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小时候用积木搭起一座座“宫殿”的时候,你有没想过要把它搭成一座高达数百米的巨大建筑?如果让你用每块重达数十上百吨的巨石来搭建它,你又会怎么做呢?
在尼罗河河谷与撒哈拉沙漠的汇合地吉萨,矗立着古代世界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高的一座,金字塔用巨石砌成,石块之间不用任何粘着物,而是由石块与石块相互叠积而成,人们甚至很难将一把锋利的刀片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金字塔到现在已经历了近500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它仍傲视长空,巍峨壮观,令人赞叹!
那么,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呢?这一问题曾引起了许多学者研讨的兴趣,但他们的说法不大一样。
一般认为是这样建造的:首先采石,工匠们把加工过的平整光滑的巨石用人或牛拉的木橇运往现场。由于木橇运行需一条平坦的道路,这就需要先修路,据估计仅这项工程就花去了将近10年的时间。可是,他们又是如何把一块块巨石一直垒到百米以上的高度昵?据传,工匠们先把地面一层砌好,然后堆起一个与第一层一样高的土坡,这样,就可以沿着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以此类推,等到塔建成后,再将土坡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在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进行这样巨大的工程是异常艰苦的。
这些金字塔的建成,充分显示出建造者已经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表现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对于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是用天然石块加工而成,还是另有别的制法?有专家对此作了深入研究。法国化学家截维杜维斯认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石块,而是人工浇注而成的。为此,这位科学家进行了一些试验,他对从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逐个加以化验,化验结果表明,这些石块是由人工浇注的贝壳石灰矿组成。他又据此推测,当时埃及工匠建造金字塔时,很有可能先把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里,再抬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另外,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一缕大约有1英寸长的头发。这缕头发很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见证。他的这一见解吸引了世界学术文化界的广泛注意。
为了揭开披在金字塔身上的神秘的面纱,1978年3月,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组织了一支考古实验队,采用模拟古代埃及人造塔的方法,在古塔的前面建造了一座新塔,其规模相当于原塔的1/4。首先是如何采石。实验队先在石面上凿出连成点线的小孔,然后打进木楔子,通过不断敲击直至产生裂缝。而且,至今在阿斯旺采石场上,还可找到残留有木楔子痕迹而未切割下来的石料。由此可见,这个办法可能与当年的方法相符合。石块又如何搬到现场昵?他们以木橇载着石块,用人力牵引,慢慢运至工地。最后,实验证实了古埃及人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起重设备的条件下,仍然可以把一块块巨石砌上去,直至墓室最上一层的三角形尖顶。这个实验向人们揭示出古埃及人正是建造金字塔的真正主人。
金字塔中的神秘力量来自何方?
在位于北非埃及的尼罗河畔散落着80多座金字塔,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金字塔在人们心中不仅仅是法老的陵墓,还成为一种神秘力量的象征。围绕着金字塔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未解之谜。据说金字塔具有的这种神秘之力作用于人体或物体,会产生某种神奇的结果。那么这种力量是什么?又是从哪来的呢?有什么作用呢?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科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法国人鲍比最初发现金字塔具有神秘之力。鲍比进人大金字塔里考察时,发现塔内温度十分高,但残留于塔内的生物遗体却并不腐烂变质,反而脱水变干,保存久远。鲍比据此推断塔内可能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力在起作用。
