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0600000007

第7章 大展宏图——浙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阶段(1999至今)(2)

2.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在甲方的指导下,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规划条件下,在其投资建设的后勤公建区域内自主建设、自主管理、自主经营。

(2)承担投资经营风险。

(3)乙方承诺:

①按照下沙高教园区(西区)后勤公建生活设施的规划和设计进行项目建设。

②对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西区)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办公室、省教育厅、省教育发展中心、开发区管委会(含所属部门)就本项目在本协议签订前所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书、工程设计变更予以认可,并切实履约。

③承诺根据本项目已发生的实际投资额和需分摊的园区公建费用,如期支付各类款项。本协议生效后半个月内签署有关费用支付协议,按协议规定支付各类款项。

(4)乙方须按照甲方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要求。

(5)乙方按甲方提供的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对甲方提供的上述设计方案,乙方如有变更,须经甲方同意。

(6)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土地征用人员。

(7)学生宿舍收费标准和食堂毛利的确定,严格按国家规定执行,不准擅自定价。

五、协议附件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将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奉着服务教育、质量在前、互惠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协商解决,并以补充协议的形式加以明确。所有补充协议或协议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六、违约责任

本合同生效后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违约给另一方造成损失,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对方因此而造成的实际损失。违约金按造价的3%计。

七、文件生效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代表签字、法人盖章后生效,本协议正本壹式陆份,甲乙双方各执叁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副本份数根据实际需要制定。

三、引导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投资。一是高校与高校的联合。浙江大学新宇集团除承担本校的学生公寓投资外,还走出校门,以控股、参股、独资等方式参与浙江林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后勤建设。二是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遵循国际通行的“投资—管理—移交”(BOT)模式,由学校提供土地,企业投资,学校经营,企业在享受一定年限固定回报后,将资产以赠予方式移交学校。浙江树人大学在学生公寓建设中,以吸引属地政府入股合作的方式实行村校联建,由当地社区提供土地入股,学校出资入股,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总面积39800平方米的标准化学生公寓园区。湖州师范学院2001年与海南安华分公司签订10816平方米学生建设合同,2005年又与湖州协丰矿业签订16000平方米学生公寓建设合同,共向社会引资7000万元建造学生公寓63782平方米,突破了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瓶颈”。

3.3 大手笔兴建高教园区

兴建高教园区,是浙江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最值得肯定的前无古人的大手笔杰作。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省高校数量少、规模小,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率全国之先,作出以建设高教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在杭州滨江、下沙、小和山、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以及宁波、温州建设六大高教园区。占地3.95万亩,校舍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完成投资272.5亿元,园区容纳36所学校,在校生规模37万人。仅园区的资源总量就相当于建国50年来全省高等教育资源总和的4倍。至2007年,六大高教园区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新建的高教园区秉承渊源悠久的浙江文化传统,体现现代高教园区的理念,做到规划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建筑的特点。一是超前性。按照50年不落后的目标,充分考虑21世纪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中长期需求,高教园区紧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较好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现代化的要求。二是合理性。园区建设把学校功能分为教学、体育、后勤、产业四部分,其中,后勤、产业部分按社会化运转方式设计,还配套规划了医院、商店、中小学、教师公寓等,成为城市发展新组团和推进城市化的新增长点。三是共享性。园区内图书馆、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后勤服务设施实行共建共享,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利用率。四是多元性。采取“政府投、学校筹、社会助”的多元方式投资,引入社会机制进行后勤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为师生提供人性化服务。浙江高教园区的兴建,促进了全省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加快了全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培育了浙江教育的新亮点。中央领导同志习近平、张德江、李鹏、乔石、尉健行、李岚清以及中科院长路甬祥等都曾亲临园区视察指导,充分肯定了浙江高教园区建设成就和对全国其他省份的借鉴意义。

杭州市区建有紫金港、下沙、滨江、小和山四个省级高教园区。杭州市人民政府遵照李岚清同志“要把浙大建设好”的指示和省政府关于发展浙江高等教育的要求,在高教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紫金港高教园区是浙江大学新校区,占地88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学生规模2.5万人,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主要是浙大基础部和科技园,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学生规模1.5万人,投资为22亿元。为加快工程建设,杭州市和西湖区政府有关部门,高效率地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30天时间内完成3个乡13个村3297亩土地征用工作,用45天时间完成413户农居及建筑物11万多平方米的拆迁工作;迁移坟墓2700多穴。园区一期工程,于2002年9月竣工。下沙高教园区位于开发区北部,占地16365亩,入住高校14所学生规模13.5万人。滨江高教园区占地2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学生规模2.2万人。小和山高教园区占地7445亩,规划7所学校入住,容纳学生5.5万人。当时杭州市政府把下沙、滨江、小和山高教园区建设列入杭州市的“一号工程”,由原杭州市长茅临生亲自挂帅,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市府领导对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等工作多次提具体意见,政策配套,各方支持,确保了紫金港、下沙、滨江、小和山四个省级高教园区的顺利建成。

