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定要说话算话
胡雪岩曾说过,要想吃得开,一定要说话算话。所以答应人家之前,先要自己想一想,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以答应人家,答应了人家一定要做到。
胡雪岩的红粉知己阿巧姐有个弟弟叫福山,她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在苏州老家,她和胡雪岩好上之后,向胡雪岩提出要求,请他将这个弟弟带出来留在身边学做生意。胡雪岩在苏州见过福山,发现他这人很灵巧,也就决定收下他来。在收福山为徒时,说了一番既是教他做人,也是教他做生意的话。而且,这也是他要福山首先知道并且必须牢记在心的一番话。他说:要想吃得开,一定要说话算话。所以答应人家之前,先要自己想一想,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以答应人家,答应了人家一定要做到。这段话是讲为人的信义、为商的信用问题。可见胡雪岩对此是如何的重视。同样的意思,胡雪岩在另一个场合也说过。
胡雪岩帮助王有龄解决解运漕米难题的时候,经过一番努力,终于与松江渭帮达成协议,先由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垫付十几万担大米,解浙江海运局漕米解运难以按时完成之困,待下一步浙江漕米解运到上海,再以等量大米归还松江漕帮。
王有龄一上任就遇到的令他头疼、且关系到他的官场前途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很不错的解决。不过,这个时候,王有龄又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他与胡雪岩商量,想将松江渭帮那批大米改垫付为直接收购,即让信和先借出一笔款子,买下松江漕帮的大米在上海交兑,完成漕米交兑任务,而浙江来不及运到上海的那批漕米,自己囤积起来。
王有龄改变主意,是因为在胡雪岩与漕帮首领进行接洽的时候,王有龄从松江官方打听到一些有关局势变化的消息——一个重大的消息,是洪秀全已经开国称王,自立国号为太平天国。洪秀全改江宁(今南京)为“天京”,定尊号为“天王”,置百官,定朝仪,发禁令,并由“天官塞相”林凤祥、“地官塞相”李开芳率领一路兵马出征,夺取镇江,从瓜洲北渡,攻陷谶扬,已成北取幽燕之势。与此相应,朝廷也不示弱,派出两位钦差大臣,一位带兵前出江宁,在江宁城东孝陵卫扎营,形成围城之势。另一位钦差大臣就是曾任直隶总督的琦善。琦善事领直隶、陕西、黑龙江的马步各军,由河南南下,迎头阻击林凤祥、李开芳。目前这两支兵马基本站稳了脚跟。
时局的这一变化,意味着朝廷与太平军之间,将有一场决胜败的大战,而且,在王有龄看来,局势会向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关键只看朝廷的练兵和粮饷办得如何。
朝廷与太平军之间战事在即,又意味着做粮食生意将大有可为,因为不管哪一朝、哪一代,只要一动刀兵,粮食一定涨价。这个时候,做粮食生意,只要囤积得好,能够不受大的损失,无不大发其财。听到这个消息,胡雪岩感到的是一阵欣慰,因为在他看来,和漕帮议定的由他们垫付漕米,到时以等量大米归还的协约,真的是帮了他们的忙了。
而王有龄想到的,却是与其让别人赚,不如让自己赚。他要改变原来商定的办法,就是要将那批将来议定还给渭帮的大米囤积起来,等战事一开,自己卖出赚钱。他甚至想到就借漕帮的通裕米行来囤积这批粮食。
只是胡雪岩一明白王有龄的意图,立即就表示反对。他对王有龄正色说道:“主意倒是好主意,不过我们做不得。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答应人家的事,不能反悔,不然叫人家看不起,以后就吃不开了。”
不用说,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胡雪岩与王有龄之间的差别,我们也可以看出胡雪岩确实也算得上一个能够“说一句算一句”的诚信君子。
人靠两腿支撑走路,同样,商家则依靠“诚信”两个字起家、发展。诚信是商家事业永动的车轮。
先说诚。尽管在社会上盛传“无商不奸”,尽管在商界诈骗风行,尽管历来靠歪门邪道暴发的不乏其人,但是,古话说得好,“巧诈不如拙诚”。真正使事业兴旺发达的不是奸诈、虚假,而是诚实、诚实、再诚实。
再说信。孔子曰:“人无信不立。”同样,经商者假使没有信用也不能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信用好比一匹马,人光靠两条腿走路不行,只有骑马才能远行,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它的确切含义,就是答应了的事情,达成了协议,只要不是万不得已,就必须遵守、履行,不能随意反悔,特别是不能如王有龄所想的那样,情况于自己不利的时候,求着别人帮忙;而到了情况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却又想着按对自己有利的方法办。从一般商人的眼光看,也许王有龄的打算也并不为过,一来商人图利,有得钱赚就尽可去赚,只要不违法,也无可厚非,商人自有商人的价值标准。二来漕帮此时本来就急于脱货求现,以解燃眉之急,改垫付为收购,也许还正合他们的心愿,也算不得是不守信用。但是,这里事实上还有一个自扪良心的问题。一切只是为了自己打算,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不想想别人,本身就不是诚信君子所为,本身就是不信义,而且也没有信用。这样的人,自然也就叫人看不起了。而从做生意的角度看,叫人看不起,也自然不会有人和你合作了。
