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120

第120章 晚清社会传闻的心理因素探析(3)

四、“疑似”、“信亲”、“从众”和好奇心理“疑似”心理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感知反映,导致对所获传闻作出倾向于认同公众意见的判断。在这中间,先入为主的成见会有意无意地发挥驱动作用。譬如义和团运动时关于“神术”、“邪术”的传闻纷纷扬扬,许多人遇到特定场境的事情,就容易在疑似心理的作用下相信和附和传闻。不妨看时人记述的这样一个事例:庚子年六月间,在琉璃厂开华英药房的山东店主回籍,留一教读先生在店料理,“一日哄传为白莲教,谓纸人纸马咸具。麇集观之,人则所卖烟卷箧上所贴之洋人图记也,马则小孩所戏之马,有机关能动者也。医学堂内无铜人,以纸为之,筋骨脏腑毕备,哄传为洋人致毙者。观者啧啧,戟骂痛恨;及近视,则纸人”。当然,作此记述者旨在破妄取真,但“哄传”乃至现场集观者当中,恐怕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怀着杯弓蛇影的本虚而认实感,否则,岂能哄传得开来?再如红灯照飞升之类,在传闻氛围下,有些人见到高挂的灯笼之类就疑似信实,也是同理。还有“某照相馆被焚,搜出广东鲜荔枝,传观为挖人眼珠,莫不眦裂发指”,真是所谓“见橐驼为马肿背”。

其实,早在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时,就有过教堂中瓶装腌制的“西产之圆葱头”,被指认作挖取的幼孩目睛,经清方大员亲自开验证实,以致“观者无不绝倒”的事情,那与当时就盛行的教堂迷拐幼孩、挖眼剖心的传闻也密切关联。当然,这种疑似心理下的误认也必然受知识储备的制约。有这样一个例子:中原某省一位传教士对中国听众讲解寄生虫知识,“他为了让听众印象深刻,用双灯放映机显示出一个高倍放大的普通寄生虫。这个寄生虫的巨大身躯,像埃及鳄鱼似的斜着映现于屏幕上时,就听见一位观众以敬畏的口气,小声宣布新获得的观念:‘看,这是外国大虱子’”!想必是中国听众对有关科学知识没有起码的了解,遂作出“外国大虱子”的疑似判断,也算是一个无法让人生笑的笑话。

所谓“信亲”心理,是笔者据有关传闻心理现象特别归纳提出的用语,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信实自己亲眼所见;二是指相信自己觉得可信任的关系亲近的人所言。俗话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其实此言并不完全符合科学思维。亲眼所见的事情也未必就能看破真相。试想,一个魔术师如果并不宣明自己是做魔术表演,而说是真实的奇术,若是看不破底细的观者就此真地相信为实,岂不分明是基于“眼见为实”心理的认识错误?对于当年诸多传闻的信传者来说,这种情况即颇常见。像对义和团时有关情事亲历者即有这样的记述:“拳众每纵火,以刀或枪向其门作指画状,又以指划地上土,群呼曰‘著(着)’,立时火起。盖有潜纵之者,人不知也。其焚教堂,使其党预伏其内,以煤油潜洒之,然后率众往,发枪遥击,枪声甫鸣,烈焰突起。观者堵立,惊以为神。是亦幻戏之技耳。”过后的记述者虽然已知是“幻戏之技”,但当时不是出现“观者堵立,惊以为神”的情状吗?那就是“眼见为实”心态下的典型反应。当时还有人这样记述:

哄传团民善用循法,山岭城垣不能阻挡,皆系讹传附会之言,实无其事。又哄传无论相离千数百里,此处焚表呼唤,彼处立时便知,人亦顷刻而至,比电报尤速。又哄传有沙锅会,煮一锅之饭数十人食之不尽。又哄传能避敌人枪炮,团民用手一指,对阵枪炮即不过火,不能发声。又哄传刀枪炮弹不能伤身,枪炮子至身即落,皮肤毫无痕迹,未悉果确否,予未亲见。惟刀剑剁在团民皮肉之上,只有白道,并不出血,予曾亲见也。

