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觉控制血压
无高血压病要早防。高血压病不痛不痒无症状,是“隐形杀手”,健康成年人一定要年年监测自己的血压。收缩压(高压)>;18.6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压)>;12.0千帕(90毫米汞柱),两者之一或两者均有即为高血压。收缩压17.2~18.5千帕(13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3~11.8千帕(85~89毫米汞柱)为“正常高限血压或高正常血压”,这是高血压病的“警戒线”。“正常高限血压”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病,“正常高限血压”时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已比正常血压时明显增高,此时期不需用降压药物治疗。但应严格改变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盐、减肥、坚持有氧代谢运动,控制紧张等,父母有高血压的人更应关注自己血压的变化。
有高血压病的人要早治。即使1级高血压(轻度高血压),在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基础上,也往往需用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要持之以恒,血压降至正常后应持续用药,降压药不会进一步降低正常血压,却可防止血压回升,大多数病人霈终身服药。血压高用药,降至正常就停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昼夜多变,清晨一觉醒来是血压增高最明显的时刻,也是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心脏猝死的高峰时刻。保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方可避免凌晨高危时刻,因而提倡使用每日用一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如用短效药物,应先服药,后晨练。
把血压控制到满意水平。血压下降到17.2/11.3千帕(130/85毫米汞柱)或更低有益,无风险。心肌梗死后和脑卒中病情稳定后仍应把血压降至上述的满意水平。有糖尿病和尿中可检查出蛋白的病人,血压控制应更严格,降至16.0~17.2/10.6千帕(120~130/80毫米汞柱)。老年人患了高血压病,则不一定遵循以上标准,而将血压控制在18.6/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单纯收缩压增高危险大于舒张压升高,应认真控制。
满意控制血压。大多数联合使用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降压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从一种药物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或品种,递增应缓慢,不可操之过急,注意因人而异。满意控制血压同时坚持服用75~100毫克/日的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风险,不会增加脑出血危险,但应注意阿司匹林引起胃等部位出血的副作用。
平时,人们可用质量可靠的血压计自测血压,增强自我参与意识,这有利于血压长期得到满意控制。
几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草药
(1)松黄:又名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的雄花花粉,质轻松滑腻,色淡黄,微香,民间用以制糕团,并可入药。其味甘,性微温。松花粉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多种维生素、酵素。据实验观察,松花粉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养血祛风、益气平肝、防治心血管疾病之功效。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病患者取松花粉5克,装入绢袋,酒浸7~10日,每日2次,饭后饮服少量,长服有益。
(2)鲍鱼:为海产软体动物,中医称为石决明,产于我国的青岛、烟台、昌潍等海滨浅水中,以足吸附岩礁上,肉可食,贝壳入药。其味咸,性平,无毒。肉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贝壳含碳酸钙9%以上、有机质3.67%,尚含少量镁、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微量碘。石决明能明目去瘴,治骨蒸,通五淋。高血压伴眼底出血者,取石决明10克,甘菊6克,草决明子10克,煎水饮服。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
(3)淡菜:为贻贝科动物的贝肉,俗称水菜,因晒干时不加食盐,故名淡菜。产于浙江近海,其肉质味美,营养丰富,既为营养食品,也供药用。其味甘,性温,无毒。肉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烟酸、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淡菜具有补虚除热、降低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者,取淡菜15克,焙干研细,松花蛋1个,蘸淡菜细末,每晚1次用完,连服7日为1个疗程,视需要,可续服。
