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
以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在道士的“道观”旁边建了一所寺院,道士难以容忍这个佛寺,总想着要除去这个眼中钉,于是,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扰乱寺里的僧众,其实那只不过是幻想而已。他呼风唤雨,让电闪雷鸣;让夜晚不再来;让白天的时候天上挂着繁星。种种奇怪的现象把不少年轻的和尚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不为所动,一直坚持在那里住了十多年。最后,道士黔驴技穷了,他所有的法术都已经用过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为所动。道士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只好沮丧地去别处寻找安身之地了。
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的法术那么高强,你是怎么战胜他们的呢?难道你有比他们更强的法术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是很强,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我也没有什么能胜过他们的法术,只有‘无’字能让我战胜他们。”
那个人又问:“人都说佛法无边,‘无’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道树禅师说:“他们的法术尽管厉害,厉害就证明他们有,有就必定有尽头,有尽头就有量,有量就有边;我没有任何法术,无就是无限,无限则无尽,无尽则无量,无量则无边;我以不变应万变,‘万变’全然会胜过‘有变’了。”
“无”的威力是没有边际的,无,就是没有,没有则无法战胜,无法战胜则立于常胜之境地。世上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无”了。
除却心头火
没有考验看不出来是不是真放得下。修炼的人总是说,不该用常人标准要求自己。可是真的面临考验时,你为什么又会被带着走呢?你怎么就那么不坚定呢?
有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厌倦了战争,专程到宗杲禅处要求出家。
他向宗杲说道:“禅师!我现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让我做您的弟子吧!”
宗杲:“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现在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成问题,请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杲:“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天起了个大早,到寺里礼佛。宗杲禅师一见他便说:“将军为什么起得那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用禅语偈说:“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回答:“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宗杲禅师哈哈大笑:“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心无外物
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虚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解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上,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
不留平常心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著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儿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心灵的荒地
这世上,许多看上去长不出希望的荒地,只要用心开垦、播种,都会充满希望。
别浸沉在世俗的眼光中。
寺门前有一片荒地,什么都不长,年年那么荒着。没有谁把这块荒地当一回事,没有人会想到它有什么用,更不相信它有朝一日会成为一片风景。
但双目失明的心明大师没有把荒地当成荒地,剃度之后,在别人诵读经书时,他却摸着锄头垦荒。一锄一锄地播下一粒粒花种。日复一日,一有空就到地上忙碌,那些耳聪目明的人以为他有“病”。
然而,就在别人的讥笑中,心明大师撒播的花种发芽了,长了茎、绿了叶。一夜春风,花蕾全部绽开,和尚们步出寺门一看,在美丽的花朵面前,全都呆了。
只有心明大师很平静,他是瞎子,无论多美的花,他都无法看见。他之所以把荒地变成花地,只是为了给别人看,让别人明白:在一个瞎子面前,其实没有荒地。
心灵的重量
行囊重时,是心中有行囊在背负着;行囊不重了,是心中空去了行囊。这或轻或重,到底应从何说起呢?也只是万法唯识、轻重随心而已。
放下一切包袱,用空灵的心走路,我们的步伐就会无比轻松。
山间隐约的小路上走过来两个人,一个是镜虚禅师?穴韩国人?雪,一个是他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满空一路上嘀咕,嫌行囊太重,不时要求找个地方歇会儿。镜虚禅师健步向前,只语不发,让满空跟得气喘吁吁。
有一日,师徒俩经过一座村庄,徒弟还是喊累。这时,一个妇女从家中走出,镜虚见状,忽然握住那位妇女的双手,把那位妇女吓得尖叫起来。妇女的家人和邻居闻声出来一看,以为镜虚非礼妇女,于是齐声喊打。镜虚赶紧松手,不顾一切地奔逃;满空背着行囊哪敢落后!
真是一顿好跑!跑过几条山路,村里的棒小伙子们也没有追上这师徒二人。在一条静寂的山路边,师父停下来,回过头,关心地问徒弟:“还觉得重吗?”
“很奇怪,刚才奔跑的时候,一点儿都不觉得行囊重了!”满空说。
学会宽容
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这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但是,更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一定知错明过,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它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冷静反省的空间,从而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笑对人生。
一休做女婿
禅者,助人之道,就在于一个“舍”字,甚至舍弃了自己对于名誉的执著。
一休禅师在谈笑间,有旋转乾坤的菩提心量。
有一天,一位信徒向他说道:“师父!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杀!请超度我吧!”
“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寻短见呢?”
“师父呀!我自从经商失败后,如今债台高筑,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只有一死了之!”
一休禅师道:“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可想吗?”
信徒痛苦地说:“没有!除了一个年幼的女儿以外,我已经山穷水尽别无所有了!”
一休禅师灵光一闪,说道:“哦!我有办法了,你可以把女儿嫁人,找个乘龙快婿,帮你还债呀!”
信徒仍然失望地说:“师父!我女儿是八岁的幼童,怎能嫁人呢?芽”
一休禅师道:“那你就把女儿嫁给我吧!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
信徒大惊失色道:“这……这简直是开玩笑!您是我的师父,怎能做我的女婿?芽”
一休禅师胸有成竹地挥挥手说:“要帮助你解决问题啊!好啦!你赶快回去宣布这件事,快去!”
到了迎亲那天,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一休禅师吩咐在门前摆张桌子,放上文房四宝,径自写起书法来了。大家纷纷惊叹,争相购买,反而忘了今天的婚礼。结果,卖书画的钱积了许多。
禅师问信徒:“这些钱够还债了吗?芽”
信徒欢喜得连连叩首:“够了!够了!师父您真是神通广大,一下子就变出这么多钱!”
一休禅师长袖一挥:“好啦!问题解决了,我也不做女婿了,还是做你师父吧!再见!”
这里,禅者助人之道,就在于一个“舍”字,甚至舍弃了自己对于名誉的执著。
禅师与强盗
让别人因自己而感到快乐。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的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睛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道:“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
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魔鬼与年轻人
对意外要处变不惊,从容应付。
云居禅师每天晚上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一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一个人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扣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年轻人扣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若无其事地离去了。
第二天,他们几个一起到云居禅那儿去,他们向禅师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按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宽厚暖和的手啊!”
他紧接着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连生死都已经超越,怎么还会有恐惧感呢?”
世事变幻,祸福无常,当你遇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时,能否处变不惊,从容应付呢?
斩断名缰利锁
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索。芸芸众生就像那头牛一样,被许多烦恼、忧愁、痛苦的绳子缠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去考察院里的老禅师。到了禅院,他与禅师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他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禅师随口答道。
年轻人听到禅师这样回答,顿时目瞪口呆。
禅师问道:“为什么使你如此惊讶?是我答错了吗?”
“不,老师父,我惊讶的是,你怎么知道的呢?”年轻人说,“我今天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缠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知它转来转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解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纠缠而难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
年轻人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