可见,记述者除了对“循法”一项明确指虚外,对其他多项事实上也不可能真有的哄传之事,只因“未予亲见”,皆以“未悉果确否”表示存疑,而并非明确认虚,对“刀剑不入”类的事情,因“予曾亲见”,便表示了信实的意思。实际上,当时义和团民的这类事情,虽然不排除有少数练有关功法的人,对于外击之力可较常人在一定程度上有更强的抵挡力,但大多属矇人眼目的表演性质,亦所谓“幻戏之技”所属。或揭露宣称神灵附体刀枪不入并作所谓“附刀”(以刀砍“附体”者之腹)现场表演者,“其实刀锋不利,且不回抹,故无刀伤”。只因为哄传造势的影响,临场观看者更容易藉先入之见信以为真,甚至在表演者露出破绽而“无以自解”的情况下,而观者“代以为解”,以致让个别识者感到“岂非甚奇”。其实这也并不奇怪,是人们的思维定势所造成。“亲见为实”的心理,在当年许多对有关情事的采记自觉“严谨”的记述者身上,表现得颇为典型。譬如仲氏芳的《庚子纪事》在关于记述原则的交代中即特别申说:“是书也,乃予乱时亲经亲历,或见或闻,逐日记载,皆属事实。”对所记非亲眼目睹的事情,惯以特别说明系自“传闻而知,并非身所亲见,目所亲睹,不敢悬揣罔记”云云。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尚有不盲从妄信的主观愿望的群体,对传闻之事的审察态度。对于有关情事的虚实认定来说,虽说总比连这种意识也没有者要强,但有时也难免为所见假象所迷惑而产生认识上的执迷,起到证实本来为虚之事、助长传闻流布的作用。

至于对自己没有亲见而系听他人所言的传闻之事,是否信实和在多大程度上信实,与对说者的信任度直接相关。对关系密切的亲友,一般说来信任度较高,认为他们不会对自己说假话,容易相信他们所言为实。这种心理有时也成为信实和助长传闻的因素。像当年有些很怪异的传闻,揆情度理,本不会实有,但只因为亲友言之凿凿,听者于是觉得不能不信,这种事例颇为多有。试看这么一则“龙失足”的传闻:

清光绪某年夏日,(直隶)顺德某村忽大雷雨,天空坠下一龙,长三丈有奇,鳞甲黝黑,角长而尖,僵卧地中若死,殆为失足跌晕所致。一时腥闻数里,蝇蚊麇集其身,乡人诧为奇事,并虑或肇奇祸,急即焚香叩祷,并以清水灌润,欲令藉水力遁去。无如纷扰竟日,此龙兀然不动。翌日,因醵资演剧为祈禳之举,来观者益人多如蚁。至第七日,天复雷雨大作,云中复现一龙,下垂其爪,向卧地之龙作援引状。卧龙乃扬髯舞爪,与云内之龙爪相接,由地飞升,破空而逝,雨亦旋止,农田未伤一草一木。

这种怪异之事不可能是事实,但记述者是听他的女婿所讲,而其女婿又是听其信任的同事名叫吴荫清者坚证为亲见之事。据说,吴氏即直隶顺德人,当时“适赋闲家居,故目击之”。而记述者初听其婿转述此事,“以其语近荒诞,未之或信”,但转而又想“天地之大,诚属无奇不有”,特别是听其婿言“吴君人素诚实,平时语不妄发,则此言当非虚构”,于是便信实地记录下来。传闻虽然不是直接来自所谓亲见者吴氏,但中转者为其女婿,为其信任之人,他又告以吴氏为“诚实”之人,于是便对本来疑虚之事最终信实。再如《清代野记》中记有“方某遇狐仙事”的一则怪异传闻,情节荒诞不待细述,而记述者也是因听与事主有亲密关系的他所信任者“言之甚详”,遂为信实,并感言“此岂中国人迷信之故哉!然而其事甚确,非空中楼阁也”。可见,像这种“信亲”心理,不但无助于使本来无稽的传闻消弭,反而会起助长作用。

