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却并不这样认为。她一直都是个好强乐观的孩子,心想,自己虽然没有一双手,却还有一双脚。她先学习用脚夹筷子吃饭。可是,这又谈何容易,脚趾到底没有手指灵活,好不容易把筷子夹住,筷子却从趾间脱落了。为了增加脚的灵活性,她用脚夹黄豆、剥花生作为辅助练习。
这些东西经常磨得她一脚血泡。她也常常掉眼泪,可是眼泪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在眼泪过去之后,她很快就选择坚强。为了尽快掌握一项新技能,即使最冷的冬天,她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天坚持练习。她的双脚经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到半夜都暖不过来。可是为了练习,她不得不让双脚接受寒冷。一到春天,冻伤的地方就裂开长长的口子,流出很多脓液和血水,有时疼得晚上睡不着觉。她一直相信,自己能把双脚锻炼成常人的双手。
慢慢地,她的双脚变得越来越灵活。长大后,她不仅能熟练地缝衣、做饭、包水饺、切土豆丝,而且能够打字、画画、从事广告平面设计。
中专毕业后,她找到一份话务员工作。阴差阳错,她和一个名叫徐进的人恋爱了。
2005年国庆节,徐进带她回到了忻州老家。她空荡荡的袖管立刻便吸引了徐妈妈的目光。善良的老人并没有流露出不悦,而是热情地招待了她。直到晚上,徐妈妈才悄悄地劝告徐进:“孩子,并不是父母狠心,而是担心你们以后不能正常生活,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啊!”
但是,她很快就让徐妈妈彻底打消了顾虑。几天下来,她不仅自己穿衣洗漱,而且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徐妈妈到厨房做饭,她就帮着洗菜、切菜;徐妈妈做针线活,她就帮着穿针引线,缝补衣服。徐妈妈不禁心疼起她来。往后的日子,徐进的父母不仅不再反对两人的婚事,反而像对亲闺女一样疼爱着她。
她的房间里放着许多张精美的设计图,书桌上存放着一幅幅书法和风景刺绣,盘子里盛着一根根细细的土豆丝。这些,都是她用脚完成的。
2009年,为迎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她代表山西的残疾人展示用脚操作电脑、进行平面设计的技能,感动了很多参观者。她就是罗凤枝。
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说:“双脚就是我的双手,如果你用20多年的心血去磨炼一件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人生需要摸石过河
我有个女同事,东北人,有一种凌厉的气势。她来应聘的时候,我已是印刷厂的主管。说实话,她的简历并没有吸引我,倒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力量,让我很欣赏。我问,你以前从事过印刷行业吗?她爽快地回答,没有,不过我可以学,我相信自己能做好。我决定录用她。
她进厂以后的所为,恰如她所言。对装订一窍不通的她没用几天时间就弄清了所有流程。我发觉,她的可贵在于不懂就问,勇于尝试。我没给她安排师傅,因为她已经把厂里的所有人当成自己的师傅了。她向负责切片的师傅请教切片,向装订师傅学习装订,又向排序的人请教怎么排序。她甚至向厂里的机修工请教机器的工作原理。到后来,她对厂里所有程序、所有机器都了如指掌,她一个人甚至可以包揽车间里所有的活。
两年后,她提出辞职。她说要去旅行社当文员,相比装订工作,当旅行社文员当然要轻松得多。去上班的第一天,她就给我打来电话,向我请教怎么打开Word文档。她的话确实雷到我了,我没想到她的电脑知识薄弱到这个地步。从那时开始,她一有空就跑到我的办公室里,向我学习Office操作。她用十来天的时间学会了Word的基本操作,又用几十天的时间学习了Excel操作。后来,她没再打电话来向我请教问题,我听说,她已经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了。
可是她很快又提出辞职了,她决定开个饭店。她盘下一家濒临倒闭的饭店,开始装修。那些天,她几乎天天往人才市场跑,和不同的装潢师傅聊天、砍价。渐渐地,她懂得了很多装修知识。她一边请师傅着手饭店的装修,一边四处品尝美食。她到过湖南,去过四川,只为感受不同菜系的口味。她决定把“烧鸡公”作为饭店的主打菜。因为她不会炒菜,所以必须请一个厨师。但是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她请的师傅总是过不了几天就走人。厨师不在的那几天,饭店只能关门。她咬咬牙,决定自己当厨师。她找到家乡的一个厨师,开始拜师学艺。她刚学时炒出来的菜连自己都难以下咽,但是师傅告诉她,她炒的螺蛳别具风味。她顿时信心大增,她邀请朋友们来吃自己炒的螺蛳,朋友们都赞不绝口。她突然决定,就把螺蛳当主打菜吧。
没想到,她炒的螺蛳一经推出就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人大老远地赶来吃饭,仅仅是冲着她炒的螺蛳。慢慢地,她炒的其他菜也越来越受欢迎,她的饭店开始在县城里红火起来。
