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9900000018

第18章 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与就业(1)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一)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并没有使用过“按劳分配”一词,按劳分配是后来人们对马克思社会主义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理论的概括提法。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凡具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都要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劳动,社会则按照劳动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无权向社会领取报酬。概括起来说,就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根据马克思的本意,经典意义上的按劳分配主要包含以下要点和内容:第一,它是单一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即按劳分配在未来社会中完全是由公有制决定的。第二,它是个人收入的唯一分配形式。单一公有制排除了任何个人对社会生产资料的排他性占有,同时也排除了任何其他要素参与分配的可能,尤其是包含剥削关系的分配形式,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唯一形式。第三,它是单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由于一个计划生产单位同时也是一个计划分配单位,因而个人消费品是在全社会范围内由社会中心通过统一计划实施的计划分配。第四,不借助于商品货币的中介作用。未来社会中,全社会成员平等无差别地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与生产资料直接相结合,劳动者提供的个人劳动也是直接的社会劳动,直接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因而社会也是直接以劳动量为标准分配社会产品,分配过程中无需借助商品货币形式。第五,以直接的劳动时间作为统一计量尺度。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社会虽然还承认个人劳动能力的差别,但分配不再以货币而是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尺度的劳动券作为劳动量的证书。

经典意义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以全社会为统一分配单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劳动时间作为直接计量手段,承认劳动能力差别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把按劳分配的实际内容概括为“不劳动者不得食”和“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两项原则。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前苏联采用工资和奖金作为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斯大林在坚持和发展按劳分配理论的同时,批判了托洛茨基派的平均主义观点,强调劳动者劳动之间存在的差别,主张实行等级工资制。毛泽东赞成实行奖励制度,但反对奖金至上,认为应把物质鼓励同精神鼓励、政治工作同按劳分配结合起来。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按劳分配,虽然在理论上贯彻了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主张,形成了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社会的分配制度,但总体上由于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实际,因而在国家对工资集中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实际上形成了分配形式单一、管理体制过死、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和职工习惯于吃大锅饭的弊病,影响和制约了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是在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结合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具有区别于经典按劳分配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的新特点。

1.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商品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分配的主体。作为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由于其各自运行的状况和经济效益不同,因而按劳分配的具体标准也就不同。不同公有制单位中的劳动者即使劳动投入量相同,通过各单位按劳分配获得的个人收入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2.按劳分配不是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必须要借助于价值价格形式。与经典作家们设想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个人的劳动首先包含在企业产品中,而企业产品又必须要通过市场交换体现出商品价值,价值实现的多少,要受市场供求、市场竞争和商品价格的制约。因而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不仅取决于劳动者个人在企业联合劳动中所占的份额,也取决于企业联合劳动价值,即产品价值在市场中的实现程度,这使按劳分配实际上是按现实市场价值和价格进行的间接分配。

3.按劳分配的最终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等间接、迂回的形式。与马克思设想的采取劳动时间券的方式不同,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产品都要采取商品形式。相应的,劳动者所得报酬也首先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工资,而后再用货币工资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在此过程中,货币的币值、市场的供求关系、商品价格的高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最终实现程度,使劳动者的个人消费同他实际劳动量的付出存在一定的差距,使按劳分配的最终实现方式也具有迂回、间接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和单位采取的按劳分配实现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其中,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奖金是对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的报酬;津贴则是给予从事繁重、艰苦、复杂或有损身体健康劳动人员的补充报酬,通常有岗位津贴、职务津贴、野外津贴等。

(二)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

生产要素是指从事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条件,生产要素同时也是构成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各种因素。生产要素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技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土地和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现代经济发展中,资本和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管理、企业家才能、信息、品牌、专利、广告、信誉等都成为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