从众心理对于传闻的流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闻的盛行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信息接受传布上的一种从众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心理驱动因素而言即是从众心理。这是在群体的压力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大多数人意见的一种心理反应。这对于晚清时期传闻流布的心理因素而言,其作用也是颇为典型的。时论所谓“言者如是,闻而传者如是,传而力争者复如是”,即从原则上说明了这种情况。越是在信息纷扰真假莫辨的特定情境下,缺乏自主和独立意识的人们,就越容易由“信众”而“从众”,觉得“若非这样,何以大家皆如是说”?像庚子年间义和团盛时,在天津一时哄传,“各家烟囱,须常用红纸蒙严,不然闭不住洋人枪炮,于是家家皆急将烟囱蒙上”;忽又有人传“不可蒙烟囱,若蒙住烟囱,乃是将仙姑之眼蒙上矣,仙姑何能在空中行走,于是家家又皆上房将烟囱上红纸撕去”。自己完全丧失了主见,或此或彼,一味随众人行事。这不失为典型的从众事例。再看这样一个例子:《拳匪闻见录》的作者管鹤,因避难自天津逃至青县,借住在一个姓刘的老翁家里,一天,刘翁招呼管鹤出来看红灯罩(按:红灯照的别称)。刘翁指空中黑云一片曰:“此中无数红衣女子,即红灯罩也。”管鹤“无所睹”,“而途人纷纷传说,指天画地,确切不移。刘翁亦随声附合,哓哓不休”。这个刘翁还是个“稍读书者”,他的这种言行管鹤开始不解,“后始悟刘翁实为保身计,故不觉以假面孔向余也”,因而感叹“当时之匪焰可知”。管鹤对刘翁的“为保身计”云云,纯系自我揣测,是耶非耶尚在两可之间。从当时情况看,你说我说他也这样说,表现出明显的从众情状,则无可置疑。众人意见对个体“裹挟”力无形中是很大的,并且人数越多,这种“裹挟”力就越强,所谓“众口铄金”,诚然不虚。不妨再举一个典型例证:因当年关于教堂迷拐儿童、挖眼剖心的传闻盛行不衰,“一个男仆在英国领事馆干了大半辈子,女主人问他:‘你一定不相信那些谣传。你了解我和老爷,你不会相信我和老爷会掏小孩眼睛的(吧)?’男仆长叹了一口气:‘我不知道。’全中国人都相信,外国人挖小孩眼睛榨油洗相片。”——这是出自在华多年的一位英国传教士的记述,正因为所谓“全中国人都相信”,那位在外国人手下服役了大半辈子的男仆,对主人是否干“掏小孩眼睛”这种事情都觉得无法置可置否了。

至于好奇心理,人皆有之。对于当年的传闻情势来说,这种心理所起的内在驱动作用也是应该注意到的。

从当年社会传闻的总体氛围看,惶惑、忧惧心理应该说是主色调,但这与好奇心理乃至通过搜求和播布传闻来缓解紧张情绪不但不排斥,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正如美国学者柯文在研究义和团时期谣言现象时所指出的:人们在感到痛苦和绝望的形势下,“谣言则起到了缓解痛苦的作用,这是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的一个普遍现象,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验证”;“正如民俗学家和社会学家所言,谣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当代传奇’的作用”。不难想见,越是在惶惑不安的时候,越是饥不择食般地想获得有关信息,这本身就有好奇心理因素。譬如翻阅义和团时期人们的日记,从中都可以体察到那时人们对种种信息有非常好奇的探寻的欲望。此外,消遣性好奇心理对有关传闻生发的影响也是存在的。因为人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不同,同类传闻在不同群体所激发的心理感受或不一样。

