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6900000009

第9章 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作诗,把江河当墨,大地为纸,高山作笔,尽情挥洒,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

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他的诗词大多抒写家国大事、革命战争、志士情怀。但他毕竟是个天生的浪漫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历史景观的钟情,对自然风光的痴迷,往往是无法自已的。

毛泽东既爱山,又爱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作为时代伟人和诗国骄子的毛泽东,他离不开山,也离不开水。

是巍峨青山丰富了他的想象,是滔滔碧水滋润了他的灵感。

谁知道毛泽东的一生登过多少山?游过多少水?

在毛泽东为数并不算多的诗词中,有11首以“山”为题,27处写到具体的山名,56处提到山。而毛泽东诗词中涉及到“水”的地方则更多,达192处之多,所以“水”是毛泽东诗词中另一极为重要的物象。

毛泽东为何钟情于“水”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游泳,游泳成了他一生中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因为它一可以强身健体,二可以磨砺意志,水的流动性、奔腾性可以激发人的奋进意志和拼搏精神。他认为水里面有政治,游泳中有哲学。

我国古代山水诗是诗词中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的一类诗歌。不仅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也是体现民族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载体。

毛泽东常常忙中偷闲,坚持爬山,坚持游泳,在爬山中读书,在游泳中思索。

即使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即使在艰难困苦的逆境,毛泽东也要攀山击水,也要给山川河流投射诗的光芒。

他有不少山水游览诗,写得别有风格和情趣,反映了领袖人生的另一个侧面,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29年6月,毛泽东到闽西农村休息养病,同时指导地方工作。

10月10日,他从合溪沿汀江赴上杭县城。

上杭城南汀江北岸,矗立着一栋三层小楼。小楼建成后,房主从王勃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中,选取“临江”二字作为楼名。傍晚时分,毛泽东同贺子珍住进“临江楼”。

来到上杭的第二天,正值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毛泽东起床,向贺子珍建议:我们登高吧!

所谓“登高”,其实只是从居住的二楼来到三楼楼顶。

站在楼顶的平台,毛泽东极目远望:汀江横贯,碧水荡漾;天际无垠,鸟飞云渡;远处是硝烟未尽的城郭峰峦,近处是后园绽放吐香的傲霜秋菊,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

毛泽东诗兴涌动,悠然吟成《采桑子·重阳》词: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九重阳,是我国传统佳节,我国古代即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

毛泽东的重阳令,借重阳节赞美战地风光,抒发革命豪情,蕴含着深刻的自然与人生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真理。

人生短暂,容易衰老,可是老天——大自然却难以衰老,每年都有重阳节。这种人生苦短的感慨,并没有消极悲观的情调,反而含有“人生易老”,我们要珍惜光阴,干一番事业之意。

诗人以“战地黄花”来展示豁达开朗的情怀和革命的人生观、战争观,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思:革命战争将改变社会、改变一切。

1932年春,漳州战役结束,毛泽东与建国后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第一次会面。

打扫战场时,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看过你的文章,见过你的字。毛泽东边走边从弹痕遍地的地上捡起一颗弹壳,轻轻地说:“战地黄花啊!”舒同为毛泽东如此神妙的比喻,如此丰富的情感世界所触动,会心而笑。

一年一度的强劲秋风,使大地景色不像春天那样温暖和煦,但是又胜过了春天。秋季天高气爽、江天一色,又是收获的季节,秋风扫荡着一切腐朽,展现出“胜似春光”的美丽图景!诗人十分喜爱秋天的景色。

历代不少文人墨客,一接触“秋”字,总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的笔下,“秋”就是“愁”,“秋”就是“苦“,“秋”就是“悲”,“秋”就是“衰败”。而毛泽东笔下的“秋”,却胜过了“春”。

毛泽东似乎有一双独特的“诗眼”:总能看到别的诗人看不到的景物,总能捕捉别的诗人捕捉不到的诗魂。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他们采用步步为营、碉堡推进的“堡垒政策”,从四面八方压向根据地。

那时,中央红军只有10万人。革命根据地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到了1934年夏天,形势已经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到会昌参加了粤赣省委扩大会议。

驻守在会昌的是毛泽东十分熟悉的工农红军二十二师。这支部队在毛泽东建军思想指导下,运用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转战于闽西和赣南,配合主力红军,打了许多胜仗,不仅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国民党的“围剿”中,尽管根据地的其他三线损失惨重,让人忧虑,但是他们把守的南线,战局稳定,令人欣慰。