为人要讲信义,为商要有信用,这是没有问题的。讲信义,有信用,说白了,也就是说话算数。特别是在商场上,讲究的就是干脆漂亮,一句就算定局,说话就是银子。所谓一诺千金,因此,可以不答应人家,但一旦答应,就一定要做到。
这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们要知道,主观上要求自己一定要重承诺,讲信用是一回事,具体做起来是否能够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比如你有没有能力去做你答应人家去做的事,客观上具不具备去做你答应去做的事情的条件,还有,客观形势允不允许你去做这件事,这些问题,都将对你是否一定能做到做好你所答应的事情产生极大的影响。有时,即使你主观上要求自己一定要履行约定,即使你确实是一个一诺千金的汉子,但客观上根本就没有履约的条件,或者客观情势根本就不允许你去做答应做的事情,你的决心再大也是枉然。因此,做出承诺之前一定要审时度势,心中有数,以免将来实现不了,伤害你的信用。
2
经商信义第一
胡雪岩经常说:“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
胡雪岩的钱庄开业不久,接待了一位存入阜康一万两银子却既不要利息,也不用存折的特殊客户。这位客户就是那位绿营军军官罗尚德。他将银子存入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一是因为相信阜康钱庄的信誉,他的同乡刘二经常在他面前提起胡雪岩,而且只要一提起来就赞不绝口。二来也是因为自己要上战场,生死未卜,存折带在身上也是一个麻烦。
得知这一情况,胡雪岩当即决定,第一,虽然对方不要利息,自己也仍然以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三年之后来取,本息付给一万五千两银子。第二,虽然对方不要存折,也仍然要立一个存折,交由刘庆生代管。因为做生意一定要照规矩。
后来,罗尚德果然在战场上阵亡了。阵亡之前,他委托两位同乡将自己在阜康的存款提出,转至老家的亲戚。罗尚德的两位同乡没有任何凭据就来到阜康钱庄,办理这笔存款的转移手续,原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或麻烦,甚至恐怕阜康会就此赖掉这笔账,不想阜康除为了证实他们确是罗尚德的同乡,让他们请刘二出面做个证明之外,没费一点周折,就为他们办了手续,这笔存款不仅全数照付,而且还照算了利息。这就是重信用、重信义,其实,当时罗尚德手上没有任何凭据,后来到阜康帮助罗尚德来办理这笔存款取兑手续的人也同阜康没有一点关系,倘若否认这笔存款,当然是别无人证。这样做法虽然确实非常不义,但事实上在商场上也并不是没有。阜康却不肯这样做。就是从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到胡雪岩仗义而守信用的人品。
在为王有龄解决漕米解运的难题的时候,与松江漕帮首领接洽漕米垫付事宜过程中,胡雪岩知道漕帮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困难之后,决定也要帮一帮漕帮,便与同去的信和挡手张胖子商量,请信和给漕帮办理十万两银子的贷款,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当时张胖子已经是完全给胡雪岩打“下子”,对胡雪岩是言听计从了。因此,胡雪岩一提出这个要求,张胖子便不假思索地满口答应:“理当效劳!只请吩咐。”但胡雪岩却几次要求张胖子在做出承诺之前想清楚,答应放款给漕帮有没有把握。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随口应承,以防不能兑现,最后落个“鸭屎臭”。胡雪岩对张胖子说:“说话就是银子,你不要玩儿,不当正经。”
信用、信义实际上是一个人立身行事之本。被称为“亚圣”的孟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不能仗义而行,全无诚实可言的人,一定会为众人所不齿。
对于经商而言,信用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信用可以争取到宝贵的顾客。在胡雪岩的经商生涯中,他经常说:“做人无非是讲个信义。”他一直将“信用”二字看得极重,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
其实,做生意与做人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人,往往也应该是一个信义之人。比如胡雪岩,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等一的仗义守信的成功的商人,也可以说他的仗义守信,才是他能够获得比一般人大得多的成功的重要条件。