各种生产要素根据其存在的形态及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三类:(1)实体性的生产要素。即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生产要素,也是所有生产要素中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和土地,或马克思所区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先导性的生产要素。既包括“人化”于劳动者身上的科学技术,也包括“物化”于生产资料中的知识、信息等。这些要素的作用在现代生产中日益重要,但它们又必须附着于实体性要素之中才能发挥作用,不能单独存在。(3)媒介性的生产要素。主要是指管理和企业家才能,是所有其他生产要素的粘合剂。在媒介性要素的作用下,前两类要素才能有效结合起来并发挥作用。

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是各种生产要素分属于不同的产权主体。产权的独立性和排他性,使得产权拥有者必然会要求依照产权参与分配以维护其经济利益,由此就会形成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方式。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就是生产要素的产权。

通常,每一种要素的产权都是一个产权束,该产权束随着产权分解细化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到分配环节则归结为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有些源于所有权,有些派生于占有权、使用权,有些派生于支配权或其他产权形式,如资本的转贷、技术的再转让、房地产的转租等。各种产权主体都可依据其产权控制获得相应的收益,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实质来说就是按产权分配的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是由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培育要素市场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助于形成生产要素的交易,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有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同时,该种分配方式也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使资源使用者讲求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抑制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经济集约增长,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2.按生产要素分配可以激励要素所有者和利用者投入、使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按生产要素分配使得要素所有者有权参与收入分配,从而调动了要素所有者和占有者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增加资源供应量的积极性,促使资源所有者和占有者把生产要素作为各种职能资本加以使用,并在生产经营中赚取利润,占有剩余价值。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刺激要素所有者增加投入的同时,客观上也扩大了经济总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按生产要素分配使一切资源都要有偿使用,要素的使用者在获取资源的使用权时必须要通过市场购买方式支付购买价格,从而迫使生产者要重视稀缺资源的高效利用,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按生产要素分配能够促进技术的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和信息等人类智慧成果也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特殊资本通过市场有偿获取,并参与收益分配。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有偿转让,会极大地调动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促进技术的发明和革新,推动新技术快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增强我国综合经济实力。

4.按生产要素分配对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种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与有效使用能给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满足其经济利益需要,因而促使部分个人收入转向投资。各种投资者在利用各种投资手段和方式提高其收入水平的同时,也使社会生产能力空前提高,社会财富的供给大量增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现阶段的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以外,还有以下几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收入方式:(1)资产收入。资产收入是指资产所有者凭借其资产所有权而获得的收入。主要形式有房屋、设备的租赁收入,土地、场地、仓库的租借收入,及由资产质量和优越区位带来的级差收入等。(2)资金收入。资金收入是指社会成员以自己的部分货币收入购买债券、股票,或以银行存款、投资入股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所有权收入,主要形式有股息、红利、债息、利息及股票买卖盈利等。(3)个体劳动者收入。个体劳动者收入是与个体经济相联系的一种收入分配方式,是指城乡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个体劳动者收入的基础是劳动收入,但同时要受到他们拥有的物质生产条件和市场经营状况的影响。(4)按劳动力价值获得的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是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相联系的一种收入,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雇佣劳动条件下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主要形式是私营、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福利等。(5)雇佣剥削收入。是指私营、外资企业投资人通过投资和经营活动获得的营利收入及市场机会与风险收入,其主要形式是平均利润、超额利润等。(6)技术、信息收入。即技术、信息的发明人和创新者通过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或将技术、信息要素作为股份投入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收入。其主要形式是技术、信息转让费,或利润、红利等。

以上按生产要素收入分配方式中,资产收入、资金收入虽然都是非劳动收入,但却不是如雇佣剥夺收入一样的剥削收入,而是社会成员以个人投资方式参与利润分配而获取的相应收入,一般其收入份额有限。雇佣劳动收入中的投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市场机会收入和市场风险收入虽然是剥夺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收入,但只要其依法经营,就是合法收入,要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马克思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它从本质的角度揭示了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并据此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允许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存在,并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更不能说明劳动价值论的所谓“过时”。

