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了部分加拿大与美国的边境线,将纽约州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分开的尼亚加拉河从伊利湖向北流向安大略湖,全长将近30英里。它位于北面,面积为25万平方英里,并成为这些湖的通畅出口。它的最大的水流量达到每秒25万立方英尺,十分令人敬畏。这条河被草莓岛和格兰德岛劈开分成3段,头5英里只有一条河道。向东的美国河道有15~16英里长;
向西的加拿大河道则较短,只有2~3英里长。在格兰德岛后两个河道又合并到一起,再流过3英里就到了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瀑布。
这条大河最终可到达安大略湖,先后途经7英里的峡谷、一片开阔的湖区平原和7~8英里的行程。尼亚加拉瀑布本身也被哥特岛分成两个部分。马蹄形瀑布高度接近160英尺,顶部宽度将近1000米。比加拿大部分的还要高上大约10英尺,但是宽度只有300米的瀑布则位于美国一侧。
它的形成在于不寻常的地质构造。在尼亚加拉峡谷中岩石层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仅下降6~7米。非常坚硬的尼亚加拉大理石构成了岩石的顶层,松软的地质层很容易被水力所侵蚀,它位于岩石层之下。激流从瀑布顶部的悬崖边缘笔直地飞泻而下,则正是由于松软地层上的那层坚硬的大理石地质层所起的作用。更新世时期,当巨大的大陆冰川后撤,大理石层暴露出来,被从伊里湖流来的洪流淹没,形成了如今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通过推算冰川后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远则有可能在2.5万年前形成。
尼亚加拉瀑布具有迷人魅力的自然现象无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令人为之神往的还要算那自然现象中隐匿着心灵力量的古老信仰了。这些信仰是否具有真理性,也更增加了尼亚加拉瀑布的迷人风景。
中国云南石林形成之谜
云南,一个令人无限遐想的地方。您去过美丽的苍山洱海吗?您到过神秘的西双版纳吗?也许你去过。那么您知道云南著名的石林吗?也许你不知道。那么就来让我们看看云南的石林之谜吧。
它位于云南东部一个叫做路南的地方,是一座奇怪的岩石园林。它的石柱形状多样,有的像初生的竹笋,有的似精雕细琢的玉石华表,有的又像一根圆的柱子,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其中一根石柱,与撒尼族传说中的美丽的阿诗玛姑娘像极了。
这些石柱高度差不多,高高耸立着,远望去像密林一般,每个石柱周身刻满了一道道的水平条纹,像穿着横条海员衫。
这些石林的形成应追溯到很久以前。最初,这里是一片平坦的、由水平的石灰岩层所构成的地形,纵横交错地布满了许多垂直的裂隙。这些裂缝就是最初的石林的天然模样。
把石灰岩雕成岩石园林的最伟大的力量是水。沿着这些张开的裂隙,无孔不入的水流向下渗透,逐渐溶蚀两旁的石灰岩,这样裂缝朝向地下伸展得更深,张开得更大,在地面上渐渐出现了许多凹下的“溶沟”和突起的“石芽”,原来的平坦地形也随之成了一片起伏崎岖的溶蚀原野。裂隙两边许多石块的崩落,也使“溶沟”更宽,“石芽”更突出,久而久之,一片密密分布的、景色美丽的石柱园林就屹立在祖国大地了。
其实,人们发现,在国外许多气候湿热地带,且有发达的垂直裂隙分布的石灰岩地方,也都有这种景象出现。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不祥之地,它只不过是上天的又一件杰作而已。
弄清了云南的石林形成之谜,你在惊叹宇宙的伟大之余,是否想去那里亲自领略一下呢?
把石灰岩雕成岩石园林的最伟大的力量是水。沿着这些张开的裂隙,无孔不入的水流向下渗透,逐渐溶蚀两旁的石灰岩,这样裂缝朝向地下伸展得更深,张开得更大,在地面上渐渐出现了许多凹下的“溶沟”和突起的“石芽”,原来的平坦地形也随之成了一片起伏崎岖的溶蚀原野。裂隙两边许多石块的崩落,也使“溶沟”更宽,“石芽”更突出,久而久之,一片密密分布的、景色美丽的石柱园林就屹立在祖国大地了。
其实,人们发现,在国外许多气候湿热地带,且有发达的垂直裂隙分布的石灰岩地方,也都有这种景象出现。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奇怪的不祥之地,它只不过是上天的又一件杰作而已。
弄清了云南的石林形成之谜,你在惊叹宇宙的伟大之余,是否想去那里亲自领略一下呢?
