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春暖花开来食补
春季肝值班,要好好养护它
中医养生主张“四季侧重”,认为春季肝脏当令,养阳益肝是首要,以防肝脏淤滞不畅,并提倡春季养肝食为先和以脏补脏的方法。结合了这一养生特点,现代营养学认为,早春的膳食原则应该是高蛋白、高维生素、充足热量的均衡膳食。所谓高蛋白就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春季万物萌生,正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时机。下面介绍春季养肝的几种方法。
1以脏补脏鸡为先
鸡肝味甘而温,补血养肝,为食补养肝之佳品,较其他动物肝脏补肝的作用更强,且可温胃。具体做法是:取新鲜鸡肝3只,大米100克,同煮为粥服食。可治中老年人肝血不足、饮食不佳、眼睛干涩或流泪等症。此外,老年肢体麻木者,可用鸡肝5只,天麻20克,两味同蒸服,每日一次,服用半月,便可见效。
2以味补肝首选醋
醋味酸而入肝,具有平肝散淤、解毒抑菌等作用。肝阳偏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每日可食醋40毫升,加温水冲淡后饮服;也可用食醋泡鸡蛋或醋泡黄豆,食蛋或豆,疗效颇佳。平素因气闷而肝痛者,可用食醋40毫升、柴胡粉10克冲服,能迅速止痛。
3以血补肝食鸭血
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这也是肝癌患者的保肝佳肴之一。
4舒肝养血菠菜佳
菠菜为春天的应时蔬菜,它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肝气不舒及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很好的作用。
春天生机勃勃就要注意养气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这句古老的谚语中,不难看出春天在一年四季中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钟爱程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脱掉灰暗的外衣,换上了秀美的新装,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迅速生长起来。同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明显加快,营养消耗相应增加,冬日的储藏在此时也开始动用。
另外,春季还是一个多病期,很多疾病好发于春季。再加上人们珍惜大好时光,争分夺秒地学习,工作,所以春季的营养保健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医认为春季重养生,就是在春天应借助大自然的生机,激发人体的生机,鼓动生命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五脏,尽快从冬天的“藏伏”状态中走出来,进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动中。我们应该借助春天的生机,长养自己的生气,千万别偷懒,只有五脏有了生气,生命力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因此在饮食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正确早餐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人们明显感觉早晨醒得早,但现在人们晚上普遍睡得很晚,所以会有睡眠不好的现象。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一杯奶、一个鸡蛋和粥),还要喝一点咖啡或茶,以提神醒脑。
2补充维生素
权威营养专家指出:缺乏维生素A就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一旦感冒或腹泻,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就会下降。维生素A缺乏会降低人体的抗体反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维生素A对呼吸道及胃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的证实。从食物中补充维生素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健方法,在众多食物中,最能补充维生素A的当数胡萝卜。所以,春季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多吃胡萝卜等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3多食食用菌
春季饮食应清淡一些,多吃蔬菜和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春季是病毒出没频繁的季节,很多病毒会乘虚进入人体内,多食食用菌能增加人的抗病毒能力
吃好喝好让身体一起与万物复苏
春天补养必须根据春天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的特点,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以免适得其反。一般认为春宜甘温平淡,可适当配合具有清肝疏肝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芹菜、菠菜、芥菜、马兰头、菊花脑等。
