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121

第121章 “新政”时期清政府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1)

耿向东、顾新荣

中国的结社有着长久的历史,中国知识分子早就有以“社”或“会”为名的聚集。清朝初年,士人结社之风盛行。为防止士人结社参与政事,顺治九年(1652年),清廷颁布禁立社盟的上谕,但并未有效遏止士人结社的风气。顺治十七年(1660年),进一步颁布严禁结社的上谕。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鉴于明末党争的教训,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出发,仍然奉行其一贯的文化专制政策,没有开放党禁。至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在清政府厉行党禁的政策下,文化社团的活动受到阻碍,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甲午战后,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开始出现,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他们勇敢地冲破了清朝严禁结社的条规,迸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组织群众团体,为拯救国家而奔走呼号。从此时开始至清朝灭亡,曾先后出现过两次文化社团兴起的高潮期,一次是在戊戌时期,一次是在“新政”时期。两次文化社团兴起高潮的出现与清政府被动应付时局的变化,不得不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清政府在“新政”时期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一、调整的背景

“新政”期间(1901-1911年),清政府面对内外交困的政治局面,不得不调整其统治政策,对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是清政府调整文化社团政策的重要原因,而“新政”改革的大背景为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环境。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后,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为了改变这种内忧外困的局面,清政府不得不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发布“变法”上谕,“欲求振作,当议更张”,推行“新政”。

在“新政”改革的大背景下,文化社团日益增长,使得旧有的文化社团政策无法容纳和承载。清政府既想利用其为封建王朝服务,又害怕其危害到封建正统文化的地位,因而不得不改变以往单一的压制政策,不断加强对文化社团领域的规范与控制。这一时期的文化社团较戊戌时期发展迅速,无论从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类型上来说,主要包括教育团体、学术团体、风俗改良团体、文艺团体等。从数量上而言,仅教育团体一类,到宣统元年(1909年),清末各省府州县成立的教育会即达到七百多个,以后成立的更多。从组成人员来看,在预备立宪之前,社团的民间性质浓厚,很少官方色彩。其成员以新知识界为主体,士多绅少,而且绅也主要是与文教新闻事业有关之人,商或与商、官关系密切的绅较少介入。预备立宪之后,与官、商联系密切的绅较多介入。这一时期文化社团的宗旨主要有两点:一是开智,二是合群。其主要活动包括:兴学育才,开展新式教育;创办报刊出版业、组建各种形式的阅书报机构,传播文明信息;集会演说;借用戏剧、音乐、幻灯等形式传播近代意识,改良旧俗;开办综合科学馆或专门研究会,以引进和发展近代科学。

“新政”时期,清统治集团内部决策层进行了权力重组,开明官员入主中枢,这为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提供了一定政治上的保障。自《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统治集团内部被迫进行了重组。由于极端保守派被杀或被逐,清统治集团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善于玩弄权术的慈禧迫于时势的巨变,为维护其统治,亦不得不倒向、扶持具有变革倾向的官员。这样,一些思想相对开明的官员入主中枢,从而为清政府的决策转变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地方政府一级,主持地方军政及文化事业的督抚们基于国势没落的刺激,也逐渐认同并推进学习西方的观念和实践,而且由于义和团运动后地方督抚力量的再次膨胀,促使许多中央的政策决策最初源自地方督抚的奏请。可以说,统治集团决策层人员构成的变更,即意味着统治集团文化观的重大转变,从而决定了这一时期文化社团政策调整的发展脉络。

此外,“中体西用”与“崇儒重道”的文化理念是清政府制定文化社团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鸦片战争以来,“崇儒重道”始终是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核心内容,但在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局势下,又对其进行了相应调整,采纳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政策。“新政”时期,在内外因素促动下,清政府的文化政策调整仍然沿袭了“中体西用”的文化理念。一方面明确引进西学,对东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进行借鉴,另一方面又固守封建核心,强化“崇儒重道”。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以及政策制定者对矛盾性文化理念的固守,使得这一时期文化社团政策的调整呈现出近代性与封建性并存的时代特征。

