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的歌曲《我的失败与伟大》里,有句歌词听着挺伤感,叫作“究竟是我太自卑还是我太自大,怀疑美丽被我一手破坏”。作为苦情歌,这自然是缱绻凄美的。不过今天非为谈情说爱而来,这句情话,不得不变成揶揄调侃的公器了。
武术界里,这个怀疑“破坏了美丽”的对象,好像就是太极拳。笔者倒没有任何黑太极运动与它的从业者及爱好者们的意思,只是想给大家廓清一个武术现象:太极很成功。但是,现在的绝大部分太极拳ers,已经越来越算不得真武艺了。或刚猛或敏捷或醇厚或犀利的武艺界,现在渐渐万径归一,造成如此的“破坏了美丽”——不是太极的错,但毕竟来源于太极。
这些片段念想,都是看这次全运会开幕式(2013年)的表演冒出来的。这次节俭超过阿森纳引援,收视率超过西班牙国家德比的全运会开幕式,到底是次成功的尝试。甚至与往届不同的是,这次的开幕式武术表演,除了太极拳,竟然还有太极球的操练。太极拳的表演,实在多到没办法数,自从张艺谋大导演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打太极牌,大凡综合性运动会、春晚以下的各级晚会,总会有一大群怀揣着任务与星梦的体校少年,一同上台“运手”“单边”——但是太极球,恕我电视看得不多,是不太出现在全运会这么高规格的舞台上的。当然首先是太极球不容易学好,不好打,原因嘛,教竞赛套路的拳师们比我有发言权;其次太极球也不好看,想必看过的观众或有此感,武艺终归是大开大合的动作,更容易吸引人这是常理。说个题外话,2013年春晚,被观众嘲为“整台晚会唯一的直男”、打了几路自编长拳的赵文卓,是这几年春晚中少有不打太极的武艺表演了。赵说功夫实在不如李连杰辈,但对太极审美的极度疲劳,还是让赵文卓拥有了广阔的表演市场。
说到太极球,据说在民国时很有市场(可以想象那时公园里都是抱着太极球来往的老头、老太),只不过当时推广太极球的“大名家”们,好多都落了水。解放后这一运动远不如之前兴盛,大概也有其原因。当时最热衷于太极球的,便是闻名的大汉奸褚民谊,他一手推广的太极球运动,在1941年前后,被带到日本向天皇表达“中日友好”之意。略懂近现代史的人当然知道那个时代中国深重的灾难,武术家不能表率为国捐躯也罢,如此谄媚敌国实在不堪。另一位“新武术”的推崇者马良,汪伪时任过山东省长,也擅长太极及器械,太极球亦不在话下。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那个逆徒“马三”,似乎就有这位投靠了日本人的马良的影子。至于民国时其他的太极名家,文革后红过一时的太极名人吴图南老先生,也疑似附过逆。不过吴氏以太极刀剑闻名,所谓风靡,也是解放后三十余年的事了。
当然太极拳是传统武艺拳种中的一支,出过许许多多正派大师,现在也正在变成现存武术中最大的一支。追溯太极出自武当,当然是胡说,出自道士向壁虚造更是无稽之谈。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冷兵器时代的武艺,首先出于实战需要,那武艺一定出自军旅或有战争需要的人(这有点,少林武功达摩创造之论也基本可以否定了)。很多学者考证,太极初定于陈家沟的陈王庭,这大概是靠得住的,时间大概在晚明万历、启、祯左右,这与晚明武艺重兴的时间也是吻合的。其中很多套路的名称,直接沿用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所列三十二路长拳中的名称,甚至动作也很相似,比如“拗单边”“雀地龙”诸式。不过要补充一句,那时的“太极”,基本上与现在所见的绝大部分太极是完全不相像的。当日陈王庭整理出的长拳加器械的实战演练,勉强要有个直观的比较,与今天能见到的劈挂拳加劈挂刀的组合,大概有点接近。如今传的各家太极,路数各不一。最有影响的陈氏太极,是解放后规定套路定下的八十一式与五十六式等几种,这些可能都有所本,民国几大国术馆的太极拳规定套路,大概就是其前身,但这也与晚明的太极离得很远了。