美洲“黄泉大道”之谜
在南美,印第安部落的奇消怪亡,使得许多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得不到明确的解释,成了历史之谜。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奥蒂瓦坎,就有这么一条被称为“黄泉大道”的纵贯南北的宽阔大道。它被称作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是由于公元10世纪时最早来到这里的阿兹台克人,沿着这条大道来到这座古城时,发现全城没有一个人,他们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都是众神的坟墓,所以就给它起了这个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人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美洲人大会上声称,他在特奥蒂瓦坎找到一个适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筑的测量单位。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这个单位长度为1.059米。例如特奥蒂瓦坎的羽蛇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分别是21、42、63个“单位”,其比例为1:2:3。
哈列斯顿测量黄泉大道两边的神庙和金字塔遗址,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情况:“黄泉大道”上那些遗址的距离,恰好表示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数据。在“城堡”周围的神庙废墟里,地球和太阳的距离为96个“单位”,金星为72,水星为36,火星为144。“城堡”后面有一条特奥蒂瓦坎人挖掘的运河,运河离“城堡”的中轴线为288个“单位”,刚好是木星和火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离中轴线520个“单位”处是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从小星到太阳的距离。再过945个“单位”,又是一座神庙遗址,这是太阳到土星的距离。
再走1845个“单位”,就到了“黄泉大道”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这刚好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假如再把“黄泉大道”的直线延长,就到了塞罗戈多山山顶,那个地方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遗址,地基还在。其距离分别为2880个和3780个“单位”,刚好是冥王星和海王星轨道的距离。
如果说这一切都只是偶然的巧合,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假如说这是建造者们有意识的安排,那么“黄泉大道”很明显是根据太阳系模型建造的,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们肯定早已了解整个太阳系的行星运行的情况,并了解了太阳和各个行星之间的轨道数据。但是,人类在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才发现海王星,1930年才发现冥王星。那么在混沌初开的史前时代,又是哪一只看不见的手,给建筑特奥蒂瓦坎的人们指点出了这一切呢?
昆仑山“地狱之门”之谜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革低见牛羊”,在放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有肥草放牧牛羊而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一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原来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号称昆仑山的“地狱之门”。谷里四处散布着的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无不向世人渲染着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下面是一个真实的、由新疆地矿局某地质队亲眼所见的故事:
1983年曾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人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结果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没人能理解是什么致他而死。
这件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收到了死亡谷对他们的警告——他们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仍是1983年,当时正值7月酷暑时节,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一场暴风雪。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根据炊事员自己的回忆,他当时一听到身后响起的巨大的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
地质队迅速组织起来考察谷地。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磁异常极为明显,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异常值越高。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云层中的电荷和谷地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荷放电,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
这种推测是对连续发生的几个事件的最好解释。地质学家通过详细考察还发现,有一条暗河隐身于死亡谷底部沼泽地下。人一旦踏在沼泽地上,立刻会被暗河的极大引力拉入万丈深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坚信,死亡谷之谜最终将为科学所解答。
澳大利亚怪石“报时”之谜
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但在澳大利亚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确实有一块能“报时”的奇石。屹立在沙漠中的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其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这块怪石“报时”的特异功能是通过每天很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它以早、中、晚不同时间里颜色的变化来向人们报时:早晨,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时候,它为棕色;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它为灰蓝色;傍晚,夕阳西沉的时候,它为红色。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
怪石除了随太阳光强度不同而改变颜色外,还会随着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幻形象:时而像一条巨大的、悠然漫游于大海之中的鲨鱼的背鳍;时而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乌黑发亮的潜艇时而像一位穿着青衣的、斜卧在沽白软床上的巨人…
怪石为何具有“报时”的功能?
为了解释怪石报时之谜,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科学家试图这样解释怪石产生的“怪现象”:怪石之所以会变色是由于怪石处在平坦的沙漠,天空终日无云,空气稀薄,而怪石的表面比较光滑,在这种情况下,怪石表面有镜子的作用,能较强反射太阳光,因而从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颜色的变化能相应地在怪石上得到呈现。
怪石变幻其形象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活动而产生反射、折射的数量及角度的不同,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即成为怪石幻形。
科学家对怪石“报时”之谜的解释虽不能完全证明怪石现象产生的原因,但也为世人稍微解开了一丝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