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门高3.048米,宽3.962米,由重达百吨以上的整块巨石雕镌而成,中央凿一门洞。据说每当9月21日黎明时,第一缕曙光总是准确无误地从门中央射入。门楣正中间刻制着一个人形浅浮雕。从这个人形神像的头部会放射出许多道光线,他的双手各持着护杖,在他两旁平列着3排48个相对较小的、生动逼真的形象。3排中的上下两排是带有翅膀的勇士,他们面对神像;中间一排是人格化的飞禽。这块巨石在发现时已残碎不堪,1908年经过一番整修,恢复了其旧观,放在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基地上。
那么,在古代美洲居民还没有制造出带有轮子的运输工具,也没有使用驮重牲畜的情况下,到底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在这云岚缭绕、峭拔高峻的安第斯高原上建造了这座雄伟壮观的太阳门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解答。
蒂亚瓦纳科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玻利维亚考古学家卡洛斯·庞塞·桑西内斯和阿根廷考古学家伊瓦拉·格拉索用放射性碳鉴定,蒂亚瓦纳科建筑应该是开始于公元前300年,而建成美洲这一灿烂辉煌的文明大约是在公元8世纪以前,一般看法认为在公元5~6世纪。建筑者可能是居住在安第斯山区的科拉人,他们认为蒂亚瓦纳科曾是一个举行宗教仪式的中心场所。
美国历史学家艾·巴·托马斯也同意遗址是科拉人建立的这一理论,但他说那里没有宗教和武功纪念碑,看起来曾是一个大商业中心,或文化中心。阶梯通向的地方是中央市场,石门框上的那个人形浅浮雕是雨神,辐射状的线条是雨水,两旁的小型刻像象征着他们朝着雨神走去,以承认他的权威。
总之,对太阳门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们相信,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门总有一天会露出它的本来面目。
意大利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毫米。1990年,意大利政府将其关闭,开始进行整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关专家对比萨斜塔的全部历史以及塔的建筑材料、结构、地质、水源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并采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比萨中古史学家皮洛迪教授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但他仍强调指出,现在当务之急是弄清比萨斜塔斜而不倒的奥妙。
从事观测该塔的专家盖里教授根据比萨斜塔近几年来倾斜的速度推测出,斜塔将于250年后因塔身的重心超出塔基外缘而倾倒。
但是公共事务部比萨斜塔服务局的有关人员,针对盖里教授的看法提出了反驳,认为只按数学方式推算是不可靠的,比萨斜塔是“一个由多种事实交织成的综合性问题”。另一些研究者调查发现比萨斜塔塔身曾一度向东倾斜,一尔后又转向南倾斜,他们同样认为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斜而不倒,250年后倒与不倒恐怕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假设和预测。
当然,最关心斜塔命运的自然是比萨人,尽管他们也对斜塔的倾斜感到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为自己的故乡拥有一个自认为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的斜塔而感到自豪。他们坚信它不会倒下,他们有这样一句俗语,比萨塔像比萨人一样健壮结实,永远不会倒下去。他们对那些把斜塔重新纠正直竖的建议最为深恶痛绝。如1934年,在地基及四周喷入90吨水泥,实施基础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稳,向周围移动,倾斜得更快。
比萨斜塔为何斜而不倒将不会作为困扰人们的疑难问题而存在。
秦兵马俑之谜
“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文明的精神瑰宝”——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出土面世,便引起无数赞叹,无数惊奇,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谜团,其中的一个就是,这些兵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始皇吗?