1.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分属不同的范畴,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探究了人的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只是价值创造的必备条件,但劳动本身并不是价值这一科学的真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允许劳动提供者之外的其他要素所有者凭借其要素所有权参与分配,并不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也同样会创造价值,各种要素就理应获得收入。那种认为所有要素都共同创造了财富和价值,都要因此获取收入的看法,实际上是把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了混同,歪曲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事实上,马克思从来也不否认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财富或使用价值的创造,但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载体,而不是价值本身。就价值而言,劳动永远都是其唯一的来源。

此外,从价值分配方面推导价值创造,实际上是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扩展到物化劳动方面,是对劳动认识的不合理泛化,据此很容易重犯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错误。在经济史上,庸俗经济学家萨伊认为传统三要素中的土地、资本与劳动并列,三种要素都共同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因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地租是土地的价格,利息或利润是资本的报酬。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萨伊模糊了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界限,掩盖了价值的源泉,其意图是为了达到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的目的。

2.价值的创造与使用价值的生产不能混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作为具体劳动,在创造新的使用价值过程中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形成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作为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形成和增殖过程,也是新的无差异人类劳动的凝结过程。商品生产一方面是使用价值生产或财富的创造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二者不可分割。马克思对物质生产要素和物化劳动在使用价值或财富创造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在《资本论》中他引用了威廉·配第的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又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但他同时也严格区分价值和使用价值,认为价值是人类劳动中抽象劳动的产物。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会用使用价值或财富的生产过程取代价值的创造过程,进而把劳动以外的其他各种生产要素也归入到价值创造的源泉之中去。

3.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完全等同于剥削分配。按劳分配的分配对象是V,即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部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对象是M,即劳动者创造的总价值中扣除物质补偿部分C和劳动力价值部分V之外的剩余部分。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的出现及不断增加是人类社会由原始蛮荒走向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阶级统治、文字、教育、科技产生的物质条件。社会越发达,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剩余产品和剩余价值就会越多。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并不是是否存在剩余价值,而是剩余价值到底归哪个阶级占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公务员和军警也需要依靠社会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维生,但他们不是剥削者,而是劳动者。此外,部分社会成员依据个人资产或资金所有权获得的收入,也是对剩余价值分配的结果,但这种分配收入是合理报酬,也不能简单地划归为剥削收入。因而,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能以此取代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地位和本质含义,更不能据此认为两者相互矛盾,甚至以要素价值论替代劳动价值论。

同类推荐
  • 保险推销员必读手册

    保险推销员必读手册

    《保险推销员必读手册》是保险推销员的成长枕边书。美国的克里曼特·斯通16岁开始推销保险,36岁就成为了百万富翁,此外还有贝格、日本的原一平、齐藤竹之助……世界保险市场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级保险巨子和数不胜数的大富翁,他们是万人瞩目的英雄。相信自己:只要跨进了推销保险这扇门,你就不再是一个“俗人”。
  •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交易税和保有税对房价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的作用机理以及房地产税负转嫁与归宿,探讨了房产交易税收和保有税收对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影响;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的作用等;最后,提出了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 家庭幸福经济学

    家庭幸福经济学

    对于“什么是幸福”,范伟曾在电影中有过这样的解释:“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热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你就比我幸福。”范伟的这段话通俗易懂,却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内涵。幸福的感觉能在比较中获得,经济学中便有比较优势的理论。
  • 商贸:繁荣贸易举措

    商贸:繁荣贸易举措

    本书包括儒商之鼻祖的自贡、秦汉时期商业的活动、五代十国的商贸特点、明清时期的五大商帮等内容。
  • 会计学

    会计学

    本教材共10章,主要讲述了会计学基本理论、账户与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以及会计核算形式,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
热门推荐
  • 穿越之跨世绝恋