宁波高教园区,位于鄞县大道南侧,钱湖南路两侧,占地4.16平方公里,总投资30多亿元,入住学校7所,园区内集普通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于一体,学生规模5万人。时任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亲自挂帅,市政府提出了高教园区建设“一号工程,一路绿灯,特事特办,合规合法”的要求,以突出园区高等教育、高科技孵化、高品位人居和优美生态环境为目标,采用多元投资方式筹措资金,动员各方力量,高速度、高质量推进高教园区建设。在宁波高教园区南区建设中,引进浙江耀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新宇物业有限公司、宁波荣盛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并管理,共引进社会资金6.5亿元。还引进了社会资金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商务中心和体育中心。其中,宁波盛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宁波高教园区已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

温州高教园区坐落在瓯海区茶山境内,园区规划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4平方公里。入住高校4所,学生规模4万人,总投资35亿元。温州市政府把建设高教园区当作提高城市品位、促进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举措,制定“一年打基础,二年出形象,三年初步建成”的规划,成立高教园区建设委员会,由时任市委副书记陈爱华任主任兼党组书记。抽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精兵强将参与建设。从市场经济和温州实际情况出发,引进市场机制,采取政府、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投资方式,实施园区建设。市政府出台八项优惠政策:(1)免交市本级的所有规费;(2)收取建筑地方高等教育费,用于园区建设;(3)从土地招标拍卖款中拨款2亿元,用于园区建设;(4)鼓励社会投资;(5)同意高教园区建设委员会成立市教育投资有限公司;(6)资产抵押,银行贷款;(7)盘活存量,校产置换;(8)银行设“高教园区捐资站”,积极鼓励社会及港、澳、台胞捐资。计划、财政、土管、建设、电力、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一路绿灯,特事特办,克服种种困难,使工程建设顺利完成。

兴建高教园区是浙江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高等教育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教育强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解决群众接受高等教育难的实事工程。由于浙江省委、省政府正确部署,各厅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各高校、社会企业和建设单位积极参与,用新思路、新理念、新机制,保证了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在高教园区建设的前期,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三番五次上北京,向国土资源部汇报、疏通,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办完审批手续,落实了高教园区4万亩建设用地。社会企业、银行、各高校在筹措资金、参与高教园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浙江省政府千方百计帮助学校盘活原有资产,允许高校自行招商,进行新旧校区的土地置换,并在土地出让金补交上给予优惠政策。时任浙江省省长柴松岳称赞“这是高教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符合浙江实际,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子”。

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高速度、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六大高教园区宏大工程的建设,这是“浙江精神”浇灌出来的灿烂鲜花,是后勤改革结出的丰硕成果。高教园区的建成,改变了浙江高校的办学格局,奠定了浙江作为教育大省的物质基础。2002年8月22日《浙江日报》对深化后勤改革加快园区建设作了专题报道。

深化后勤改革加快园区建设浙江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浙江日报》2002年8月21日报道,记者金海忠)今天,省政府在杭召开全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教园区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全面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杭州、宁波、温州六大高教园区建设,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再上新台阶。

1998年以来,我省抓住机遇,加大改革力度,大胆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新路子,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跨越式发展。会议提出,按照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到2005年我省高校全日制在校生将达60万人,需新建学生公寓330万平方米、学生食堂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需60亿元。要完成如此艰巨的建设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校后勤设施建设。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始终坚持改革为高校师生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盘活存量、利用银行贷款等途径筹措资金,积极参与学生公寓等后勤设施建设;继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特别是有实力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服务企业和大企业,参与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在政策上与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一视同仁;引导高校后勤服务企业与社会力量合资、合作,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后勤服务公司;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避免垄断经营,形成“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机制和局面。

会议强调,要在2005年基本完成全省高教园区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确保园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稳定有序。要按照一流大学城目标定位,合理调整完善高教园区建设规划。进一步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高教园区建设资金平衡。除了政府要尽可能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落实既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外,主要应继续做好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银行贷款、吸引社会投资、利用园区周边地块综合开发等文章。要确保工程质量,切实加快高教园区建设进度。加强园区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稳定、有序和有利于育人、创新的发展环境。

3.4 尝试股份制

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焦点和难题。自从后勤实体组建开始,浙江省各高校就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在学校、后勤的资产管理与使用方面,摸索出计划转市场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管理、建立分级授权管理体系等多种办法。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大学、浙江林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院校借鉴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进行了股份制改革的尝试。

2001年,浙江工业大学与浙联房地产公司等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联合发起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浙江容大教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容大公司),实行股份合作,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股本1000万股,其中浙工大占51%,浙联房地产公司占33%,浙工大劳动服务公司占9%,两个自然人占7%。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公司积极参与浙江工业大学的后勤改革,新征70亩土地为浙工大建设后勤设施。浙江工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作为原浙江工业大学的后勤实体予以撤销,原有资产和经营项目在清产核资和评估后,转给容大公司,原后勤人员也一并划入。容大公司在稳定校内经营服务市场基础上,通过竞标获得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后勤经营权,积极参与全省教育后勤设施的投资经营,努力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浙江传媒学院于2000年6月组建浙江广艺后勤服务有限公司,2001年1月,浙江广艺后勤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金50万元,学校(甲方)占股份95%,自然人(广艺公司中层以上人员)占股份5%。广艺公司严格按公司法操作,制定了公司章程并定期召开董事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12月在后勤服务总公司的基础上注册成立浙江大方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新公司以股份制形式注册,学院为大股东,占90%的股份,其余10%的股份则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待所注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后勤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主要途径,理顺产权关系,建立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是高校后勤实体改制的基本模式,代表着社会化的方向。虽然,高校后勤在进行股份制改革实践中,并不是一帆风顺,有进有退。但是高校建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尝试,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分明、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5 经受“非典”考验