补时因人而异,缺啥补啥。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柑橘和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也应食用,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类食物有芝麻、青色卷心菜、菜花等。
春天外感较多,身体虚弱的人更应重视。凡事有利也有弊,细菌生长快,人体也可以利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机把自己好好地调养一番。
患有各种慢性病而形体孱瘦者,腰酸目眩,脸色萎黄,精神委靡,可在春天,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选择适当的食补方法,以防病治病。老年人有上述情况者,可采用平补饮食。具有这种作用的食物有荞麦、薏仁、豆浆、赤豆、橘子、苹果、核桃等,均可长期食用。老年人如有阴虚内热者,可选用清补的方法。这类食物有梨、莲藕、芥菜、百合等。此类食物食性偏凉,食后有清热消炎作用,有助于改善不良体质。病中或病后恢复期的老年人的进补,一般应以清凉、素净、味鲜可口、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莲子粥、青菜泥、肉松等。
春季多吃蜂蜜能提高免疫力
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适当吃些甜食。这是因为,春天人们在户外活动增多,体力消耗较大,故需要较多的能量,但此时脾气较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不适合多吃肉食,所以增加的能量可适当由糖供应。
糖的极品是蜂蜜,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乍暖,因此,人就容易感冒。蜂蜜有清肺解毒的功能,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蜂蜜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体代谢活动所必需。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作用,对老年人更为适合。
春季食补养生重点大荟萃
春补对健康体强的人有益,久病体虚和外科手术后气血受损的病人,以及体质虚弱的儿童更需要春补。春补不可恣意而行,要遵循以下原则,方能顺应天时,符合机体需要。
1宜温补阳气
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与阴精既对立又统一。阳气泛指人体之功能,阴精泛指人体的物质基础。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固”,意思是说,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所谓春季饮食上要养阳,要进食一些能够起到温补人体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人体抵抗力,抗御以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主张“以葱、蒜、韭、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因为肾藏之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所以在饮食上养阳,还包含有养肾阳的意思。关于这一点,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其根而培养之。”这里的“从其根”就是养肾阳的意思,因为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春天、夏天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却显得不足,故应多吃点培养肾阳的东西,如谚语“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是指此意。
2宜多甜少酸
唐代药王、养生家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春季六节气之际,人们要少吃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但春为肝气当令,肝的功能偏亢。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旺伤及脾,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
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如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咸味入肾等。若多吃酸味食品,能加强肝的功能,使本来就偏亢的肝气更旺,这样就会大大伤害脾胃之气。鉴于此,春季六节气在饮食上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少吃点酸味食物,以防肝气过于偏亢;同时多食甜味食物,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补益脾气,如大枣、山药等。
