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必须重视饮食调理。尽量少吃产气食物,如蔬菜中的卷心菜、芹菜、韭菜、菠菜和豆类(大豆、豌豆、豇豆和扁豆)等;多吃些顺气食物,如萝卜、茴香、藕、山楂、槟榔等。另外,喝啤酒能开胃顺气,但不能过量饮用;沏茶时放几瓣玫瑰花可顺气,也可单独泡玫瑰花喝。
胃下垂可以用药物治疗吗?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位置下降,胃下边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百会穴示意图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由于胃下垂可使胃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滞留,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厌食、恶心、呕吐、打嗝和便秘等症状,餐后、久站后加重,卧床后减轻。部分病人甚至出现站立性晕厥、全身乏力、心慌和直立时低血压等表现。
目前尚无根治胃下垂的药物和方法。主要是加强自我保健,同时要增加营养并给予助消化药,必要时给蛋白制剂以增加腹腔内脂肪并加强腹肌;对于嗳气、腹胀、腹痛、厌食、恶心、便秘等对症治疗。如增加胃平滑肌张力,可用加兰他敏注射液,每次2.5毫克,每天1~2次,肌注,30天为1疗程。休息7天再行第2个疗程。
中医认为体弱中气下陷可致胃下垂,常用补中益气丸,每次6~9克,1天3次,口服。
采用药饼贴百会穴法有良效。
方法1:治疗时患者正坐,找到百会穴法: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将百会穴周围的头发剃掉,取蓖麻子仁10克,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3克,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的圆形药饼,置于百会穴,用绷带固定。
然后令患者俯卧,用灌有80℃热水的瓶子热熨30分钟,每天3次。每块药饼可连续使用5天,10天为1疗程。饭后2小时左右治疗较为适宜。
方法2:取蓖麻子仁10粒、五倍子5克,共捣烂如泥,空腹时如前法敷于百会穴,胶布固定,每天3次,每次7分钟,7天为1疗程。
注意:①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呕吐、咯血者以及孕妇忌用本疗法。②蓖麻子仁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等,能忍受者可以继续使用;倘若反应较重,则须停止用药。
特别提醒
对本病的治疗不能单纯依赖药物。主要是积极地治疗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加强营养改善体质,必要时予蛋白制剂等;纠正不良的习惯性体位,加强体育锻炼和腹肌锻炼,依靠加强腹部肌肉锻炼、增加腹腔压力、少食多餐、食后平卧、放置胃托等保健措施,有助于改善症状。
调治呃逆有何简便方?
呃逆俗称“打嗝”,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烦,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它既可单独发生,又常继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呃逆是体内二氧化碳不足所引起,常在受凉,进食过急、过快、过烫、过冷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辛辣食物尤易引起。如为反复发生或持续数天不止的呃逆,常提示有严重疾病的可能,应到医院看医生。
治呃逆西药无特效药,传统常用药有利他林、麻黄碱、氟哌啶醇等,但有些疗效不确切。有报道用消心痛(硝酸脱水山梨醇酯、硝酸异山梨酯、硝异梨醇)5毫克,咬碎舌下含服,治疗呃逆12例均获效验,可资试用。
下面介绍几则中医简便药物疗法及食疗方:
中药敷脐法药用芒硝10克、胡椒40克、朱砂5克,共研细末,拌匀,敷肚脐。配合摩脐法疗效更佳:以搓热的手掌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各按摩81下,至小腹处发热,有较好的止呃效果。
敷足心疗法 即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苍耳子20克、肉桂5克,研为细末,用醋调成膏状。每用10克,敷于双足涌泉穴。一般用药3天后即可痊愈。
饮食疗法①芦根竹茹饮:取鲜芦根100克,竹茹30克,同煎。加蜜糖适量,温服。此方治疗胃热呃逆呕吐有良好效果。②苏子粥:此方载于《老老恒言》,用法是将苏子20克,捣碎或研末,同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为稀粥,趁热服食,早晚各1次。③生姜刀豆煎:柿蒂5个,刀豆子20克轧碎,生姜3片,水煎去渣加红糖适量,每天服2~3次。此方治虚寒呃逆、胃寒呕吐均可。
细菌性痢疾用药要注意什么?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痢疾杆菌污染食物、饮用水或食具,或通过苍蝇、蟑螂为媒介污染食物或食具,经口入感染。菌痢起病急,以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特征。