二、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党禁的开放与《结社集会律》的颁布

清朝自初年以来,厉行党禁,文化社团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戊戌维新时期,尽管清政府对结社活动有所开放,但清朝统治阶层并没有明文规定开放党禁,因此,社团活动多小心谨慎,唯恐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自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与民维新”与“立宪”成了众多国人的口头禅,朝廷内外要求昭雪戊戌冤案的呼声日益高涨。光绪三十年五月八日(1904年6月21日),慈禧借七十大寿之机,宣布“从前获罪人员,除谋逆立会之康有为、梁启超、孙文三犯实属罪大恶极,无可赦免外,其余戊戌案内各员均著宽其既往,予以自新。曾经革职者俱著开复原衔,其通饬缉拿并现在监禁及交地方管束者著即一体开释”。自此,清政府部分开了党禁。丁未政潮发生后,清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势,愈演愈烈。而留学生的排满情绪相当高涨,张之洞曾经劝说慈禧:“务请明降恩旨,大赦党人,不准任意株连,以后地方闹事,须认明民变与匪乱,不得概以革命党奏报”。尽管有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的劝说,在慈禧生前,她与康、梁、孙等党人的仇恨始终未能化解,认为他们罪大恶极,不能赦免。

随着时局的发展,国内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对开党禁的呼声此起彼伏。宣统二年十一月初八日(1910年12月9日)的《民立报》就有关于“鄂汉同志会接到北京同志会公启,以请开党禁来相联合”的报道。同月,资政院特别股员也开议赦用党人案。会中“汪荣宝主张宣布先帝给杨锐手诏书事,以雪六君子冤,全体赞成”。清政府的一些官员亦从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出发,请求开放党禁。军机大臣曾密议开党禁事,枢臣谓:“赦与不赦,皆当明降谕旨,否则党人在各省鼓动不休,恐有他变”。资政院总裁世续等人亦主张,为实行宪政、护惜人才、消解祸乱起见,应速开党禁。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迫于当时的革命形势,颁布了准开党禁特赦谕:“党禁之祸,自古垂为炯戒,不独戕贼人才,抑且消沮士气。况时事日有变迁,政治随之递嬗,往往所持政见,在昔日为罪言,而在今日为谠论者。虽或逋亡海外,放言肆论,不无微瑕,究因热心政治,以致逾越范围,其情不无可原。兹特明白宣示,特沛恩纶,与民更始,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咎,与先后因犯政治革命嫌疑惧罪逃匿,以及此次乱事被胁自拔来归者,悉皆赦其既往,俾齿齐民。嗣后大清帝国臣民,苟不越法律范围,均享国家保护之权利。非据法律不得擅以嫌疑逮捕,至此次被赦人等,尤当深自拔擢,抒发忠爱,同观宪政之成,以示朝廷咸与维新之意”。从上谕的内容可以得知,清政府所开赦的党人不仅包括康、梁等维新派人士,而且也包括革命党人。有清以来,政府对文化社团予以禁止,无非是害怕士人“结党营私”,因此,对党禁的开放,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文化社团的大量发展。而清政府《结社集会律》的颁布,又为文化社团的合法存在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国在清代以前,没有结社集会的法律。有清一代,政府对文化结社严格限制,但长时期以来,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仿照西方实行宪政。一些官员认识到应该重新修订律例,并且将结社集会、发行报纸之类的一些内容用法律规定其范围。沈家本在奏请编订现行刑律的奏折中指出,国家民政繁杂,以前严厉禁止的,现在有的已经渐次解除,如结社、集会、发行报纸之类,因此,有重新编订现行刑律的必要。江苏巡抚陈龙提出为开通民智,应制定法律将发行报纸、集会结社、演说等活动加以规范。

