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笑着为我们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女儿,赵小絮,刚刚读大四,不过他们学校第四年已经没课了,现在留在家里,平时替我打理一下。”然后指着我和坑子说:“这位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凌越,牛学京。”
赵小絮带着甜甜的笑叫了声:“凌哥,牛哥。”我和坑子连连摆手,我凑近老赵,小声说:“老赵,这不合适啊,你平时就称呼我和坑子为兄弟,这不乱了辈分嘛!”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觉得这样会让赵小絮抬高自己的辈分而降低我和坑子的辈分。
老赵笑了笑说:“你这么一说倒是真有点别扭,要不这样,我比你们年长,以后我就称呼你们为小凌和小牛吧。”老赵叫小牛的时候,听你起就跟叫小妞一样,我听了差点没笑出来。坑子听了老赵的对自己的称呼后,急忙摆手说:“这怎么跟要调戏我一样,还是别了。”
商量来商量去,我说要不这样吧,
我和小絮的年龄也差不多,以后她直接叫我凌越,叫坑子的时候也直接称呼大名好了。我的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小絮给我们倒上茶,在老赵耳边说了几句话,老赵点了点头,声音太小,我也没有听清他们说的是什么,然后赵小絮又回隔壁房间去了。赵小絮手上戴这一串嵌有铜铃的手链,走起路来叮铃作响。望着她的背影,我竟有些怅惘。
“几位兄弟,这次请你们来,主要是感谢这次兴安岭之行,对我老赵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你们,想必我老赵现在早已被埋在那深山中化为泥土了。我暂且以茶代酒。”说完老赵举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我们也都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果然是好茶,极品毛峰,轻嗅之下满是茶香,品一口更是不得了。
放下茶杯,老赵从茶几下面掏出一个布包裹,打开一看,原来是从墓中带出来的那炳玉圭。“这就是我们这次去兴安岭,所获得最大的收获,从某种意义上讲。”老赵对我们说,我们盯着玉圭,我突然想起老赵这次去好像是要找什么东西来着。
“这就是你要找的东西?”我问老赵。
老赵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说“不尽然。”这就让我感觉到奇怪了,为什么点头又摇头呢,到底是不是,听老赵的意思,似乎还有隐情。老赵拿起玉圭,对着光亮看着说“要真的说起来,这个东西并不是我要找的,但我能感觉到,这玉圭和我要找的东西,却有着很大的关系。”
“那你要找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我追问到。
老赵回过头来,四下望了望,示意我们聚拢过来,我心说老赵未免也太小心了,这里又没有别人。四个脑袋凑在一块,老赵一字一顿的对我们说:“传国玉玺。“我听了心头一阵,要说起这传国玉玺,我作为一个经营古玉,尤其是印章的古玩店小老板来说,那绝对是知道的不少,平时也经常拿这些东西来唬客户。
传说这传国玉玺,就是由历史上有名的和氏璧打造而成,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战国时,楚国的卞和发现了一块宝玉,并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命人甄别,结果判断为一块普通石头,楚厉王大怒,下令砍去卞和的一只脚,后来厉王薨武王即位,卞和再次进献,结果他所持的宝贝仍然被鉴定为一块石头,于是武王下令砍去他的另一只脚。后来楚武王也死了,他的儿子楚文王登基,卞和抱着玉璞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泪哭干了就开始泣血,楚文王知道后,命人带了玉璞,让工匠剖开,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玉,于是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再后来这和氏璧辗转到了赵国,为此还有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说的是蔺相如如何将和氏璧带到秦国,并在秦王的淫威下,巧妙将和氏璧带回赵国的事,故事中提到的“壁”正是这和氏璧。后来秦国灭赵国,并灭了其他的诸侯国,这块宝玉也就顺理成章的到了秦王嬴政的手中。
