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杨国权:四川綦江人,金陵大学国文专修科毕业,为祖棻学生。词笔清丽,曾与同学卢兆显等合刊《风雨同声集》。
[43]卢兆显:金陵大学毕业,为祖棻学生。
[44]王文才:华西大学中文系毕业。为祖棻学生。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45]王淡芳:字雪村,四川丰都人。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为祖棻学生。
[46]刘国武:四川中江人,华西协和大学中文系毕业,为祖棻学生。曾任四川医学院教务处长。
[47]宋元谊:四川富顺人。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清末名宿芸子先生孙女。系祖棻学生。学有渊源,才情富艳,尤工属对,其为词,凡遇可对可不对者,则必对之而后快。被师友视为沈祖棻传人。
曾在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文化大革命”中受辱自缢。
[48]殷孟伦:号石臞。四川郫县人。与祖棻同学于中央大学。
曾留学东京帝国大学。治音韵学、训诂学。曾任中央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山东大学教授。
[49]陈孝章:名志宪,字孝章。四川酉阳人。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与祖棻同年级,于1934年毕业。曾任四川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
[50]徐天闵(1888-1957):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教授。着有《历代韵文选》等。
[51]黄耀先(1902-1984):名焯,字耀先。国学大师黄季刚(侃)的侄儿。湖北蕲春人。1927年毕业于武昌中山大学中文系。曾在南京任教,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顾问、湖北省语言学会顾问等。其学术成就主要在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及古文研究方面。作为黄侃学术的继承者,他积累了黄侃论学及批校古籍的丰富资料,陆续整理出版,于1983年先后出版了《说文笺识四种》《文字声韵训诂笔记》《尔雅音训》《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等。在整理黄侃遗着的同时,他自己还着有《经典释文汇校》《诗说》《古今声类通转表》《说文新附考源》《毛诗郑笺平议》《诗疏平议》等。
[52]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安徽寿县人。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学贯东西,通晓多国语言,对东西方文化很多领域有广泛研究。为着名梵学研究、印度文化研究学者。
[53]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号孤桐。湖南长沙人。
清代秀才,早年曾留学日本、英国,研逻辑学,并率先将此学传入中国。一生主张“调和论”,涉足政、学两界,与国民党、共产党高层和各方势力均有密切关系。清末以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任《苏报》主笔,继而与陈独秀等创办《国民日报》。编译《大革命家孙逸仙》,与黄兴等创建华兴会,主持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后在日本创办《甲寅》,倡言革新,反对专制。胡适称其为“继梁启超之后,1905至1915年间政论文章的代表作家”。1917年,应陈独秀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逻辑学。并荐李大钊、杨昌济到北大任教,以所兼北大图书馆长职荐李大钊继任。在1934年前,先后担任北京明德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上海法政学院院长。曾任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1949年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长。“反右”和“文革”中虽直言,因有毛泽东、周恩来的特殊保护而安然无恙。对词章亦曾精研。
[54]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别号瞿髯。浙江温州人。从1930年起,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以毕生之力,在词人年谱、词论、词史、词乐、词律、词韵以及词籍笺校诸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构筑起超越前人的严整的词学体系,拓展了词学研究的疆域,提高了词学研究的总体水平,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着有《唐宋词论丛》《月轮山词论集》《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等。
[55]江苏师范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苏州大学。1952-1955年,祖棻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
[56]南京师范学院:其前身始于两江总督张之洞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两江师范学堂,演化成孕育中国高等师范教育成熟办学体制的南北高师之“南高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建立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1月改为南京师范大学。1955-1956年,祖棻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
[57]周振甫(1911-2000):浙江平湖人。1933年,考入上海开明书店当朱起凤《辞通》的校对,从此开始了他的校对、编辑生涯。1948年,担任钱锺书《谈艺录》的责任编辑。先后在北京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工作。为中华书局高级编审。仅在中华书局工作期间,经他审阅加工的书稿即有:《管锥编》《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历代诗话》《楚辞补注》《酉阳杂俎》《唐人绝句选》《南社》《诗林广记》《文史通义校注》等。参加了《明史》点校和《鲁迅全集》注释定稿工作,尤长于诗词注释以及古典文学。着有《严复思想述评》《诗词例话》《文章例话》《文学风格例话》《小说例话》《中国文章学史》《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文集》等着作,还注释和译注了《文心雕龙》《诗品》《周易》等古籍。
[58]吴志达(1932-):1956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考入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程千帆。毕业留校任教,时为武汉大学中文系讲师,与祖棻同在古典文学教研室。后为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小说史和明清文学。为《水浒》《三国演义》诸学会常务理事及湖北分会副会长。着有《明清文学史·明代卷》《唐人传奇》《中国文言小说史》等。祖棻遭遇车祸去世后,所在教研室同事中只有吴志达一人前来吊唁。
[59]顾肇仓:名学颉,字肇仓,又字叔坎。湖北随县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曾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上世纪五十年代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曾编《白居易年谱简编》,与周汝昌合编《白居易诗选》,与王学奇共同主编《元曲释词》,选注《元人杂剧选》,校注《醒世恒言》,校点《白居易集》等。在祖棻晚年时常有诗简往返,但一直未见过面,虽然亲自到访祖棻夫妇在东湖边的原司机旧屋,但千帆远在沙洋劳动,祖棻出门,未遇,故称神交。
[60]刘博平(1890-1978):名赜,字博平。湖北广济人。早年就读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国学大师黄侃的学生。1928年始执教于武汉大学,抗战时曾任乐山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1947年至1950年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全国政协特邀代表。着有《说文古韵谱》《声韵学表解》(章太炎题笺,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小学札记》等。
[61]吴调公:江苏镇江人。上海大夏大学毕业。曾与祖棻在江苏师范学院同事。后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艺理论家。治古文论。
着作有《李商隐研究》《古代文论今探》《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等。
[62]曾子雍:名昭燏,字子雍,湖南湘乡人。系曾国藩之曾孙女。祖棻在中央大学时的同学好友。曾留学英国学考古学。终身不嫁。1949年后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六十年代中在南京灵谷寺跳塔自杀。
[63]章伯璠:名璠,字伯璠。江西南昌人。祖棻在中央大学时的同学好友。当时比之为金陵十二钗中之宝钗,故祖棻赠诗中有“蘅芜”“扑蝶”诸语。
[64]徐士复(1912-2006):名复,字士复、汉生,号鸣谦。
江苏武进人。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中文系,1935年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为祖棻在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的同学,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等职。编撰出版《广雅诂林》和《江苏旧方志提要》。并为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着作校注,经二十余年注释、引证,积稿已达七十万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也相继出版。
[65]张拱贵: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编《汉语委婉语词典》《汉语叠音词词典》。在江苏师范学院任教时与祖棻为邻居,着有《成语成套格式》一书,儿童能诵读,祖棻诗中及此。
[66]金启华(1919-):安徽来安人,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获硕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着作有《杜甫论丛》《新编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史》(合作)、《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主编)、《杜甫评传》(合作)、《诗经全译》《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等。
[67]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笔名安华、李万鹤等。原籍浙江杭州。八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1935年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一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以写心理分析小说着称,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代表作有《上元灯》《梅雨之夕》《春阳》等篇。并译有两百万字外国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