的犯罪进行威慑预防,菜市口作为人流攒动的地界,在这里行刑会有更多的人能看到,也就能更大程度地威慑到普通民众,好叫民众老实本分、守法律己。
这押送的队伍走了一阵,引来好些围观的群众,一面跟着走一面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着,这议论里少不了今天主刀砍头的正主,也就是张海荣,张海荣走得低调,但是谁不晓得他,他背上那裹在油布里的东西人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虽然议论得多,但没人愿意靠近他,仿佛他身上有什么煞气,张海荣对这种情况也是司空见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