会议结束后,天未亮,毛泽东携同战友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省军区司令员何长工等干部和警卫人员等10多人,从文武坝出发,渡过绵水、五里排和黄坊,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峰。

俯瞰之下,群山延绵,草木葱翠,曙色朦胧。

毛泽东感慨系之,回到文武坝,随即赋词一首:《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会昌,在江西省东南部,赣江上源贡水流域,位于红色首都瑞金南面46公里,

东接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的城市之一。

早在1929年,毛泽东为开辟赣南根据地,就率领红军到过会昌。

1931年10月26日解放会昌,是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第一个拔掉的白点。苏区粤赣省委就设在会昌城外的文武坝。

红色政权建立后,毛泽东曾几次到会昌视察工作。

在这首词中,诗人借游山观景,抒发豪迈的气概,宽广的胸怀,乐观的心态,坚定的信念。

诗人以近乎白描的词句勾勒了一幅天将破晓的夏日晨曦图,图中的人当然是诗人自己。

他告诫:不要说我们起得早,还有比我们更早的人呢!表现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革命战士即使踏遍青山万重,革命意志永也不可衰退。诗人自1927年率领秋收起义队伍进入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转战于江西、福建等地,又经过了多次严重的路线斗争,但革命意志丝毫没有削弱。

诗人站在高峰之上,向东望去,峰峰相连,山山相接,绵延无尽,似乎与东海相接,真是辽远开阔,风光独好。而广大战士,面对南方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也同样豪情勃发。

这恰好暗含了毛泽东一贯的思想:“中国是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第五次反“围剿”,虽然不可避免地即将失败,但我们可以找到新的出路。

当时,在党内“左倾”路线的控制下,革命根据地日渐缩小,形势危急,红军被迫即将长征。但诗人对革命前途仍然充满胜利的信心。

诗人从日常爬山之事,联想到关系中国命运的大事;从眼前的自然美景,联想到革命前途的远景。真是举重若轻,大家气度!

革命胜利后,毛泽东对锦绣河山的挚爱之情,更是尽情地迸发出来。

他怀着极大的兴致,游历了祖国许多山山水水。杭州,是他外出到过次数最多的地方,几乎每年都来。停留时间亦长,最长达七个月。有统计资料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去过浙江40多次,共住了800多天,被毛泽东视作第二故乡。

毛泽东非常喜爱杭州的环境。

早在1921年,在上海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国民党的破坏,转移到浙江嘉兴。会后,他虽到杭州游览一天,却没有住。

1955年夏秋之交,毛泽东来到杭州工作、休养,当时他已年过花甲。医生根据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出要他多安排一些游泳、爬山的活动,以增加运动量,达到健身的目的。

毛泽东当年的卫士张仙朋回忆说,主席到杭州每天除了在驻地开会、处理公务外,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和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外出爬山,并且带着书包和文件到山上学习、办公。越是天气不好,他越是坚持。

一天,刚好下雨,山高路滑。随行人员劝他不上山了,他说,去,带上雨伞。随行人员告知路滑,他说拄上竹棍。体现了一位伟人的毅力和胸怀。

毛泽东的摄影师侯波也曾回忆说:“跟着主席爬山,是我和他在一块时最愉快的时刻。他不喜欢人搀扶,拿着一根竹杆当手杖,说这是他的‘第三条腿’。

有时,边走边和我们聊天,了解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提出很多问题让大家回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都有,引发大家读书学习的兴趣。他谈笑风生,大家也无拘无束。这种时候,他是我们慈爱的长辈,是我们敬重的老师。”

毛泽东为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常在晨风中冒雨登山。杭州的孤山、玉皇山、凤凰山、天竺山、五云山、南高峰、北高峰的山间小路、密林深处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山上的石亭和一些庙宇也常常成了他休息和办公的场所。

毛泽东登山,总要抢在前面。登上峰颠,极目远眺,西湖像一面明镜镶嵌在杭州城中,满目青翠,一片葱茏,万千景象,尽收眼底,真是心旷神怡。他情不自禁地即兴吟诵起来:“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这首诗当时并没完成,后来,才把它写完:

五律

看山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下,欢迎有晚鹰。

诗中的“北高峰”,在杭州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为西湖群山之一。海拔只有314米,却山奇石秀,林泉幽美,有石磴数百级,盘旋36弯通达山顶,为环湖第一高峰。

