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6900000008

第8章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提起毛泽东诗词,不能不说他的《沁园春·雪》;而提起毛泽东的托物寓意诗,更不能不说《沁园春·雪》。

毛泽东很喜欢雪,他对雪有着特殊的感情。是因为雪的纯净,还是因为雪的浪漫?是因为雪的严正,还是因为雪的高洁?他的诗词中多次出现了雪的身影。

《沁园春·雪》这首毛泽东诗词的精品力作,艺术质量之高,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人们公认的毛泽东最好的词作。

让我们把时光拉到1945年。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蒋介石却一面高唱“和平”,一面准备内战。

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毅然于8月28日,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

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还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广泛接触,并时有书信往来。

时居重庆的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就将创作于9年前的《沁园春·雪》书赠给他,被发表出来,轰动一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成为中国诗坛上的奇观,也为中国现代革命史、书法史和诗歌史平添了一段佳话。

人们由此而认识了毛泽东,认识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中国革命。

我们再来咀嚼品味一下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8月30日,毛泽东在红岩村“桂园”宴请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沈钧儒、王昆仑。席间,柳亚子敬赠毛泽东七律一首,题为《赠毛润之老友》,诗云: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诗中畅叙1926年5月,二人在广州相识、相知,阔别19年后在重庆握手重逢的喜悦之情,极力推崇毛泽东为了建设和平民主国家,毅然深入“虎穴”,亲赴重庆的“弥天大勇”,并寄希望“霖雨”惠泽“苍生”,高度赞扬毛泽东融孙中山和马克思学说于一炉,犹如登上了昆仑之巅。深切表达了对毛泽东的倾倒。

10月7日,毛泽东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抄录了自己1936年2月在陕北所作的《沁园春·雪》,并附一封短信,派人送给柳亚子。信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沁园春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柳亚子捧读再三,被其磅礴的气势、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所折服,直呼“大作!大作!”并和词一首,题为《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不能尽如原意也》。词曰: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和词极力赞赏毛泽东的咏雪词,“才华信美多娇”,令“千古词人共折腰”,宋代大词人苏东坡、辛弃疾与之相比,也大为逊色;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更是望尘莫及。结句则表达了诗人决心与共产党密切合作,并肩战斗,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坚强信念。

柳亚子发现毛泽东《沁园春·雪》手书没有上款和下款,也没有印章,于是请青年篆刻家曹立庵连夜为毛泽东赶制了两方印章。第二天,他夹着一本册页去见毛泽东,毛泽东在册页上重新写了这首词,包括完整的落款,并盖上了印章。

10月25日至28日,柳亚子和青年画家尹瘦石合办的《柳诗尹画联展》在重庆黄桷垭口的中苏文化协会展出。在这次联展上,人们惊喜地看到了毛泽东题写的展名,特别是他书写给柳亚子的《沁园春·雪》手迹和柳亚子的和词手稿。

联展结束,柳亚子把毛泽东《沁园春·雪》和自己的和词抄送给在重庆出版发行的《新华日报》,要求发表。

其时,毛泽东已离开重庆,回到延安。

按照中央规定,要公开发表毛泽东着作,必须经过他本人同意,因此,《新华日报》婉言拒绝发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而只在毛泽东离开重庆一个月后的11月11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

柳亚子的“和词”一经见报,人们更想读到毛泽东的原作。

当时在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任编辑的吴祖光四处奔波,几经周折,从多处得到毛泽东词的三份传抄稿,终于凑成了一份较为完整的稿子。他认为这是一首“睥睨六合,气雄万古”的咏雪之作,是“可遇难求的最精彩的稿件”。于是在11月14日该报副刊《西方夜谈》的显着位置,刊登了这首咏雪词。

毛泽东这首词一经发表,立即不胫而走,人人争相传诵。一时,山城为之震撼,社会为之倾倒!

