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知足是一种罪过,因为不知足容易犯错。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总是阴雨连绵,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知足。该满足时就要满足,这样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愈加平坦,愈加从容。
保持豁达之心才能有所收获
一个师父云游回来,带回一包核桃,师父先拿出一颗给小徒弟。当小徒弟正要敲开来吃的时候,师父就拦住了他因为师父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启发弟子的好机会。
只见师父又从包里数了17颗核桃摆在桌面上,他要小徒弟把这17颗核桃分成三份——师父一份,师兄一份,自己一份。要求小徒弟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二分之一,他师兄的一份是桌面上数量的三分之一,师父的一份则是桌面上核桃的九分之一。不能把核桃敲开,也不能剩下。这下可以小和尚急坏了。十七不能被二、三和九整除,怎么也不可能按师父的要求分开的呀?他急得抓耳挠腮,还是无计可施。
正在他茫然无措的时候,听到师父在一旁叹道:“要是有18颗核桃就好办了!”
小和尚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孩子,一听这话,顿悟了师父的点化——赶紧把手里那颗还没来得及吃的核桃拿出来,凑成了18颗。这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更令他高兴的是,最后,他先得到的那颗核桃剩了下来,还属于他。
这时,师父对徒弟说道:“这下你该知道了吧,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豁达舍得,你要是不能洒脱的舍出自己手里的核桃拿出来,你就永远都解不开这道题的;你要是舍得,你就能很容易地解开这道题。而且,一旦你舍得了你已经有的东西,你往往什么都不会损失。解题是如此,与人相处何尝不是如此呢?孩子,你要记住,人生也是一道题,时时处处你都必须保持超然豁达的心态,有舍才有得。”
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舍得拿出爱,你满眼看到的都将是爱的风景。人生在世,惟有保持一颗超然豁达的心,惟有不计回报地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佛禅小故事
一休打赌
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
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
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
于是,一休说:“是死的。”
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
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实实在在的活着的鱼。
认清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
一天,老方丈在给弟子们讲完佛法后,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先后拿出两个布袋,打开一看一个装着核桃,另一个装着莲子。
然后他对弟子们说:“我今天给你们做一个实验,我还是在年轻时看到过这个实验的。实验的结果我至今仍然常常想起,并常用这个结果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像我一样记住这个实验,记住这一实验结果。”老方丈把核桃倒进玻璃瓶里,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
这时候他问:“现在瓶子满了吗?”
有一位弟子回答说:“如果说装核桃的话,它已经装满了。”
老方丈又拿出莲子,用莲子填充装了核桃后还留下的空间。然后,老方丈笑问道:“你们能从这个实验里概括出什么道理吗?”
弟子们开始踊跃发言,并展开争论。有人说,这说明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有人说,这说明了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可以挤出来的。还有人说这说明了空间可以无限细分。
最后,老方丈说:“你们说得都有一定的真理成分,不过还没有说出我想让你们领会的道理来。你们是否可以反过来或逆向思考一下呢?如果我先装的是莲子而不是核桃,那么莲子装满后还能再装下核桃吗?你们想想看,人生有时候是否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被许多无谓的小事所困扰,看着人生沉埋于这些琐碎的事情之中,到头来,却往往忽略了去做那些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结果,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永远记住今天的实验,记住这个实验的结果,如果莲子先塞满了,就装不下核桃了。”
人的生命短暂,时间有限,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最值得做的。这样我们才不会拣了芝麻,却丢了西瓜;我们的人生才不会那么庸俗,那么碌碌无为,那么难以选择。
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做完
从前,在一座著名的寺院里,住着一位得道的高僧。他每天都要在傍晚去喂他的狗。他的狗的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时分,高僧就为“放下”送饭了,嘴里还一边呼唤着:“放下!放下!”
小弟子觉得很奇怪,就问高僧:“为什么要给狗起这个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黄、来福什么的,为什么您的狗叫‘放下’?”
高僧不语,让他自己去悟。小弟子就观察高僧,终于发现:每天当高僧喂完狗后,就不再读经学道了,而是自己到院中打打太极拳、看看日落之类的事情,总之是闲暇地享受生活。
小弟子来到高僧面前,诉说了他观察的收获,高僧微笑地点点头说:“你终于明白了。其实我在叫狗的时候,其实也是叫自己‘放下’,让自己放下许多事情。因为人们不可能在一天内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将一天中最很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经很好了。”
在人们越来越习惯动辄高呼残酷竞争时,其实学会“放下”的意义就越大。正仿佛当你自觉遭遇灭顶挫折时,不妨手搭凉棚,你一定会发现:天并不会塌下来。这并不是不求上进,而是懂得放下,这样才最终会赢;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获的往往只是焦虑和疲惫。
佛禅小故事
古镜未磨
有道禅师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游僧人,就热忱招呼,并且问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只见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茶架,点一下头,其他一句话也不说。
店主似乎也是禅道高手,小心谨慎地说道:“想必您是一位禅道高深的禅师!禅师!小的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如果您告诉我,我就供养您!如何?”
有道禅师:“你问吧!”
店主问道:“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很快地答道:“黑如漆。”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了以后如何?”
有道禅师回答道:“照天照地。”
店主不以为然,说道:“对不起!恕我不供养。”说着转身就入店内去了。
有道禅师愣了一下,心想:“我数十年参禅,现在连个店主我都不如,可见其禅道之高了!”于是下决心闭门苦修,以求开悟。
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的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店主再问道:“古镜既磨后如何?”
有道禅师再回答道:“黄鹤楼前鹦鹉洲。”
店主听后,诚恳地说道:“请禅师接受我的供养!”随即转身吆喝道:“伙计!泡茶,泡茶,泡好茶!”
放松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很有以前,在一座山上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一天,他被差遣去买食用油。在下山之前,庙里的一个大和尚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听了大和尚的话,打好油后,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不幸的是,在快到庙门口里时,小和尚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虽然没有摔跤,可是油却洒掉了三分之一。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大和尚拿到装油的碗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小和尚听了很难过,眼泪都留了下来。
老和尚听到了大和尚的斥骂声,就跑过来问是怎么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你再去买一次油吧。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回来后还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就这样,小和尚一路上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老和尚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