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知识目标
了解ERP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
掌握ERP的特点和意义;
理解ERP的管理思想。
(二)技能目标
以ERP的视角分析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并按照各个阶段的信息化要求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方案。
竞争激烈的ERP市场
根据2009年11月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软件行业分析报告》,2009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规模为43.4亿元,仅比2008年增长14.8%,增速受整个制造业宏观环境影响,达到近10年的历史低点。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和ERP企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一些二三线企业不得不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境地。
国内两大ERP厂家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更能反映市场竞争的惨烈程度。金蝶软件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金蝶上半年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净利润7.483万元,同比增长41.1%。其中,软件销售收入2.82亿元,同比下降4%,与2008年金蝶软件收入8.75亿元、净利润1.82亿元相比,逊色了不少。相比金蝶软件,国内ERP老大用友软件的上半年财务报告也不容乐观。上半年用友收入7.66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192.3%,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2.8亿元,净利润同比还下滑11%。其中软件销售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33%,而这一增长还是建立在毛利率下滑2.36%的基础之上的。而往年用友软件的收入增长水平一般都保持在20%以上。
全球ERP市场巨头SAP开始加速对中国市场的拓展,特别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拓展。SAP全球最大的市场在美国,第二是德国,中国市场在未来五年内有机会成为SAP全球第三大市场。目前SAP亚太区最大的市场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其在中国的收入为6亿元左右。SAP在中国的弱势是销售渠道,及其产品的相对高端、价格较高。相对于40亿元市场规模的中国,用友的生产份额占30%,金蝶软件占17%,SAP为14%左右。如果SAP和IBM放下身价来与用友和金蝶竞争,用友和金蝶的市场地位更是岌岌可危的。
ERP市场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ERP厂家已经没有生存空间。目前,客户基本已经不认可中小ERP厂家,他们也在寻找出路,而这一出路显然就是被大的软件厂家或者系统集成商收购。2009年9月24日,用友软件公告,公司决定以1.320万元和660万元分别收购上海恒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哈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资产。而在此之前,用友已经用了6.5亿元并购了9家企业。2009年上半年,金蝶软件也连续并购了深圳商祺软件、广州齐胜和南京同盟3家中小ERP软件企业。金蝶、用友之所以加快并购,除了金融危机使并购成本下降的原因外,也存在国际IT巨头本土扩张速度加快的竞争压力和客户需求升级等原因。
ERP集系统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其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面向全球市场,协调企业各个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能力,从而取得最好的效益。
第一节ERP的产生和发展
一、ERP的产生阶段
ERP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MRP阶段、闭环MRP阶段、MRPⅡ(制造资源计划)阶段、ERP(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一)基本MRP阶段
1.库存订货点理论
20世纪4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库存物料随时间推移而被使用和消耗的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订货点的方法和理论,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库存管理中。企业通常采用控制库存数量的方法来控制物料的需求,为每种物料设置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由于物料的供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不能等到物料的库存量消耗到安全库存量时才补充库存,必须有一个时间提前量。这个库存量作为物料订货期间的供应量,应该满足当物料的供应到货时,物料的消耗刚好到了安全库存量的条件。该模型的应用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物料的消耗相对稳定,物料的供应相对稳定,物料的需求是独立的,物料的价格不是太高。这个控制模型必须确定两个参数:订货点与订货批量。
库存订货点理论由于受到众多条件的限制,而且不能反映物料的实际需求,往往会导致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求而不断提高订货点的数量,从而造成库存积压。这样一来,库存占用的资金大量增加,产品成本也随之增高,企业因此就缺乏竞争力。
2.物料需求计划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IBM公司的管理专家约瑟夫·奥利佛博士首先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将企业内的物料分成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企业的独立需求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如客户订购的产品、试制的样品等;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如半成品、原材料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 quirements planning,MRP)理论,也被称为基本MRP。这种思想提出物料的订货量是根据需求来确定的,这种需求应该考虑产品的结构,如圆珠笔的组成。
另外,由于产品各个层次需求时间不同,这就要求“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在对产品的各个层次安排生产时,应按照产品需求的日期和时间往低层次安排,即从确定各层次物料的最迟完工与最迟开工时间开始。因此,在制订物料需求计划时,要先考虑产品的结构;得出需求后,才考虑物料的库存(含在制品)数量;再得出各层次物料的实际需求量。其中,最终原材料就是采购的需求量,中间件形成了生产的加工计划。
(二)闭环MRP阶段
在MRP的形成、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产品结构相关信息和库存相关信息,但实际生产中的条件是变化的,如企业的制造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和能源供应等的影响。基本MRP制订的物料采购计划可能受供货能力或运输能力的限制而无法保障物料的及时供应;如果制订的生产计划未考虑生产线的能力,则在执行时经常会出现偏离,使计划的严肃性受到挑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MRP系统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为闭环MRP系统。闭环MRP系统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一个封闭的系统。