菌痢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不持久,容易再次感染。急性菌痢一旦转为慢性则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如发生中毒型菌痢,病死率很高。菌痢治疗的关键是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以便彻底消灭病原菌,避免恢复期带菌或演变为顽固难愈的慢性菌痢。因此,菌痢选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避免无针对性地盲目用药,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①喹诺酮类药,如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依诺沙星(氟啶酸)和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等。②抗生素类药,可供选用的有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亦可用黄连素0.2~0.4克,每天4次,口服;儿童酌减。这些药物必须由医生处方用药。
中医把细菌性痢疾称为“湿热痢”,治疗主要是选用那些具有清热、解毒、化湿的方药。轻症可用新鲜马齿苋或新鲜地锦草250克,洗净,再用温开水浸泡30分钟左右,取出捣烂绞汁,每天分3次冲服,连用3~5天;或在金银花、马齿苋、地锦草、铁苋菜、辣蓼、白头翁、苦参、凤尾草、车前草等草药中,任选3味,各用30克(鲜草加倍)组成药方,煎服,每天1剂,连用3~5天。
症状较重的病人,可选用葛根芩连汤: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5克,甘草5克,水煎服;若下痢脓血,红冻多白冻少者,宜用白头翁汤:白头翁30克,黄柏10克,黄连5克,秦皮10克,水煎服。在运用上列两方时,应酌选调气行血之品,如木香、槟榔、枳实、当归、杭芍、大黄等。成药多选香连丸,每次6克,每天3次;木香槟榔丸或枳实导滞丸亦可选用。
特别提醒
细菌性痢疾重在预防,特别要强调注意个人卫生,做到“四要”“三不要”,即:要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烫洗,得了痢疾要早治疗;不要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要随地大便,不要喝生水。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染源是痢疾病人及带菌者,凡家庭中有急性病人,应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症状消失后粪便痢疾杆菌二次检验为阴性或大便正常一周后。
腹泻可选哪些非处方药?
腹泻是临床上常见症状,是指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或粪便中带有脓血黏液。导致腹泻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非处方药物治疗腹泻应是急性胃肠炎,饮食不慎(伤食)和体质虚弱导致的慢性腹泻。
药用炭又名活性炭,适用于单纯性腹泻、食物中毒所致急性胃肠炎、胃肠胀气等。用法:止泻每次1~3克,每日3次,饭前服。注意:本品禁用于3岁以下小儿;禁止与吐根合用,亦不宜与抗生素、消化酶、生物碱类药物合用。
黄连素有抗菌消炎兼有止泻作用,用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和炎症。口服:每次0.1~0.3克,每天3次。此药不良反应少,偶见恶心、皮疹,停药后即可消失;有溶血性黄疸患者禁用。
鞣酸蛋白本品为止泻药,具有收敛止泻作用。适用于急性胃肠炎和非感染性腹泻。用法:空腹口服,每次1~2克,每天3次。2岁以下儿童:每次0.1克;2~7岁儿童:每次0.2~0.5克,每天3次。注意:本药不宜与助消化药同服,对感染性腹泻(如菌痢)需同时使用抗生素。大量使用可导致便秘。
香连片含黄连(吴茱萸制)、木香等两味中药,有丸剂、水丸、硬胶囊、冲剂、浓缩丸等不同剂型。功能清热解毒,行气化滞。主治湿热痢疾,下痢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等症。临床常用于治疗肠炎、细菌性痢疾。据报道,用香连丸治疗急性菌痢,平均3天可使大便培养转阴。片剂口服每次2~4片;水丸每次3~6克,均为每天3次。小儿酌情。注意:孕妇慎服,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葛根芩连片药物组成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目前有微丸、口服液、硬胶囊、冲剂等几种不同剂型。功能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主治身热下痢,胸腹烦热,口干口渴,喘而汗出,但发热不恶寒,脉滑数者。口服:片剂每次3~4片;微丸每次3~6克,每天2~3次。注意:泄泻不发热,大便清稀,脉沉迟,属虚寒者忌用。
特别提醒
止泻药的使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对细菌性、原虫性、结核性、肿瘤性腹泻,都必须查明原因,使用针对性的药物,不可盲目地使用止泻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腹泻病人都有希望早日止泻,可是有一些腹泻病人,尤其是腹泻初起者更应慎用止泻药品。常用的止泻药大多具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对于外感寒湿、暴饮暴食、消化不良,以及因实热积滞所致的腹泻,包括急性肠炎、急性痢疾等均不宜单独使用止泻药。如果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阻碍细菌、毒素、食物残渣等毒物邪毒的排除,极易犯“关门留寇”之大忌,从而加重全身中毒反应。正确的方法是:对于因细菌所致的腹泻,应首先服用抗菌药物,消灭或抑制了细菌的活动,自然会止泻。同理,中医认为寒湿困脾、湿热内蕴或饮食积滞所致的腹泻,也应先用温中、澡湿、清热、消导等治法,使邪去则腹泻自愈。
当然,对于诊断明确的慢性腹泻、久痢或小儿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所致的滑泻,选用止泻药也是必要的,但应经医生同意,切勿早用。
治便秘如何合理用药?
