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600000013

第13章 中国近代的舆论发展与研究(2)

二、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思想家、宣传家和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创办了戊戌时期的重要刊物、维新派的舆论机关——《时务报》,宣传“复民权”、“开议院”等带有资产阶级启蒙色彩的政治观点。他把“复民权”看成是振兴图强的基础,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天下的“真主”。在其30多年的舆论活动中,梁启超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办报经验,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舆论思想,逐渐形成了其内容丰富的舆论思想,被同时代的人誉为“舆论之骄子”。

1.舆论及健全舆论

梁启超在1902年写的《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是我国近代舆论研究中的第一篇专论。他在这篇专论中提出了舆论的定义:“舆论者,寻常人所及见也。”即舆论是一般平民百姓的认识,舆论的主体是寻常人,是平民大众。梁启超在《读十月三日上谕感言》中肯定了舆论是多数人自发表达的意见、态度和信念,认为:“夫舆论者何?多数人意见之公表于外者也。是故少数人所表意见,不成为舆论;虽多数人怀抱此意见而不公表之,仍不成舆论。”“夫舆论者,非能以一二人而成立者也,必赖多人;而多人又非威胁以结集者也,而各凭其良知之所信者而发表之;必多数人诚见其如此,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梁启超强调舆论的公众性和自发性,这种舆论的观念与西方现代的舆论观已经非常接近,与现代的舆论定义基本相合。但梁启超把寻常人与他所谓的豪杰、英雄对立起来,把豪杰、英雄排除在舆论的主体之外,认为英雄豪杰的意见不能列为舆论,英雄豪杰的意见只不过是“从国民多数之意见,利用舆论以展其智力”而已。这也就落入了古代把舆论看成“舆人之论”、“舆人之诵”的窠臼之中。

梁启超生活的时代,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而民众或默然无视,或表一番忧虑而已,“及其求所以振而救之道,则曰天心而已,国运而已”。这种不善的舆论使梁启超极为痛心,他认为这种不善的舆论也足以亡国,“启超窃谓:吾中国之亡,不亡于贫,不亡于弱,不亡于外患,不亡于内,而实亡于此辈之议论”。这样的舆论不可贵。所以可贵的不是舆论,而是健全的舆论。在他看来,“夫健全舆论云者,多数人之意思之结合,而有统一性、连续性者也。”不是多数人的意见,不能谓舆论,非统一、连续,不足以谓健全。三者皆为健全舆论所必需。如缺后面二者,舆论也可发生,甚至能极一时之盛,但其为道不能持久,性质不能继续,转瞬而灰飞烟灭。当其盛大之时,还“往往破坏秩序、横生枝节,以贻目前或他日之忧。如是则舆论不为国家之福而反为病。”所以,要建设民主宪政,非造成健全舆论不可。

在梁启超看来,要解决如何制造健全舆论的问题,必须从报纸宣传本身着手,“夫舆论之所自出,虽不一途,而报馆则其造之之机关之最有力者也”。梁启超在他的《国风报叙例》中认为:无论何种政体都不能缺少健全的舆论;立宪政治实质上是舆论政治,“立宪时代之舆论,常立于主动之地位”。他在《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一文中探讨了舆论形成的原因,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了健全舆论的“五本”之说:一是常识。“谓普通学识人人所必当知者也”,包括“自然界、社会界之重要现象,其原理、原则”,以及“本国及世界历史上重大事实,与夫目前陆续发生之大问题”。报纸工作者都应力求了解、掌握这一切,“然后持论乃有凭据”,“苟利害,校然甚明,无复辩难余地”。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破绽,才能有健全的舆论。二是真诚。梁启超深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然而,怎样才能称得上是真诚呢?舆论是多数人公开发表的意见,而多数人又不是凭威权利害所集结,而是凭良知、信念的自然结合。在梁启超看来,只有多数人“诚见其如是,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所以要“以国家利害为鹄,而不是私人利害为鹄是已”,“若夫怀挟私计,而欲构煽舆论,利用之以供少数人之刍狗,则未有能久者也”。虽然对国家利害的看法不尽一致,甚至完全相反。但只要出于真诚,则其立论莫不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三是直道。即敢言而善言。