11月28日,重庆《大公报》以醒目的版面再度刊出,又一次在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

鉴于各报登载的毛词《沁园春》有错字,11月29日,重庆出版的进步刊物《客观周刊》第8期,又将这两首词重新刊发,这是第一个没有错字的版本。接着,山城的各大报纸竞相转载,并发表了大量的步韵、唱和之作和评论文章。

一时间,毛泽东词轰动山城,波及全国。

毛泽东的咏雪词两度发表所产生的轰动效应,使得国民党当局十分紧张。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新民报》大加申斥和警告,认为这是为共产党“张目”。

他们组织一帮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以“反帝王思想”为幌子,在《中央日报》、《和平日报》、《益世报》等报刊上,连篇累牍地攻击毛泽东的咏雪词。据统计,在不长的时间内,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发表的所谓“和词”近30首,文章10余篇。

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审查专员易君左,在《和平日报》上抛出《沁园春》和《再谱沁园春》两首和词;《大公报》连载主笔王芸生《我对中国历史的一种看法》长篇文章,都以咒骂式的“和词”和评论文章,攻击毛泽东词有“帝王思想”。

以郭沫若为首的进步文化人士奋起抗争,有力地回击了易、王挑战。12月11日,郭沫若在《新民报晚刊》副刊《西方夜谭》等报刊上发表了两首和词回击王芸生的评论文章。

批判国民党御用文人诋毁毛泽东的不实之词,嘲讽诋毁毛泽东的那帮文人只不过是“朽木之材”。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黄齐生,也写了多首和词,揭露国民党官场的腐败,怒斥国民党,表现出一位爱国老人不畏强权,追求光明的铮铮铁骨。

为了消除毛泽东咏雪词的巨大影响,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还煞费苦心地暗中通知各地的国民党组织,要求会作诗词的国民党员每人写一首或数首《沁园春》,拟从中遴选几首在意境、气势和文笔上能超过毛泽东的,然后以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名义公开发表,欲与毛泽东“试比高”。

这次征词活动,虽然各地送来不少应征作品,但都是一些平庸之作,无法与毛词相比。随后,他们在南京、上海等地又拉来几个“高手”,仍然差之甚远,只好悻悻作罢,偃旗息鼓。

这场文化斗争,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一场政治较量,一场思想较量,一场向心力的较量。无疑,这场较量以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

当时留在重庆的王若飞,曾把重庆报刊攻击毛泽东咏雪词和柳亚子和词的词、文收集起来,寄回延安。毛泽东看后,在12月29日致黄齐生的信中说:“若飞寄来报载诸件付上一阅,阅后乞予退还。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鸦鸣蝉噪,可以喷饭,并付一观。”

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雪》的时候,中央红军长征刚刚结束。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决定东渡黄河,东征抗日,重新组建红一方面军,定名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毛泽东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

1月26日,毛泽东由瓦窑堡(今子长县城)出发,经延川、到达延长,2月5日抵达清涧,这里距黄河只有20多里地,毛泽东亲自部署渡河东征计划。

2月6日午夜,北风呼啸,大雪漫天。次日清晨,毛泽东审完东征计划,抬头了望窗外。他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茫茫大地变成了银色世界。

雪越下越大,毛泽东的心情也愈加激动。

他快步走到黄河边,尽情欣赏雪景,同时侦察敌情和渡口情况。只见长城内外,群山连绵,冰封雪盖。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也失去滔滔波浪。

风雪之中,一队队东征官兵,跃马扛枪,从身边驰过,渐渐远去。他们要去改写历史,他们要重铸民族之魂!

毛泽东胸中顿时诗潮翻涌,似火如焰,以极其雄伟的气魄,豪迈瑰丽的语言,吟唱成词,为世人留下了这首万古不朽的名篇。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借景抒情。

起笔便是“千里”、“万里”之北国,极言降雪地区之广;“冰封”、“雪飘”,极写严冬寒威之烈。这是对北方大雪的特殊景象的总体描写,语势错落有致,视野阔大,豪情激荡。

北方雄伟的景物,首推万里长城与黄河。想象之中,诗人首先登上长城看雪景,看到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再看黄河的上游和下游,顿时失去滚滚浪涛。

那些被大雪覆盖着的群山和丘陵,已成“银蛇”、“蜡象”——绵延起伏的群山,似银蛇在舞动,秦晋高原的丘陵,像白象在奔跑。

一经诗人妙笔点染,静止的大自然活起来了,那雪天之景、雪景之神,都跃然乎笔墨之中。不仅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展现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让人产生纵深的历史感,迸发着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接着,诗人以“须晴日”一语将词作巧妙转入一个新的境界。以拟人的手法,设想大自然像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极写晴光白雪互相辉映,“分外妖娆”的绚丽美景,把诗人的兴会,表达得淋漓尽致,寄托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下片论史述怀。

从咏物抒情转到论史言志。从眼前祖国河山的壮丽,引出自古以来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的众多英雄人物:秦皇汉武来了,唐宗宋祖来了,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也来了。