她的饭店已经开了好几年,每当吃饭时分,店门口总是络绎不绝。
或许,现在的她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又或许她已经醉心于开饭店。但至少,她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所谓“我不会”“我不合适”,都只是自己因为缺乏勇气而戴上的帽子。假如你有勇气,有摸石过河的心态,许多困难都不是困难。
踮起脚尖,亲吻阳光
她是我的同学,亲切地叫我大哥。读小学时,她是个优秀、漂亮的小姑娘。她总是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眼神清澈得如同一尘不染的山水。
她家位于偏僻的山村,所以她说自己在读到李白的“手可摘星辰”时特别有亲切感。她读五年级的时候,村里有了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她父亲第一时间买了车跑起了运输。没想到,这辆车完全改变了她的命运。在下山的途中,他父亲误把油门当刹车,连车带人从海拔800余米的山上滚了下来。后来,她的母亲改嫁了,她开始与爷爷姐姐相依为命。从那时开始,她清澈的眼神里蒙上了一丝忧郁。
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省内的一所师范学院,我们再次成为同学。上了大学后,她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上课、跑图书馆、参加学院里各种比赛,几乎包揽了每个学期的一等奖学金。她入了学院的勤工俭学部,经常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她还给自己找了两份家教,把自己的周末时间也塞得挤不出一丝缝隙。她用自己赚的钱交了每学期的学费,有时还给爷爷奶奶寄一些。大三的时候,她成了化学老师的助手,并且协助老师写了一篇在国际上获得奖项的论文。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了县城最好的幼儿园。她有些欣慰,感叹自己终于可以让爷爷奶奶安心了。然而当她看到村里纷纷立起新房后,心里紧了一下。她不想让爷爷奶奶再住在旧房里,于是萌生了造房子的念头。
她开始省吃俭用,像上大学时一样,给自己找兼职。她擅长钢琴,于是在琴行找了一份周末兼职的工作。工作后的第二年,她开始着手给爷爷奶奶造新房。她自己画了图纸,与建筑师交流房子的设计与格局。当她年迈的爷爷奶奶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她说:“你们啥也不用操心,我自己会负责一切的。”上课、做兼职、操心房子,她开始像上紧发条的闹钟一样,一刻不曾停歇。半年多后,房子造好了,她又开始考虑装修房子的事。她设计了一套又一套方案,不停地与装修师傅沟通、再三斟酌,房子装修工作终于在半年后落下帷幕。她因此欠下了债。
不久后,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令她心动的男人,他说要帮她还债,但被她拒绝了,她说这对他不公平。
这时,她所在的琴行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她将琴行转了过来,开始重新装潢。一切出奇地顺利,琴行在她的经营下竟然风生水起。
有一天,她突然给我发来一条信息:大哥,我要结婚了,记得来喝喜酒噢。我蓦然有种恍然之感,我与她自小认识,而我却觉得自己从来不曾真正了解她。几天后,我登上QQ,看到她刚更新的个性签名:踮起脚尖,才能亲吻阳光。我突然感到一阵暖流自脚底升起。
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传奇
那是暮春时分,我在义乌的一个公园里闲逛。我脚下的小径全是藏青色的石砖铺成的。然而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两行粉笔字,空心,楷体,工工整整。写字的人,真是颇具慧眼,把一块块石砖当成了写字格。我不由得肃然起敬。粉笔字的内容大多是古时的家训,想来,写字的人应该是位颇有学养的老先生。
我没想到粉笔字居然很长,我拐过一个弯,粉笔字却还在延续。我终于在粉笔字的末端看到了写字的人。但他的形象实在是大出我的意料。这哪里是一位老先生,分明是一个流浪汉。他的面前放着一个铁碗,碗里已经零零碎碎地躺了一些纸币和硬币。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得一时没回过神。
良久,我才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然后缓缓放到他的碗里。我想,他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便有了和他攀谈的兴致。
他显然没料到我会和他聊天,惊奇之下,又有些兴奋。果然不出我所料。年轻时,他是一个民办教师。那时,他在村里教书,总共三个年级,四五十个学生,他一个人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兼任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的班主任。他自豪地告诉我,在他任教期间,每次期末考试,他们学校的成绩在乡里都是名列前茅。这着实让我有些惊讶。