    穿越之跨世绝恋

    她,21世纪的当红大明星,因一场车祸穿越到了早已被规划好的时代,开始了早已被规划好的剧情!
  • 学术之美

    学术之美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学者专栏”、“海峰随笔”等栏目进行的学术交流。这些随笔既包括刘海峰教授个人的治学之道与治学体验,还有对一些教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评论。这些系列精品随笔以小见大,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大气、轻松、幽默,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体现出刘海峰教授教育理论的精深和历史与文学功底的深厚,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神偷狂妃:邪王追妻99次

    神偷狂妃:邪王追妻99次

    她,二十一世纪神偷,一朝穿越,误惹上邪王恶霸。他,暗夜邪帝,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卓绝,横吃飞醋,世界只分他要,他不要。世人皆知她腹黑狡诈,自私小气,护短至极,偶尔犯点小迷糊,唯独他,慧眼识珠,霸道纠缠,誓死不放手。且看他们强者与强者的碰撞,上演一出追逐与被追逐的好戏
  • 英雄联盟之英雄召唤师

    英雄联盟之英雄召唤师

    “欢迎来到英雄联盟!”方凡一个普通的游戏玩家,却莫名的来到了英雄联盟的世界————符文之地。在符文之地,不仅仅感受到英雄们的热血之心,更能获得女神们的青睐有佳。因为我是英雄召唤师,所以我能召唤出史诗级英雄...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游戏,不一样的体质,更多精彩尽在本书中…(周更)
  • 卿尘莫离

    卿尘莫离

    莫离,一个从小被人收养,又被抛弃。长大后成为了顶尖特工。发誓再不给别人伤害自己的机会。却没有想到最终死在唯一的姐妹手里。再次醒来到了华夏大国,一个架空世界,看她怎么颠覆整个世界格局。面对轩辕卿尘的包容宠爱是遵从本心,还是无情辜负…………
  • 再造巴别塔

    再造巴别塔

    一觉醒来,发现世界都变了,这是怎么了?什么?被选中了?要我干什么?哈?巴别塔?那是什么?穿越时空?创造世界?都什么鬼,我只是一个宅男啊。
  • 爱心设计

    爱心设计

    《爱心设计》作者赵文辉小说写得好看,一是土得掉渣,二是有故事。他不属少年得志的作家“语言狂欢”式的那种,话虽少却有质地。他的小说语言来自豫北口语,又不同于豫北口语,不可否认是经过了作家的精心锤炼,却叉寻不出锤炼的痕迹——这无疑是一种赵文辉式的“天然”,浑然天成的“天然”。另外,充满激情地追寻并表现人性之美,成为他主要的投注领域和创作母题。 “文学就是人学”这句话的精髓就在于一个“人”字,人性之美,情感之美,人对不可能实现的想象与对甜蜜未来的憧憬之美。在这方面,《篱笆》《小马叔叔》堪称代表作。
  • 剑神系统

    剑神系统

    云城首屈一指的天才,朝夕沦为废物,偶获剑神系统,从此开启无上虐渣模式。打脸退婚世族,狂虐各路仇敌,魔兽灵药尽收囊中,美人在怀,实力装逼,更有剑指苍天,谁与争锋芒!
  • 恋相随,倾城为王

    恋相随,倾城为王

    雨哲千里迢迢给未婚夫送生日惊喜,却收获了意外的惊吓。她执着于寻找自己的命中注定,浑然不觉已经在宠溺之中。
  • 偷恋黑道拽公主

    偷恋黑道拽公主

    一年前,阳光下的一舞,他们彼此许诺,相濡以沫。可命运弄人,面对一切,她宁选择抹去关于他的一切记忆,不辞而别。待她成功归来时,与他的记忆已被阴谋和仇恨埋没。冷面如冰的她因一个白色面具误爱上另一个他,他的弟弟。一次意外又或是一次误会,她决定放弃黑道,他决定只在背后守护。当她重新忆起时他却已与他背道而驰。如果这已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他她可否冲破阻碍,拨开云雾回到从前?三个人,一场情,伤的又会是谁的心?她已回不到有他的过去,又可否创造一个有他的未来?执他之手,与他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