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用一种轻松的心情来面对每天的生活,尤其是工作或生活愈紧张、愈忙碌、愈繁杂的时候,愈要懂得放松自己的身心。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只要我们的心中能够放下一些执著,以无所住、无所得、无所求的心来应对一切事情,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有些东西是不能打折的
有一个人因为父亲去世,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诵经超度。这个人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不停地问佛关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
佛光禅师看不惯这个人悭吝不舍的样子,就不客气地回答道:“一卷阿弥陀经需要十两银子。”
那人认为太贵,就讨价还价说:“禅师,十两银子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八两如何?”
佛光禅师心里觉得很好笑,但还是点头道:“好吧!”
在诵经佛事进行的过程中,那人听到佛光禅师念念有词地说:“十方诸佛菩萨,请将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他能往生东方世界。”
那人听了之后觉得不对头,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往生到东方世界呀?”
佛光禅师调侃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十两银子,你坚持要打八折,只好送亡者到东方世界去啦!”
那人很尴尬,只好说:“我再加二两好了,你还是让我父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时无法打折的,像亲情、友情、爱情等。如果我们试图把它们当作商品来衡量,就会使本来美好的东西变质或者腐烂。
佛禅小故事
东西够用就好
有一天,老和尚给小沙弥一个全新的木鱼,小沙弥很喜欢,就要求师父说:“师父!这木鱼好漂亮,可不可以多给我一个?”
师父说:“你要那么多木鱼做什么?”
小沙弥说:“我觉得它很好看啊。”
师父:“人的心不容易满足,填饱肚子,又想要求山珍美味。有了房子,还要求要高楼大厦,有了千金,还要万金,就算有一大片的土地,又能吃多少五谷?有那么大的房子,到了晚上,又能睡多大的地方呢?”
“嗯!我懂了!东西够用就好,不能太贪心。”小沙弥说。
感觉有鬼是因为心中有鬼念
从前,有一座山,山中有一间客栈。
一天傍晚,远方来了一位瘦僧人,打算在客栈借住一宿,主人告诉他:“所有的房间都已满,只剩一间房间,但这间经常闹鬼。”
瘦僧人一听,便说:“哪里真的有鬼!多半是胆小的人生事。我不怕鬼!”说完,便休息了。
天将亮时,又来了一位胖僧人,也想在此客栈借住一宿,主人也告诉他相同的话。胖僧人也说:“我不怕鬼!”
一整夜,瘦僧人都在等待鬼的出现。就在胖僧人正要开门进房休息时,瘦僧人心里想:鬼来了!胖僧人心里也想:鬼在里面!于是,胖僧人拼命地推门,想一探究竟,瘦僧人害怕死命地抵住门……
最后,胖僧人破门而入,瘦僧人便猛力地打胖僧人,而胖僧人也极力地反击。彼此纠缠扭打成一团。直到天亮,两个人相视,才知道原来是旧友,
想一想,我们是否常因自己的揣测而对别人产生种种猜忌和误会?是否常因别人的一句话而开始想东想西,疑神疑鬼?感觉有鬼,是因为心中有鬼念。这鬼念便是猜忌讳、不安、恐慌等。只要心中一团浩然正气,鬼自然无生存之处。
找回真实的自己最重要
有一天,释尊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日影稀疏的斜晒进林中,除了微风拂过树梢的轻响外,没有其他声音,有时连风都沉寂了。
真是静极了。突然,他听到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逼越近,终于可以听出是一对男女的争议之声。没有多久,一名少女惶急地跑过来,往更深的林中逃去,一点也没发现释尊坐在松荫下。
接着又来了一名青年,他看见释尊了,气急败坏地跑到释尊面前问道:“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她偷了我的钱!”
树影投射在青年脸上,形成明暗不定的阴影。
释尊以安详的语气问他:“找逃走的女人重要,还是找自己重要?”
青年听此一问,愣住了。
释尊深深地注视着青年的眼睛,再次问道:“找逃走的女人重要,还是找自己重要?”