不过,这些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建功立业的封建统治阶级的首领,他们虽然武功赫赫却文治不足,如今这一切都过去了,他们都已成为历史,真正的风流人物,真正的英雄,还要看当今社会——

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今天的人民大众,无疑要超越历史,超越前人!也只有他们才能担负历史的使命,主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如此归结,画龙点睛,气壮山河。

诗人公木说,这首词“不但状物写景,形肖神圆,逼真如画;而且述怀言志,理壮情浓,意气奋发。其胸襟之浩阔,真是扫空万古;其意境之高远,允称横绝六合。”

整篇词章,大气磅礴,震撼心田;激人向上,催人奋进。

这首雄奇瑰丽的词作,是毛泽东诗词的突出代表,是诗人长调的压卷之作。

这是一首雪的颂歌;

这是一幅祖国山河的壮丽画卷;

是对历史人物的评品,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礼赞!

关于这首词,有说不完的话题。

1945年8月,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一同来到重庆郊区,看望孙俍工先生。他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书法教师和挚友,是我国有影响的教育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

毛泽东笑吟吟地从包里取出一个纸卷,递给他说:“这是俚词一首,送与先生。信笔涂鸦,还望先生看看,这字有无长进?二十年来,先生教给我的书法要领,一直不敢忘记呢。”

孙俍工双手接过纸卷,展示开来,略一端详,忘情地说道:“太好了,仿古而不拘于古,尽得古人神髓,而又能以己意出之!非基础厚实者莫能如此。况您由行而草,竟能卓然自成一格,真不简单!主席,你自由了!”说着眯起双眼,看得如痴如醉。

这首词,就是《沁园春·雪》。

1946年10月20日,在晋冀鲁豫边区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三版的显着位置,刊发了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用白话翻译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的文章。该文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与该文一起发表的还有范文澜鼓励音乐工作者为咏雪词配制的曲谱。这一曲谱是毛泽东诗词的早期曲谱之一。

1959年的一天,毛泽东在案边忽然问他的英文秘书林克:“你喜欢我的哪一首诗词?”林克想了一想,说:“我最爱读的要数《沁园春·雪》。”

毛泽东听罢,立刻挥毫,将《沁园春·雪》一气抄下,送给了林克。林克自然十分欢喜,但最终还是被爱字如命的田家英索走。

1959年7月,著名画家傅抱石、关山月接到调令,赶赴北京,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的词意为主旨,为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创作巨幅国画,向国庆10周年献礼。

傅抱石和关山月在开始构图时,虽然一致认为应该着重描写“江山如此多娇”,然而只是在这首词的本身的写景部分兜圈子,企图着重表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意境,他们的草图一稿、二稿、三稿都未能获得通过,两位画家陷入了苦思。他们认为“题材实在太大,不大好把握”。

陈老总说:“绘画也跟作诗一样,首先要立意。”“在画面上必须突出一个‘娇’字,既要概括祖国山河的东西南北,又要体现四季变化的春夏秋冬;不仅要表现‘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而且要描绘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要有江南,又要有雪山。只有在这么‘多’的气势中,才能体现出‘娇’来。”

第四稿草图终于通过了!两位画家密切配合,几易其稿,精心创作,最终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宽9米、高5米半的鸿篇巨制:画面中,巍峨的群峰,缀以苍劲的青松,天空中一轮红日照耀着长城、黄河,沐浴着江南的沃土、喜马拉雅山的积雪,充分表现了新中国的稳定与安宁、生机和希望,展示出国家和民族的宏大气概。

9月27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毛泽东来到故宫的创作大厅。听过两位画家的创作意图,毛泽东连声称赞:“好!好!”并赞扬两位画家“独具匠心”。

周总理提议:由毛主席为画作亲笔题字。毛泽东欣然命笔,为这幅诗意画连写了三幅“江山如此多娇”,遴选了其中一幅,由画家张正宇精心摹放到画面上。

9月29日,《江山如此多娇》正式悬挂于人民大会堂迎宾大厅。

在毛泽东的咏物诗词中,还有一首词与《沁园春·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浪淘沙·北戴河》。

《浪淘沙·北戴河》虽然不长,却一样风格豪放,意境深邃。

那是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一边工作一边疗养。

休息时,他经常在北戴河沙滩漫步,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地背诵着曹操的《观沧海》。他还找来地图查证,说“曹操是来过这里的”,“曹操建安十二年五月出兵征乌桓,九月班师经过碣石山之时写出了《观沧海》”。

