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被迫调集西域、河西驻军平定中原。吐蕃乘机而入占领河西,统治沙州达67年之久。敦煌人张议潮乘吐蕃发生内乱,率领民众起义,推翻了吐蕃王朝的统治,收复河西十一州,归顺唐朝。为了表彰张议潮,唐王朝敕封其为河西节度使,建立归义军政权。第156窟是张淮深为了纪念叔父张议潮的丰功伟绩,于咸通五年(公元866年)开凿的。并在南、北、东壁经变画的下方绘制了《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和《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这两幅出行图均高1.08米,长米,面积约9.6平方米,是莫高窟时代最早、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出行图。
绘于窟内南壁和东壁下方的《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由一百余人组成。出行图人马由东向西行进。最前边的是仪仗队,鼓角各四人,分列左右骑队上,头戴毡帽,身穿团花缺胯衫,腰系革带,著白皮靴。两面大旗领持稍武骑四对,分列左右,头戴盔顶,身穿甲胄,腰挎箭袋。其后两侧有持麾枪武士,骑于马上,枪顶有旗,题记书“门旗”二字,即唐代大军出行时的牙旗。其后是随军营伎、乐队十人,演奏琵琶、箜篌、箫笛、腰鼓、大鼓等,应是唐代立部伎。舞伎八个,分列两队,一队为汉装,一队为吐蕃装,挥袖起舞,动作整齐。两边是仗骑五对,分列左右,戴幞头,穿红袍,束腰带。营伎之后,两侧有牙旗六面。牙旗之后,二骑士持旌节随军前进。旌旗之后,有数乘骑,为护节之官,其后是一桥头两旁持刀武士各四人。头戴缬花帽,身穿衩衣白裤,脚蹬皮靴,腋下持陌刀,为行军时的仪仗队。画面正中是张议潮,戴幞头,穿赭袍,乘白马,正欲扬鞭过桥。旁边题记墨书:“河西节度使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张议潮统军口除吐蕃收复河西一道出行图。”张议潮身后是一群侍从奴婢,最后为狩猎队,其中有回鹘骑士在追逐黄羊。画的结尾是驮运粮草、生活用具的骡马、骆驼队。
北壁下方的《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也是由百余人组成。画的最前面是唐代散乐百戏戴竿,乐队四人,一人拍板,一人吹横笛,一人背大鼓,一人擂击。另一健壮伎人,头顶长竿,竿上四小儿辗转作戏,有的张开双臂,双脚攀缘,有的在杉木上作双臂举身平衡,单臂悬体,双脚倒挂等惊险动作。人物面目虽已模糊,但精绝的杂技艺术造型仍然历历在目。接着是音乐舞蹈,乐队七人,各持竖笛、笙、琵琶、腰鼓等。舞伎四人,围成四方阵,挥袖起舞,舞姿轻盈。乐舞队之后,是一白马挽车,是宋氏夫人的行李马车。下方有两骑纵马奔驰,往来传讯。行李车后有三乘方亭式肩舆,为宋氏之女所乘。其后又有白马挽车,榜题为。坐车”或为宋氏的备用车。画面中部宋氏夫人骑于马上,满头花钗,大袖裙衫,坐乘白马,音乐前奏,侍卫羽合,榜题墨书《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夫人身后一群侍骑,有的捧奁,有的持扇,有的抱琴,有的持镜,均为侍从奴婢。最后是纵犬追猎的骑士,有驮酒瓮的骆驼,有备好鞍辔的骏马。这幅画充分反映了节度使夫人出行时豪华奢靡的生活场面。
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结构完整,人物构图疏朗,有条不紊,突出了统军出行的骑兵阵容。尤其马的造型有正面、侧面、背面以及奔驰、行走的各种姿态。整个出行图气势威武,场面壮观,人物生动,主题鲜明,真实记录了当时沙州地方最高官员出行的豪华盛况,是一幅珍贵的历史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