在仿行宪政的大背景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命宪政编查馆会同民政部,斟酌中外,妥善拟定结社集会律。上谕一方面指出拟定结社集会律要采纳列邦之法,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强调了尊崇本国礼教的重要性,称“中国从来敦崇礼让,名分严谨,采列邦之法规仍须存本国之礼教”;“立宪国之臣民,皆须尊崇秩序,保守平和”。

拟定结社条规的上谕颁布后,清政府的一些官员对此发表了看法。御使赵炳麟上奏片指出,开会结社对国家大为有益,不应一概禁止。他说:“臣考我朝名臣远如汤斌,近如曾国藩,亦皆立会讲学,蔚为良辅。日本大隈重信,持其所学教授生徒,聚八千余人,在早稻田研究政治,日本国家大受其益。宋明末造,卒以钩党亡其国。方今时局艰难,正赖京外士民同德同心,讲求政学,若不分别办理,一概禁止,实非治平之道”。为此,他提出:“应请旨饬下宪政编查馆,会同学部、法部、农工商部、民政部,妥议章程。凡研究政治、法律、农商、教育等会,必报部立案,一经核定,国家力任保护。其妨碍治安不守法律所规定者,即行查禁。似此分别办理。庶合朝廷预备立宪之至意”。

负责制定结社集会律的宪政编查馆与民政部认为:“结社集会种类甚多,除秘密结社潜谋不法者应行严禁外,其讨论政学、研究事理、联合群策以成一体者,虽用意不同所务各异,而但令宗旨无悖于治安,即法令可不加以禁遏。又以为结社、集会论其功用,实足以增进文化,裨益治理。然使漫无限制,则又不能无言咙事杂之虞。是以各国既以人民结社集会之自由,明定之于宪法,而又特设各种律令以范围之。其中政治社会关系尤重,故国家之防范亦弥严。先事则有呈报以杜患于未萌,临事则有稽查以应变于俄顷。上收兼听并观之益,而下鲜嚣张凌乱之风,立宪精义实存于此”。在此原则下,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九日(1908年3月11日),宪政编查馆与民政部制定了《结社集会律》,共三十五条。主要内容如下:

1.凡以一定之宗旨合众联结公会经久存立者为结社,结社关于政治者称政事结社。凡以一定之宗旨临时集众公开讲演者为集会,集会关于政治者称政论集会。

2.政事结社应有首事人于该社成立前开具下列各款,呈报该管巡警官署或地方官署,在京申请民政部核准,在外由巡警道局申呈本省督抚核准,咨部存案。

3.政论集会须先定倡始人,由倡始人于开会前一日开具下列各款,呈报会场所在地方该管巡警或地方官署。

4.凡结社集会或整列游行,若遇巡警人员有所查询,该首事人、倡始人或警员所指名之社员会员应即答复。政论集会,巡警或地方官署得派遣人员临场监察,所派人员若向该会请列坐位,该倡始人或监察员所指名之会员应即照设。违反上述规定者,处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之罚金。答复不实者同。

5.凡集会或整列游行之际,如有任意喧扰或迹涉狂暴者,巡警或地方官署得量加阻止,有不遵者得勒令退出。集会讲演之际,如有语言悖谬或有滋生事端、妨害风俗之虞者,巡警或地方官署得饬令其中止。凡于公众交通往来之地揭示书画、演唱诗曲、或为他项举动,若有滋生事端、妨害风俗之虞者,应由巡警或地方官署一律禁止。对上述执行各事违抗不遵命令者,处三日以上一月以下之拘留。

6.凡秘密结社一律禁止,纠集秘密结社或列入者均照刑律惩办。

7.凡按照法律准许之教育会、商会、农会、议事董事等会,及经官批准立案之结社集会,不在此限。但若民政部或本省督抚及巡警道局地方官,为维持公安起见,饬令其解散或令其暂时停办,应即遵照办理。