在北高峰附近有众多名胜。

飞凤亭,即北高峰东面、西湖北岸宝石山上的来凤亭。宝石山远远望去像一只凤凰,山顶的保俶塔则像凤凰头上的冠毛,故名来凤亭。“宝石凤亭”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桃花岭,指北高峰东面、西湖西北角岳飞墓后的栖霞岭。古代岭上多桃树,春暖花开,如红霞栖止于此,故有此名。现在山中桃树已不多,然林木森森,甘泉清冽。

这首登高览胜的五律诗,极有层次地表达了诗人登高赏景的心境。

北高峰佳木葱郁,雾霭缭绕,恍若仙境。站在峰顶,眺望杭州,一览无遗,所以诗人说“杭州一望空”。

诗人运用互文见义的手法,描写游览时足迹所到的景点。飞凤亭并非无风,桃花岭也并非无树。一树一风,各有特色,也足以展示诗人的游览兴致。

诗人有自注:“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诗人看见扇子岭、美人峰后产生联想,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扇子岭和美人峰写得形象有趣。

下山时,诗人心情愉悦,把静止的灵鹫峰想象为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把这只在空中飘然而下归巢的晚鹰又看作是对自己的“欢迎”。

诗人观察的细致,感受的细腻,诗性的谐趣,语言的晓畅,音韵的完美,尽在这首短诗中充分展现。

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有一山峰,名曰五云山,也是毛泽东钟爱的好去处。所谓“五云”,即五种颜色的云彩,古人以为祥瑞之兆。五云山邻近钱塘江,据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

1955年10月,诗人在杭州,忙里偷闲,登上五云山。在游赏中,诗人捕捉到了山色中的诗意,发现了湖光山色中蕴含的美:

七绝

五云山

一九五五年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诗人从五云山的美丽传说着笔,描绘五云山上的五色彩云,舒卷飘飞,景色优美,展现五色彩云飘飞的情状——远与群峰相接,近与西湖大堤相拂。五色彩云飘飞于整个景区上空,西湖因之更加秀丽迷人。

这既是对五云山的赞美,也是诗人当时轻逸、闲适的雅趣的表现。

面对西湖美景,诗人亲切地问了一声:“杭州何处好”?

陶醉在湖光山色中的诗人,自不必别人作答,他觉得,在缭绕的彩云中,娇莺婉转地啼鸣,有色有声,画意与诗情齐出,使五云山更加令人神往。

本来,在杭州到处可听到莺啼,西湖边上就有“柳浪闻莺”的景观。然而那里人烟辐凑、市井嘈杂,雅兴多而野趣少。只有到了山林深处,才能真正听到清纯脆亮的莺啼声。诗人置身其中,是何等悠闲自得、超凡洒脱,令人心旷神怡!

杭州到底何处最美?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唐代白居易认为,冷泉亭“最余杭而甲灵隐”;清代俞樾则认为“西湖之胜,不在湖而在山。”

毛泽东认为是“此中听得野莺啼”,真是独具慧眼!

也许,在他的心目中,祖国处处皆美景,处处美景处处诗!

杭州北有座莫干山,为天目山的分支,位于浙江德清县西北,与庐山、鸡公山、北戴河一起,并称我国四大著名避暑胜地。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限令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三个月内铸成两把宝剑。干将和莫邪来到莫干山,开炉熔铁炼剑。可是烧炼很久,炉中铁块总不熔化。

眼看着限期将到,莫邪十分着急地问丈夫:“铁汁不下,有何妙计?”干将说:

“先师欧冶子铸剑不销,是把女人嫁给炉神而炼成的。”

莫邪听后,沉思一会,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顿时,炉中火光迸发,铁块熔化了,他们很快就铸成了两把利剑。夫妻俩把剑分为雌雄两把,雌剑叫莫邪,雄剑叫干将。

后人为纪念这对夫妻铸剑的艰辛,故而把此山取名为莫干山。

莫干山周长百里,主峰塔山海拔不到千米。山中多修竹清泉,云雾出没,风景幽胜,为浙江北部一处胜景,历来有“清凉世界”之称。

据当年陪同毛泽东游览莫干山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曾在传说为莫邪、干将用过的试剑石旁停下脚步,试剑石四周的石崖有多处石刻,毛泽东喃喃自语:“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仿佛是在吟那上面的题刻。