最著名的一号俑坑,由6000件陶人陶马组成一个长方形军阵。整个军阵由3部分组成:前面是210个弓弩手组成的前锋部队,中间是6000人的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后面是35乘驷马战车,战车两侧各有一排保护驭手的侧翼部队。这些武士俑身高1.75—1.95米,均按秦军将士形象塑造,体格魁伟,服饰逼真,神态生动,他们手执戈、矛、戟、铩等各种兵器,严阵以待。陶马则高1.5米、长2米,高大健硕,肌肉丰满,表情机警,栩栩如生,匹匹都如同即将奔赴疆场的骏马。经判断,一号坑为“右军”,二号坑为“左军”,三号坑为“指挥部”,四号坑为“中军”。
人们认为,只有统一全国的秦始皇,才具有组织和指挥这支钢铁队伍的气度和能力。
秦始皇死后,才可能有这么一支驻扎在京城内外的大军。因此,这些俑坑就应该是秦始皇的陪葬坑,这些兵马俑就是他的殉葬品,是毫无疑义的了。
可是,有人经考证否定了这个结论,提出了一堆疑问,使这个公认的看法变成了扑朔迷离的谜团。
其一,军阵之谜。在一号坑和二号坑里,发掘出战车,并和步兵、骑兵组成方阵,形成一种作战方式。但是在《文献通考*、《菽园杂记》、《淮南子》、《史记》等古籍中,这不是秦始皇时期的军阵。那么,兵马俑也就不该属于秦始皇了。
其二,武士之谜。四个俑坑中的大部分兵士均穿战袍、腿扎行膝、足登浅履、精梳着各种头髻,没有一个人戴攻坚作战的头盔,没有着护身铠甲。秦始皇怎么能用这样无战斗力的军队征战南北吗?
其三,武器之谜。秦统一六国后,为防止旧贵族反叛,下令收缴全国的兵器,销铸成钟座和各重24万斤的12个大铜人,违者诛杀。
然而,在兵马俑坑中竟出土了大批的步兵使用的矛、戟、铍等长柄武器及劲弓。这都是违禁的,因此,当时的人是不可能如此做的。
其四,服饰颜色之谜。秦统一六国之后,规定“衣服、旌旗、节旗皆为尚黑”的制度,一律着黑色,可是俑坑中的武士俑们,身上穿的却是五颜六色、鲜明艳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那么,到底兵马俑的主人是谁呢?
学者陈景元在认定这些兵马俑属于秦昭王之母,秦宣太后。这位太后本是楚国人,生前嫁到秦国,专权41年。这些兵马俑是她的仪仗队,是护送她的亡灵回老家的。
刘修明的文章对上述说法又提出两个问题,使这个说法难以成立。其一,俑坑出土的兵器比秦宣太后晚50年。兵器之一名为“相邦吕不韦戈”属于秦始皇时代的三年、四年、五年、七年之物。兵器之二名为“寺工”长铍。
“寺工”一词最早出现在秦始皇二年,是专铸墓葬兵器的官署。况且这些兵器出土时,土层并没有被挖掘过的痕迹。其二,是秦宣太后的葬地。《史记》中明确记载“宣太后死,葬芷阳骊山”。实际,芷阳在骊山南麓,而兵马俑坑在骊山北麓,方向正好相反,一个是言之凿凿的史实,一个是明确无误的实地,结论根本不同。
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兵马俑,到底为谁生,为谁死,“为谁辛苦为谁站”,谁又能解开这千古之谜呢?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古罗马的庞贝城是怎样重见天日的?
在意大利半岛西南角坎佩尼地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历史名城——庞贝城。它曾经是罗马富人寻欢做乐的胜地;它曾经是一座人口超过2.5万人的酒色之都;它也曾经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小城。然而在一夜之间,这一切都灰飞烟灭了。
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醒过来了。突然之间,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裹挟着滚烫的火山灰,铺天盖地降落到庞贝城;令人窒息的硫磺味弥漫在空气中,弄得人头昏脑胀。很快,厚约5.6米的熔岩浆和火山灰就毫不犹豫地将庞贝城从地球上抹掉了。
即使到今天,庞贝城也只有3/5被考古学家们发掘出来,它同赫库兰尼姆城一样,仍有许多死难者、器具和建筑物被深深地掩埋在地下,尽管如此,世人已经看见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庞贝城了。
庞贝城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用石头砌建城墙周长4-8千米,有塔楼14座,城门7个,蔚为壮观。纵横的4条石铺大街组成一个“井”字形,全城被分割成9区,每城地区又有很多大街小巷相通,金属车轮在大街上辗出了深深的车辙,历历在目,仿佛马车刚刚驶过一般。
在大街的十字路口都设有高近米、长约2米的石头水槽,用来向市民供水。那么水槽里的水又是从哪里引来的呢?原来水槽与城里的水塔相通。水塔的水则是通过砖石砌成的渡漕从城外高山上引进来的,然后分流到各个十字路口的公共水槽中,这个系统也为贵族富商庭院的喷泉和鱼池供水。
庞贝城里还有3座大型剧场,其中最大的一座剧场位于城东南,建于公元前70年,可容纳观众2万人,也可以当作角斗场,当年人与人、人与兽的角斗就曾在这里举行。