梁启超认为,报纸之使命在能为国民求多福而御其患。凡不利于国民者,务必去之而后已。但是纵观历史,凡不利于国民者,往往是社会上的有力分子。所以报纸欲尽其言,还必须具有“柔而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之精神”。若平时虽有主张,而当一遇威术,则噤若寒蝉,这仅是腹诽而已,并不是舆论,非报纸应持之态度。四是公心。报人应出乎公心,基于公众、国家的利益来立命和袒护国民,不能挟党派私见,更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若怀挟党派思想,而于党以外之言论举动,一切深文以排挤之,或自命为袒护国民,而于政府之所设施,不问是非曲直,不顾前后因果,而一惟反对之为务”,则非为沽名,即为快意,而非报纸尽责之道,不能称其舆论,并且对健全舆论之形成无丝毫益处。五是节制。即所发的议论的强烈程度要根据情况而有所节制。梁启超认为,舆论如果不加以节制,则会出现如百犬吠声、聚蚊成雷、激涌若潮的狂热态势,这是舆论的病态。因此,发表意见要导之以理,不作偏至之论,一言一举都要有所节制,要“导之以真理”,不能“拨之以感情”,更不能“通言肤浅之性,故作偏至之论”。梁启超把以上五条当成制造健全舆论不可或缺之要素,称之为舆论“五本”。梁启超认为,舆论五本是民主宪政的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健全的舆论,不仅是公众意见的表达,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公民对现实政治生活的影响。这种可笼统称之为舆论监督的东西涉及的对象包括公民、团体、社会生活,尤其是政府的政策举措。政府受公众之委托,若无监督,虽有圣智亦难免滥用其权。而在社会监督体系中,以舆论监督最为重要,能给其他如立法、司法和政党等以后援。故而,立宪政治又被称之为舆论政治。

五本说的核心是强调议论的发出者和传播者的社会责任,要求以国家利益为重,反映了传统的中国报人的思想特点。在中国的舆论研究中,梁启超第一个认识到了舆论的正负效应问题,并加以全面阐述。但是,梁启超所确立的健全舆论的五本是抽象的,带有理想色彩。首先作为舆论主体的社会公众,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他们分属不同的阶级,由于根本的立场不同,人们在对待同一政治主张、政治问题不可能有什么共同的“直道、真诚、公心”。

2.舆论监督之道及其原则

梁启超所处的近代中国,列强环伺,救亡图存的斗争迫在眉睫。而国内知识分子仍沉醉于八股取士,平民百姓则不知痛痒,漠不关心。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梁启超一心想救亡图存,报效祖国,而又“手无斧柯,所以报答国民者惟恃三寸之舌,七寸之管”。于是他全力以赴去做思想启蒙和舆论发动工作,想通过制造舆论,使民能“广其见识,破除愚昧”,“知国何以强,何以弱”;“以何而智,以何而愚”,从而能“恍然于中国种种旧习必不可以立过”,从此能发愤图强,投身于救亡图存的舆论之中。梁启超之所以如此重视舆论活动,是因为他认识到了舆论的巨大威力。他认为,舆论是一种“无形的势力,存在于国中无数不知名之人之身中者”,是“天地间最大的势力,未有能御者也”。这种“社会制裁之力”,“能使人不敢为真小人”,“苟反抗于舆论,必不足以成事”。“凡政治必藉舆论之拥护而始能存立。”在立宪国家、地方自治机关、国会等,“凡所讨论设施,无一非舆论之返照”。对于此种伟大而无形之势力,虽时有明拒或阴挠者,但其“拒之挠之之术,惟得行之于未成为舆论之时耳。舆论一成,则虽有雷霆万钧之威,亦敛莫敢发”。同时,他又意识到,舆论既是一种建设性力量,又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不善和不健全的舆论,如“以瞽相瞽,无补于颠仆;以狂监狂,只益其号呶;俗论妄论之误人国,中外古今,数见不鲜矣”。

梁启超把监督之道归结为三种,即“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1902年10月2日《新民丛报》第17号。其中所谓“名誉上之监督”,即舆论监督。他认为舆论监督虽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和宗教的信仰威慑力,但其监督实权“亦有不让于彼两途者”。这是因为舆论的背后是一支强大的社会力量,舆论监督可以“隐然示人:尔必当如此,尔必不可如彼。苟不尔者,则尔将不见容于社会,而于尔之乐利有所损”。既然违背了社会人心,不能见容于社会,那么政府的所言所行必遭社会反对,政府也就必因此而受损。故梁启超在报馆的天职中提出了报馆监督政府的功能和报馆在监督政府过程中应该具备的道德。

