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的毕业生,选择肿瘤专业,等于选择了风险、压力与挑战。我知道,我将终身与痛苦、死亡还有无奈和自责相伴,成功的喜悦和感激的鲜花都不属于我。因为,在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癌的面前,人类的无知与渺小足以使所有的智慧和强大黯然失色。
今天,人类还没有最终战胜癌症,我也时时愧疚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的面前逝去。然而,30年的与癌共舞,留下的痛楚、伤痕还有间或响起的掌声表明,我正在了解、熟悉我的对手……
一、走近癌症患者
我是20世纪70年代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踏进肿瘤专科医院与癌症打交道纯属偶然。由于当时医学上宣传癌症防治知识还比较少,我对癌症的认识是朦胧的,只知道这是一种很难治愈、非常可怕的绝症,得了这种病就等于判了死刑。人们只要一听说癌症就会产生无可抗拒的恐惧感,更不用说癌症病人对生存还有什么希望了。
说来也巧,就在那时,我未来的岳父被诊断为食管癌。由于家族中曾出现过这一病种,他非常了解这种病的发展过程,紧张、恐惧、心理压力很大。由于癌变部位太高,医院认为不能动手术而对他采用了放射治疗,但求生的强烈欲望使他到处打听询问,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有人告诉他只有手术才能治好这个病,放疗不能根治肿瘤,应该去上海大医院手术切除肿瘤才对。于是,他认准了要去上海治病。在杭州某医院放射治疗了5次之后,他就不顾医生们的百般解释和劝导,放弃了正在进行的放射治疗,几经周折转到了上海一家大医院。
然而,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经过专家的会诊,仍然认为肿块部位太高而不能手术治疗。在转院的过程中,他已经停止治疗三四个月了,癌细胞很快扩散到全身淋巴结并转移到了肝脏,无奈之中,又转回杭州。由于当时对癌症的医疗条件和方法有限,病情难以控制。随着右腹部的肿块不断增大,进食也常常梗阻,几个月折腾下来,原来强壮的身体只剩下了皮包骨头。岳父不甘心放弃,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只要听说有一点办法,就会不辞艰辛地去求诊。“病急乱投医”,有人告诉他,杭州余杭有一位老郎中能治疗癌症,他就要我们陪他找到那位郎中。那位郎中简单地看了看,开了10帖草药后说,你请医院医生把你腹部的肿块切除,我再开10帖药给你,包你治好。殊不知,那肿块正是癌细胞转移至肝脏所产生的。他的话给岳父带来了一线希望,煎药吃药,同时又要求医生手术切除腹部的肿块,但被医生拒绝了。当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癌症患者强烈的求生欲望,当正规的治癌方法(手术、放疗、化疗)都无能为力时,他们只能求助于其他的治疗方法,不管这种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效。
不久,我的岳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然而,岳父绝望而痛苦的神情却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不久,我从医学院毕业,在选择医院时,我毅然走进了肿瘤专科医院,在着名的肿瘤外科前辈郑炳初主任和刘爱华主任的亲自传带下学习诊治癌症。
在出任住院医生的日子里,我整整三年住在医院,每天与癌症病人及其家属打交道。每当看到患者及其家属日日夜夜被病魔折磨的痛苦,更感到钻研技术的迫切;每当治愈出院的癌症病人带着对医生的感激和对生活的信心走出病房,就会想起已经去世的岳父。这一切,都在不断坚定着我要成为一个能帮助患者摆脱痛苦的好医生的决心。那时,我一直跟在郑主任、刘主任的身边作助手,他们精湛的外科技术、渊博的医学理论和敬业的精神让我深深钦佩,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1981年,我幸运地到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跟随着名的乳腺癌专家沈镇宙教授、着名的大肠癌专家莫善兢教授学习、进修了两年,在他们的指点下,对癌症的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1994年,我又去了美国纽约新泽西州医疗中心进修,在那里,直肠癌患者做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手术后8天就可以出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超的外科技术使我进一步看到了差距。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时时可以感受到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医生的期望、信赖与支持。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在患癌症并接受治疗后健康存活15年之际给我写的一封信,我一直珍藏着,因为这封信始终在激励着我与癌魔抗争的信心。我想,它对广大患者同样有价值。
