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问道:“请问师父,我们这样推来推去,目的是什么?”
“让对方吃大碗。”
“这就对了,让对方吃大碗是最终目的。那么争相推让,何时才能将面条吃进肚里。如您所想,我吃了大碗,难道您不高兴吗?”
禅师听了居士的话,心中顿悟。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谦虚礼让是应该的,但如果过了头,反而成了虚假的客套,让人觉得不真诚。因此,应该删除那些多余繁琐的形式,以坦率的心对人,在简简单单中更能体会到人间的真诚。
佛禅小故事
感谢
主持镰仓圆觉寺的诚拙大师,深感目前用来教学的地方太狭小,不能满足各地前来求学者的要求,因此想谋求更大的场所。
江户的富商梅津听诚拙大师提起此事,便决定捐献五百两黄金,建一座较为宽敞的讲堂。
一天,他亲自带着这笔捐款送到诚拙大师的手里,大师一边接钱,一边随口说道:“好吧,我接受。”
梅津虽将一袋黄金交给了诚拙,但对大师这种态度十分不满。三两黄金足够一个人过一年舒服日子,而他捐了五百两黄金,却连一个“谢”字也没有得到。
梅津不由得提示说:“大师,那只袋里装的是五百两黄金啊!”
诚拙依旧平淡地回答:“数字你已对我说过了。”
梅津被大师的平淡激恼了,愤愤地说:“即使我是个富翁,五百两黄金对我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呀!”
诚拙大师听后淡淡一笑,问:“梅津先生,因此你要我向你致谢是吗?”
梅津脱口而出:“那当然了。”
诚拙不由得板起面孔,说:“我为什么应该感谢?施主才应该感谢!因为我帮你实现了布施。”
放底自己的姿态
有一个对自己的老师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找到一位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些人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
年轻人问:“画什么呢?”
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古朴典雅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幅茶杯与茶壶?”
年轻人爽快答应,便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只造型典雅的茶杯就画成了。那水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杯中。
年轻人得意地问:“这幅画你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你画得是不错,只是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弄颠倒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
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释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茶壶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清泉,人只有把自己放底,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翻然醒悟。
茶杯只有低于茶壶,才能被注入香茗;只有谦虚才能使才智增值,而自负则使才智贬值。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很多时候必须放低姿态,才能够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卖弄自己的人终会自取其辱
一个年轻人自认为对“空”的意义理解得很透彻,于是对众人夸下海口:走遍天下,也没人能够难倒他。
确实,这个年轻人的确天资过人,在与他人论禅时,从未遇到敌手,这使得他在当地小有名气。也因此,这位年轻人每经过一座禅林,当地禅师都会以特别的礼仪接待他,这就更使得这位年轻人目中无人,心高气傲了。其实,也不能怪他自大,他能一口气把《大品般若》里的“二十空”讲述十来个小时之久,这样的本事非一般人可以拥有。
因此,人们建议年轻人去结交一位在当时最有名望的坐禅大师。
刚在那位大师对面坐下,年轻人便按捺不住,不住地夸耀自己的悟境之高:“心、佛与众生,是三重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凡无圣,无施无受!”
那位大师嘴衔一支烟管,静静地听着。其间请年轻人喝茶水,又请年轻人享用水果。但一心卖弄的年轻人将茶水和水果都推到了一边,依旧坐在那里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就在这时,大师忽然举起烟管,狠狠地敲了一下年轻人的脑壳。
年轻人愤怒了,气势汹汹地站了起来,看上去像一只好斗的小公鸡。
大师看了看年轻人,微笑着说:“既然一切皆空,试问怒从何来?”
那些自高自大的人,往往把心思都放在卖弄才华,或者朝自己的脸上贴金上了。因此,他们是无法深刻地领悟到佛禅或人生的真谛的。即便他们一时会名声在外、春光无限,但终究会自取其辱的。
佛禅小故事
小小的芥子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李渤一派得意洋洋地说道:“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
智常禅师接着问道:“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颗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李渤听后,脑中轰然一声,当下恍然大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隐峰禅师在马祖禅师门下求学三年,自以为道行高深,不免洋洋得意起来。这天,他准备好行装,辞别马祖禅师,准备到石头希迁禅师处一试禅道。
马祖禅师知道隐峰禅师有些心高气傲,决定让他碰一些钉子,也好从失败中吸取一些教训。临行前,马祖禅师提醒道:“小心啊,石头路滑。”马祖禅师说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山高路滑,小心绊了石头栽跟头,另一层意思是说,石头禅师机锋了得,弄不好就会碰一脸灰。
而隐峰禅师当时正在兴头上,根本不把师父的话放在心上。并且,他一路行来,并未栽跟头,不禁更加得意了。
一到石头禅师处,隐峰就绕着法座走了一圈,得意地问道:“你的宗旨是什么?”
石头禅师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只是抬起头,两眼朝上,答道:“苍天!苍天!”(在佛教中,禅师们经常用苍天来表示自性的虚空)
隐峰禅师无话可对,他终于知道了石头的厉害了。这时,他才明白了临行时马祖禅师的话,于是,重新回到了马祖处。
马祖禅师听了事情的始末,对他说:“你再去问,等他再说苍天时,你就嘘嘘两声。”隐峰一听,不禁对师父佩服得五体投地。石头禅师用“苍天”来代表虚空,到底还有文字,可这“嘘——嘘”两声,不沾文字,真是妙哉!于是,隐峰又欣然上路。
这次,他以为自己胜券在握,可以把石头禅师比下去了。到了之后,他又绕着法座走了一圈,问了同样的问题。谁知,石头禅师不说话,竟向自己“嘘——嘘”了两声,隐峰禅师一听,又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嘘出声,就被噎了回来。
此时,他再也没有以前的傲气了,丧气而归。回到寺庙后,他毕恭毕敬地站在马祖禅师的面前,听从教诲。马祖禅师没有批评他,只是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早对你说过了吗,石头路滑嘛。”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更有强中手。因此,在做事时,我们应该谦虚谨慎,不可骄傲自满;在学习时,要深入细致,不可心浮气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