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早读博弈论,每个人都能淘到自己想要的宝贝 (1)
博弈是遵循一定规则在先,每个参与进去的人都以“赢”为目的的活动。 二三十岁的你,需要面临越来越多的对手竞赛或游戏——利益、智慧、财富、幸福、感情。如果在考虑自身策略的同时,兼顾获取他人的选择动机,你就获取了智慧之源——博弈。
博弈论——规则制胜
你参加一个朋友聚会,人很多,你也很开心。这时候,屋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众人争相逃生。此时,你的面前有两个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选择。
你能否在众人当中顺利逃生,这就是博弈,在不考虑道德因素的前提下,你头脑中立刻会作出一连串的思考:只有两个门,其他人都在争抢。如果很不幸你选择的门也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很有可能因为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被困;相反,如果你选择的门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逃生。
博弈性的学术名称是“互动的决策论”,因为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会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一个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通俗地讲,博弈就是指在游戏中的一种选择策略的研究。博弈的英文为game,我们一般将它翻译成“游戏”。而在西方,game的意义不同于汉语中的游戏。英语中的game是人们遵循一定规则的活动,进行活动的人的目的是让自己“赢”。在和对手竞赛或游戏的时候怎样使自己赢呢?不但要考虑自己的策略,还要考虑其他人的选择。
小玉工作三年,终于有了升职的希望。小玉的部门经理即将离职,小玉深信自己在部门里是最有希望晋升的,也暗暗高兴了一阵,工作起来更加激情四射。有一天,老板笑眯眯地走进到办公室,宣布这个职位要以外聘的方式填补,暂不考虑内部员工。小玉犹如被泼了一瓢冷水。
小玉决定找老板争取一下,陈述完自己的功绩,老板并未动摇。一气之下,小玉尝试性地向老板提出了辞职,没想到老板痛快地批准了。
就在小玉辞职后的第二天,新经理被能力不及小玉的小李担当了。老板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面临空降的决定,小李的处理办法比小玉成熟得多。
小玉和老板之间人际关系的互动就是一场博弈。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以及如何与对手互动。人生正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
如果有一种资源为人们所需要,而这种资源又具有稀缺性或者说总量是有限的,就会发生竞争。竞争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形式把大家拉到一起,一旦找到了这种形式,竞争各方之间就会开始一场博弈。
对博弈知识的掌握本身也是一场博弈,谁深谙规则之道谁就有获胜的力量。
规则一——局中人。
决策主体,或者叫参与者、博弈者。只有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现象称为“两人博弈”,而多于两个局中人的博弈称为“多人博弈”。
在社会生活中,博弈才会无处不在,因为人们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与他人竞争,人们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摆在一个局中人的角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博弈,而人则永远是博弈中的局中人。
规则二——策略。一场博弈,一旦局中人出现,也就开始了策略的选择。一局博弈中,每个局中人都有可供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整个行动的一个方案。一个局中人筹划的一个可行的行动方案,称为这个局中人的一个策略。每个人都随时扮演着局中人的角色,人生也就随时面对各种选择,在人生这场大游戏里,策略的选择也就异常重要,正所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规则三——效用。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是参与者的收益或支付,我们一般称之为得失。每个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得失,不仅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有关,而且与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有关。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局中人的“得失”是全体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组策略的函数,通常称为支付函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支付函数,在整个人生中的每一步行动,都为自己简单地计算过支付函数中效用的得失,也就是干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
规则四——信息。在博弈中,策略选择是手段,效用是目的,而信息则是根据目的采取某种手段的依据。信息是指局中人在作出决策前,所了解的关于得失函数或支付函数的所有知识,包括其他局中人的策略选择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损失,以及自己的策略选择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在策略选择中,信息自然是最关键的因素,只有掌握了信息,才能准确地判断他人和自己的行动。
