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精力旺盛,认为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其实,精力再充沛,个人的能力还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你的短处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这就要与人合作,用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养成合作的习惯。
开始走入人际交往的男孩女孩需要明白,合作才能共赢,合作也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多听能比多说更好地表现自己
知道人为什么长了一张嘴巴却有两只耳朵吗?那是在告诉人们:要多听听别人在说什么。可青少年朋友常常忽略这一点,习惯了让对方听自己的滔滔言语,而没有学会倾听。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或重视自己的愿望,而受到重视的最基本条件是愿意认真地倾听,所以当你自认为理解朋友的时候,先得问问自己:“我能专心地倾听朋友的话吗?”即使是一些平淡无奇的庸人之语,对说的人来讲,也是重要的。
愿意倾听别人,就等于表示自己愿意接纳别人,承认和重视别人。如果你能面带微笑,用一种专注而又迫切的眼光看着别人,那会让对方感觉你是欣赏他的。在这种氛围里,对方会充分展现自己。如果你能善于让别人在你面前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那你定能主动、积极地做个好朋友、好领导。如果一个职员向你这个经理提建议,即使他开始有点紧张,你的倾听也会使他马上感到放松和自信。倾听是一种无言的信任。
善于倾听的人总是善于理解和沟通的。当一个为成功而喜悦的人面对一个微笑着倾听的朋友时,他会感到这位朋友是理解他的,也是为他而高兴的,当一个因失恋而愁眉苦脸的人面对一个表情凝重而专注倾听的朋友时,他会感到自己的痛苦朋友能理解,虽然朋友没能提出如何重获爱情的好建议,但他已感到自己得到了一点心理安慰。
东京电话公司在几年前碰上了一个对电话接线生口吐恶言的最凶恶的用户。那个不讲理的用户拒绝缴付任何费用,说那些费用是无中生有。他写信给报社,到公共服务委员会去做了无数次申诉,告了电话公司好几状。最后,电话公司派一个最干练的调解员去见他。调解员静静地听着他说,让那位暴怒的用户痛痛快快地把他的不满一股脑地吐了出来,还不断地说:“是的。”以表示同情他,如此长达6小时之久。经过三四次的接触,那位用户变得友善起来了。调查员说:“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甚至没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第三次也没有。但是第四次,我把这件事完全解决了。他把所有的账单都付了,而且撤销了那些申诉。”
无疑,那位用户实际上所要的是作为一个重要人物的感觉。他先以口出恶言和发牢骚的方式取得这种感受,但他从电话公司的代表那儿得到了重要人物的感觉后,满腹的牢骚就化为乌有了。
善于倾听的人肯定是其他人成功或失败时首先寻找的对象,他们有话会对你说,有苦会向你诉,他们毫无顾忌地向你敞开心扉。日本丰田公司的全体员工平均每人一年要提出十条左右的建议,可以肯定丰田公司的经理们个个都是善于倾听的。
很多人都认为,要想让自己变得优秀,就要主动出击去与别人竞争,在竞争中获胜最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其实,表现优秀的方法还有一个,那就是学会倾听,这就有点以静制动的意味了。
因为倾听,你能够很好地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利于自己的及时改正;因为倾听,对方能够看到你的真诚和细心,也会对你更加信任和友爱。
如果想要更好地表现自己,那就不妨静下心来仔细聆听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给人赞美,给人认同
青少年朋友,当你得到父母、老师、朋友的一句赞美或表扬时,心底一定非常舒适、欣慰,浑身似乎积聚了许多力量吧!
有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要学会适时地给他人一句赞美,因为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写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却第一次被捉到的特稿。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缜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这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一句赞美,恐怕也不会有青年今天的事业与成就。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赞美别人并不费力,只要几秒钟,便能满足别人内心的强烈需求。看看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寻觅他们值得赞美的地方,然后加以赞美,并把赞美他人变成一种习惯吧!
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被赞美时,心情会自然地轻松起来。如果说得好,会有利于双方的下一步交流;如果说得不好,则会适得其反。
恰到好处的赞美与违心的拍马屁,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要让赞美话在别人听来不是令人反感的拍马屁。
青少年在赞美他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真诚而得体
对别人的赞美需要真诚,而真诚离不开真实,要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必须符合事实。如果要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赞美的话,更需要对对方的工作、生活经历做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准确地提出别人没想到你会提及的细小之处,这样往往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非常紧张。
但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他们。周总理微笑着握着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
当基辛格把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周总理时,周总理的话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着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我都讲不好。你是在香港学的吧!”又对斯迈泽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写得非常好,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最后他握着洛德的手,说:“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她的书,欢迎她到中国来访问。”
一席赞美的话下来,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理已经被赶到九霄云外了,剩下的只有对中国领导人的刮目相看和油然而生的敬意。
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涵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淡化其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像在跟对方拉家常似的,分别对其语言才能、论文水平、家庭成员进行了巧妙的赞美,既亲切又得体。
2.赞美用词要得当
赞美的形成,在于一般双方都是面对面的,所以,内容上要具体,对象上要分明,有时尽管不直接涉及你所要赞美的客体,但对方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你所指的是什么了。
同样,注意观察对方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对方恰逢情绪特别低落,或者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过分地赞美往往会让对方觉得不真实,所以一定要注重对方的感受。
某单位小刘,一次见自己的同事小王和夫人在散步。小王长得老相,夫人却保养得很好,显得十分年轻。由于小刘是第一次见到小王的夫人,为了留下好印象便对她赞美说:“王夫人好年轻啊,看上去比小王小20岁,若是不知情的人,准以为你们是父女……”话未说完,小王就说:“你胡说什么呀?”说完,顿足而去。小王之所以这样,就在于小刘赞美不当。
3.赞美不可过分夸张
赞美需要修饰,但是过分、太夸张的赞美就会变成阿谀奉承,让人感觉不到真诚,只留下虚浮和矫揉造作。丁聪有一次被别人冠以“画家、著名漫画家、抗战时重庆的三神童之一”,他听后就极不舒服,批评说话者给他戴了这么多帽子。
4.少说陈词滥调
一些人的赞美言辞中,充满了陈词滥调。如久仰大名、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盛等。一些人在社交场合赞美别人时,只会鹦鹉学舌,说别人说过的话。
5.在背后赞美
有时你当面称赞一个人时,他极可能认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而在背后说人好话,他会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接受,并对你感激不尽。
6.不可冲撞别人的忌讳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忌讳。忌讳仿佛是永不结疤的伤痕,每个人都不允许别人侵犯它。赞美别人千万不可触及对方的忌讳,否则,极易造成交际的失败,引起他人的反感。不要夸奖秃顶的领导:“您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当着残疾人的面赞美别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赞美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涵养,一种素质;赞美别人是对别人的一种肯定、一种理解、一种尊重;赞美别人,既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又是一种沟通、一种祝福。赞美又是对他人的认同,是对他人成绩的肯定和称赞,容易引起彼此的共鸣。
经常真诚地称赞他人的人,也一定能经常得到他人的称赞。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那就不要吝啬自己的称赞,带上自己的真心,收获对方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