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800000004

第4章 楹联的起源和发展(1)

对联这一文学形式,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第一节历史起源

一、唐代:对联的产生时期

对联产生于唐代,是有史实根据的。现在陆续发现的唐代对联逐渐增多,这至少说明唐代对联的确实存在。对联产生于唐代,绝非偶然。从对联的对仗句特点产生的途径来看,它除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而外,最关键的就是律诗。律诗除排律外,八句中要求中间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且合一定的平仄,对联也讲对仗平仄。这说明对联最本质的东西,是从律诗直接继承和发展而来的。然律诗之“联”与对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律诗之“联”转化为对联,还有一定得条件。这一点,梁羽生先生在《律诗之“联”不同于对联》一文中举例说,杜甫的《蜀相》中的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可说是概括了武侯生平,因此可以独立出来作为武侯祠的楹联;但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就不能独立出来作为武侯祠的楹联。

除了律诗以外,在唐代,也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对联的产生。这些因素,主要是联句、书壁等。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由两人或多人共同作一首诗,相连成篇。后来习惯于一人出上句,续者对成一联,再出上句,再对一联轮流相继。唐代这种作诗方式很常见。《孟浩然集序》中记载:“(浩然)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叹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

唐代一些诗人和书法家都喜欢将诗句写在壁上,即书壁。如此。如无锡惠山有唐代张祜题壁联:“小洞穿斜竹,重阶夹细莎。”便是一例。

在唐代,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对联的产生,不管通过何种途径,对联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都可谓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诗人们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得到了弘扬。除白居易外,唐代诗人大都有名联传世。如李白的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杜甫题写的四川成都武侯祠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骆宾王题杭州观海亭联: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藏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对联墨迹,为御笔亲题:

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

在《霞浦县志》和《福鼎县志》上发现的三副唐代堂室对联:

唐代进士林嵩所题自己读书草堂之联:

大丈夫不食唾余,时把海涛清肺腑;

士君子岂依篱下,敢将台阁占山巅。

陈蓬所题的两幅对联:

竹篱疏见浦,

茅屋漏通星。

石头磊落高低结,

竹户玲珑左右开。

二、宋、元、明:对联的发展时期

唐以后,对联便逐步推广开来。到了宋代,就正式向各个领域深入了,在门上粘贴对联已经是一种普遍的风俗。王安石在他的《元日》一诗中这样写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赵庚夫在他的《除夕即事》诗中这样写道:“桃符诗句好,恐动往来人。”这说明,在当时联语作者已不在少数了。题联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对联已普遍成为名胜古迹、寺庙廊院等处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像寺僧契盈陪吴越忠懿王钱俶游黄浦江时,为碧波亭题联:

适逢黄浦江潮水初满,舟楫如云,契盈谓: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时人称为佳对,便题到了碧波亭上。这是游览题联,被称为“胜迹联”。

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筑沧州精舍,自书一联云:

佩韦遵考训,

晦木谨师传。

这是书斋题联。

南宋权臣贾似道镇淮扬时,上元张灯,客有摘句作灯门联,曰:

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

这是灯门题联。

寿联和挽联在宋代也已经出现。同时,对联开始用于文学作品中,也在宋代。宋话本小说常常用对联进行章节的总结。总之,对联在宋代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渐被人们喜爱。

到了元代,由于种种原因,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少,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杨瑞、赵孟頫等人的少数作品。如杨瑞的自题寓所联:

光依东壁图书府,

心在西湖山水间。

赵孟頫题西湖灵隐寺联:

龙涧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赵孟頫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所书的两副对联,是为元帝歌功颂德的,影响比较大。书于大殿上的一副录王维的诗句: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书于应门的一副是: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赵孟頫还在扬州迎月楼题了这样一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元代的对联形式,在元杂剧中得以巧妙的运用。如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在结尾处写道:

安秀才花柳成花烛,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这也算是对联的一种新的形式吧。

对联真正达到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史书载,朱元璋建都金陵后,“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为了检查执行情况,除夕夜,朱元璋还“微行出观”,以察实情。一次他发现一家未贴春联,问后方知是一阉猪者,不知该怎么将自己的经营内容写进联句。朱元璋听后,寻思片刻,为阉猪者题联曰: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朱元璋还有一副题写秦淮河的对联:

佳山佳水佳月佳风,千秋佳地;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几辈痴人。

由于朱元璋对对联的重视提倡,上行下效,于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春联”这个名称,就是由朱元璋提出来的。春联的推广使对联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对联的发展。此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位马上皇帝,在弘扬和发展楹联事业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楹联大家,如解缙、唐寅、徐渭、杨慎等,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解缙。

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骈体文及对联非常重视,还将其列入科举考试之中。因此得中的进士、举人,无人不通应对。由于皇帝垂青,身边大臣无不精研对工,以赢得主子的赏识。因一副对联而改变一个人命运者亦有之。为此楹风日盛,文人墨客以题联巧对为幸事,访胜寻古之际,不免撰联题字,以壮雅兴。入清以后,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三、清代:对联的鼎盛时期

在清代,涌现了无数楹联高手,如纪晓岚、翁方纲、阮元、郑板桥、俞樾、袁枚、何绍基、孙髯翁、梁章钜等都有杰作传世。在这一时期,对联的范围逐渐扩大,凡是记述、抒情、议论都可入联,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联形式。孙髯翁所撰昆明大观楼联开历史长联之先河,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张之洞的君山湘妃祠联又长于大观楼联。最长的要属钟云舫的“拟题江津临江楼联”,长达1612字,为迄今为止的长联之最。

在康乾盛世,楹联艺术日臻完美。不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联的高手,他题的镇江金山七峰阁联,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乾隆皇帝是一个喜欢卖弄风雅的风流天子。他每逢出游总是到处题诗撰联,只是被称道的作品不多,只有题于谐趣园的联写得还算不错,联曰: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晚清时期,对联的写作手法有了很大的创新,不过随着语言的变化和白话文、新体诗的出现,长联的平仄要求不像过去那么严格了。由于长联的出现,使得清代的对联在我国楹联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时期,出现了谭嗣同、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杨度、严复、王闿运、林则徐、张之洞、钟云舫等楹坛高手。随着对联的兴盛和发展,还出现了一些汇集、记叙对联的专家学者,梁章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写的《楹联丛话》等几本专著,给后人留下最宝贵的资料,其他如梁恭辰、袁枚、王渔洋、谭嗣同、俞正燮等人也都有专著传世。

清代对联的发展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越写越长。二是越写越巧,把许多艺术手法都运用上了。三是使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风景甚佳,有景物联;某人去世,有挽联;感于世情,有喻志联;交朋会友,有娱兴联。诸如此类,官民皆有。四是对联独有的整套格律——马蹄韵不仅形成,而且已经完善。总之,对联在清代以来,进入了它的空前鼎盛时期。

四、民国时期以后的对联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和外寇的入侵,中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国无宁日,民不聊生。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忧国忧民之作。其中尤以四川刘师亮为驰名。他于1929年创办《师亮随刊》,颇有影响。刘师亮气质洒脱,语言幽默、诙谐,作品讽刺性强,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其他还有冯玉祥、孙中山、柳亚子、郁达夫、郭沫若等,都写过较有影响的名联佳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得以复兴。改革开放的大潮给对联这一古老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全国各地楹联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楹联爱好者越来越多,各地楹联大赛和征联活动不断。对联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联这一古老的常青之树,必将在新世纪展示诱人的姿容。

第二节哲学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同类推荐
  • 逆向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管理

    本书系统性、实用性强,体系编排新颖、严谨,语言精练,且每章均含有经典案例供阅读讨论。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归纳国内外逆向物流管理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区别于国内目前存在的逆向物流管理书籍的一般编排格式。本书可以作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或自学参考书。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难题解答大讲座

    难题解答大讲座

    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
  • 西方教育十二讲

    西方教育十二讲

    本书有选择性地十二个专题,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示古希腊、罗以时期以来西方教育思想与制度演变的基本路径与探索主题,内容涉及西方自由教育传统的奠基性成型、中世纪时期理性与信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中世纪大学的诞生与知识传播、文艺复兴与西方教育人文性格的形成、宗教改革的教育意义等。
  •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热门推荐
  • 圣则