2003年春夏之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个人类新出现的疫病,在神州大地肆虐,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这对新组建的高校后勤实体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浙江省各高校按照教育厅对全省教育系统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控制工作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广大师生、后勤员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展开抗击“非典”的战斗。各高校建立隔离区,隔离疏散“非典”疑似病人,学校医务人员、后勤员工,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给隔离人员检疫、防治,送饭菜和生活用品,做好生活保障工作;采购板蓝根、消毒药水、消毒器材等卫生用品,对学生宿舍、餐厅、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编印防“非典”宣传资料;组织实施应急预案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六十余天时间,克服了各种困难,经历了严峻考验,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充分展示了经过后勤改革洗礼的后勤员工崭新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抗击“非典”事件,各高校普遍建立和完善了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应急机制,制订了预案,增强了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使高校后勤保障系统在实现校园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抗击“非典”的实践证明:愈是非常时期、愈是危急时刻,后勤人就愈是能吃苦、愈是能战斗。浙江高校后勤这支队伍是有战斗力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3.6 新校区开园

1999—2003年是浙江省高校后勤事业大发展的光辉岁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快速进行,高校招生规模高速增长,后勤服务项目总量大幅度增加。浙江省高校后勤全体员工怀着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的英勇气概,奋战在建设工地、服务场所、抢险现场等后勤工作岗位上,用汗水和热血铸造浙江高校后勤发展史上的辉煌。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三个夏天,正是全省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最紧张、最艰苦、最关键的时刻。浙江省六大高教园区的建设工地以及各高校新校区建设工地,处处挑灯夜战,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后勤员工日夜奋战,保质量、抢工期,都要赶在秋季开学之前,把一幢幢学生公寓、一个个学生食堂建设好、装修好,把道路铺设好,环境布置好,迎接新生入住,情况比老虎追到屁股还要急。2001年夏天,为确保杭州电子工学院等5所院校按时开学,杭州市政府在开发区组织召开“奋战60天,坚决完成下沙高教园区西区一期工程建设任务”的动员大会。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大会战。相关高校后勤员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停电、停水等种种困难,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保证了园区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在小和山高教园区建设过程中,浙江工业大学后勤负责项目联系和参与工程施工的员工,连续三年没有寒暑假,没有星期天。2003年夏天,为确保新生按时开学,后勤水电维修队的员工在工地上,连续几十天日夜加班,有的累病了也不下火线。临开学前几天,后勤领导、员工全部出动,分工包干。新建公寓楼、食堂、道路的卫生工作,学生的吃、住、行,医疗保健等的准备工作。由于高校大幅度扩招,带来后勤保障工作总量的急剧扩张,每年暑假各高校都要新招收大批农民工,要进行培训,学生生活后勤保障工作都要提前作规划安排,物资采购、修建项目要招标等,员工都是满负荷操作,但大家没有怨言。后勤改革后新组建的后勤实体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抢时间、赶速度、保质量,为实现浙江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7 标准化建设

标志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上层次、上水平,对提升大学生生活品质真正起到重要作用的是高校后勤的标准化建设。从2002年开始,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许多高校先后自发、主动地在后勤系统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HACCP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等多种管理体系。ISO9000等管理标准的实施,促进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使之逐步与社会行业、国际接轨。

2006年,浙江省教育厅正式发文,在全省开展标准化食堂和标准化公寓的建设。在推行标准化食堂和标准化公寓建设的过程中,浙江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及下属各专业委员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省高校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制订了《浙江省高校餐饮经营准入制度》、《浙江省高校标准化食堂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三)等文件,指导所属50多所高等院校会员单位开展标准化食堂的建设和评审活动。标准化食堂建设推动了全省餐饮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2006年11月21日,在中国高校伙专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上,浙江大学淑香楼学生食堂、浙江工业大学毓秀堂、杭州师范学院下沙西餐厅、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食堂、中国计量学院G3餐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下沙校区食堂,共6个学生食堂荣获“中国高校百佳食堂”。杭州师范学院饮食服务公司、浙江大学饮食服务中心、浙江师范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绍兴文理学院绍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全省评出首批标准化示范食堂10个、标准化达标食堂9个。

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陆续制订了《浙江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与服务行业指导纲要》、《浙江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行业标准》、《高校学生公寓星级评定标准》、《浙江省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验收标准》(见附件四)等文件,指导高校开展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2006年4月在金华片区试行高校学生公寓星级评比,浙江师范大学后勤集团“初阳公寓6幢联体楼单廊式公寓”、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总公司14—23幢学生公寓、丽水学院后勤总公司东区7—14#楼、西区7—10#楼学生公寓被评为四星级学生公寓;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有限公司17—20#学生公寓被评为三星级学生公寓。2007年11月,浙江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对首批25所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评定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钱江湾生活园区22—41号学生公寓等411幢学生公寓为全省标准化学生公寓。

3.8 开展优质服务

在后勤改革过程中,浙江省各高校后勤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主动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质量求发展”的理念,积极广泛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优质服务活动,把育人工作延伸到生活后勤的每一个角落。

