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确实能清心寡欲,倒也未尝不是件好事;但怕就怕想得到而得不到,绻缩在角落里喃喃自语着“不过如此”,那就是一种逃避,是无能和怯懦。毕竟我们都是现实中的人,在读大学变得并不那么遥不可及的今天,高考为我们打开了通向更广阔世界的一扇门而已。我们还可以为自己找到很多扇门,但都需要勇敢地推开并抬起脚跨进去。
我们平时所说的认知,其活动对象是客观世界,而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正如弗拉维尔所说:“元认知通常被广泛地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元认知是人类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自我意识是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意识,而元认知则是自我意识中涉及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因此,也有人把元认知视为“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张庆林,1995)。有人称之为“跳出一个系统后去观察这个系统”的认知加工(Hofstadter,1979),或者说是明确地专门指向个人自身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认知加工过程(Kluwe,1982)。这对于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状况,维持高效率的学习极其重要。
3.动机是高效率学习的动力源泉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述。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过程。
案例:真的是为自己在高考吗?
范皓读初三时,一向健康的父亲突然病倒了,父亲苦苦支撑了几个月,终于还是撒手西去了。范皓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他时常能感觉到冥冥中父亲在期待着他,要他以最好的表现去安慰心理受到了很大打击的母亲。经过了一阵恶补,范皓的学习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他考上了市里的一所优质高中。
范皓学得很认真,成绩也一直比较稳定。进入高三阶段后,范皓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能节节攀升,将来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告慰对他一直放心不下的父亲,也让母亲能在单位同事、亲朋好友中扬眉吐气一下,儿子的好成绩是她唯一骄傲的资本了。
11月中旬,范皓和同学们迎来了高三的第3次月考,由于在前几次的考试中范皓一向自认为成绩不错的理科成绩也并不理想,他经常在考试中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不是看错题就是漏做题,而且还都是分值比较大的题目,所以这次考试他特别认真。数学考试时,范皓不知为什么竟然没有听到老师来订正一道错题,结果他在这道题上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失去了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还因此影响了考试心情,殃及下午的理科综合考试。
范皓懊恼无比,他对自己能否顺利度过“黑色六月”,考上向往已久的着名大学已不再有信心了。
“越复习我觉得自己需要补的漏洞越来越多,似乎我原来的优势一点都没有了。我感到害怕,这样下去我的高考肯定会出问题的。”
数学考试中的失误让他再一次怀疑自己的实力,尽管范皓认真地去做他认为有用的事,却越做越心烦……
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渴求通过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学习成为实现理想的一条捷径。中国自古就为贫民铺设了“学而优则仕”的理想途径。
你是否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学习?你在为谁高考?
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好可以获得爸爸妈妈的小奖励,老师同学的表扬;慢慢地长大了,你对那些小刺激已经没感觉了。读书学习的意义似乎等同于考大学,高考成了关系到自己今后生活质量的头等大事,谁怠慢得起。
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学习的范畴,但无论专家们如何定义学习,学习过程确是从你出生的第一刻起就开始,并且贯穿于你的整个生活中。
学会吃饭、穿衣,学会爱和尊重,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积极地作用和改造周围环境,学会了……
每位同学认真学习的原因是不同的:有些人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有些把好成绩当作大学的“敲门砖”,有些人通过好名次去赢得一定地位,或像范皓这样来自于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凡此种种,用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构成理论来解释,同属于源自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外部动机力也能激励你奋发向上,取得好成绩;然而仅有外部动机还不足以支持同学战胜学习中的重重困难:不少在小学、初中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重点高中后,经受不了成绩垫底的境遇,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原因就在于此。
渴求通过外在表现证明自己价值的人,他追求着成功,仅只是简简单单的成功。你不难从身边找到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在高三的学习中不扎扎实实地寻找自己知识的漏洞进行补习,而炫耀自己曾经做出了某道“连成绩好的同学都不一定能做出的题”,常常选择难题、怪题来做。他们是以表现为学习目标的,做最困难的工作失败了是正常的事情,偶尔的成功会给他带来无比美妙的感觉,他们是节节败退的弱者。
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源于对学习活动本身的追求。你不难发现周围那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并不是“苦行僧”,常常是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学得更轻松;在高三年级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都是那些谈起学习津津有味的同学。
所以,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需求、对个人成长的追求,是支持你完成学业并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根本动力。只有把高考作为一个项目来规划的人,才有可能做好这个项目,并取得好的项目资质去赢得下一个项目。