比如说,宫闱传闻,对于当时的高官重臣来说可以是重要的政治信息,但对平民百姓而言主要则成为一种猎奇性的谈资。晚清时期宫闱传闻是繁多而又盛行的,特别是像关于后宫私生活之类的传闻,对于一般人而言更多是一种传奇性桃色秘闻话题。还有一些怪异性传闻(像上面征引的“龙失足”之类),恐怕也与人们的好奇心理密切相关。当然,在特定的条件下,这种好奇心理也很容易与忧患心理自然挂钩。试看“八岁女生儿”这样一则传闻之事,是《清代野记》的作者“梁溪坐观老人”记述的:“清宣统二年,予在京师,有友人携一照片示予,乃山西大同府乡民子九岁、童养媳八岁,野合生子哺乳之像,云是知府事翁斌孙采访所得,图其形以上大府,是谓祥瑞也。予以为是乃人妖,非瑞也。次年遂有革命之事”。这显然是一宗民间奇闻,因其“奇”而人们又“好奇”,故能传扬开来,且不论此种事情有无可能,所谓“照片”又是如何形成,但毕竟不但流传民间,还上之大府,或以之为祥瑞,或则以为祸兆。

晚清时期社会传闻的心理因素十分复杂,以上只是择其要端论列而已。

[作者简介:董丛林,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是生活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
  •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常识一本通

    国学是一国所固有之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其内涵丰富,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也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本书所呈现的是国学常识,包括官场政事、法典制度、饮食文化、礼仪习俗、文化生活、哲学宗教、择占秘术、行当人物、文艺娱乐、文学语言、轶闻趣话等方面,以追本溯源为目的,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探究传统文化的精髓。石赟编著的这本《国学常识一本通》内容丰富而精练,囊括了人们日常关注的、重要的、喜闻乐见而又不知其然的常识。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异世之旅小正太

    异世之旅小正太

    求保护,ME只是一个呆萌无害的小正太,所有所有的坏事都不是我干的,人家真的很无辜啊,真的~~本意是希望写一个在异世很萌的小正太,要是写挫了请不要揍我
  • 南城天谕

    南城天谕

    在一座大青山上,一位书生捡到了神器榜的第三名——天绝,之后展开了他的修仙之路。
  • 诸天八部

    诸天八部

    这是一个小道士离开道观,看看外面的故事。神都,天宫,须弥山,地陵,无尽之海,大劫再临,上古门派传承再现人间,天道眷顾之辈层出不穷,劫数降临,这九州之界在劫难逃。大劫之下到底谁…………
  • 索爱101次:夫人,够了吗

    索爱101次:夫人,够了吗

    大灰狼慕景羡认真的看着小白兔云星星:你知道我喜欢你什么吗?云星星蚊香圈圈眼,却认真摇头。慕景羡一把抓起云星星的手指:第一,蠢。第二,傻。第四,易推倒。云星星:那第三呢?慕景羡:参照第四点。云星星愤怒了,直接扑到慕景羡:丫蛋,明明是你被我推倒了!甜宠!甜宠!甜宠!重要的事情说五六七八遍!
  • 花心总裁赖上你

    花心总裁赖上你

    她不过就是在竹马的婚礼上喝了点酒,为什么会在陌生男子的床上醒来?“你睡了我就想这么走了?”“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就不用负责任了吗?”这个流氓,明明吃亏的是我,为什么还要我负责?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BOSS夜夜宠:老婆,求抱抱

    BOSS夜夜宠:老婆,求抱抱

    “老婆,他有我帅吗?”“没有。”“那他有我有钱有权吗?”“没有。”“那你当初为什么会看上他?”一场商业联姻,把她推到风尖浪口,从小的青梅竹马牵着其她女孩子的手深情款款,却把她贱卖给其她人,却意外使得他与她相遇。他是商业的暗夜帝王,被人们尊称为帝少的男子,却不小心栽到一个小女子身上,从此,她不仅掠夺了他的身,还掠夺了他的心。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影帝的网红妻子

    影帝的网红妻子

    她,微博知名美妆博主。他,毒舌洁癖影帝大人。第一次见面,她不小心把豆浆泼到了他的身上,从此小心眼的影帝大大处处找她麻烦。安静表示很无辜。有一天清晨安静接到影帝大大的电话……“喂”“安静,做我女朋友吧”“???你谁啊?”“……”嘟…嘟…婚后安静问影帝大大“你为什么以前欺负我?”“因为你长得太美,让我忍不住想要欺负你”至于真相……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男女主身心干净。第一次写略苏不喜慎入。男主略高冷,集毒舌腹黑洁癖于一身。女主伪淑女,集吃货逗比智障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