浙江工商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您的满意,我的追求”的服务宗旨,积极导入“精致、和谐”的管理理念,着力培育“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竭诚为学校师生提供热情、方便、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后勤的保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日四餐,不遗余力。后勤除了一日三次在主餐上下功夫,还常年开出夜宵,方便广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一年四季,不辞辛劳。为校园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育人环境,不论春雨秋霜,还是夏日冬雪,不论炎热干旱,还是狂风暴雨,卫生保洁、植树种草、精心养护,工程改造、零星维修,工作量很大,后勤人总是忙得汗流浃背、不亦乐乎。一日24小时,不厌其烦。在学生公寓后勤人与学生朝夕相处,公寓管理坚持了以人为本,服务到家。六年如一日,不折不扣。8899后勤服务专线开通已近六年,公司每天24小时,坚持服务不间断,由于沟通迅捷、反应灵敏、处理及时,深受广大师生好评。据统计,8899服务专线自开通以来共受理维修等求助服务电话6470余次,此外还受理有关问讯、查寻、转告电话和接待来访等近8500人次。8899(教工路校区)和28008899(下沙校区)已成为后勤公司联系、沟通与服务广大师生的“连心桥”和绿色通道,也是后勤公司心系师生、服务师生、取信师生和情牵校园、服务到家的有力佐证。一分辛劳,一分收获,浙江工商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9月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自后勤改革以来,多年坚持开展后勤优质服务活动。2004年开展了“优质服务、优良作风、优美环境”为主题的后勤优质服务月活动,活动安排了三个系列近二十项内容;2005年,开展了以“绿色、平安、和谐”为主题的系列优质服务活动;2006年,后勤集团与后勤管理处联合主办了“为师生办实事,为校庆添光彩”后勤优质服务系列活动;2007年,主办了“优质服务强保障,真情奉献促和谐”后勤优质服务系列活动,每次活动保留了“后勤工作现场咨询和接待”、“温馨假日”等影响面广、师生欢迎度高的传统活动,并加强了“勤沟通”、“抓服务”、“练内功”、“办实事”等活动,增加了“我在后勤的一天”生活体验活动、“快乐总动员”公寓文化系列活动、“和谐师大春满园”职工家庭花卉展览等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服务活动。2008年,开展了以“创业、创新、活力后勤;求真、求实、奉献师生”为主题的优质服务系列活动,通过“沟通真情篇”、“服务创新篇”、“强身创业篇”、“务实求真篇”等篇章来开展,在服务上更加细化,更加注重倾听师生的心声。

浙江理工大学在学生公寓成立女生俱乐部、学生文化活动室等,并开设各类生活常识讲座,举办各类比赛,将学生的行为教育延伸到学生寝室。浙江林学院后勤集团2007年9月设立了“浙林后勤服务大厅”,提供综合服务、监控服务、充值服务、医疗报销等服务,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浙江树人大学后勤集团提出“提高标准、转变观念、拓宽思路、规范服务”的工作要求以及“贴近学生、贴近教学、贴近校园生活”的工作原则,成立了后勤服务教师监督组织和学生协作组织,参与到对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学校以师生满意为目标,建立起校企实现共赢的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创建一流民办本科院校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各校优质服务活动的开展,为高校校园的稳定和改革的持续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3.9 ”创争”活动

2004年6月,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的实施意见》,按照浙江省教育工会的部署,浙江高校后勤陆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该活动先是在浙江工业大学等首批10个单位试点,接着在全省高校逐步推开。其核心是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后勤改革和服务创新。

在“创争”活动的实践中,许多高校创造了很多新鲜的做法和经验。浙江师范大学后勤集团物业管理中心,不断完善人员培训考评机制,制订了《员工培训制度》、《学习奖励办法》等制度,营造了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和团队学习的氛围,职工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6年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先进示范班组”。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制订了共同愿景,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集团内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郁氛围,学习型班组、知识型员工成批涌现,有效提升了员工个人和团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2005年集团被评为浙江省“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示范单位。丽水学院后勤总公司在开展“创争”活动中,坚持创建活动与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相结合,引导广大职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弘扬“万壑争流、千崖竞秀、敢于攀登、有心乃达”的企业精神,努力“创一流素质、创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年度师生对后勤服务满意率达93%以上。2007年,公司荣获丽水市“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班组。2008年4月,公司物业服务中心先后被省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创争”活动的开展,为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了人才支撑。员工积极主动开发后勤资源,开展知识型、教育型、情感型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后勤服务工作的创新。

3.10 应对“涨价风潮”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高校食堂作为学生生活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校园与社会的稳定。2006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农副产品以及能源材料价格逐渐上涨,给高校食堂的管理服务带来很大困难和压力。浙江高校后勤系统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做好高校学生食堂稳定工作的指示精神,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通过政府指导、市场调节、财政补助、内部挖潜等多种措施,共同应对和化解价格上涨对高校学生食堂的压力,确保食堂的正常供应和饭菜价格的总体稳定,保障师生的正常就餐。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学生伙食补贴。浙江省建立由政府、高校、后勤实体共同分担的消化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亲赴在杭部分高校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并与师生代表座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非常重视政策的执行落实情况,会同省物价局成立由沈敏光、蒋胜祥、何杏仁、褚子育、夏建勇、柳萍等厅局领导带队、部分高校分管后勤工作的校领导及省高校后勤研究会下属伙食专业委员会成员参与的工作组,分赴全省各地高校检查食堂物价稳定情况及学校补贴落实情况,并对后勤部门、后勤职工进行慰问和鼓励,希望大家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做到“价不涨、质不降、量不减”。

