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度叉斗圣图>;是晚唐众多经变画中艺术性最强、最富有时代特色的大型经变画。是依据《贤愚经·须达起精舍缘品》和《降魔变文》的主要情节绘制的。故事内容丰富,生动曲折,神异有趣,宣扬了佛法能征服一切的威力。其主要内容是:舍卫国大臣须达到王舍城辅相护弥家中为子求亲,偶遇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听后皈依了佛教,并请释迦牟尼到舍卫国传教。释迦牟尼要求须达建造好僧人居住的精舍,才能去舍卫国说法。并派了神通广大的舍利弗与须达同往,到舍卫国寻址建舍。须达和舍利弗寻遍舍卫国所有的地方,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最后,找到了太子祗陀的御花园,认为是风水宝地。须达向太子购买花园,太子故意刁难须达,让他用金砖把花园的地铺满,才肯卖给他。须达竭尽家产用金砖把花园地铺满后,太子又变卦不卖了。此时,天帝化为一个老者前来劝导太子:为人王者,必讲信用。最后,须达买地,太子捐树,共建精舍。舍卫国信奉的六师外道听说须达和太子共建精舍迎佛祖,害怕佛门师徒抢占了自己的地盘,便依仗国王的支持,坚决反对佛门到舍卫国说法传教。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外道弟子牢度叉与佛门弟子舍利弗斗法。如果舍利弗获胜,可到该国说法,外道师徒皈依佛门;如果牢度叉获胜,佛门不能在舍卫国建造精舍,并将须达和太子处死。于是,外道牢度叉与佛门舍利弗在舍卫国广场,当众显圣斗法。经过激烈的争斗,舍利弗大获全胜,牢度叉大败,六师外道全部皈依佛门。
敦煌石窟中现存唐至宋代的《牢度叉斗圣》巨幅壁画多达幅。莫高窟196窟西壁的《牢度叉斗圣变》壁画面积为35.77平方米,是现存同类经变画中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绘画技艺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经变画之一。
这幅经变画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古代画师把故事的起因和发展经过,如须达到王舍城求亲见佛,须达和舍利弗寻找精舍地址,须达向太子购买林园,用大象驮金,金砖铺地,天帝化为老人说服太子等情节以连环画形式绘在壁画的下边和两个上角。而把故事的高潮——显圣斗法绘在正中间。斗法的双方分为两大阵营。以舍利弗为代表的佛门弟子占居画面左侧,以牢度叉为代表的六师外道占居画面右侧。在舍利弗和牢度叉上空的中间,是显圣变化斗法场面,牢度叉化作一树,枝叶繁茂,舍利弗化作旋风,吹树拔根。牢度叉化作七宝池,舍利弗化作六牙白象吸干池水。牢度叉化作一高山,上有泉池树木,舍利弗化作金刚力士,以金刚杵击毁。牢度叉化作一毒龙飞腾而来,舍利弗化作金翅鸟王,将毒龙啄死。牢度叉化作一头牛,奔突前来,舍利弗化作雄狮将牛吞食。牢度叉化作夜叉鬼,赤目长牙,口喷火焰,舍利弗化作毗沙门天王降服了恶鬼。斗法画面极为生动,富有戏剧性。画中主要场面表现了风的巨大威力。牢度叉和舍利弗的宝台下各有一位风神抱着风袋在放风。一场旋风吹向牢度叉一边,牢度叉的宝座宝帐在大风中摇摇欲坠,倾斜将倒,众徒弟正手忙脚乱地打桩、牵绳、架梯子勉力撑持。周围草木随风倾倒,烈火顺风燃烧。外道们被风吹得狼狈不堪,终于相继投降,到舍利弗座前剃发出家。舍利弗稳坐莲花台,上有双树高悬华盖,神态安详自如,从容不迫。
其身后的天龙八部,四大天王,威严整齐,显然已稳操胜券。座前是斗法失败后不得不剃发出家做和尚的外道,有的在刷牙,有的在洗头,有的互相指着光头自嘲,诙谐热闹。有的初着袈裟,不知穿法,神态窘迫,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情趣。
牢度叉座下的数名女外道,本来以妖媚来迷惑舍利弗的,但突然狂风大作,诸女抱头掩面,惊慌失措,花容无色。画师将其扭动的身躯和飘起的衣袍画得优美生动,很像充满激情的舞蹈动作。同时,让人能看出明显的狂风吹拂之感,同敦煌当地常常狂风怒吼的情景毫无二致。这幅经变画构思巧妙,布局精细,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人物造型生动,是晚唐经变画中的杰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