在山道上,毛泽东还情不自禁、边走边吟着古人描绘莫干山的诗句。

离开莫干山,他游兴未尽,又到观瀑桥观看瀑布,然后顺芦花荡西行。

莫干山让他流连。

吟诵莫干山的诗词歌赋,历来不少,毛泽东也写莫干山,但毛泽东笔下的莫干山,却与他人不同:

七绝

莫干山

一九五五年

翻身复进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诗人提笔便是回身进入“七人房”,“七人房”指轿车,就是坐进能容纳七个人的小汽车。

这首诗没有正面描写游览所见,而是登车返程,在归途之中,坐在汽车里观赏到的莫干山的优美景色:坐在飞驰下山的轿车中,回看车窗外的山峦,由大变小,由近变远,由高到低,以至于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最后迷茫一片。

莫干山的盘山公路有48个弯道,沿着弯曲盘旋、峰回路转的山道,轿车一下子飞奔而过,风驰电掣般地驶到了钱塘。60多公里的路程,转眼之间就走完,好不痛快!

这首诗题为莫干山,却又只字不提莫干山,不写莫干山之静,莫干山之幽,写的却是一片迷茫的远景,是诗人游山的心情。

妙就妙在于此。

那么,毛泽东赶往的钱塘又是何处?

钱塘,即钱塘江,代指杭州。毛泽东就住在杭州,钱塘江更是他非常神往的地方。

1954年1月,毛泽东在时任浙江省公安厅长王芳的陪同下,曾到海宁钱塘江口视察。

1957年9月9日,毛泽东来到杭州,住在刘庄宾馆。第二天便乘船游览钱塘江。

9月11日农历8月18日,即潮神生日,毛泽东从杭州来到著名的观潮胜地——浙江海宁盐官镇观潮。中午11时许,毛泽东及随行人员乘坐三辆车到七里庙,在海塘上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候潮。

毛泽东信步走到小帐篷边,亲切地和警卫人员打招呼,大声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今天得好好看看天下奇观。”

那天12时20分,潮水开始奔涌而来,呼啸的潮声也渐响渐近,似瓢泼暴雨,像闷雷滚来。尔后,潮头由渺渺银线化作一条横贯江面的玉带,忽聚忽散,由低而高,由远而近,腾起三米多高,江水猛涨,万顷波涛,排山而至,蔚为壮观。

毛泽东时而双目专注,时而凝神思考,时而起身指点,时而抚掌微笑。

大潮过后,毛泽东一面坐在椅子上休息,一面向随行人员讲解由月亮引起潮汐的道理。

毛泽东在海塘上逗留了两个小时。

回到杭州刘庄宾馆,毛泽东写下传诵一时的观潮诗:

七绝

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关于对钱塘潮的描写,历代均有诗文佳作。清代著名诗人黄景仁在其《观潮行》中写道:“才见银山动地来,已将赤岸浮天外。”可谓脍炙人口。

而毛泽东这首七绝诗,写钱塘江的涌潮及观潮的盛况,更是别树一帜。

诗人目迎涌潮呼啸而来,目送潮水奔腾而去,暗暗点出诗题“观潮”。

“千里”极言来路之遥远,“滚滚”状述声势之猛烈,“雪花”形容浪花之汹涌,“钓鱼台”则更是夸张江潮之气势澎湃。因为钓鱼台,在钱塘江中段的富春江畔,距离海宁100多里,相传为东汉严光(子陵)隐居垂钓处。

从钱塘江口涌进的江潮,凌空飞跃,一直飘落到富春江畔的钓鱼台。江涛来势之猛,奔腾之远,可见一斑。

观潮也是盛况空前,通过观潮人群众口一词的赞语,足见江潮之雄伟壮阔。它像千军万马排列的强大阵容,又像杀敌而回的雄师劲旅。

正是这非同寻常的最后一句,诗人以战事作喻,写出了诗人的个性,写出了一代伟人的气度,写出了戎马一生的军事家毛泽东特有的情怀。

全诗景象壮阔,气势恢弘,新颖生动,绘声绘色。

在盐官观潮的第二天,毛泽东游兴不减,再次来到潮落潮涨的钱塘江,换上泳装,投入滚滚浪涛。

毕竟,毛泽东不是观潮者,他是弄潮儿,他是击浪人。那里的浊浪滔天,那里的排山倒海,才是他渴望的地方,才是他永恒的战场!