    圣则

    名望与权利的拥有,冷漠与饥寒的压迫,命运与渴望的碰撞!人生在世有何依靠?唯有凭借坚韧与不屈,博出一片蔚蓝世界!通过双手撑起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 帝少的秘制小妻

    帝少的秘制小妻

    这是一个霸道总裁将无志女贼成功改造成女强人的故事。“小野猫,陪我睡一晚,给你十万块。”高冷男壁咚、门咚各种咚!“你滚!老娘是贼不是鸡,信不信我打你个下半生不能自理!”野猫抓狂。“是吗?”凌天辰邪魅一笑,霸气十足自取所需……一扒误终身,苏小小被大灰狼吃干抹净!潜心报复让凌大总裁嗜爱成瘾,从此没她不行。身世迷团接踵而至,面对入骨痴缠,偷心女贼仓皇逃遁。被腹黑大恶魔一路紧追,搓扁揉圆搞到要死要活,弱势女终于暴走!“凌天辰,你够了没有?信不信姑奶奶我一怒榨干你!”凌大总裁感动莫名:“宝贝要努力,这辈子榨不干,下辈子咱继续。”
  • 糖尿病最佳保健方案

    糖尿病最佳保健方案

    为使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及其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诊治,选择最佳保健方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组织了长期从事糖尿病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学者、专家编写本书。本书的内容丰富,系统介绍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指导糖尿病患者用药、饮食、运动、日常生活起居护理,提出预防、心理、婚育、性生活方面的保健方案。
  • 风无伤大战神帝星

    风无伤大战神帝星

    神帝大陆,被十大顶级势力控制,几乎每一个武者年轻时都曾经梦想成为能够一战天下的豪杰。人皇镇孤儿风无伤,一无所有,十六岁时来运转,开始有了武体,从此踏上争霸之途。
  • 易烊千玺之不倾国倾城只倾你一人

    易烊千玺之不倾国倾城只倾你一人

    甜甜甜,从男女主甜到男配路人甲。回国之后被闺蜜拉着追男神,慕名喜欢上了易烊千玺,关系暧昧不清?该死,她怎么忘了,易烊千玺只说了有喜欢的人,没说是谁啊!?嗯,表白草率一点,这样失败了也不会尴尬,可貌似恋爱之路的粉红色爱心太多了吧?!!!
  • 专情王爷:异世毒妃

    专情王爷:异世毒妃

    重生奇遇,就是因为上天注定我要遇到你,并且爱上你。
  • 重生之王妃很嚣张

    重生之王妃很嚣张

    她是孤儿,她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在晚上她有超能力,但那又怎样?她一样非常狗血的的死了,她非常不服,她威胁阎王,她要重生,该死的阎王让自己重生还真是重生啊,某女心里想着。她很调皮,很呆萌,很可爱,有她的地方不会有尴尬,但她也是个大坑神,腹黑。在架空古代遇到了和杀自己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哼,我要让你们生不如死
  • 天道灵印

    天道灵印

    灵印,为灵武者之本源;灵力,为灵武者之基本;苍穹,乃我的世界。
  • 怪战

    怪战

    所谓天地法则不容,无奈,兽天婴孩儿时就被强行遗弃至巴岱大陆恶地离蛮境,生死由命。未料却被洪荒蛮兽妖物搭救抚育成长。机缘巧合步入人间境地,从此开启了狂傲的修真之路。为了寻根,生死残杀。为了情长,独灭仙宗。仙或是妖?又如何!怪战一切,唯吾独尊!!!
  • 镇鬼天师

    镇鬼天师

    我从爷爷旧宅中找到了钟馗遗留下的一篇《天师镇鬼决》,从此,身怀奇异道术,斗僵尸、擒猛鬼、斩旱魃、寻龙点穴,一段不得不说的灵异故事。(本文采用故事节点叙述,主人公不变,但故事内容并不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