两军对垒,知己知彼者方能取胜。在牌桌上,出老千的人每次都赢。公司里都有机密文件,这是商业秘密,绝不能透露,透露一点则可能给公司带来厄运。一个人如果提前了解了内部信息,可能会改变他原来的计划。
规则五——均衡。均衡是所有局中人选取的最佳策略所组成的策略组合。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经济学中,均衡意即相关量处于稳定值。在供求关系中,某一商品市场如果在某一价格下,想以此价格买此商品的人均能买到,而想卖的人均能卖出,此时,该商品的供求达到了均衡,即所谓纳什均衡,它是一个稳定的博弈结果。
利——互动中获取有利局面
有一个人死后升天,在天堂待了数日,觉得天堂太单调,请求天使让他去地狱看看,天使答应了。
他到了地狱,看到繁花似锦的宫殿、一群群妖媚的鬼女以及各种美食,就对魔鬼说:“今天我决定在这里过夜,听说这里很好玩。”魔鬼同意让他留下来过夜,还派了个美女招待他。
第二天,那人回到天堂,跟地狱比起来,天堂的生活太单调。过了不久,他又开始想念地狱的花天酒地,再次请求天使准许他去地狱。一切都如同上一次,他容光焕发地回到天堂。又过了一阵子,他对天使说他要去地狱永久居住,说完不理天使的劝告,坚决地离开了天堂。
他到了地狱,告诉魔鬼他是来定居的,魔鬼把他迎进去,可这次接待他的是一个蓬头散发、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以前接待我的那些美女哪儿去了?”那人不满地问。
“朋友,老实跟你说,旅游是旅游,移民却是另一回事!”魔鬼告诉他。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博弈原理,那意味着你还没有掌握博弈的互动性。博弈者的身边充斥着其他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决策者,他们的选择与其他博弈者的选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互动关系自然会对博弈各方的思维和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博弈结果。
我们先看里面的局中人,在这个生活场景里有天使、魔鬼、当事人。当事人有两种策略选择,一种是在天堂待下去,一种是换个环境比如地狱,这两种选择就是一种博弈。如果我们把与他博弈的局中人换成天使,那么他在选择两种策略的时候,就要考虑天使的反应,他想选择第二种策略去地狱,天使就面临着答应与不答应两种策略,若答应他怎么办,不答应他怎么办。当然,天使的策略是答应了。
当事人去地狱后,魔鬼与他进行博弈,用诱惑来吸引他和用丑恶来接待他这两种策略选择中,魔鬼为了留住当事人,先用第一种策略吸引,如果他先用第二种策略的话,当事人肯定不会留在地狱。魔鬼先选择第一种,等当事人决定留在地狱时,魔鬼又拿出了第二种。魔鬼的每一个策略都是揣摩当事人的意思而定的,他和当事人之间有一个互动关系。如果当事人的策略选择是不留下,魔鬼肯定要换另外的策略,他是按照当事人可能的策略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策略。
有学者认为博弈论叫做“互动决策理论”更为准确,因为在博弈论中,博弈者往往是先考虑别人可能会出什么样的招,再采取行动的。如果你的做法是以对手的可能动向为依据,那么,相同的,他们在行动时,也会考虑到你将会怎么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你的做法其实是建立在你觉得对手觉得你会怎么做的基础上。
这一切都是因为博弈者对博弈的目的,即利益的看重。利益形成博弈的基础。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就是经济人或理性人的目的是使收益最大化。参与博弈者正是为了自身收益的最大化而相互竞争。也就是说,参与博弈的各方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对抗的关系,以争得利益的多少来决定胜负,一定的外部条件又决定了竞争和对抗的具体形式,所以,博弈者就要注重结果,从结果出发来制定决策。
19世纪中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奔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的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调查,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洛克菲勒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们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1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他告诫说,当别人全都开始进入一个行业时,我们的策略选择就是退出。因为利润是有限的,人们全都进入一个行业疯狂争抢一块蛋糕时,在这场博弈里最理智的选择就是退出。洛克菲勒根据别人的选择作出了在石油问题上退出的决策。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10美分。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此时,洛克菲勒认为别人全都不干石油了,自己的策略选择就是干石油。洛克菲勒总是根据众多商家的策略选择来判断自己的行为选择,他在投资中已经运用了博弈论。
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00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安德鲁斯—克拉公司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