同类推荐
  • 银水换神泉

    银水换神泉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是一个才情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第一代才女”的她,集佳话、传奇、艳情、才艺、品学、美貌于一身,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及作家,在她身上所透出的才气、美质与一生的传奇经历都为当世仰叹。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其中,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和小说《九十九度中》堪称经典。《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了林微因的散文、小说、书信等有代表性的美文,包括对古代建筑的看法及评价,真正将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展示在我们面前。
  •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

    《胡适说:哲学与理想》介绍了胡适,20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和学术大师之一。其文章,开一代风气之先,影响至今;其治学,严谨,实际,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其为人,自由独立,不满足于现状,敢说老实话,认真地做事,严肃地做人。他的笔下,描绘着理想中的家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他的灵魂激荡、影响了中华百年……李慎之说:20世纪是鲁迅的,21世纪是胡适的。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位“胡适”先生,发出震撼心灵的呐喊,指导并引领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思想光芒。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热门推荐
  • 至尊傲妻:不良天才少女

    至尊傲妻:不良天才少女

    她,是现代时的雪氏集团刁蛮千金小姐。在悬崖穿越了,在那里她,热爱曼珠沙华,拥有着神秘身份。她,敢爱敢恨。呵呵,你家废物小姐?滚,你哪只眼睛看到了!“你算哪根葱?还出来跟我抢男人?我要钱有钱,要色有色,要才艺有才艺,要天赋有天赋,要武功有武功,要天眼有天眼!你叫他一声他理你么?来来来,帅哥,你说对吗?”某女直接把某男拽了过来。某男宠溺的笑了笑,又有些无奈:“对,咱们如儿最可爱了。”某女气炸了:“什么!我这么威武,你竟然说我可爱!”他,前世魄被她打散成了三人。“难道一切都是你的计划!你来报仇了吗,哈哈哈哈”“......”她还有一个宠溺她的哥哥。“如芷,不要忘了,你还有我。”
  • 谋略展示智慧(上)

    谋略展示智慧(上)

    本套从书集当代多家的研究成果于一体,系统地阐述了各种要素对人生历程的影响,它通俗易懂、体例活泼,重点突出,内容丰富,风格清新,读者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的享受与愉悦。人生的智慧与经验告诉我们:追求需要了解人生的轨迹,而成功则需要科学地认识自己。人生的成败,究竟是命运主宰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探讨与预测人生的发展,是一门学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的未来是由现在的自我多种要素决定的。人生测试,目的是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未来。愿本丛书能给读者带来发现自己的快乐,带来明天的幸福人生。
  • 小女人的幸福诡计

    小女人的幸福诡计

    本书契合眼下社会正兴起的“新女性主义”潮流,从时尚、健身、养生等角度切入,教给女性如何处理情绪、工作、人情世故、两性问题等的技巧和招术,教小女人做一个自信、乐观、坚强、可爱的女孩。
  • 桃运神医

    桃运神医

    一手医术可活死人,一身武功深不可测,他是花花都市最耀眼的圣手,武道世界最可怕的天才,也是众多红颜祸水的冤家,且看叶少川如何在这花花都市,打败一个又一个敌人,俘获一个又一个美人。
  • 龙影阁

    龙影阁

    不爱读书的林雨,因保护自己喜欢的女孩被莫名的黑洞吸入,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世界,他在这个世界过上了不一样的生活,直到那一天的到来…………
  • 校园绝世修真者

    校园绝世修真者

    八年前,他重病昏迷不醒,被一个老头带走。八年后,带着最后一个任务的使命,他重新回到这座城市,一切都恍如隔世......他的强势回归会带来哪些改变看林枫这个绝世的牛逼修真者如何混迹武林,称霸校园。开启他牛逼闪闪的人生路
  • 喂,小子我看上你了

    喂,小子我看上你了

    每个人都是花吧?向日葵,或者是玫瑰,还是蒲公英。。。。追逐着阳光,露水,和微风那么有没有一种花追逐时间可是真的追上了时间不就枯萎了吗?
  • 盗贼女皇:皇室王爷来求婚

    盗贼女皇:皇室王爷来求婚

    一个是受万人敬仰的他,一个是背负灭门之仇的她。再一次没有偶然的相遇下,开始了一段相爱却要相杀的爱情。
  • 对不起我爱你是她

    对不起我爱你是她

    幸福的时间是要数着来的,不然稍众即逝,你不会晓得你的幸福存在了四季或者少了春夏或秋冬--黑巧克力和水
  • 我为守护者

    我为守护者

    一个旷古的灭门惨案,一个二流的修炼学院,一个平凡的修士,为了守护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学院,自己的世界,奋起而战,战妖,战魔,战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