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指北”建筑风格→建筑格局→排水排污系统→竹编灰墙
“游览探究”各位朋友,许驸马府是潮州古建筑“三宝”之一,位于市区中山路中段东府埕,许驸马府的建筑非常讲究,里面还有一堵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奇特的墙,请大家参观时细心品味,并思考以下问题:
(1)许驸马府建于哪个朝代?主人是谁?
(2)许驸马府为何称为潮州古建筑“三宝”之一?“三宝”指哪三处建筑?
(3)许驸马府在建筑上体现了怎样的儒家正统思想?
(4)南方潮湿多雨、多风灾,许驸马府在建筑设计上是如何适应南方这样的环境的?
(5)竹编灰墙是使用什么材料,怎样建造的?
(6)许驸马府采用了哪一种建筑样式?为几进几开间?
“游览导航”概述许驸马府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中段葡萄巷东府埕4号,是潮州古建筑“三宝”(广济桥、开元寺、许驸马府)之一,它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至四年(公元1064—1067年),是宋代潮州八贤之一许申(潮州韩山山前乡人)的曾孙许珏的府第。许珏娶了北宋太宗的玄孙女德安郡主(德安之父后继位为帝,改称德安公主)为妻,故称许驸马府。它坐北朝南偏东8度,面宽42米,进深47米,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府前的宽埕长约100米,宽9米。府第经历近千年,成为宋代建筑的实物见证。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拟将它辟建为“潮州民俗馆”,使之成为研究潮州风土民俗和潮州文物的重要窗口。
结构许驸马府采用院落式,也称天井式,主体结构为三进五开间,布局规矩方正,讲究对称,将主要建筑布置在中央和中轴线上,左右布置次要建筑,四周以围屋护卫。府第首进与后座均带有插山厅、房合9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上厅的后面辟有御书楼,主体的三进与插进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厅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体现了藏风聚气的凝聚力。在中厅往后金柱设有可开可闭的软墙门,它是通往后室的通道。后室是主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府第的最中心地带,这是隐秘的空间,未经主人邀请不得进入。上厅是祭祀祖先的厅堂,中厅是筵宴宾客的场所。结构设置十分严谨。
建筑风格府第屋面用蝴蝶瓦砌盖。将瓦片的凹面相向叠成蝴蝶状的脊背,架在两椽之间,这种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檩、椽木构件受潮腐蚀,屋顶为硬山顶,屋面举折平缓,山檐深远,屋瓦的这种铺盖方式在当时以至现代都是很少见的。门面简朴无饰,木门刻着古朴的莲花图案,门轴固定在高高的门枕石上,门槛高,显示“高府第”的气派。府第多天井设置,达到采光通风的作用。地下排水暗沟设置令人惊叹,从后天井收雨水进暗沟,经中厅西侧的暗沟排向前天井,再汇前天井的雨水经插山天井后,由暗沟排出,屈曲绕行,既能排水又能满足风水家财聚而不散的需求。纵观整个府第,全宅木屋架概为近于穿斗的穿插屋架,立于条状连续的石地梁地袱上,十分平稳坚固。地袱能承载上部荷重,使地基受力均匀,也适应南方潮湿、多雨、多风灾和地震的环境。墙体为板筑夯灰和青砖条浆砌,后座正厅东侧两面桃红色墙壁是竹编灰墙(用竹篦编制而成的竹板,再涂上贝灰沙成为墙)。主体建筑木构架中,穿插于前厅金柱、矮柱和中柱的大部构件,做法精细,特别是偏卷刹弧线甚为圆滑、平缓,形态与宋《营造法式》所绘的“月梁”相近,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为人们研究古建筑型制、营造法式和当时的社会、文化、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