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港区,六本木。
搭乘东京地铁南北线,从一丁目车站3号口出来,穿过横跨六本木大道的人行天桥,往西直走,在第一个路口右拐,很快便来到一处与繁华喧闹的六本木风格迥异的地方。这里人车稀少,四周静谧,只见一块块巨石垒砌起2米多高的石墙,绵延望不到头。石墙上叠着1米多高的土堆,土堆上还架着一人多高的铁丝隔离网,间或种着一些苍天大树。从石墙外向内张望,只能看见一排灰白色的、毫不起眼的楼房。
庭院深深,大门紧闭,没有明显的门牌提示。唯有两名警卫似在提醒,此处非一般之地。
这里在地图上的坐标是:东京都港区六本木二丁目。绕着石墙走一圈才发现,这处被圈围起来的宅地,几乎占去了整片二丁目街区。
在东京坐拥这样一大块地的主人,想必不简单吧。是的,此处秘而不宣的名称是:“美国大使馆宿舍”。这片低调而神秘的宅院里的主人,是美国人。
只是,很少还会有人记得这里曾经的主人。不仅仅是因为年代久远,或许那是刻意的回避。因为这片宅地上新旧主人的交替,更像是一道难以抚平的历史伤痕。
从明治到大正,再到昭和年间,这里的主人一直都是日本第一大财阀——三井财阀的总领家,即位居三井十一家之首的北家,世袭号称“八郎右卫门”。直到二战结束,这里曾住过两代总领家,分别是三井第十代总领家三井八郎右卫门高栋和第十一代总领家三井八郎右卫门高公。
这里曾经有一座十分显赫的大宅子,仅是修建便花了整整4年时间。
1906年,这里正式成为三井总领家的私邸。因为当时的地名叫今井町,所以三井家的人把这里称作“今井町邸”。整座宅院的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与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苏州拙政园规模相当。宅院内建有80多间房间,庭院、水池、宴会场、网球场一应俱全,其中尤以能舞台,即戏园子最为出名。
今井町邸的戏园子究竟有多豪华?现在只能从设计图纸和一些资料照片中去揣测了。不过在当时,今井町邸可是连日本皇室都十分心仪的地方。1922年,英国王储爱德华访问日本,当时的皇太子,也就是现在的明仁天皇便是借三井家的这方宝地招待了皇室贵宾。皇家借用民间私邸宴客,还兴致勃勃地领着贵宾参观主人的家藏珍品、游园看戏……此等待遇,在当时恐怕无出其右。
可以说,今井町邸承载着三井家族如蒙受天皇行幸般的荣耀,铭刻着三井财阀巅峰时期的辉煌印记。
只是,宅邸的命运与主人的命运息息相连。不一样的宅邸,不一般的主人,其命运又与一个国家的兴衰沉浮息息相关。所有家庭的名称均来自居所地的地名。江户时代,三井十一家分别是:本家中的北家、伊皿子家、新町家、室町家、南家、小石川家,连家中的松坂家、永坂町家、小野田家、长井家、家原家。明治时代,连家中的小野田家、长井家和家原家断了后,其家族资格被五丁目家、一本松町家和本村町家替代。三井家族对于同族的认定,仅以三井十一家为准,这也是家族财产继承的依据。三井十一家的族长,即通常所称的“总领家”,是三井十一家中排位居首的北家。北家的世袭号称“八郎右卫门”,这是三井家族权力和地位的符号象征。
从1944年底开始,美军发起了对东京持续不断的空袭。在1945年5月25日的那场大规模空袭中,B-29轰炸机投下的燃烧弹落在了三井八郎右卫门的今井町邸,整座宅院顿时陷入一片火海。熊熊大火不仅吞噬了三井八郎右卫门的家藏,甚至连房子也几乎烧得一干二净。
在见证了三井财阀最辉煌的39个年头后,今井町邸尽毁于美军轰炸。曾经的一切奢华和荣耀,就这样,随火而逝。
二战结束后,第十一代总领家三井高公曾一度试图在废墟上重建宅邸,但随即由盟总颁布的一道“财阀解散令”,等于宣告了对三井财阀的死刑判决。开除公职、没收股份、定额发放生活费、定量发放生活物资……一项项严厉的惩罚措施让三井高公意识到,重建今井町邸是决计不可能的事了。
特别识时务,善于应势而变,是三井财阀得以延续三百多年,始终长盛不衰的生存之道。到第十一代总领家这里,也同样如此。战后不久,三井高公忍痛割爱,把今井町的宅地半卖半送地让渡给了美国人,一家人搬到别处建宅居住。
从此,世上再无今井町邸。今井町邸的消失,宣告了三井财阀的谢幕。那个发端于1673年江户时代的财阀王朝,就这样随着日本的战败戛然而止。
时光荏苒,岁月流转。今天,这里的新地名是“六本木二丁目”。建在这处宅地上的,是“美国大使馆宿舍”。
离开二丁目,折回喧闹的六本木。东京的街头,熙来攘往,光怪陆离。一切都是新秩序。在今天的日本经济世界里,再也找不到“财阀”二字,但财阀的影子却无处不在。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三井住友银行……革去财阀性质的“三井”金字招牌依旧大行其道。丰田、东芝、三越百货、富士胶片……这些企业巨擘们依旧在三井的大佬俱乐部“二木会”中寻找着归属感。索尼、东京电力、野村证券、伊藤洋华堂……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也与三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财阀不再,三井依旧。如今,人们称其为“三井企业集团”(Mistui Group)。
正如宅地易主一样,如今的三井企业集团也已脱离了三井家族的控制。但是三井家族的影响,却如同意识形态一样,深深融进了三井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和关联企业。
再回头想想美国大使馆宿舍的外墙风格,让人不禁感慨,任世事沧桑变幻,财阀的基因,三井DNA,终究还是抹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