老师性格开朗,平时身体一直很好,一次体检中发现左乳房有一肿块约2.5cm大小,位于乳房的乳晕下,肿块无痛感,经病理检查为左乳腺癌,临床诊断为乳腺癌Ⅱ期A。住院后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未见淋巴结转移,因此未再作其他治疗,至今已17年了。如今,老师仍然精神抖擞,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心情愉快地料理着家务,谁也看不出她曾经是个癌症患者。在患乳腺癌15年时,老师给我写了这封信,她把在患癌症的日子里的切身感受告诉我,希望我在今后治疗癌症患者时能给他们以更大的理解和关怀。
她写道:
当1991年9月在体检中发现乳腺癌时,脑子“轰”的一下,两腿发软,跌坐在椅子上,面对诊断书如同握着“死亡判决书”。曾经耳闻目睹别人患癌症的经历是那么的痛苦,如今自己面对的是事实吗?我一遍又一遍地对照,看姓名、诊断结果,无论如何无法接受:不!不!我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一辈子,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现在刚准备退休,盼着从此轻轻松松,可以休息休息,却被判了“死刑”,享福的日子还没过着,就要离开人间,太不公平!太残酷了!我一遍遍地问医生,没有搞错吗?会不会写错了?家人、同事、亲朋好友为我难过,流泪。在去肿瘤医院住院的前一天,我把家里的事一遍遍地交待清楚,心想:我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脑子里想得很多很多……
在住院的日子里,医务人员、家人、同事不断地关心鼓励我,同病房的8位病友,病情不比我轻,年龄也只有三四十岁,其中一位病友的孩子才4岁。我想她们年纪这么轻都能坦然面对死亡,已经到退休年限的我难道就不能?听他们谈孩子、谈如何加强营养、谈如何穿戴,对生活她们依旧充满了信心!他们开心的样子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的心情开始轻松起来了。你一次一次来病房看望我,关心我,问长问短,问我有什么想法和顾虑,鼓励我要面对现实战胜疾病,并列举了许多经治疗后重返工作岗位的病例,告诉我,这种病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我虽然将信将疑,但你的话确实给了我很大鼓励。我想有那么好的医生给我治疗,我一定会闯过这一关的。手术很顺利,恢复得也快,加上大家的关心,使我很快走出了对癌症极端恐惧的心理阴影。
出院以后按照你的吩咐,用中医药调理和定期复查。然而疾病在身会经常使自己的思想有波动反复,那种迫于早日摆脱癌症恶魔的愿望经常侵扰着我,我想再去上海看看。把这个想法告诉你后,你明确地说,我的病是你给我做的手术,病情比较了解,去不去上海是一样的,为了减少路途的疲劳以不去为好,要相信这里的医术。一席话让我打消了去上海的念头,对自己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增强了。我们病人听医生的话就像小学生听老师的话一样,对医生是那样的信赖。做一名好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对待病人要真诚,了解、关心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手术后一年,我又工作了6年,在工作中我找到了快乐,现在完全在家休息。同事们都说,想不到我还是个癌症病人。回想患癌症15年来精神上的大起大落,我体会到,从痛苦、恐惧、悲观到能面对现实,平静而轻松地对待癌症、对待死亡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把自己在抗癌治癌中的几点体会告诉你,希望能给已患病的同道带来一些启迪。有病一定要早检查、早治疗;看病要有好医生,好医生既有高明的医术,又有高尚的医德;要有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友好的人际关系;要有适当的营养和活动,有工作岗位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早日回到岗位。
老师的信同时也再次提醒我作为一名肿瘤专科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设身处地为癌症病人着想,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战胜痛苦,帮助他们树立起坦然面对癌症和战胜痛苦的信心。只有认识癌症,才能有效地治疗癌症。
然而,目前我们对癌症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传统中医还是西医的外科、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都还不能根治癌症。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癌,仍然是一个困扰人类的世界性难题。
那么,什么是癌呢?