2007年9月,在省教育厅计财处的直接指导下,选取了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餐厅和玉泉校区四食堂、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家和堂一楼餐厅、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东二食堂、宁波大学第一餐厅、温州医学院第二食堂二楼餐厅、浙江师范大学杏园一食堂、浙江海洋学院第三食堂等7所高校的8所学生食堂作为监测点;选定主食类、调味类、猪牛羊肉类、禽蛋水产类、蔬菜类、豆制品类、干货农副类、成型食品原料类、食品用具类等9大类伙食原材料检测品种;规定监测计算方法,每日上报生均伙食成本变化额的检测数据。根据市场物价变化、食堂成本监测点测定的学生月均伙食变化情况,确定学生伙食补贴额度,由各级政府财政给予补贴。并明确财政补贴部分,按隶属关系,部省属高校由省财政负担,市属高校由所在区市财政负担,民办高校按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分别承担。仅2007年9—12月间,浙江省就补助高校食堂专项资金1863万元。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五类”学生(低保家庭学生、革命烈士子女、福利机构抚养的孩子、农村五保对象、残疾学生)的伙食补助纳入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按年人均2000元标准发助学金。

浙江各高校积极改善学生食堂的管理和服务,通过内部挖潜,建设节约型校园,对水、电、气、油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千方百计加强成本控制。部分高校实行锅炉“油改气”后,燃料成本下降了8%左右;通过开展优质服务,合理调节高、中、低档菜肴比例结构,稳定饭菜价格,推出2元学生营养餐、免费汤,开出少数民族餐厅(专窗);健全由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食堂员工代表参与的伙食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搭建有效沟通平台。同时,采取食堂主要原材料集中定点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调整高中低档菜肴比例结构,实行价格统一管理;控制饭菜价格,避免了师生因物价上涨因素而可能导致的生活费用的增加,使广大师生特别是少数家庭经济较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在校学习生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立食堂经营者优胜劣汰制度,对师生满意率低于60%的食堂经营者取消经营资格;实行饭菜统一刷卡销售制度,以监控食堂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促使经营户真正做到微利保本经营。嘉兴学院后勤饮食服务中心,通过对食堂原有的燃油灶进行改造、根据就餐峰谷情况分段分批上菜、实行满负荷工作法按需定编设岗、并加强对加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做好食品、物料的出入库领用签单手续,对原料加工做到物尽其用,各种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价格持续上涨给餐饮服务带来的压力。

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在副食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全省高校所有食堂,包括完全自营、部分自营和外包经营的学生食堂,饭菜品种、质量、供应情况良好,价格基本稳定、相对合理,师生满意度较高。高校后勤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应对涨价风潮的挑战,为浙江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全社会的稳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3.11 平安校园建设

高等院校作为传承知识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谐后勤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基础。浙江省高校把构建和谐后勤作为后勤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在高校校园和后勤内部,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甲方与乙方、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加强职工根本利益的维护,不断改善内部环境和周边环境,有效推进了和谐后勤、和谐校园的建设。

2005年浙江省高校全面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根据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制定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评估标准》(见附件五),各高校成立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依据《浙江省高等学校“平安校园”评估标准》,各高校把评估标准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在总分1000分的评估指标中,后勤方面的内容占了500多分,后勤工作主要在卫生防疫、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管理、食堂、锅炉、浴室、交通安全、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等方面,检查制度落实和管理规范情况。通过自评和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考评验收,进行命名、授牌,促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落实。到2006年底,全省共有67所高校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通过“平安校园”建设,各高校还制定了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进一步加强了安全意识和技防措施,在校园里形成了服务学生的安全防范体系,深化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了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平安校园”的建设是浙江省建设“平安浙江”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进浙江省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2 推行联合采购

为确保采购物资质量,维护食堂饭菜价格稳定,规范采购行为,预防商业贿赂,教育行政部门一直要求高校后勤物资实行集中采购。浙江省曾于1990年成立高联公司,主要承担部分高校食堂大米的统一采购。高联公司解散后,各高校各自为战,以分散采购形式居多。2004年5月,经省教育厅同意,浙江省高校后勤物资联合配送中心正式成立,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对高校食堂粮油副食品等大宗物品通过招标办法确定供应商。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联配中心一直未能正常运行。随着高教园区建设的逐步完成,所辖院校陆续整体搬迁到新校区,这为浙江省高校后勤物资联合配送中心的试行具备了客观上的可能性,大家一直在共同努力着联合采供的正式启动。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学院等四所高校同处下沙高教园区,学校规模相近、餐饮管理和运行模式相似,大家有着共同的愿望和迫切的要求,经省高校伙专会同意,上述四校于2005年作为浙江省高校后勤物资联合配送中心首批成员单位进行试点运行操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大米、禽蛋、豆制品、白糖、味精、牛奶、一次性用品、一级大豆油、柴油等九个品种的联合招标,并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得到省教育厅和有关学校及社会的关注。这是顺应潮流、适应市场、符合高校伙食运行趋势的一件大事,也是我省高校伙食界的一件大事,这对稳定高校伙食价格、稳定高校和稳定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2007年年底,在省教育厅、省伙专会的关心和支持下,浙江省高校后勤物资联合配送中心在四校联合的基础上开始了积极的筹备、组织工作。2008年4月10日,省伙专会原则同意了联配中心组织框架建议及联配中心章程等核心文件,确立了自愿入会、退出自由、民主集中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四所高校的采购部门为核心搭建联配中心的工作机构。目前,联配中心已有会员单位15家,2008年6月完成了首次春季招标工作,涉及九大品种;2008年8月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了夏季联合招标,涉及10个品种。应该说,联配中心的成立,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通过公开招标,吸引优质诚信的供货商成为高校后勤的合作伙伴,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高校后勤生产成本;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讲,通过联合采购的形式进一步促进了廉政建设,切实让师生受到了实惠,有助于树立高校后勤服务的良好形象。当然,鉴于各高校后勤企业的个性和特性,联配中心还需经过一个较长的磨合期,才能更好地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