为自己学习吧,只要这样你才可能学得快乐。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但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需要、个人的价值观、学生的态度、学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来的鼓励紧密相连。如学生们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对自己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学科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能从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通过观察学生花费在某种活动上的时间可以知道其动机强度,通过记录学生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推知其成就动机水平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沃建中等从四个角度研究了我国中学生成就动机发展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成就归因、动机等基本保持平稳的发展趋势,但在不同维度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水平各有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张亚玲等对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中,随年级的升高,表面型动机的强度呈上升的趋势,深层型动机与成就型动机呈减弱的趋势;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有显着的正相关,一般来说,低水平动机的学生往往采用一些较消极的学习策略,具有高水平动机的学生能够运用一些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策略,并且学习动机受不同类型学习的影响。
4.自我效能感是持续高效率学习获得学业成就的基石
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案例:别把有问题的车开上高速公路
高二时,金建达发现自己的数学基础较薄弱,他化时间和精力恶补了一阵,情况终于得到了改善,金建达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进入高三后他决心很大,每天不但要预习、复习当天老师安排的学习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自己搞了一套复习计划,每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滴水不漏、井然有序。金建达还在新华书店为自己又买了几套装饰的精致新颖的参考书,什么“学案”、“优化”、“秘籍”、“宝典”搞得他眼花缭乱,但他心里涌动着无限的热情,真想把它们一举歼灭掉。他曾一度认为自己离那些着名学府已经很近了。
可是计划开始施行不久,他就发现有问题,他几乎不可能完成自己庞大的计划。他的速度明显比别人要慢,因为他知道第一轮复习是打基础的最后机会了,为了彻底地消化老师复习的要点,补上高一、二落下的知识点,他每天都要花上一些时间看看课本,然后再做作业;双休日还要去家教老师那里补习外语和物理,做自己买的参考书,忙得不亦乐乎。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娱乐,把睡觉的时间减到最少。
半个月前,一向健康的他突然病倒了,虽然并大无碍,但金建达觉得自己的心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学习内容拉下的东西更多了,真是旧债还没有还完,又欠了新债。慢慢地,他发现自己经常在考试中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不是看错题就是漏做题,复习的效率越来越差,他再一次怀疑自己的实力。
金建达无法控制自己的坏心情,以致整个复习计划都泡了汤,各门功课都受到影响。尽管金建达仍旧抓紧一切时间做他认为有用的事,却越做越没信心……
分析: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预料不到的,比方说金建达买了很多参考书,每一本可能都不错,能做完任何一本对学习都会有帮助,问题是加在一起就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超负荷的生活不但会让我们身体感到累,还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心很累。所有这一切事情都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感;当这些心理压力一旦超过我们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焦虑和烦躁会令人更为不安。然后,它就像盘踞在我们身体里的一颗肿瘤,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蚕食我们的健康肌体,最后让我们不战而降,彻底地被打败。海明威的名着《老人与海》讲述的那个故事,就是想告诉人们精神力量才是人们战胜困难的“制胜石”。
要知道自己是不是超过负荷,你不妨问问自己——最近自己学习的热情是不是降低了?
完成一件事所要花的时间是不是长了?
学习的质量是不是不再能让自己满意?
是不是感到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了?
是不是拖欠的账越来越多了?
是不是老是想睡觉,又睡不踏实?
是不是开始对考试的成绩感到麻木了?
是不是想找个理由躲避掉几次考试?
是不是常常容易疲倦或是感冒生病?
对策:如果你的回答中有多个“Yes”,那你就必须注意了,这就是警讯。你已经把自己逼得太紧了,不留下时间给自己喘息,不留下时间让自己再思考一下,你怎么会知道自己的问题是什么,你能解决的又是什么?就这样单凭一腔热血,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给自己加码,超速、超量地学习,是解决不了学习中遇到的那么多现实问题的。这就像一辆有问题的车,没有检修好就轰轰烈烈就上路,危险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难保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饭量有大小,能力有高低,别把自己逼得太狠了。没有走快车道的本事,就走慢车道;慢车道还不行,就走行人道;总之,有路走比没路走要好。
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多运用深加工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Schunk的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与自我调控学习的水平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自我效能不只是个体对自己即将执行的活动的未来状态的一种事先的预估,事实上它通过选择、认识、动机及情感四个过程来实现其主体作用,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的动力心理过程中的功能发挥,从而成为决定人类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