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千头万绪,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如果只是一味地齐头并进,难以取得实效。按照“有侧重、分梯次、全推开”的思路,在2013年度,宜昌市在城市管理上提纲挈领,重点抓好了三件事情:
一是做大做实“大城管”运行体制。大城管,也就是城市综合管理,所管理的范围包括给水、电力、通信、垃圾收运处理、供水等城市基础功能,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管理点多、线长、面广,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对政府期望值非常高。2010年8月,宜昌市成立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搭建了“大城管”组织架构。为把“大城管”做实,做出成效,顶层由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30余个市直部门、各区政府和公交、通信、机场、火车站等企业为成员单位,市城管委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中层由市区两级城管部门组成,分别承担城市管理工作具体任务;基层由城区1100余个社会网格组成城市管理基础单元,县市城市管理工作由独立的城管部门组织实施。
2013年,为增强市城管委领导力量,将成员单位由49家调整为53家,并按执行类、保障类原则划分市城管委成员单位类别(执行类单位43家,保障类单位10家),召开市城管委第一次全会,明确成员单位城管职能职责,建立市城管委月度例会制度,在公安、民政等市城管委执行类成员单位建设数字城管处置终端,“大城管”初步进入实际运行阶段。
二是继续推进数字化城管改革。宜昌是省政府明确的全省3个数字城管试点城市之一。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是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对城市实施全方位、高效能监管,把城市管理内容划分为部件和事件,把管理范围划分成“万米网格单元”,通过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处理流程,形成高度闭合的管理系统,实现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控、全过程管理。通过这一科学化管理平台的作用,将使城市管理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过去的突击性管理转到常态的、经常性的长效管理。
2011年至今,宜昌抓住社会管理创新机遇,借助市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宜昌数字城管。宜昌在数字化城管建设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一级指挥、两级监督、三级管理”的科学城市管理体系。这一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本来显得比较紧张的公共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拓展各种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市管理体系高效运行。通过“统一接入、分布受理、分级处理、监管分离”,可以灵活扩展满足多级多部门共享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市城管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实时性问题,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单一、突击的管理向现代精确、互动、长效的管理转变。数字城管实现了“管得了的看得见,看得见的管得了”,城市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同时,建立起科学快速的联动机制,解决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职责不清、职权交叉的现象,形成城市管理的整体合力。
目前,数字城管一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城市管理处置体系初步建立,普查城市管理部件40万个,采集实景影像和360度全景影像1100公里,接入公安探头3000个,建成无线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等9个基础子系统,划分了1110个社会网格,西陵区、伍家岗区基本实现数字化网格化城市管理。城区环卫道路清扫机扫率为35%。同时,环境卫生作业、市政设施维护基本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截至目前,宜昌城管系统已经建立了监督指挥平台,形成了由各区城管部门、25家市直部门及企业构成的任务处置体系,组建了城管考巡员与1437个社区网格管理员相结合的信息员队伍,普查城区城市部件41.7万个,编制《城市部件、事件处置手册》,建成9大信息系统和“门前三包”信息、考评等扩展系统,城区数字城管即将接受省专家组检查验收。2013年以来受理各类案件1.2万件,办结率为94%。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向县市延伸。宜都、枝江、当阳已经启动数字城管建设,力争“十二五”末,三分之一县市建成数字化指挥平台。
三是推进同城融合,县市城管水平持续提高。主要表现在:(1)对接顶层设计,呈现“大城管”态势。宜都、枝江、兴山、秭归等地成立县市城管委,8个县市均组建城管局,形成“建管分离、建管并重”新格局。宜都城区每个社区配备1名城管执法队员和2名协管员,枝江推行城区网格化管理,远安实施“门前四包”,兴山开展志愿者行动,形成“城管委宏观统筹、城管部门组织实施、社区网格宣传发动”的“大城管”框架。(2)对接城市创建,呈现“大整治”态势。对接宜昌城区城市整理、大绿化大美化等活动,以创城迎检为抓手,整治乱搭乱建、沿街为市、广告杂乱、垃圾污染、设施破损。宜都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生态园林县城、环境保护模范县城,当阳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园林县城、环保模范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远安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森林县城,兴山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秭归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和文明县城,长阳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等。通过以创建促治理,县市面貌改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