这座大型剧场的东侧还有一座近似正方形的圆形体育场,边长约130米,场地三边用圆柱长廊围住,黄柱红瓦,十分金碧辉煌,场地正中是一个游泳池。这个体育场估计能容纳观众l万余名。
城西南有一个长方形广场,是全城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四周建有害署、法庭、神庙和市场。 城市至少建有一座公共浴室,不但冷热浴、蒸气浴样样俱备,还附有化妆室、按摩室,装修也十分到位,墙上还用石雕和壁画装饰着。
庞贝城遗址充分反映了古罗马社会的道德沦丧,一部分人沉溺于酒色,纸醉金迷,生活糜烂。庞贝城明显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二是酒馆多。不堪入目的春官画画满了妓院的墙壁,各种淫荡的场画在墙壁上随处可见,城内酒店林立,店铺不是很大,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酒徒可以站在柜台外面喝酒,酒鬼们在一些酒店的墙壁上留下了信手涂鸦的歪诗邪文,至今依稀能够辨识出来。
比起埋在地下20~30米深且被新城覆盖的赫库兰尼姆,庞贝城埋在地下平均深度为3.6米,较易发掘,但要运走那么多的泥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整个庞贝遗址就是一座博物馆,用外墙围成,不准任何人居住,更不准车辆人内,而在遗址外围,逐渐形成了一座几万人的游览城市。
1000多年过去了,庞贝城于1748年偶然问被当地的农民发现了。一座死城就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它反映了古罗马时代城邦居民的日常生活,是一座世界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当你游览庞贝古城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似乎都发生在昨天,与自然相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纳观众l万余名。
城西南有一个长方形广场,是全城政治,经济和宗教中心,四周建有害署、法庭、神庙和市场。 城市至少建有一座公共浴室,不但冷热浴、蒸气浴样样俱备,还附有化妆室、按摩室,装修也十分到位,墙上还用石雕和壁画装饰着。
庞贝城遗址充分反映了古罗马社会的道德沦丧,一部分人沉溺于酒色,纸醉金迷,生活糜烂。庞贝城明显有两多:一是妓院多,二是酒馆多。不堪入目的春官画画满了妓院的墙壁,各种淫荡的场画在墙壁上随处可见,城内酒店林立,店铺不是很大,酒垆与柜台都在门口,酒徒可以站在柜台外面喝酒,酒鬼们在一些酒店的墙壁上留下了信手涂鸦的歪诗邪文,至今依稀能够辨识出来。
比起埋在地下20~30米深且被新城覆盖的赫库兰尼姆,庞贝城埋在地下平均深度为3.6米,较易发掘,但要运走那么多的泥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整个庞贝遗址就是一座博物馆,用外墙围成,不准任何人居住,更不准车辆人内,而在遗址外围,逐渐形成了一座几万人的游览城市。
1000多年过去了,庞贝城于1748年偶然问被当地的农民发现了。一座死城就在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重见天日。它反映了古罗马时代城邦居民的日常生活,是一座世界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当你游览庞贝古城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一切似乎都发生在昨天,与自然相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古印加人为何要建造“空中之城”?
恐龙灭绝了,猛玛象消失了,它们留下了化石;印加人搬家了,他们留下一座空城:马丘比丘。这一切,在人们的脑中都留下了一个“为什么”。
为寻找传说中“消失了的城市”,美国探索家海瑞姆-宾汉姆及其探险队于1911年6月24日来到了波涛汹涌的圣河——乌鲁班巴河峡谷,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他们发现了已经被废弃了近一个世纪却依然雄伟壮丽的“空中之城”——马丘比丘这座神秘的古城。
根据传说,这里是印加帝国的缔造者曼科·卡帕克的出生地,它位于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以北118公里处,名字取自它所在的山峰,字面意思是“老山峰”。它三面临河,一面靠着白雪皑皑的萨而坎太山,地势极为险要。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躲过了西班牙征服者和天主教传教士的侵扰与破坏,得以完整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