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与市场需求来制订生产规划,再根据生产规划制订主生产计划,同时进行生产能力与负荷的分析,该过程主要是针对关键资源的能力与负荷的分析过程。只有通过对该过程的分析,才能达到主生产计划基本可靠的要求。再根据主生产计划、企业的物料库存信息、产品结构清单等来制订物料需求计划;由物料需求计划、产品生产工艺路线和车间各加工工序能力数据生成能力需求计划;通过对各加工工序的能力平衡,调整物料需求计划,如果这个阶段无法平衡能力,还有可能修改主生产计划。采购与车间作业按照平衡能力后的物料需求计划执行,进行能力的控制及输入、输出控制,并根据作业执行结果反馈到计划层。因此,闭环MRP系统能较好地解决计划与控制的问题。
(三)制造资源计划阶段
从闭环MRP的管理思想来说,它在生产计划的领域中确实比较先进和实用,生产计划的控制也比较完善。闭环MRP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是物流的过程(也有部分信息流),但生产的运作过程、产品从原材料的投入到成品的产出过程都伴随着企业资金的流通过程,对这一点,闭环MRP系统却无法反映出来,并且资金的运作会影响生产的运作。
20世纪80年代,人们建立了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计划和控制的有效系统,并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系统,为了区别物料需求计划系统而记为MRPⅡ系统。MRPⅡ系统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方法,也是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使之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企业销售商品后,会根据客户信息、销售订单信息及产品出库单形成应收账款信息;采购作业根据采购单、供应商信息、收货单及入库单形成应付账款信息;根据采购作业成本、生产作业信息、产品结构信息以及库存领料信息等产生生产成本信息;把应收账款信息、应付账款信息、生产成本信息和其他信息等记入总账。
(四)企业资源计划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科技的进步,MRPⅡ系统也逐步显示出其缺陷:企业之间竞争范围的扩大,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具有更高的集成度;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MRPⅡ系统仅停留在对制造部分的信息集成是不够的;企业规模扩大化,多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工作,这些既要独立又要统一的资源共享管理是MRPⅡ所不能解决的;MRPⅡ系统无法满足对信息的管理扩大到整个供应链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及发展,MRPⅡ逐步吸收与融合其他先进思想来完善及发展自身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
ERP理论与系统是从MRPⅡ发展而来的,它除继承了MRPⅡ的基本思想外,还扩展了管理的模块,融合了离散型生产和流程型生产的特点,扩大了管理的范围,更加柔性地开展业务活动,实时地响应市场需求。此外,它还融合了多种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因此,ERP不是对MRPⅡ的否认,而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MRPⅡ的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伴随着物流的过程存在资金流和信息流。ERP的主线也是计划,但ERP的管理重心转移到财务上,在企业整个运营运作过程中贯穿了财务成本控制的概念。ERP的管理范围涉及企业的所有供需过程。
二、ERP的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未来ERP的说法有很多,如eERP、后ERP、iERP、ERPⅡ等,这些说法都是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ERP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的描述。下面从几个方面对ERP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管理思想先进性与适应性
ERP应当不断吸纳先进管理思想或模式,如敏捷制造与敏捷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协同作业管理模式、跨企业的协同项目管理模式等,并将其管理思想与ERP业务处理模型相结合。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间协同性
在网络化信息时代,制造业的竞争焦点已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跨企业的生产体系间的竞争。企业正在把基于内部功能最优化的垂直一体化组织转变为更灵活的以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实体组织,并努力在供应链和价值网络中找到最佳定位。这种定位不仅相关于企业所从事的B2B和B2C电子商务,还参与协同商务过程。
3.面向企业商务过程的功能可扩展性
ERP将面向企业的商务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过程与资源的管理,其业务领域与功能不断扩充,除了具有传统的制造、财务、分销等功能外,还将不断吸纳新的功能,如产品数据管理(PDM)、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协同作业、制造执行系统(MES)、决策支持系统(DSS)、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OLAP)、办公自动化(OA)等,从而构成了功能强大的集成化企业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
4.基于工作流的管理过程性
ERP将以工作流引擎作为业务处理的核心机制,使其成为集成的、基于规则的、自动和连贯的ERP工作管理程序,保证企业内外部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责任流的有机集成。与此同时,采用工作流模型及其管理引擎也有利于新一代ERP系统的可定义、可配置与可重构性的实现。
5.基于知识的管理智能性
ERP将通过集成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商务智能、决策支持等加强其对企业知识的管理功能,使企业高层领导从海量的数据中解脱出来,构成集综合查询、报表和OLAP于一体的智能决策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家制定经营策略和进行宏观决策。
ERP的生活演绎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
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
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你看可以吗?”
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订单确认)妻子整理出一份菜单(主生产计划MPS);具体要准备的有鸭、酒、番茄、鸡蛋、调料……(物料清单BOM);发现需要:1只鸭、5瓶酒、4个番茄……(BOM展开),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共用物料)。打开冰箱(仓库)一看,只剩下2个鸡蛋(缺料/MRP)。
来到自由市场,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
小贩:“1个1元,半打5元,1打9.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