3宜清淡多样
油腻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妨碍多种营养的摄入,饭后使人出现疲劳、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它是“春困”的诱因之一。春季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腻食品,如肥猪肉、油炸食品等。春季膳食要提倡多样化,避免专一单调,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如主食粗细、干稀的合理搭配,副食荤与素、汤与菜的搭配等,只有这样才能从多种食物中获得较完备的营养,使人精力充沛。
4宜多食新鲜蔬菜
人们经过寒冷的冬季之后,普遍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冬季常见人们患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和某些皮肤病,这是吃新鲜蔬菜较少造成的。因此,在春季六节气一定要多吃各种新鲜蔬菜,以弥补冬天吃菜少造成的营养不足。
5宜补充津液
春季多风,风邪袭人易使腠理疏松,迫使津液外泄,造成口干、舌燥、皮肤粗糙、干咳、咽痛等症。因此,在饮食上宜多吃些能补充人体津液的食物。常见的有柑橘、蜂蜜、甘蔗等,其补充标准以不感口渴为度,不宜过量。因为不少生津食品是酸味的,吃多了易使肝气过亢。
6宜清解里热
所谓里热,即指体内有郁热或者痰热。热郁于内,春季,机体被外来风气鼓动,就会向外发散,轻则导致头昏、身体烦闷、咳嗽、痰多、四肢重滞;重则形成温病,甚至侵害内脏。
体内郁热的形成是由于在漫长的冬季,人们为了躲避严寒的侵袭,往往穿起厚厚的棉衣拥坐在旺旺的炉火旁边;喜欢吃热气腾腾的饭菜,热粥、热汤,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经常喝点酒。这些在冬季看来是必要的,但使人体内积蓄了较多的郁热。
清除郁热的方法很多,最好是选用一些药膳。
7忌黏硬生冷、肥甘厚味
春季肝气亢伤脾,损害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黏硬、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本来就不易消化,再加上脾胃功能不佳,既生痰生湿,又会进一步加重和损害脾胃功能。
春季的饮食进补原则主要是以上七点,但具体运用时,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职业、疾病、所在地区等不同情况来处理。如糖尿病患者即使在春天也应以不吃甜食为佳。阳盛体质的人,大可不必补充阳气,因为体内阳气本来就偏盛。阴虚有虚火者补阳也须慎重。总之,上述饮食进补原则是根据一般情况提出来的,在应用中还必须因人、因地、因病制宜,这样才有益于健康。
春季食补有良方
烧黄鳝
原料:黄鳝500克,食用油50克,酱油5克,大蒜10克,生姜10克,味精、胡椒、盐各2克,湿淀粉30克,麻油10克。
制作:黄鳝洗净切成丝或薄片,姜蒜切成片,用盐、味精、胡椒、湿淀粉调成芡汁。锅置火上放食用油烧至七成热,下黄鳝爆炒,快速滑散,随即下姜、蒜、酱油炒匀,倒入芡汁,淋上麻油即成。畏腥气者可于起锅前放入适量酒、葱或芹菜。
功效:补虚损,强筋骨,补血、止血。
清蒸鲈鱼
原料:鲜鲈鱼(约500克)1条,姜、葱、芫荽各10克,盐5克,酱油5克,食用油50克。
制作:将鱼打鳞去鳃肠洗净,在背腹上划两三道痕。生姜切丝,葱切长段后剖开,芫荽洗净切成适当长段。将姜、盐放入鱼肚及背腹划痕中,淋上酱油。放在火上蒸8分钟左右,再放上葱、芫荽。将锅烧热倒入油热透,淋在鱼上即成。
功效:益脾胃,补肝肾。
肉末蘑菇烧豆腐
原料:猪肉末50克,蘑菇10克,豆腐200克,酱油10克,葱花、姜末、黄酒、豆油各适量。
制作:蘑菇洗干净用温水泡后,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沸水焯过备用。
油锅加热后,先把豆腐煎至两面黄,拨在一边,再下蘑菇、葱、姜、肉末,煽炒至透,放入豆腐,加入黄酒、蘑菇水、酱油同烧,烧至入味,出锅即成。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醒胃,抗癌。
芙蓉鹑蛋
原料:鹌鹑蛋20只,鸡脯肉150克,火腿10克,鸡蛋3个,鸡汤500毫升,料酒30克,味精1克,精盐2克,湿淀粉50克,食用油80克。
制作:鹌鹑蛋煮熟剥壳,鸡蛋去黄留清,鸡脯肉洗净剥去筋打成蓉泥。将蓉泥放入碗中,用料酒30克、精盐1克、湿淀粉15克、蛋清和30毫升清水搅匀调成鸡蓉。净锅置火上,注入鸡汤,放入鹌鹑蛋、精盐、味精烧开,用35克湿淀粉勾成玻璃芡,再把鸡蓉徐徐倒入搅匀,待鸡蓉受热浓稠时放入油渗进鸡蓉,装盘,撒上火腿末即成。
功效:补五脏,益中气,抗衰老。
鲫鱼蒸蛋
原料:鲫鱼1条(400克),鸡蛋5个,食盐、料酒、胡椒粉、鲜汤、色拉油各适量,香葱末少许。
制作:将鸡蛋打入大汤钵内,加鲜汤、料酒、食盐、胡椒粉、香葱末和色拉油,搅拌均匀。鲫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后放入开水锅内,煮至五成熟捞出,放在打匀的大汤钵内,露出头和尾,蒸至完全熟后淋上少量色拉油,即可上桌食用。
功效:鲫鱼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鸡蛋性味甘平,具有养心安神、补血、滋阴润燥的作用。
干烧竹荪鸡块
原料:水发竹荪300克,鸡肉200克,葱、姜、鸡精、料酒、精盐各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