秦王嬴政拿着到手的宝玉爱不释手,于是命丞相李斯题了: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字在玉石上,代表自己的皇帝位子,是上天授予的,国家将历万代而繁荣昌盛,并命人将其琢为玉玺,以为己用。只可惜秦王嬴政的想法在十几年以后就破灭了,伐秦的楚汉大军很快就攻到了当时的首都咸阳城,始皇帝的孙子——子婴,将玉玺献给了刘邦,代表交出政权,后来还经过项羽的手,但最终又回到了刘邦的手上,从这个时候,玉玺就有了传国的寓意,从此在大汉皇帝的手中代代相传。一直到了西汉末王莽篡政,王莽派人向太后索要玉玺,老太后气不过,举起玉玺就砸,结果被摔掉一个角,这个缺角后来被黄金修补上。
一直这样传承了几百年,就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孙坚就曾从井中打捞出此宝,并打算携宝奔回江东老家,不料半路就出了意外,这玉玺被孙坚的儿子孙策,用作抵押向袁术借了些兵马,而袁术得到宝贝后,开心的不得了,以为得到了玉玺就得到了天下,后来袁术称帝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
玉玺辗转几个朝代,一直到唐朝,以至于后来的五代时期都有它的踪影,但是在五代之后就没有现世了。一直到今天,这传国玉玺都是一个谜一样的东西,隐匿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听了老赵的话,我一开始是心里一惊,继而是觉得有些驴唇不对马嘴。“据我所知,这传国玉玺的遗失是在宋之前的时候了,就算是被人带进了坟墓,那也只可能是宋之前的坟墓,我们去元朝的古墓中,又怎么可能会找到宋之前的东西呢。”我对老赵说。
老赵点点头说:“凌兄弟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听了这话,我心里略有些不爽,什么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老赵继续说:“我之所以判断传国玉玺有可能在元朝的古墓中,是基于两点。”
“试言之。”我倒是要听听老赵能讲出什么大道理来。
“第一,历史上有传闻,宋代时,玉玺最终是回到了皇帝的手上的,后来宋被元攻灭,而玉玺再次流落,这说明玉玺有可能没有被带进坟墓,而元朝统治者在占领了大片的领土之后,开始收集各种各样的印玺,并将收来的印玺磨掉一层,刻上新的文字,发给蒙古官员使用,而传国玉玺,很可能就在其中。”
“即使这样,那传国玉玺也是被磨掉了字的,已经无法判断了吧。”依据老赵的讲述,我推理道。
“很有可能,但也不排除传国玉玺被完整保留的可能,但无论怎么样,这都是个迷,等待着我们揭开,无论有没有字,我们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老赵非常坚定的说。
“那第二点呢?”
“再一点就是,假如传国玉玺在宋之前就被人悄悄带进了坟墓,但是古代的时候就没有盗墓的吗?相比之下古代的盗墓活动比当今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传国玉玺也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被人从古墓中带出,再次现世,至于之后去了哪里,是不是在元代的古墓里,我只能说有可能。”
老赵的推论句句在理,我无法辩驳。其实对于这些迷一样的东西,本身就有着各种各样的可能,只有自己亲自去探索,才能一点一点揭开,但即使自己拼了毕生的精力,到头来,也未必能揭开谜题的一层纱。为什么?很简单,历史最怕的就是断层,文化最怕的也是断层。传国玉玺作为一个物件,在几百上千年前就已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对于一个昨天刚刚丢失的东西,我们尚且可以通过回想以及搜索等方式找到,对于一个千年以前就消失的东西,除了从更早的史料中汲取一点点参考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其他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了。
“虽然句句在理,但是要想找到传国玉玺,谈何容易。”我不禁摇了摇头。
老赵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那是必然的,如果能轻易找到的话,恐怕也不会遗失千年而不现世。不过好在有句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我尴尬的笑了一下,说心里话,对于老赵的这个目标我是真心的不看好。“那现在还有的线索吗?”我问道。老赵指了指桌上的玉圭,“目前我还没有时间来仔细研究这玉圭,不过我的潜意识告诉我,这玉圭,和传国玉玺有着很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