梁启超认为:“政府者,受公众之委托而办理团体之事业者也。非授以主权,则事因不可举;然权力既如此重且大,苟复无所以限制之,责虽有圣智,其不免于滥用其权。”那么,此种监督之权谁操之?“舆论操之。舆论无形,而发挥之代表之者,莫若报馆,虽谓报馆为人道之总督可也。”他认为立法、司法的监督最为有效,但若“犹虑其力之薄弱也,于是必以舆论为之后援。西人恒有言曰,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为一切自由之保障……而报馆者,即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实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梁启超认为舆论监督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指责,“非谓事事而与政府为难也”,他主张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教导和扑责同时并行。报纸对政府,“当如父兄之视子弟,其不解事也,则教导之;其有过失也,则扑责之”;“教导与扑责,同时并行,而一皆以诚心出之,虽有顽童,终必有所感动,有所忌惮”。把报纸与政府的关系视为父子关系,是一种对报纸与政府关系的全新认识,在中国新闻史上,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是对千百年来封建政治伦常的大颠倒。二是要采取务大不务小的方针,“当纠政府之全局部,而不可挑得失于小吏于一二人;当监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必摭献替于小节一二事”。不然,则与谄媚权贵,规避取巧无异。梁启超关于在舆论监督中应当抓住大的方面、本质的方面这一见解,是很有道理的。

要做好报刊对政府的舆论监督,梁启超还探讨了报纸应该具备的道德。他认为报馆是造成舆论的机关,为了维系正确之舆论,他在《国风报叙例》中提出了报馆人员都应具备“八德”,内容为:一曰忠告。以诚恳之言谢告国民。“无论政府或国民,苟其举动有不轨于正道、不适于时势者,皆当竭吾才以规正之”。二曰向导。“向导之职,为报馆诸职之干,而举之亦最难”,忠告政府遵循民心,唤起国民欲善之心,担负先觉之责。三曰浸润。不作煽动之词,赋予国民以深造之力,而不激起横溢之势。“浸润与煽动相反对。此二者皆为鼓吹舆论最有力之具”。浸润的特点是收效慢而效力持久,影响深入。四曰强聒。报纸发表文字要匡俗于敝,虑事于未然,启发人们知是非廉耻,“是故立言之君子,不能以一言而遂足也,不能以人之不吾信而废然返也”。五曰见大。“今之政俗,其殃国病民者,比比然也”,不可能一概而论,“故君子务其大者、远者,必纲举而目始张”。要发表要言大义,做到纲举目张。六曰锲而不舍。要坚持“宗旨”,“持论”“一以贯之,彻于始终。凡所论述,百变而不离其宗”。七曰旁通。报刊所持言论应该视野开阔,具有知识性、启发性,要“集种种资料以馈之粮,使人人得所凭借以广其益而眇其思”。八曰下逮。“侈谈学理,广列异闻,自炫其博,而不顾读者之惟恐卧,此则操术最拙者也”,要把文章写得通俗易懂,使牧童传诵,灶婢能解。梁启超为报纸引导舆论所列的这八条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报刊反映舆论的法则。

同类推荐
  •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10

    2010年全球出版业共同面临了金融危机,数字出版等新命题,各国出版业在技术研发、发展模式、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调整,其中不乏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转型之举。作为“海外新闻出版实录丛书”之一,本书包括出版、动漫游戏、印刷与纸张、发行、版权、阅读、政策管理、海外看中国等几方面的内容,全面反映了2010年世界各国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中国出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中华养生经

    中华养生经

    中华养生原理来源于古老的中医理论。智慧的祖先们在生活中逐渐发现,注意饮食、器具、岁时、房事、导引、情志等方面,可以补养身体,祛病疗疾、颐养天年。
  • 动植物百科

    动植物百科

    从地球诞生到6亿年前,这段时间在地球历史上被称为隐生宙,虽然延续的时间约有40亿年,但由于材料不足,未能划分出详细的历史发展阶段,一般只再分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们之间还无确定的界限,因此常统称为前古生代。
  • 她的秘密诱惑

    她的秘密诱惑

    父母意外身亡,留下一份巨额保险和一个离奇的借款协议。为了追查父母亡故的真相,她却陷入两个男人霸道又甜蜜的爱情。是阴谋?是圈套?是真心?还是假意?她不敢吐露秘密,他们却一步步紧逼。是他们诱惑了她,还是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 冷酷总裁:独宠甜妻