此外,清政府对官员的结社亦做了专门规定:“此次修订结社集会律,拟请嗣后现任职官于其职务外,有亲莅各社会研究政治学术者,亦为律之所许,惟必须向本管长官陈明方可列入,其未经呈准及不守定律者,该管长官应即酌量情节分别惩儆参处,以期仰副前次谕旨督率董戒之意,籍防弊端而昭慎重。”此后,结社、集会、演说等事均在民政部的管辖范围之内。民政部是全国公安、内务、民政的最高行政机关,其下属的治安科负责掌管结社集会的具体事宜。

同类推荐
  •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重门天险:居庸关(文化之美)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地势险要,且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居庸关的得失昭示着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成为改朝换代的象征。此外,居庸关一带的汉族与关外游牧民族在此交汇,融合成具有居庸关特色的民俗文化。它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大门。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热门推荐
  • 都市生死簿

    都市生死簿

    仙界小混混洛川死后竟重生到了地球,而且他发现手里还死死抓着一本蓝底黑字线装本书籍,书名——生死簿!当洛川一步步发掘它的功用后,无论天上还是地下都再也没法安宁了……
  • 妃来横祸躲不过

    妃来横祸躲不过

    某王爷惊世才华无人能比,一心为国却是满朝眼中钉肉中刺。功高盖主,一声怒吼,皇帝都要抖三抖。捡回一女人无权无势纳为王妃只想证明他并非权倾朝野。可是这是闹哪样?上辈子造的什么孽?这女人还真不是省油的灯,害得他被贬为庶民,还暗杀不断。某女子却不以为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小女子想做王后。”某爷宠溺的笑道:“好。”
  • 终冥鬼道

    终冥鬼道

    八岁时因和村里儿时玩伴的一个赌注去了一个本不应该去更不应在中元节当晚去的地方...睁眼发现自己躺在村里土大夫的床上,但对所发生的事情却无半点记忆。土大夫见我醒后,怒斥我的莽撞与年少无知,但随后又连连叹气,并称命数如此!避不过,躲不开。随后送了我颗虎牙,并让我一定要随身携带。十年匆匆过去,我也成了村里少有考上大学的人,却在一个普通的晚上。我做了一个诡异的梦,而这个梦揭示了我八岁的那年....
  • 希腊神话故事(上)

    希腊神话故事(上)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他们是西洋文明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的想像中,宇宙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炼,就被史家统称为“希腊神话”,公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公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 这样说话更到位

    这样说话更到位

    本书是一本帮助人们把话说好的工具书。它教会你如何通过说话给人留下好印象,如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如何见机行事,把话说的更动听等。
  • 心中的阳光

    心中的阳光

    他说我是他的阳光,给了他生活的温暖。我说,你是我的月亮,让我拥有静谧的天堂。彼此付出的,彼此拥有的。一点一滴的快乐,一份份的收获,就算有一天我不敢奢求你的关注,就算只能默默凝视,我还是不会放弃爱你的本能,不管你是骗我,还是不骗我···
  • 滴血荆棘

    滴血荆棘

    山盟海誓的未婚妻,却在成亲前夕和其他男人缠绵!家世显赫,却被未婚妻拆得支离破碎家破人亡!武道天才,却被未婚妻暗算成废物一根!想要我死?我偏偏要好好活着!皇家明珠吗?今日之耻,我林凡定要让你付出代价!
  • 美人姬

    美人姬

    穿越成为一代贤后樊姬,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谱写历史!
  • 我和我的千年鬼妻

    我和我的千年鬼妻

    人要是没有心跳,还能不能活?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不仅活的很好,还捡了一个千年女鬼老婆。然后,我们……嘿嘿嘿……
  • 不羁岁月

    不羁岁月

    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同舟。多少次的困难险阻,我们共同坚守。兄弟齐心,无论前方有什么也不能挡我去留。兄弟相依,就算是刀山火海也能里边游走。那一年,有这样一群孩子在城北南山下立下言誓:“我们是兄弟,一辈子的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我们要用不羁的年华去铸造一段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