同时,各高校也加强了采购工作的管理,各高校后勤积极实施“阳光工程”,组建物资集中统一采购机构——采配中心,以“规范操作,保障供应,提高效益,廉洁自律”为宗旨。中心在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规范采购行为,强化供应商考核,完善供货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与使用部门、监督部门、供应商的沟通交流,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3.13 浙江教育后勤信息网

浙江教育后勤信息网是在浙江省教育厅指导下,由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承办的一个面向全省学校后勤服务和信息交换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网站于2004年5月30日正式开通以来,始终以“服务教育、服务后勤”为宗旨,以“以网养网、自主运营”为发展目标。在各行业协会和全省高校后勤的支持配合下,网站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浙江教育后勤信息网站下设八大版块:后勤动态、政策文件、内部交流、机构设置、改革研究、制度建设、后勤商桥、友情链接等,在八大版块的版面中,又另设若干二级子版块,如在“后勤动态”中下设“通知公告”、“市场信息”、“本省新闻”、“外省动态”等等。在各高校通讯员的大力配合下,形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畅通高效的高校后勤的信息交流渠道。对各高校后勤发生的大事、要事、新鲜事进行实时报道,对后勤的特色创新、理论研究、企业文化也在网站的相应版块进行发布,内容丰富,信息涵盖全面,为各高校后勤实体了解政府政策、协会通知,以及兄弟高校的实时动态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同时“后勤商桥”等版块的设置也为高校后勤和社会企业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学校的物资需求、招标信息的公告发布提供了便捷。网站积极体现服务属性,注重与各高校后勤实体互动,通过走访、电话联络、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并制作相应专题进行报道。如连续几年开展高校后勤迎新专题报道;开辟后勤党员保持先进性学习专题;对“老后勤看新变化”系列活动进行跟踪采访,从后勤老领导角度出发,对我省高校后勤发生的巨大变化作出报道;对我省高校后勤老同志、后勤领导进行专访等等。截至2008年10月,浙江教育后勤信息网已累计完成动态新闻11000余条,采集改革研究论文510余篇,汇集高校后勤相关文件近400份。访问量从2004年度月访问量1万人次上升到2007年度月访问量约10万人次。现已有各类注册会员553个。网站在全国同类后勤网站中信息量和访问量排名位居前列。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朱宝铜处长为信息网亲笔题词:“鼓足干劲,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争取为浙江省及全国学校后勤改革作出突出贡献。”信息网在2007年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宣传与信息工作会议上获“全国高校后勤系统宣传与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3.14 行业组织作用凸显

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研究会成立以来,组织全省高校后勤系统干部职工,坚持实践与思考并行,在推进浙江省高校后勤改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研究会换届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由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宣勇担任,秘书长由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总经理郑雅萍担任(理事会理事单位名单及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单位名单见附件六)。针对新发展阶段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自律管理,各方依法监督”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会对其功能进行重新定位,主要职责确定为:开展理论研究;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协助省教育厅做好高校后勤的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并据此修改了研究会章程,调整充实了组织机构,设立了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委员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商贸管理专业部、节能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委员会、秘书处、研究部、培训部、后勤信息网。吸收会员单位70家。重新划分了工作片区。由此,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组织建设上,更加凸显了研究会在高校后勤行业组织的协调、自律、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特殊作用的发挥。在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省教育厅,省高等教育学会的监督和指导下,研究会在当好行政参谋、开展理论研究、指导业务培训、促进浙江高校后勤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07年下半年,为了有效应对物价上涨对高校餐饮的不利影响,确保全省高校伙食稳定,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分别在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学院专题召开五届三次、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的相关领导应邀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上,各高校后勤分管领导、后勤部门负责人共同研究对策,并作为政府与各高校后勤之间的信息传达枢纽,及时传达各类政策信息。省伙专会展开调查研究,测算物价上涨引起的学生人均伙食成本的变化,用准确数据分析食堂面临的经营压力。在广泛调查研究、征集各方意见后,研究会形成了《关于高校后勤餐饮行业应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建议报告》上报省教育厅,同时附上了《浙江省高校后勤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关于高校食堂工作情况的汇报》(见附件七)。报告一提交,立即得到了省教育厅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褚子育副厅长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在杭部分高校分管后勤的领导和后勤实体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领导及时向省委、省政府作了汇报,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学生食堂稳定工作的通知》,并召开电视电话会,采纳了研究会的建议,对高校伙食实行政策性支持和财政补助,及时地解决了高校后勤餐饮工作面临的难题,维护了高校食堂的基本稳定。研究会为政府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关于高校后勤餐饮行业应对物价持续上涨的建议报告