二、癌是肿瘤,而肿瘤不一定是癌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按现代医学的观点,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肠覃”、“石瘕”等就属于肿瘤。而最早确切使用“瘤”这一名称的是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瘤者皮肉中忽肿起,初梅李大,渐长大,不痛不痒,又不结强,言留结不散,谓之瘤。”公元1171年,宋东轩居士所着《卫济宝齐》中第一次有了“癌”的病名记载,并作描述说:“癌疾初发,却无头绪……”当然,那时的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是粗浅的。直到近代医学科学迅速发展,人们对肿瘤这一病种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逐步展开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全方位探索。研究发现,一般的疾病是由于人体受到外界生物的侵袭,肿瘤却是一种体内自身细胞在某些不良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出现的过度增生或异常增生,从而逐步发展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细胞增殖和衰亡是有序且有节制的,即使是在严重创伤后的修复过程中,机体细胞的增殖也限于一定程度和一定时间之内,这称之为正常的增生。然而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体内某个组织的细胞发生失控性的增殖生长,便形成了肿瘤。
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在形态上相对接近正常细胞和组织,瘤体可以不断增大,可挤压周围组织。由于肿块上有一个包膜包裹着肿块,因此不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手术容易切除干净,切除后一般不复发或很少复发,也不会发生转移,如乳腺纤维瘤、脂肪瘤等等。对这一类良性肿瘤就不能称为癌。有些良性肿瘤因细胞类型的变化局部可以多次复发,有些也会渐渐向恶性肿瘤转化变成癌。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且无规律,它不断地消耗人体的大量营养,并且破坏正常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即使肿瘤切除后肿瘤细胞也往往会复发或向周围组织浸润蔓延,扩散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并有明显的异形性。由于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严重,故通常习惯将恶性肿瘤称为癌。根据肿瘤发生在人体某个部位称某某部位的癌,如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称胃癌,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称肺癌,等等。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约有90%的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细胞的一类恶性肿瘤,例如肝癌、乳腺癌、皮肤癌等,而另外约10%起源于骨、肌肉、血管等非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淋巴瘤和白血病就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细胞的肉瘤。因此,所有的人体器官和组织几乎都有可能发生癌症。
三、免疫机制——癌细胞的天敌
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稍大,形态不规则,而且细胞核比正常细胞大,与正常细胞相比有很多变异的地方。正常细胞的生长依赖于生长因子的调节,通过分裂生长成与本身相同的细胞群体。而癌细胞的生长完全脱离了生长因子的控制。无节制的生长必然大量吞噬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衰竭与死亡。
癌细胞也是人体中的一种细胞,其增殖速度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来决定。癌细胞毕竟是一种失控变异的细胞,它的增殖速度往往是疯狂的。
然而,它并非所向无敌。人,这部智能化的“精密机器”有着抵御癌细胞的天然屏障,那就是免疫机制。健康与强大的免疫机制通过不断灭杀癌细胞,将癌细胞的增殖牢牢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旦免疫机制本身出现问题——如围城出现缺口般的局部损伤和墙基松动般的整体衰退,那么,癌细胞就会夺路而出或肆意泛滥。
若把人体比作一个广场,如果说游人如织、你来我往才能使这个广场具有活力,那么人体的广场也只有在细胞的不断新陈代谢中才拥有生机。
研究表明,人体内每天有1014个以上正常的具有免疫功能的B细胞和T细胞在复制,其中有的细胞会发生突变——如同在广场上有人扔下垃圾,广场上有组织的清洁工人就会自动履行职责进行清扫,从而始终保持着广场的清洁,也就保证了能让新的游人进入该环境。但是,当清洁工罢工或他们的组织系统瘫痪,当游客中出现了一批丧失理性的“垃圾制造者”,他们不断快速地制造出的大量垃圾无法及时清除时,可想而知,这些疯狂的“垃圾制造者”和他们制造的垃圾将使这个广场失去生命。
我们身体中的B细胞和T细胞就是清洁工,调动它们清扫癌细胞以及其他“人体垃圾”的人体机能就是我们的免疫机制。当它出了问题,我们的身体也会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广场。
人体免疫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方面。细胞免疫是抗癌细胞免疫的主要方式,体液免疫通常是在某些情况下起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