仗义守信,是一个优秀商人的基本品格,信义对于商人来说绝不是无关轻重的,他的重信义,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他的生意,说穿了,也就是为了更多地去赚,更好地去赚。这也正好看出胡雪岩精于经商之道的一面。
我们知道,商务运作中买卖双方的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这种交换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自愿交换,只有以自愿为原则,以互利为目的,这种交换关系才能长期保持,也才会有生意的兴隆。俗话说,“信义通商”、“诚招天下客”,能以自己的信用诚实招来天下客,生意也就没有不兴隆的道理。
讲信义,还表现在对自己的许诺的慎重上。在商场上,讲究的就是干脆漂亮,一句话就算定局,说话就是银子,所谓一诺千金,因此,可以不答应人家,但一旦答应,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你没有充分把握就不要轻易许诺。
因此,必须记住,无论何时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在答应别人去做某件事情之前,都先要自己想一想,要权衡一下各方面的条件,弄清自己最终是否一定可以做得到。只有那些自己可以确定无疑可以很好地办得到或者虽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办到的事情,才能做出自己的承诺。胡雪岩注重这一点,他也时时要求和自己在一起,帮自己做事的人注意这一点。
在答应别人办某件事之前先想一想,实际上是保证自己不失信用的必经过程。事实上,由于商场上商务交往的双方达成某项协约,都是以自愿为原则的,因此,对于自己办不到的事情,完全可以在讲明为什么办不到的同时拒绝做出任何承诺。
不答应去办某件事,你决不会丧失信用。但答应了却办不到,你必将失去信用。即使你主观上为办成自己答应去办的事做出了绝大的努力,甚至承担了很大的牺牲,没有办成的直接后果仍然是你失去信用。
胡雪岩的做法,证明中国社会上一向流传的“无商不奸”的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真正优秀的商人,都是视信誉为生命的,与胡雪岩同时代的严厚信就是一个例子。
很多现代工商界人士只知道名震海内外的“宁波帮”,但极少知道它的奠基者严厚信,更不知道他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
严厚信原籍慈溪市,少年时家境贫寒,后来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当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头脑灵光,很快掌握了将金银融化的技术。后来,严厚信在生意中结识了“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定做一批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做好后又亲自送去。胡雪岩给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拿到店里数了一下,按数少了二两银子。他不声不响,将自己的辛苦工钱暗暗地凑在里面,交给了老板。又一次,胡雪岩要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又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回来了。可是,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的几年辛苦工钱。然而,他想起家里大人的教诲,绝不能要昧心钱。于是,次日一早,马上送还给了胡雪岩。
第二次其实同前一次一样,这是胡雪岩试他的品行。自然,他得到胡雪岩的好感。继而,他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赠给胡雪岩,深得胡雪岩的赏识,称他是“品格高雅,厚信笃实,非市俭可比”。于是,推荐给中书李鸿章。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金钱。尔后,在天津开了一家物货楼金店。
严厚信所开金店具有良好的信誉,使客人们购买时非常放心,很快争取到了一批主顾,而店铺也越来越兴旺,这实在是得益于严老板的诚实守信。以上种种,说明了胡雪岩身上具有的商人的美德:重承诺,讲信誉。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商人总有偷奸耍滑的形象,但是真正优秀的商人懂得,偷奸耍滑只能赢得一时之利,却无法长久赢利;只有守信誉,讲诚实,才能赢得长久的利润和稳定的顾客。因此,守信是商人的必备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