后来,他和当地的村干部有了一些矛盾,村干部居然烧毁了他的所有证件和证书。他离开了那所学校,从此之后便开始四处打工。后来,他娶妻生子,陷入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前些年,他的儿子从建筑工地里跌下来,钢筋直接穿透他的身体。从此之后,他的儿子常年在家养伤。此后的不久,她的女儿忽然失踪,至今杳无音信。他和他的妻子又同时得病,常年药不离口。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的眼角有些湿润。我的心情也忽然沉重起来。若是他不言,我又怎能知道这个落魄在此的人,有过那么辉煌的过去。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卖水果的人。他开着一辆三轮车,天天走街串巷。他长得膘肥体壮,嗓门也特别大。有一日,他的生意冷清,忽然和我聊起过往。他说我像你这么年轻的时候,身体可好了。原来,他爷爷是习武之人,他从小便跟着爷爷舞刀弄枪。上学后,他进了学校的武术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一直是学校武术队的队长。
他读高中的时候,市里举办了青少年散打擂台赛。他一举获得市散打冠军。他忽然间声名鹊起。然而,他不知道,一场大病正朝自己悄悄靠拢。
这场病来得太突然,并且一生就是5年。等身体康复后,他已经错过大学,也错过了自己最美妙的人生。他开始到工厂里打工,到工地里干活。他当过门卫,干过保安,最后卖起了水果。若是他不与我闲聊,我同样不知他有过这样辉煌的时刻。
在这个社会里,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比如清洁工、比如黄包车夫、比如拾荒者,他们大多数人给我们的印象是庸庸碌碌、平淡无奇。事实上我们错了,这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过与众不同的辉煌,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
出发,是最好的开始
我读初中时,体育不错,尤其是跑步。初二的秋季,我参加了1500米长跑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强度这么大的长跑,自从老师宣布了我的参赛项目后,心里就一直波涛汹涌。
离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也渐渐变得茶饭不思,脑海里总是播放着有关跑步的画面。有时担心自己会在开跑时被人推倒,有时又想自己会不会听不见裁判的哨声,各种关于跑步的臆想层出不穷。我变得异常憔悴,并且随着比赛的日益逼近呈现出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状态。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安慰,似乎都不管用。那是一段难熬的日子。
不过,开运动会的日子到底到了。快轮到我比赛时,那种紧张的压迫感几乎让我感到窒息。站在起跑线上,我简直怀疑心脏要蹦出来。随着“预备,跑”的声音,我的双脚开始飞快地交替,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走。彼时,内心是如此专注,再无紧张,亦无忧虑,眼中除了前方,别无他物。
几分钟后,我到达终点,跨过终点线,内心一片澄澈。那一刻,我深刻领会什么是如释重负。我意识到,只要开始,眼里就只有前方,就不会有疑虑。
有一次,我表哥骑摩托车带我到乡间闲逛。午后,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随即没有任何过渡地下起倾盆大雨。表哥和我躲进一间凉亭。我们期待躲一会儿,雨就能停,但雨一直下着,如泼,如倒。
我和表哥面面相觑,都在纠结要不要走的问题。如果过会儿雨停了,现在走岂不是很亏。如果雨一直下,我们该躲到何时。这个问题把我们一直困在凉亭里。
最后,表哥大义凛然,决定走。我们坐上车,披上雨衣,准备起程。当表哥发动车子后,我心里再无纠结,一心只想早点到家。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之前的纠结是那么多余,我们早该出发了。
我的一位朋友,一心想创业,但囿于眼前的安逸生活迟迟没有动手。每当酒后,他就会与我大谈理想,说要开一个店,定期给自己放假,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他的理想基本随着酒气烟消云散。
这回,他动真格了,说是准备开一个连锁店。他开始看加盟事宜,选场地,招聘员工。一个多月后,新店顺利开张。他说,之前总在考虑开什么店好,亏了怎么办,这些想法无一不困住他的脚步。现在心一横,反倒毫无顾虑了。
他的话让我想到初二的秋季运动会,想到乡下躲雨的事,不禁心生感慨。我们总是囿于自己的假设,让疑虑拴住前行的脚步。殊不知,向前跨出的每一步,都可以击碎它们。出发,才是最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