意大利的学者还发现如果人长时间在塔内逗留.会精神失调,意识模糊。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在胡夫大金字塔里睡了一宿,第二天早晨果然头脑发昏不能清醒过来,幸而被人救出。不少游客到塔内参观游览,时间一长,也有这种感觉。学者们认为这就是所谓神秘之力在发生作用。防腐和麻醉可能就是这种力所带来的效应。
鲍比用薄木板裁成底边为l米的三角形,把4块三角形的薄板拼起来组成一个金字塔模型,然后把动物的内脏、加工过的肉和生鸡肉等放入模型内部,几天后拿出来一看,并未腐烂。依然新鲜。鲍比以此证明金字塔确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存在。
鲍比的模型实验进一步引起了各国学者对此的兴趣。后来美国的研究人员又做了一项模型实验。他们把1000克牛肉分成两份,每500克为一份,一份放在自制的金字塔模型之内,另一份放在模型之外进行对照实验。在同样的室温条件下,放在模型内的牛肉5天后完全脱水,变成了牛肉干。而放在模型外的牛肉,不到4天,就腐烂发臭了。
接着,日本的研究人员也做了几项对比实验。他们把同样的牛奶分装两杯,自制的金字塔模型之内放一杯,另一杯放在模型之外,经过50小时,模型内的那杯牛奶变得像奶酪一样干硬,但未变质,而在模型外的那杯牛奶已经变质了。
在临床医学方面是否适用金字塔力呢?对此,美国牙科医师派力司-盖费斯博士也做过一项实验,他把铝合金板块制成了72个小型金字塔模型,挂在自己诊疗所的天棚上,在这些模型下边给牙病患者做手术,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说疼痛比以前减轻,术后恢复也加快了。美国盖费斯博士把这研究成果写成学术报告,发表在《齿科学术》杂志上,指出可能是金字塔力的防腐保鲜效应对牙科手术的成功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尽管科学家们做了如此多的对比实验,也只能说他们对神秘之力的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至于“金字塔之力”的形成原因,至今也没有人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古埃及狮身人面像之谜
在埃及的尼罗河畔,除了众所周知的金字塔外,还屹立着一座巨人——狮身人面像。
它从埃及向东方凝视,面容阴沉忧郁,既似昏睡又似清醒,蕴含着一股雄壮的气势,给人以神秘的遐想。多少年过去了,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然而狮身人面像却一直默默地守护在尼罗河畔,似乎在捍卫着什么,守望着什么。然而又是谁建造了它,保护了它,为它除沙除尘呢?
有种意见认为,狮身人面像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建成,是由第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建成的(其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520年至前2494年)。这是传统历史学观点,它出现在所有埃及学标准教科书、大百科全书、考古杂志和常见的科学文献中。这些文献都表示,狮身人面像的面部是按照卡夫拉本人的模样来雕刻的——也可以说,卡夫拉国王的脸就是狮身人面像的面孔,这一点已被认为是历史事实了。
比如,闻名世界的考古专家爱德华兹博士就说过,狮身人面像的面部虽已严重损坏,“但依然让人觉得它是卡夫拉的肖像,而不单只是代表卡夫拉的一种象征形式”。
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根据之一乃是竖立在狮身人面像两前爪之间的一块花冈岩石碑上刻着一个音节——khaf。这个音节被认为是卡夫拉建造狮身人面像的证据。这块石碑与狮身人面像并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对图特摩斯四世法老(公元前1401~1391年)功德的纪念。这位法老把即将埋住狮身人面像的沙土彻底清洗干净了。这块石碑的碑文说狮身人面像代表了“自始至终存在于此的无上魔力”。碑文的第13行出现了卡夫拉这个名字的前面一个音节khah。按照瓦里斯·巴杰爵士的说法,这个音节的出现“非常重要,它说明建议图特摩斯法老给狮身人面像清除沙土的赫里奥波利斯祭司认为狮身人面像是由卡夫拉国王塑造的……”。
然而仅仅根据一个音节,我们就能断定卡夫拉建造了狮身人面像吗?1905年,美国埃及学者詹姆斯·亨利·布莱斯提德,对托马斯-扬的摹真本进行了研究,却得出了与此相悖的结论。布莱斯提德说:“托马斯·扬的摹真本提到卡夫拉国王的地方让人觉得,狮身人面像就是这位国王塑造的——这完全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摹真本上根本看不到古埃及碑刻上少不了的椭圆形图案……”
你也许会问什么是椭圆形图案。原来,在整个法老统治的文明时期,所有碑文上国王的名字总是包围在椭圆形的符号里面,或是用椭圆图案圈起来。所以,很难使人明白刻在狮身人面像两前爪之间的花冈岩石碑上的卡夫拉这位大人物的英名——实际上其他任何一位国王都不例外——怎么可以缺少椭圆图案。
再者,即使碑文第13行的那个音节指的就是卡夫拉,也不能说明是卡夫拉雕刻了狮身人面像。卡夫拉可能还因为其他功绩被怀念着。卡夫拉身后的许多位(或许其身前也有许多位)国王(如拉美西斯二世、图特摩斯四世、阿摩斯一世等等)都修复过狮身人面像,卡夫拉怎么就不可能是狮身人面像的修复者之一呢?