    冷酷总裁:独宠甜妻

    他是天之骄子,却被逼无奈之下娶了她;而她,嫁给他是她的梦想,纵使他爱的人不是自已,但只要能静静的守着他于她而言就以足够!可是她忘了,他有放在心尖人儿,那是他的人间四月天。幸福怎么能轻易得到?一次意外,她怀孕了,无助地抚摸着小腹,眉头轻蹙,“这个孩子,他会想要吗?”出乎意料,他竟然同意留下他,她满心欢喜。一朝早产,却意外得知这个孩子只是他的利用工具,紧紧抓住他的衣襟,“孩子呢?我的孩子呢?”他抬头,眼里有种莫名的伤痛,“孩子……没了。”洛风尧,你是有多恨我,才会舍弃自已的亲骨肉?你又该是有多爱她,才忍心用小小的她去交换?地狱归来,她犹如浴火凤凰!场景一她摔倒在地上,泪眼婆娑,“求求你,把孩子还给我。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说着,急忙从身上摸出一张纸,“你不是想让我签字吗?我签了,你把孩子还给我好不好?我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出现在你和黎小姐身边,不打扰你们的幸福!”看着她卑微的请求,听着她低入尘埃的话语,洛风尧胸口不禁深深痛了起来,你不是恨吗?为何看到她伤心欲绝,你的心也痛到无法呼吸?场景二她静静的倚在他的肩,出声问道:“绝,你到底爱上我哪里?”凭借他绝代无双的风华,就有无数上流名媛为之倾倒,更别提他那令人咋舌的浑厚背景,可为什么偏偏看中了她呢?而且她还有这那段残破不堪的回忆!男子闻言,手轻抚上她柔顺的发丝,柔身道:“只因是你!”所以这世上纵然有千般美景,万番明媚,他的眼里心里只容得下她一人而已!听闻男子的话后,她的手不由紧紧抱住男人的腰肢,上天对她何其残忍,让她经历骨肉生死之痛,有对她何其眷顾,在经历种种波折后,还能得他不离不弃!“绝,你知不知道,此生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 王者大陆游历记

    王者大陆游历记

    乱世开始,一向稳定的大陆秩序终被打破。这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诸侯们竞相争霸,人们为了在乱世中生存也走向修仙之道。乱世开始,刘文等人的到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惊喜?一场看似意外的事故,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历史的车轮被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缓缓地脱离它原本的轨迹,不停地滚向那不为人知的一角。是谁策划了一切?目的又是为何?是人?是“神”?是“魔”?跟着车轮走下去,一切都会浮出水面。ps:本书主卷是第一卷。
  • 姬连自传

    姬连自传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捕魂师,但我的上司却是个健忘症患者;我为此奋斗千年,终于得偿所愿,却遇见一魔两宠,扰乱我宁静的游历生涯。
  • 怪物周

    怪物周

    人类科技飞速发展100年后,进入创元世纪。在科技面前无法抵抗的千魔万怪沦为新世纪终极狂欢节目《怪物周》的娱乐苗子。在人类世界长大的异族之子,让我们看他如何逆天而行,谱写世纪传奇。
  • 超越团队

    超越团队

    合作型工作制度指为获得预期商业成果而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除制度化价值观、行为和实践以促进合作之外,就取得合作而制定战略、政策和结构所作的有意识的努力。许多组织呼吁支持团队工作和合作,与此同时,合作型工作制度着力于为组织提供工作程序和文化机制以确保和强化合作脱颖而出。将合作型工作制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新型组织仍在出现。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和自我管理的组织代表着合作制度的类型。计算机革命使得网络、细胞以及全球化组织形式成为可能,这代表着合作有更多的组织形式。
  • 死神叫你快上路

    死神叫你快上路

    作为一名死神我容易吗我!心累!!!!!!!!
  • 史记一百句

    史记一百句

    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一百句系列”小书,选取古今中外经典中最精彩的隽语“一百句”,由著名学者、教授进行精妙解读,随处显露出现代人的智慧。 本书从《史记》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化专深的学问为通俗的语言,便于普通读者了解、掌握和领悟经典所包含的社会哲学意义,感悟现实人生。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一条门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