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文 革”落下帷幕,科学喜迎春天。年近古稀的华罗庚,展望未来,壮志满怀,他激动地写道:“春风吹绿了大地,原野上万马奔驰,与其伏枥而空怀千里,何如奋勉而追骐骥。”
1.春回大地
粉碎“四人帮”之后,华罗庚的工作热情极为高亢,他继续奔赴各地,推广“双法”。从胶东半岛到黄土高原,从茫茫北国到长江两岸,从东海潮汐到天山白雪,他的足迹已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成百个县、上千个工厂与矿山。在国家计委的号召下,“两法”被作为重点项目,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电子、邮电、冶金、煤炭、石油、电力、轻工、机械、交通运输、粮油加工、建工建材、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农业等许多领域。华罗庚的推行“双法”小分队也被评为全国先进集 体。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前夕,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8年5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华罗庚等人受到了表彰。1978年11月,停止了18年的中国数学会又恢复了年会,作为理事长的华罗庚领导了这次在成都召开的有几百人出席的盛会。会上,他教诲年轻人要扎扎实实做学问,不要急功近利,并提出了“努力在我,评价在人”的治学思想。
这段日子尽管非常劳累,但华罗庚的心情无比舒畅。他的心中对事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在《喜迎数学的春天》这篇文章中写道:“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哪儿有数、有形,也就少不了要用数学。中国是有光辉科学史的国家,有过不少当时世界 第一流的数学家,如刘徽、杨辉、祖冲之等。只是到了明清以后我国数学才落后了。在旧中国,由于工业基础极为微薄,谈不上研究为生产服务的应用数学。解放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应用数学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不少数学家开始接触应用方面的问题,并作出了一定成绩。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数学在科学技术现代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了发展我国数学,除了继续加强数学理论研究外,也要加强数学的应用与推广,即重视基础理论,也要重视联系实际,面向群众,使数学既有一个大提高,又有一个大普及,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中,数学同样担负着重大使命。”“科学的春天,当然也是数学蓬蓬勃勃、郁郁葱葱的春天,作为一个年岁较大的数学工作者来说,更不该老骥伏枥,空怀千里之志,而应当快马加鞭,为祖国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全部余年。”
2.西欧之行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列文斯通教授的邀请,去英国访问,随行的有柯小英、陈德泉、潘承烈、那吉生。这是华罗庚回 国之后 第一次去西方讲学,从而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极大关注,一些敏感人士认为,华罗庚再现欧洲,说明了中国政策的巨大变化。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哈贝斯坦教授在《华罗庚论文选集》的“序言”里写道:“1979年华罗庚在欧洲突然出现,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罗曼蒂克事件,它使神话变成了现实。长期以来(似乎是命运注定的)华罗庚在我们的数学编年史上,仅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名字,但他却意外地、端庄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庄严而又活泼,朝气勃勃且富于智慧,文 静而又不停地探索新的课题。这时候,我们才意识到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他在国际舞台上消失曾经引起我们多么深切的怀念。从他的著作中挑选出这些论文,是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无需我们再作什么说明了。我希望它的出版能代替我们最诚挚的话语:‘欢迎你回来’。我能为本书的出版略尽微薄之力,深感荣幸。从他那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全部著作中仅选出这样一小部分难免失当。而且,从长远看,我做的只不过是(在这里我引用华罗庚一句诗的大意)用木雕来报答对方赠予我的翠玉。”
在伯明翰大学,华罗庚作了多次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术报告,得到了广泛好评。听众除了数学系的师生以外,还有数学物理系、数理经济系、生产工程系、机械系、化学系的师生。接着,伦敦数学会、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纷纷邀请他去作报告。在伦敦数学会,他报告的题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普及数学方法的个人体会》,在数学家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事后,伦敦数学学会秘书长辛麦斯特博士给华罗庚写信说:
“我想以伦敦数学学会和我个人的名义,感谢您能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极为精彩的演讲而给予我们很大荣誉。我个人认为,您的经验除中国外,对其他许多国家的情况也是完全适用的。即使在英国,好的数学家要解决实际问题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虽然我们给很多工程技术人员讲授数学,但令人失望的是,他们中却很少有人经常以数学头脑思考问题。我只能期望,数学界能把您的榜样铭记在心,而去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
华罗庚的讲学,在侨胞中引起轰动。一位曼彻斯特大学的华裔数学家冒着大雨,从200英里以外的地方赶来听华罗庚的第一个报告。他动情地说:“20多年前,我是被华教授从事数学的艰苦经历所鼓舞,才选择了数学作为我的终身职业的。20年后的今天,我能见到他,而且可以亲自听他讲课,我所感到的满足和愉快,是可想而知的。”
有一天,报告结束之后,华罗庚随着人流往外走。一位一直站在门口等候的台湾学者突然迎上来,拉着华罗庚的手说:“华教授,我来到英国已经15年了,还从来没有听到过你这样精彩的报告,也从来没见过中国人作报告的时候,有这么热闹而隆重的场面!我是个医生,从台湾来,听说你身体不太好,请您不必客气,一定到我家吃顿饭,然后我给您检查一下身体。”这位医生的话温暖了华罗庚的心,他深深感受到一种同胞之情。
在英国的一次集会上,光临者都是数学界的知名人士,不少人对他在十年动乱中的遭遇耳有所闻。在轻松的气氛中,一位风度翩翩的女学者突然向华罗庚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华教授,您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华罗庚接着说,“青年时代我远涉重洋到海外寻求知识,是为了学好本领更好地为我的祖国服务,不是为了混饭吃。后来,我回国了,是想用自己获得的知识为我的祖国做些事情,而不是为了图舒服。”
华罗庚的回答引来了一片热烈的掌声,那位女士也耸耸肩,由衷地说:
“It is great!”(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