浙江省教育厅:

2006年底以来,市场主副食品、各类蔬菜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我省各高校食堂管理和服务带来巨大的困难和压力。

经我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统计,各类饮食物资普遍上涨,以高校食堂常用的条肉、色拉油、鸡蛋为例,今年5月与去年同期比较,涨幅分别高达43.5%、43.6%、30.4%,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最新监测报告,6月20日猪肉价格较上月同期又增加12.3%。物价的上涨导致学生人均伙食成本的增加,根据平均每名学生每日伙食物资需求计算,2007年学生人均伙食成本每月增加(按30天计算)52.78元。如果按全省50万学生、一年按9个月计算,我省各高校餐饮行业一年增加成本达2.375亿元。而从发展趋势看,由于物价上涨、员工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管理成本增大等因素,高校的亏损还将进一步加大。

在这一状况下,我会及各高校后勤均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我会召开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专题研讨应对物价上涨的问题;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多次召集常务理事单位群策群力,从行业的角度对涨价压力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印发了《关于要求积极做好应对物价上涨,进一步重视食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各高校后勤也积极挖掘内部潜力,通过调整菜肴结构、开发菜肴新品种等方式努力降低成本,较好地做到了食堂经营价格不涨、质量不减,维护了高校的和谐稳定。

高校餐饮稳定是高校稳定的重要环节,虽然我省高校后勤积极努力不将涨价压力转嫁给学生,但在大范围、大幅度的物价上涨情况下,高校后勤既是承担稳定重任的学校后勤部门,又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考核部门,亏损压力日渐加重,长此下去,难以维持。因此,在各高校后勤的呼吁下,我会希望省教育厅在应对物价上涨的问题上能给予高校后勤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以下是我们的两点建议:

一、建议食堂菜价能够根据物价指数进行波动,希望建立浙江省高校食堂与市场物价的价格联动机制,由省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提出价格联动方案,报省教育厅批准,真正建立起长效机制;

二、建立价格联动机制后,菜价上浮时带给学生的压力,建议由政府或学校给予补贴。

物价上涨的问题不是新问题,但对于高校后勤而言,却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影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会真诚希望省教育厅能够帮助高校后勤解决实际运作困难。

理论研究和创新是研究会的生命。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研究会带领高校后勤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用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探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规律,把改革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使之上升为新的理论,用以指导改革的实践。使浙江高校后勤在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新思想、新理论对改革进行正确的引导。1998年张金山主编《高校后勤改革之路》,全面总结了浙江省高校后勤改革的探索阶段的实践经验;2005年10月,浙江容大教育发展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志军主编的后勤管理服务论文集《服务的价值——高校后勤改革理念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后勤系统近几年已发表的部分后勤管理服务论文及课题研究成果;2007年6月,由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沈兵虎担任主编、研究会秘书长、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总经理郑雅萍担任副主编的《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研究》一书出版,其中收录了我省25个院校67篇论文,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技术,从文化到市场,集中反映了浙江高校后勤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2008年7月,由郑雅萍主编的《感悟服务——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案例分析》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发行,该书收录了242篇高校后勤工作典型案例,对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2006年6月,浙江省高校后勤研究会下属研究部组织开展科研课题申报工作,拟订了课题指南,按重点课题、一般课题、立项不资助三类课题组织申报工作,各高校申报踊跃,经评审,确定29个课题立项,其中“浙江省高校后勤改革历程与发展模式研究”、“高校后勤服务行业标准化制定研究”、“节约型高校后勤研究”三个课题被列为重点课题。2006年底,研究会还开展了优秀论文申报、评选工作,共计收到来自25所高校报送的85篇论文,通过专家网评评审出了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2007年5月,由我省研究会组织报送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理论部“十一五”规划课题评审结果揭晓,由研究部组织报送的16份评审材料共有15项给予了立项,其中1项为重大课题,4项为一般课题,10项为自筹课题,立项课题总数及中期评审在全国各省研究会中均名列前茅。

为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会下属培训部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自2005年起,培训部在浙江林学院建立培训基地,指导高校后勤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实施分类、分层次培训。对于后勤实体领导,主要通过高层论坛、专题研讨、学习考察等方式开展培训;对于中层管理人员,主要通过职业培训、专家授课、拓展训练、挂职锻炼以及各类短训班;对于基层管理人员,主要以各专业委员会和有关高职院校为依托,开展岗位专业培训;对于一线技术工人以及专业人员,由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培训,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平台,多功能的全省高校后勤培训体系,打造大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懂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高校后勤人才。