(4)蚕蛾:又名家蚕蛾,为蚕蛾科动物,其蛹为蚕蛹。蚕沙、蚕蜕、蚕茧、白僵蚕均可作药。白僵蚕味成、辛,性平,无毒;蚕茧味甘,性温,无毒;蚕蛹昧甘,性平;蚕沙味甘、辛,性温,无毒。蚕蛹含高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酸、卵磷脂、甾醇、脂溶性维生素;蚕沙含有机物,包括蛋白质、叶绿素、植物生长素、组氨酸等。
蚕蛹具有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者取蚕蛹油炒食之,每日10克,连服有益。
(5)葫芦:又名蒲芦或扁蒲,属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葫瓢有圆形、长形、束腰如葫芦状。药用瓢壳,中医处方名叫蒲壳。其味甘,性平,无毒。干瓢中含葡萄糖及多缩戊糖,鲜葫芦含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脂肪、蛋白质等。葫芦为有效的利尿剂,能治水肿,消鼓胀;种子有润肠消炎作用。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尿路结石、黄疸型肝炎患者,取鲜葫芦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服1小茶杯,每日2次;或者煮水服饮亦可,10日为1个疗程,久服有效。但须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和症状的变化。
(6)灰条菜:又名藜,属藜科植物,初生嫩叶紫红色,后变绿色,嫩时可食。茎、叶、种子均可入药。叶味甘,性平、微寒。全草含挥发油,叶的脂质中68%系中性脂肪,种子含油5.54%~14.88%。灰条能祛风解毒,但食后经日光照射,可导致“藜日光过敏性皮炎”。因高血压引起中风者,用藜全草阴干,每日15~18克水煎代茶饮,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日煎服2次,10日为1个疗程,无副作用,可持续服用,以观后效。
(7)灵芝:又称菌灵芝或木灵芝,为担子菌类多孔菌科植物。是寄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根部的蕈类,伞状,坚硬,木质菌盖似肾形或半圆形,紫褐色,有漆状光泽。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近几年来,各地均有人工培植,形态有变异,但疗效相同。古有五色灵芝之说,即分青芝、赤芝、紫芝等,成分与功效近似。灵芝味甘,性平,无毒,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及甘露醇、脂肪酸、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多种酶类。动物实验证明,灵芝具有镇静、镇痛、抗衰老、保护肝脏、抗菌等奇效。以灵芝为主配以白术、田七、川芎等中药,能显著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并能帮助动物渡过放射病极期,而使血细胞较早地恢复,受照射动物服用灵芝后,可增进食欲,改善精神状态。正常人服用灵芝20克,即能降低心率。高血压病患者,取灵芝6克,甘草5克,水煎饮服。日服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
(8)菊脑:又名菊花脑,或叫菊花郎,属菊科栽培植物。江苏南京一带农村作菜食。当地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均有栽培,冬季分根,春季摘采其嫩苗炒炸作菜。其味甘,性平,无毒,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C、黄酮、挥发油等。药效与野菊相近似,具有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
凡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目赤、心烦、口苦者,用鲜菊脑之嫩苗煮食,或取其全草及花煮汤饮用,剂量不拘,以自觉舒适为度,可持续服用,尤其夏秋季节,更宜常用。
(9)茼蒿:又名蓬蒿菜,属菊科植物。一般为野生,亦可人工栽培,九月下种,次春采食,茎叶肥嫩,微有蒿味,故名茼蒿。花深黄色,状如小菊。此菜自古入药。唐孙思邈收载于《千金方》,流传至今,晓者甚广。其味甘、辛,性平,无毒,含挥发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磷、铁、钙等。具有清血、养心、润肺、除痰之功效。高血压性头昏脑涨,用鲜茼蒿200克,洗净切碎,捣烂取汁,温开水和服,每服1酒杯,每日服2次;或者取鲜苘蒿菜和鲜菊花脑各60克,煮汤服饮,每次1小茶杯,日服2次,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
(10)梧桐:又称青桐,属梧桐科落叶乔木。花在农历谷雨前开,形似小喇叭,种子如豆,称为梧桐子,可炒熟食用或榨油。花、叶、种均可入药。其味甘,性平,无毒。梧桐子含脂肪油、灰分、蛋白质、非氮物质,并含咖啡因。油中含苹果酸,叶内含甜菜碱、胆碱、β-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乙酸等,皮含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据临床观察,具有镇静、降压、明日、平肝、补气养阴、乌发之功效。高血压者,取梧桐嫩叶30克,煎水代茶饮,日服1次,10日为1个疗程,可持续服用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