诗人在谈《浪淘沙·北戴河》一词写作时说:李煜写的《浪淘沙》都是婉约的,没有豪放的。他还说,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意境和语言都好,但风格柔靡,情绪伤感,他不喜欢。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毛泽东还教育他的子女读曹操的诗。7月23日毛泽东在致李敏、李讷的信中,专门谈曹操的“碣石诗”:“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操)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毛泽东曾对毛岸青、邵华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

在此期间,毛泽东经常下海游泳。

一天,适逢下雨,并伴有七级台风,海浪颇大,毛泽东仍然兴致勃勃,坚持下海,卫士长李银桥劝阻他,他说:风浪越大越好,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于是,毛泽东顶风逆浪,在波浪翻涌的海滨畅游了一个多小时。这是他第一次去北戴河避暑办公,第一次畅游大海。

第二天,毛泽东面对海景,抚今追昔,吟成了此词:

浪淘沙

北戴河

一九五四年夏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北戴河,在秦皇岛市西南15公里处,南临渤海,背依联峰山,巉岩起伏,林木茂密,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是著名避暑胜地。

这首词叙写北戴河夏天海上雨天情景,并由此抒发了怀古论今的情思,赞美了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胜利后“换了人间”的新天地和新气象。

诗人大笔一挥,把大雨倾盆的范围拓展到了无边无际的古幽燕之地。大雨大风使海上白浪翻滚,似与天接!可是海上打鱼人却毫无畏惧,勇敢拼搏。大雨为他们倍添豪情,巨浪给他们增长神威,辽阔的海面成了打鱼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滔天白浪,一派苍茫迷漫,只见汪洋,不见其他。在大雨白浪所构成的惊涛骇浪中,谁又知道打鱼的船只驶向何方?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打鱼船的关心,对不畏艰险、辛勤劳动的劳动人民的赞美。

面对滔滔大海,诗人的思绪一越千年,想到了踌躇满志的魏武曹操,想到了曹操挥鞭跃马的英雄形象,想到了曹操流传千古的碣石诗。

由千年之前回到现实,诗人不禁感慨系之。萧瑟秋风,今天依旧,似乎同魏武帝时一样,但人类社会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

这首词融进了丰富的历史内容,既歌颂了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也表达了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志豪情。全词写景抒情,怀古赞今,意境壮阔,气势雄浑,留给人们极为丰富的艺术联想和审美感受。

如果说《沁园春·雪》词是以长调铺写陕北大雪,纵论古今百代,极尽北国风光之奇观,畅抒无产阶级之革命豪情;《浪淘沙·北戴河》则是以“北戴河”一地,调寄《浪淘沙》小令,以小见大,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画出了雨中大海之壮观,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同类推荐
  • 守望绿洲

    守望绿洲

    书中写的都是关于野马非常动人的故事,笔触细腻。在书中,几乎每一匹野马都有名字:“秀秀”、“黑豹”、“小浪荡”……这个家族有悲欢离合,也有生死之恋,其中有不少片断是对野马感情纠葛的人性化的呈现。让我们一同来倾听这荒原野马的动人故事,体味戈壁女孩的内心情感,阅读这潜心原创的生态文学!
  • 美洲现代作品

    美洲现代作品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风景:流动的丹青

    风景:流动的丹青

    本书内容丰富,作者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所到之处的自然、人文景观。读者既可从书中了解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底蕴,又可以更好地熟悉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 苦于赞美

    苦于赞美

    这是作者第一本公开出版的自选诗集,收录了张执浩15年来的151篇诗作。诗人以具体可感的生活细节,深刻的人生体验以及爱的情感抒发,一往情深地呼唤爱的到来,表达着“心中有美,却苦于赞美”的心痛。语言精警,诗意纯净。
  • 红杜鹃白杜鹃

    红杜鹃白杜鹃

    生长过红军的土地,是红色的。红军走过的路,镶嵌在褐色的大地上,走进去,一步一步的,走向历史的深处,寻找生命之轻。
热门推荐
  • 银风月影

    银风月影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辩。一位影风门的弟子;一名神月派的传人;一个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后裔;一款笼罩着层层神秘面纱的虚拟游戏。当盘古开天辟地,故事便已开启。
  • 神谕九重诀

    神谕九重诀

    神剑灭天,天又如何?既然不如意,不如灭了也罢。灭天神剑是传说中第三异界大陆的无上神器,经历悠悠无尽岁月,终于修炼成灵,可是有一天却莫名其妙的砸在了段凌的身上,并且霸道的把他从可爱的地球带到了第三异界大陆。就这样的一人一剑,续写了第三异界大陆的传奇。“小灭灭。”“嗯?”“这天如此荒唐,不如灭了也罢。”“好。”“这神界如此不公,不如我来神如何?”“是。”段凌和神剑灭天的传奇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 太虚玄侠传之玄侠争锋

