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来到莫高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倚山而立、九层飞檐、巍峨绮丽的大殿。这就是莫高窟最高大的窟檐建筑——第96窟,人们又称它为“大佛殿”、“九层楼”。
九层楼位于石窟群的正中间。窟檐依山崖峭壁建造,高达米,共九层。第九层为八角顶,覆盖佛像窟顶。下面八层为依崖建造的五间六柱大型两角窟檐。檐角上翘,下垂风铎。是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它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
九层楼中的倚坐弥勒佛像,又称北大像,高3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室内石胎泥塑佛像。“弥勒”,为梵文音译,汉文意译为“慈氏”,是佛教的“未来佛”。据《弥勒经》说,弥勒居净土世界,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释迦牟尼涅檠后,弥勒将降生人间,引度世人进入弥勒净土极乐世界。据敦煌遗书记载,这尊大弥勒佛修建于唐代武周延载二年(公元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等共同建造。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于公元684年当政,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地位,直接利用佛教的宣传,声称自己是弥勒佛的化身,下降人间来拯救众生苦难。并下令各州县建大云寺,造弥勒佛供奉。这座大弥勒佛像,可能就是这次崇佛政治浪潮中修造的。
据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和现存于莫高窟的几块碑文记载,九层楼从它始建至今已经重建过六次。现存的窟檐并不是初建时的原貌,而是民国时重建的面貌。
第一次始建是初唐时期,为四层建筑。第二次是晚唐时期由河西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将四层增建为五层。第三次为宋代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与其妻凉国夫人浔阳翟氏来莫高窟避暑,见两层楼的撑木损坏,进行了拆换。仍为五层。第四次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8年),敦煌商民戴奉玉领头集资募捐,重新修建,历时六年,改五层为七层。后因梁、柱木材细小而废坍。到了民国十七年,又重新筹集资金,重修大佛殿,将原来的七层又改建为九层,工程浩大,历时最长,到民国二十四年才完工。1986年,敦煌研究院对九层楼进行了维修、粉饰。竣工后的大殿,九层飞檐倚山而立,兽鸱伏脊,风铎悬响,梁木交错,层覆垒叠,巍峨绮丽,蔚为壮观,面貌焕然一新。
九层楼,为莫高窟最大的佛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