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使每一个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因为你的大脑对直线感觉麻木。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用思维导图记笔记的好处是你不必担心有遗漏的东西,因为思维导图的放射状结构允许你很方便地把遗漏的东西随意插入相应的地方,以便课后复习或期末总复习时,你可以随时往这张思维导图笔记中补充材料,包括重点、难点以及出过错误的地方。此外,思维导图的可视化和直观性有助于提高你的记忆,回想起这张图你就会联想起知识脉络。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笔记能够让你在跟上老师思路听课的同时,轻松记下重要的课堂内容。
传统笔记和思维导图式笔记的差距在于:①将关键词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②由于要点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催眠状态,从而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导致笔记内容不易记忆。③难以直接把握重点,浪费时间。④传统笔记的线性表达容易抑制思维过程,不能有效刺激大脑。
——湖北省黄冈市优秀教师张自成
9.柏拉图的经验
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曾说:“养成记笔记的习惯,是人类记忆的美德。”在他的治学实践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记笔记的好习惯,使人受益匪浅。
柏拉图研究的哲学是一门宏观性的学问,需要他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天文学、数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因此他需要看大量不同学科的书籍,他对待各科都有不同的记笔记习惯。他认为,虽然学科之间的知识是存在联系的,但学习的方法却是有差别的,不能把某一学科的方法应用于所有学科。要通过实践,找出各个学科的规律,并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来顺应各门学科的规律。
学习方法要因课制宜,同样记课堂笔记也要因科目而异,不能把一种笔记方法运用到所有的科目中。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不同的科目如何记笔记。
1.语文。①记录老师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同学们可以只记录老师在板书上的文字。②记录解词。初中老师往往把解词写在黑板上,或事先写在小黑板上,同学们可在课上或课下把这些抄写在笔记本上,高中老师往往只写词,不写解释。同学们不仅要记录老师讲解的词语,而且要简明扼要地记下老师的解释。③记录老师对作品结构、写作特点的介绍。这些内容很重要。老师的板书往往起到提纲挈领和突出重点的作用,学生应全部照抄在笔记上。
2.数学,物理,化学,生物。①记录书上没有的定理、定义、公式、法则或老师补充的其他提法、说法。书上有的,同学们可在听课的过程中,在教科书上画重点线。②记录老师的解题步骤、提要、注意事项、解题的思路、技巧,以及有助于解题的其他问题。③记录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的例题。书上有的,不必记。书上没有的,可分两种情形:一是同学们已经理解的,不必记,二是理解得不好的,或者没有理解的,或记下例题,或记下疑难点,或把老师的讲解全部记下来,方便课后向老师请教。
3.历史,地理,政治。①记录老师的讲授提纲。讲授提纲往往都写在黑板上,应全部抄下来。②记录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记课堂笔记要因科目而异,对于政治、语文、生物和部分化学课程来说,详记是最好的方法。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比较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不是很强,而且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比较平均,如果记录不完整,容易出现不连贯、不全面、不系统的现象。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来说,略记是最好的方法。这些课程的特点是:前后内容紧密联系、逻辑性强,公式方程等各种关系式较多,因而只要掌握关键内容即可,其余问题可由此推出,并迎刃而解。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考状元孟繁烨
10.牛仔裤大王
李维·施特劳斯,是世界著名的牛仔裤大王。他天资并不十分聪颖,有时看上去,还给人一种愚钝的感觉。他之所以能够发明牛仔裤,都得益于他的老师。
李维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教给了他一种记忆知识的方法——“重复记忆法”。
一天,李维正仔细阅读一本德文版的《古希腊文明的衰落》。可能老师见他很久都没翻页,便走到他身边,问道:“你看的是什么书呀?”
“哦!我看的是《古希腊文明的衰落》。”
“这是本好书,可以帮你学习希腊文,又能获得丰富的知识。”
李维听老师说可以帮他学习希腊文,便纠正道:“这不是希腊语版,是德文版。”
“哦!原来是德文版。”老师停了一下,又说道,“可是,我觉得以你的德文水平,看这本书应该很容易的,为什么你看得这么慢呢?”
“老师,我之所以看得慢,是因为我想把内容看清楚,我并不是在认字。”李维解释道。
“那么我考一考你,看你记住了些什么?”
老师开始问李维书中的内容。可是令李维惊讶的是,不仅自己刚才用心去记的那些时间、地点没记住,就连主要的内容也记得不清楚。李维疑惑地对老师说:
“我刚刚很认真地去记了呀!怎么回事呢?”