    太虚玄侠传之玄侠争锋

    天下从未太平,杀伐肆辱苍生!数千百年来,玄门各大宗系,有的盛极一时,有的人丁单薄,还有的暂时消匿,殁了踪影。玄门江湖里始终风起云涌!征战杀伐,从未曾停息过!太虚一门,高居中土群峰之巅,百峰簇拥,都统领于太虚宫。却在一门之下有两个分支,太虚峰和坤玉谷。说来都是太虚始祖太虚子夫妇留下的两脉截然不同的同门分支……东海者,东方之野,日出之处。传说是当年一位玄侠老人携残剑归隐之处。据说他归隐东海之后,勘破一生征讨杀戮生涯。在恨天崖思悔百日后将佩用一生的那柄长剑折为两段,投入面前的峰谷之中,其人从此不知所踪。他唯一的弟子承其遗技,居东海群岛创立了东海一脉……南遥紫月宫……南疆天毒百族国……
  • 男神来敲门

    男神来敲门

    身处小康家庭的王若菡,经经历了家庭变故,辍学打工,一年后遇到好友,在好友的帮助下重返校园。与一众男神相遇,张文、韩君、李晔谁才是她的归属。张文说:“王若菡,我就是你以后的依靠。”韩君不甘落后,“暖男就是我,洗衣做饭样样精通。”李晔笑了笑,“你那是中央空调,妹子来哥怀里。”王若菡呆呆的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大家说她该怎么选。
  • 现代有座侠客岛

    现代有座侠客岛

    胆小懦弱的林二小同学,在学校经常被人欺负,一天,一个叫做侠客岛的系统突然自主绑定,惊慌失措的林二小同学,触发强制性任务,任务内容:放学后,在校门口痛骂王放十分钟,任务奖励:见习侠气一份。面色大变的林二小同学,顿时大呼:什么?让我去骂王放?你不知道王放我们福元一中的扛把子吗?你不知道王放他爹是福元市的一把手吗?不去不去,打死都不去。系统温馨提示:强制性任务不可拒绝,否则,系统即刻将宿主林二小两年的撸龄,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大屏幕播放三天,一分钟倒计时开始:59、58、57、56、55……
  • 八十天环游地球(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八十天环游地球(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Mr. Gladstone and Genesis

    Mr. Gladstone and Genes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王君临

    鬼王君临

    花开开彼岸,彼岸花,是开在黄泉之路的花。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人就踏着这红的指引通向幽冥之域。是红,是刺眼的血色。是无边繁华凋落后的在再一次盛开。盛开在那遥远不可触及的彼岸。花叶不相见。只见叶子不见花,再见花时叶以逝。那又是谁和谁立下的狠毒的誓言。不分离。可能吗?永不见,残酷吗?,,,,她爱他,为了她倾尽才华,将他推上帝位,却在一朝功成将她全族尽杀,,,
  • 墨风传

    墨风传

    一对兄妹,原本家族显赫,以武传家。旧皇突然去世,在这皇权更替的关键时期,凶暴残虐的大皇子,悍然兵变。主角一家,一夜之间10岁以上全部被抓处死,父亲,祖父,叔叔全部战死。只剩兄妹两人,也被发配极寒之地。然而故事从这里才要开始,大皇子何以不声不响隔断内外城?如何会有这么一批高手,令号称护国武神一家,毫无还手之力?超世俗力量介入的影子。一切的疑团要靠这两兄妹一步步解开。
  • 浅爱半岛中学

    浅爱半岛中学

    海边,男孩儿与女孩儿一起肩并肩走在一起。海风拂过两人的脸庞,男孩儿拉着女孩儿的手。就这样静静的散步着,任凭海浪拍打着海岸。“真好…”两人停下脚步,面向海面。看着眼前的一片蔚蓝,牵着女孩儿的手,男孩儿不由得开心道。“呵呵…”看着男孩儿的模样,女孩儿不由得莞尔一笑。男孩儿将两人十指相扣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前。“答应我,要一辈子在一起…”男孩儿看着海面,看上去是在自言自语,但其实,男孩儿说话的对象,是身旁的女孩儿。“我知道啊…要一辈子!”女孩儿同样看着海面,微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