2006年暑假,培训部在浙江林学院举办了职业经理人培训班,这是后勤系统内针对中高层后勤管理干部的首次职业经理人培训,共有70多名高校后勤实体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内容涉及领导艺术、人力资源管理、非专业财务管理知识、细节管理、服务礼仪等多个领域,对后勤管理干部的基本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授课老师大多是具有后勤管理经验的专家,授课内容贴合工作实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培训调查表的统计显示,这种边学习、边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的培训方式,受到了学员们普遍好评,成效明显。2007年3月培训部组织了物业管理企业经理岗位培训,有36位同志取得从业证书。《劳动合同法》解读与劳动争议风险防范交流研讨更是一次贴合实际需要、解决现实问题的培训。2007年下半年培训部在浙江工业大学邵科馆,邀请了浙江省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人、资深专业律师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专题讲解,并由五所高校后勤实体负责人介绍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及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培训吸引了全省50所高校的近100名后勤管理人员参加,对高校后勤统一思想、及时了解《劳动合同法》、有效控制用工风险、预防劳动合同争议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浙江省高校后勤研究会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研究会在联系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设,积极参与行业监督自律,催化行业发展,与全体会员单位携手,为共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实现浙江高等教育事业新的跨越而奋斗。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第五届研究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大事记(2005.11.16—2008.11.20)见附件八。

30年风雨征程,30年一路辉煌。浙江省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原有落后的后勤模式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被打破,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多种形式的高校后勤保障格局初步形成;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学生住宿达到了“421”标准,就餐环境明显改善,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规模、水平与效益显著提高;高校后勤改革优化了员工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据省高校后勤企业基础信息调查数据,截至2007年6月,全省高校后勤职工24000余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占10%左右,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200余人,具有工人技术等级的占20%左右。具有本专科以上学历人员289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60人,40岁以下的青年职工有13674人,占职工总数的57%。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但保证了后勤系统原有职工基本上没有下岗,而且还接受了学校其他部门的分流人员以及社会上的下岗职工,为缓解社会人员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同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后勤生产力,有效保障了浙江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跨越对后勤保障的强劲需求。2007年全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总数77.8万人,与1978年相比,增长32倍。许多高校后勤在全省、全国各项工作、活动、竞赛中,屡屡获奖,取得很高荣誉(荣誉榜见附件九)。30年风雨我们共同度过,30年荣耀我们共同分享。几代后勤人的奉献和牺牲书写了这段历史,人们将永远铭记。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发展阶段。浙江省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浙江省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任重道远。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努力办好浙江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走向更加美好辉煌的明天。

同类推荐
  •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是古德莱得完成美国“学校教育研究”的调研报告书。书中基于总结调查的教师的数据、学生的数据、家长的数据、教学实践的数据以及决策的数据,详细说明了美国学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形成学校教育种种弱点的原因,深刻揭示了在人们所向往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提出了全面改革学校的整套方案。
  •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文学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

    滋润教师心灵的情感美文

    本套丛书共四本,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从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入手,力求在心灵情感、育人智慧、教育艺术等方面,对千万教师进行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滋养和浇灌,希望借此培育出一批彰显人格魅力的知名教师和教育专家。《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修订本)》:编者放眼人类教育进程,遴选出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近百位教育名家,对其生平、教育思想、学术成果等进行介绍评说。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数不清的教育大家,手擎着大旗,浓书着历史,描绘着蓝图,才有了今日教育的巨大进步。他们站在教育的殿堂里,发出的宏音,留下的足印,历史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也不会忘记。
  •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

    本教材讲述了网络营销中的技术、网上市场调查、网络广告及效果测评等九章内容。各章后均设本章小结、本章网站资源以及思考题三部分。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良妻晚成:枭养腹黑王妃

    良妻晚成:枭养腹黑王妃

    【良妻晚成(讨论群):452747765】当翅诧风云的豪门大小姐穿越成落魄二小姐。被人暗算、皇家赐婚,看她如何一一摆平!“你现在是本王的未婚妻。”某男死缠烂打。“你还能再贱点吗。”某男邪魅一笑,将她拥入怀中,“你说呢?”
  • 南歌修仙传

    南歌修仙传

    一个地球颓废少年,意外救起重伤修士,从此踏上无敌征程。屠妖魔,成道仙!一曲豪歌荡气回肠,一轮明月流光婉转,一支柔舞独领风骚,一个传奇正在开启……
  • 纵横大唐之快意人生

    纵横大唐之快意人生

    沈小阳穿越到大唐,玩转历史名人。机智幽默,快意自己的大唐生活。
  • 七星恶魔

    七星恶魔

    神、人、魔,邪和未知的种族充斥着这片世界,星城,是这片世界最为强大的存在。自从七星战神离开这片世界回到地球之后,他的儿子林夕又重新踏上封神之路,而这也是星城覆灭的开始......
  • 点金奇术

    点金奇术

    该书是《青少年爱读的中国民间故事读本》系列丛书之一,分为“无鼻儿大摆野狼阵”、“火焚豪宅”、“患难恩仇”、“鬼徒弟薄纸杀人”、“刘伯温看风水”、“神猪鸣冤”等六辑,作者根据民间传说和自己的构思创作成一个个青少喜爱阅读的小故事。
  • 黑白神魔

    黑白神魔

    上古仙帝道蜕之灵,正邪两道欲占为己有,各自以无上阵法温养千年。正邪再战,道蜕之灵神秘消失,再现凡界,以仙魔之体独断大陆!战仙王,戮诸神。一条求索无度的仙缘大道,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 那年香樟树下

    那年香樟树下

    上学时,他不理他。她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她打动了他,可却回不到了过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游之来世今生

    网游之来世今生

    我们是神,我们是魔;我们可以拯救苍生,我们亦可毁灭苍生。。。两个世界的霸主从这里开始;看主角怎么去争霸世界的吧。。。。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