实际上,19世纪末和本世纪开创埃及学的一大批资深学者都认为狮身人面像并不是由卡夫拉雕刻,这一说法才是合乎逻辑推理的。当时担任开罗博物馆古迹部主任的加斯东马斯伯乐也是那个时代是受人推崇的语言学家,也是认同这种观点的学者之一。他在1900年写道“狮身人面像石碑上第13行刻着卡夫拉的名字,名字前后与其他字是隔开的……我认为,这说明卡夫拉国王可能修复和清理过狮身人面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狮身人面像在卡夫拉生前已被风沙埋没过……千百年过去了,‘斯芬克斯’仍然伫立在尼罗河畔,即使它的身上已经是千疮百孔。也许对于敬仰它的人,膜拜它的人来说,这无损于它的形象。”
在中国古代,认真思考生死问题的人们把人的身体称为“逆旅”,意思是身体只是灵魂在尘世间暂时歇脚的一个寓所。生和死,住所和寝陵,真的是没有什么分别吗?
4000年前,地中海克里特岛山上居住的是迈诺斯人,他们专门从事航海贸易,创造了比希腊还早的物质文明,而且成为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心。
克里特岛山的迷宫是寝陵吗?
世人早已不记得迈诺斯曾有的文明及成就了。3000多年来,世人对迈诺斯文明的了解,除了那个广为流传、有关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及其半人半牛、藏身黑暗地下迷宫的贪婪怪物弥诺陶洛斯的神话以外,几乎是一无所知了。然而,英国考古学家艾文斯爵士在20世纪初叶,把迈诺斯首都诺瑟斯的遗址发掘了出来。这次发掘的工程相当浩大。诺瑟斯城自身就很大,加上所属港口,一共有近10万居民。但这座庞大建筑物是艾文斯最轰动一时的发现,他同大多数考古学家一样认为那座建筑物是王宫,属多层建筑结构,其中有好几层筑在地下。其建造之奇、藏品之丰,为世人所惊叹。王宫中有以海洋生物、雄比公牛、舞蹈女郎和杂技演员为题材的色彩鲜明的壁画。另外,还有许多石地窖;有斧头的残片、铜斧乐器;以及一个以小片釉陶和象牙包金加镶水晶造的近1米见方的棋盘。细豕磨的雪花石膏在看似国王的宝座上、在妾待室的铺路石板上、在那些显出典型迈诺斯建筑风格的上粗下细的柱子上、在门道附近闪闪发光。
那么,这座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巨大建筑真的是一座王宫吗?虽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般都同意这种说法,但德国学者沃德利克则不赞同,而且其说法好像有所依据。在1972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沃德利克说:“诺瑟斯这座宏伟建筑,绝对不是国王生时居所,而是贵族的坟墓或王陵。”依据沃德利克的说法,被大多数考古学家所认为的是用作储藏油、食物或酒的大陶瓮,其实是用来盛放尸体。尸体被放在里面后,加入蜜糖浸泡以达到防腐的目的;石地窖则被用来永久安放尸体;壁画代表的是灵魂转入来生,并且把死者在幽冥世界所需物品画出来。沃德利克还认为那些精密复杂自9管道,不是为活人设置的,而是为了防腐措施的需要。
为了支持自己的说法,沃德利克提出几项很有意思的事实,比如说诺瑟斯这座建筑物的位置,绝对不是建筑王宫的绝佳位置,因为它所处的地方过于开敞,四面受敌,如若有人从陆上进攻即无从防卫。同时当地没有泉水,必须用水管引水,水量很难供应那么多居民。“王宫”及附近范围内也无一望即知是马厩和厨房之类的房屋,这里的居民难道不需要交通工具和食物?至于那些被认为是御用寝室的房间,更都是些无窗、潮湿的地下房合,在气候和暖,风和日丽的地中海地区,绝不可能选择这样的地方来居住。
美洲古代蒂亚瓦纳科文化中的太阳门之谜
蒂亚瓦纳科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太阳门,是美洲古代最著名、最卓越的古迹之一,它耸立在世界上最高的淡水湖喀喀湖东南安第斯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