刹那间,青年如梦初醒,他发现“迷失自己去追逐物欲”是多么愚蠢的事啊!
青年低下头来,脸上充满平静之色。
很多人迷失在这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里,当厌倦了想要退出时,却发现早已找不到了来时的路。一旦在追逐物欲中迷失了自己,想要抽身出来就不容易了。少些物欲,自会找回自由自在的自己。
佛禅小故事
谁知道你
一位比丘尼请教龙潭禅师:“要如何修持,下一辈子才能转为大丈夫相?”
龙潭:“你出家为尼已经多久了?”
比丘尼:“过去出家有多久,这与未来有什么关系?我问的只是想知道将来是否有转为男相的一天!”
龙潭:“那你现在是什么?”
比丘尼:“我是女众,难道禅师看不出来?”
龙潭:“你是女众,谁看得出你是女众?”
比丘尼于言下有省。
承担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
有间庙宇,被盖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无际,庙中供奉着传说中菩萨戴过的佛珠链子。庙里只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补给用,外人无路接近,把佛珠链子放在湖中庙,更显现佛珠链子的珍贵与安全。
庙里,住着一位老师父,带着另外几位年纪较轻的和尚修行,和尚们都期望能在这个山清水秀的灵境中,加上菩萨链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这几位和尚潜心修炼,直到有一天老师父召集他们说:“菩萨链子不见了!”
和尚们都不敢置信,因为庙中惟一的门二十四小时都会由这几位和尚轮流看守,外人根本进不来,佛珠链子不可能不见。和尚们议论纷纷,因为他们都从和尚变成了嫌犯。
老师父安慰这群和尚,说他并不在意这件事情,只要拿的人能够承认犯错,然后好好珍惜这串佛珠链子,老师父愿意将链子送给喜欢的人。所以老师父给他们七天的时间静思。
第一天没有人承认,第二天也没有,但是原来互敬共处的和尚们,因为多了猜疑,彼此间已不再交谈,令人窒息的气氛一直持续到第七天,还是没有人站出来。
老师父见没有人承认便说:“很高兴各位都认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们的定力已够,佛珠链子不曾诱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们就可以离开这里了,修行可以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们一大早就背着行囊,准备搭舟离开,只剩一个双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萨面前念经,众和尚心中松了一口气,因为终于有人承认拿了链子,让冤情大白。老师父一一向无辜的和尚道别后,转身询问瞎和尚:“你为什么不离开?链子是你拿的吗?”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还在,我为修养佛心而来!”
“既然没拿,为何留下来承担所有的怀疑,让别人误会是你拿的?”师父问到。
瞎和尚回答:“过去七天中,怀疑很伤人心,自己的心,还有别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担才能化解怀疑。”
老师父从袈裟中拿出传说中的佛珠链子,戴在瞎和尚的颈子上:“链子还在,只有你学会了承担!”
承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美德。学会承担需要责任感,敢于承担需要勇气,善于承担需要智慧。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承担,才有可能获得更多得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只有善于承担,才能用心思考许多的问题,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相反,一个人如果连承担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他,成功也不会属于他。
对自己已有的要负有责任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在肩上,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就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
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
禅师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有越走越累的感慨。”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说:“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事业、朋友拿出来舍弃呢?”
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求来的东西,一旦拥有它,就要对它负有责任。”
我们往往感觉到负担越来越大,是因为我们得到的多,想得到的还很多。既然是自己得到了又不愿再失去的东西,或是还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对已得到的和想得到的东西负有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轻人生的重负。
佛禅小故事
枯木禅
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多年来,她常令一名妙龄少女嘘寒问暖,送衣端饭。
后来有一天,她决定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究竟怎样。她叫那个女子抱住和尚问:“当这个时候感觉怎样?”
女子遵照老太婆的指令去做,和尚吓得战战兢兢,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
女子回来,将情形如实禀报。
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道:“看来,我白白供养了他二十年!他对你的需要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
于是,老太婆一气之下,放了一把火烧了茅庵,把这个和尚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