粪便过于干燥,排便次数减少,超过48小时不解大便,称为便秘。泻药是便秘常用的药物。现介绍几种非处方药:
开塞露本品是将含山梨醇、硫酸镁或甘油的溶液装入特制的塑料容器内制得,是治疗便秘最常用的液体制剂。用法:每次1支,患者取俯卧位,肛门外涂少许油脂或脂皂,将塑胶窗口顶端刺破,徐徐捶入肛门,然后将药液挤入肛门直肠内,稍后即可引起排便。但孕妇、急腹症患者禁用。
甘油栓剂分大号(约3克)、小号(约1.5克)两种,内含甘油90%,用肥皂作为硬化剂,吸收甘油制成。本品能润滑并刺激直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适用于单纯性便秘患者。用法:成人用大号栓剂1粒,小儿用小号栓剂1粒塞入肛门。此品对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尤为适用,无副作用。
乳果糖有糖浆剂和口服液两种。前者含乳果糖60%,后者含乳果糖50%,此药是人工合成的双糖,适用于肝性脑病、便秘、高血氯症、习惯性便秘。
用法:糖浆剂,每次20~30毫升,每小时1次,排便后改为每天3~4次。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天3次,儿童剂量酌减。
注意事项: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腹泻、腹痛、腹胀;糖尿病患者慎用;可与新霉素合用,以提高疗效,不宜与广谱抗生素合用。
此外,还有比沙可啶(便塞停)片剂和栓剂,仅适用于偶然性便秘的短期用药。6岁以下儿童禁用。
特别提醒
治疗便秘的药物均有泻下作用,不可滥用。
不要把服用泻药看成常规治疗便秘的惟一方法。对便秘应注意病因治疗,并从生活、饮食习惯等方面加以纠正。食物不能过于精细,宜多食富有植物纤维的蔬菜等;应鼓励病人多做体育运动,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要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慢性便秘不用致泻力强的泻药如硫酸镁等,长期服用易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只在排除肠内毒素和辅助驱虫时,才宜使用;病人体质过弱者不宜用。
对诊断不明的腹痛病人切忌使用泻药,以免延误诊治。泻药可使衰弱及脱水病人病情加重,使肠梗阻、伤寒、腹膜炎等病人并发肠穿孔的危险性增大。孕妇及月经期妇女应慎用。
如何应用中药治便秘?
正确应用中药治疗便秘,能起到清除体内糟粕,调节人体内的气机,升清降浊,保持脏腑和调等作用。
中成药
麻仁丸:有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胃肠燥热,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是老年人、产后、阴虚津亏便秘的缓下剂。服法:大蜜丸每次1丸(9克);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胶囊每次2~4粒。均为每天2次。年老体虚、血枯津燥者不宜久服。
麻仁润肠丸:有泻热通便功效。适用于热秘,症见大便干结、面红身热、小便短赤、腹胀痛、口干口臭、舌红、脉滑数者。本品是年老体弱者肠燥便秘、产后便秘、习惯性便秘及痔疮便秘的常用药。每服1~2丸(6~12克),每天2次。
五仁润肠丸:功能润肠通便,化滞。用于血虚便秘,腹胀食少,消化不良。本品尤宜于年老体弱、久病、产后、手术后便秘,以及热病伤津类肠燥便秘,是治疗津枯便秘之良药。口服每次1丸(9克),每天2次。
苁蓉通便口服液:功能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主治中、老年人病后虚型便秘,虚型习惯性便秘,产后虚型便秘。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天1次,睡前或清晨服用。孕妇慎用。
经验方
玄参15克,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沙参15克,肉苁蓉15克,杭芍15克,当归10克,甘草5克,连煎2次,取汁分2次服。疗程6~10天,大便通畅后可隔一周再服5天,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