晚明陈王庭以下,太极拳被历代文人加工,尤其掺杂进玄妙不尽的河洛周易的元素,成为文士气极重的运动。直到今天,陈王庭那时用来保卫家园打土匪用的武功,变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陈老夫子若有灵,不知做何感想。“文”与“武”的结合,要么就是文灭了武(文治而禁武),要么就是文消融了武——“太极”一词的衍生意,大概也有这一层吧。如今,太极拳各处都代表着中华武术的形象——这大概不是坏事。不过仅有一点,若太极拳影响进一步扩张到基本等同于中华武术,这未必算太极的进步,而可视为武艺的悲哀。参与者少,花拳绣腿的多,评价体系的紊乱,有报道说福建有一练竞赛套路的黑带,打不过一个刚练跆拳道的新手,这种诡异的报道,更是加速武术界畸形的萎缩。忍不住还要吐槽死胖子基诺里维斯的电影《太极侠》,尽管片子不红、影响有限,但是他塑造的格斗冠军,出自一个道观操练出来的一个什么派的太极拳手,然后还会各种杀人术等,这种编剧应该被太极大杆乱棍打死。
除了“太极取代武术论”的宣传很不恰当外,还有究竟太极能不能打的问题,也存在误区。太极拳种当然是能互相格斗的,这种格斗在运手、推手之外,另有他法。太极打快了、打猛了,就不是太极了;慢慢运,打得柔是太极的区别度。若仅以节奏和力度来区别,太极这个拳种几乎就可视为不存在的拳法,一旦太极打快了会变成空手道?当然不会。构成中华武术的基本要素,拳种要有打法和练法的区别,打练结合才是最高妙的武术模式。打练之中,包含了拳脚与器械。无论拳脚与器械,都追求身法与劲道,这些老话,真正的太极都是符合的,尽管现在的观众大概只见过太极拳,见过太极剑的估计就不多了,太极对练之类的(不是两人推手)就快成西洋镜了。前论太极球当然就是器械,不过太极诸器械中最涨功夫的是大杆。笔者见过尚武楼刘老教师舞过大杆,三米碗口粗的白栏杆在老师手中若自度银针般轻松,德艺已在常人之上了,这些武事,恐怕如今不得多见了。
最后附论一下,那些宣传所谓太极能养生的话题。太极能养生,当然,这是句真实的废话,比起坐一天办公室指着刷一天微博、微信过活的人来说,打太极无疑是能益寿延年的。但就如同一切以养身为口号的,如李一道长、王林大师等,打着养生幌子的人和手段,都不过骗人的把戏而已,能“养生”的太极,基本也属于这类。太极当然能让身体好些、不那么弱些,练习多了会像练很多项目的成果那样,人精神了、睡得好了、吃嘛嘛香,专业练家能达到的虎型鹤步,也未尝不能达到——但这些都与光怪陆离的气啊血啊精啊冥想啊(完全没有黑中医的意思),没什么太大关系,至于如今太极里包含的太极图、八卦、河洛,那更是和这门武术没有一点关系。曾经亲见一位熟人40后练太极,说每天打几路太极养养生,就觉得神清气爽,血管里面气血走动都能感到,若是下班晚了,每天就站在那里冥想打一段,同样有这种效果。他说,老师告诉他,那是很有天赋的表现,说明他练到一定境界了。可我看他五十不到的人头发也掉得精光了,脸色也不见得好,就只能摇摇头,顾左右而言他了。
太极伟大,在能于武风没落之今日,深入到千家万户之间,黄发垂髫,皆能被泽;它的失败承伟大之后,自此国人已不知真武。朱舜水不做鞑子之民东渡日本,同时为保中华礼仪而传之东海。朱氏是为了日后能“礼失求诸野”,不想他那套朱、王调和的东西,传到了日本,却变成了另一套维新革命的思想源泉,两百余年后被革命党重新从日本取经回来。这未尝不是朱舜水的成功,亦为之所传道学的失败——这就像如今的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