这时,老师又问了李维一些以前他看过的书的内容,然而他却准确地回答出来了。老师见他迷惑不解的样子,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呀,老师?”李维·施特劳斯问道。
“我笑你真是一个傻孩子,刚刚看过的书记不清楚,反而以前看的却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为什么呢?”
李维茫然地摇摇头。
“因为你认为《古希腊文明的衰落》是一本学术书,于是你就去死记硬背,这怎么能记住呢?而以前看的文学作品,你并没刻意去记,只是觉得有趣,看了一次又一次,这样无意中你就记住了。”
“那么我怎样来读这本书呢?”
“你只要像看文学书一样去看它就行了。”
“这可是一本学术著作呀!以这样轻率的态度对待它,行吗?”李维问道。
老师不再笑了,严肃地对他说:“你应该平等地对待世界上所有的书。只要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书都是好书,并没有严肃与不严肃之分。死记硬背在学习中是行不通的,只要你能够正确地认识它,就像读文学作品一样去读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它的吸引力,甚至你会因此而去读第二次、第三次,不需要死记硬背你就会理解它、记住它,并从中得到乐趣。”
听了老师的话后,李维便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读《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他首先把全书的内容和情节掌握了,当遇到不懂的段落和字句时,就先跳过去,不去仔细研究,后来在他看第二遍、第三遍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理解了它们。
由此可见,再难的知识,只要反复多次地浏览,重复地去记,也会变得容易掌握和理解。课堂笔记是知识的浓缩,因此记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浏览笔记。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就好比过期的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做笔记不仅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听课,而且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材料。事实上,许多中、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学习材料的作用,你必须多次复习笔记内容。
课后复习和当天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下课后就要马上复习当堂课的内容。就要回忆起当堂课老师所讲的要点,回想一下教室气氛和老师所讲的内容——甚至老师的姿势、强调语气和黑板上的注释。这有助于你记住老师所讲授的要点和思想,并弄清模糊的论点。可以问问自己,老师讲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在下一堂课之前,把要问的一些问题或者你搞不清楚的一些论点记下来。这样的复习也能为下一堂课做好准备,因为下一堂课正是从现在结束的地方开始的。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的知识决不能留到明天来消化。因此,一有机会你就要开始仔细地看笔记。在课堂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通过复习,在笔记中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回答一些你脑中复习讲课时产生的疑问,把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写下来。通过复习补充你对讲课内容整体概念的理解,找出它的主要论点或思想(当你将一堂课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会发现许多论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按需要把笔记补全,约定在课前或到办公室去问老师,讨论一下你的问题,随后将答案写在笔记本里,否则,你还是一知半解,糊里糊涂。
当你对笔记的内容记忆犹新时,复习一遍只需几分钟,而当这些笔记“冰冷”时,复习一遍你可能要花上10~15分钟。但如果你的笔记被闲置很长时间,你再复习一遍就要花几个小时。
在你需要恢复记忆或复习迎考前,也可以将笔记的内容再复习一遍。就是说,将笔记看作一本手抄的书,你可像用课本一样地用它。如笔记做得完善,那么所起的作用就大。因为考试的内容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课本上的知识,还有一部分是老师通过精心准备附加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考试中容易拉开距离的“得分点”,这就是课堂听讲效果好、笔记记得全的同学容易得高分的原因。
有些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讲的是同一内容,其他人记了,我就不用记了,下课去抄就行了。这是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笔记可以加深对老师讲课内容的理解并增加注意力,如果不记笔记,上课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况且,由于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记笔记的角度和方法也不尽相用,所以笔记的内容也会不同。试想,你拿着这样的笔记,如何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天津市优秀教师许占华
11.珍贵的笔记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
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却爱书如命,由于买不起书,就只好向别人借然后自己抄,按约定的时间归还。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活着就要读书,如果不读书,还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他每天晚上坐在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到22岁时,他已读了2000多卷古书,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他曾说过:“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虽是乐事,却如同傍晚出门,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林纾经常边读书边摘抄,一本书读完,书中的精华也就留在笔记本上了。可林纾不满足于“留下”精华部分,他还要反复琢磨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上面圈圈画画,重新做记录,直到完全领会整本书的体系,之后,他还要把笔记重新抄录一遍,这第二遍读书笔记便是按照书的体系整理出来的。林纾最后保留下来的读书笔记,每本都是精华。
林纾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将英、美、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著翻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著作的先例,影响很大。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就是他与别人合作翻译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康有为把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从林纾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他整理笔记的好方法。不管笔记做得详细或简略、整齐或潦草、正确或错误,课后都要进行课堂笔记的整理工作,这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积累资料、提高理解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现在的中学阶段课程内容多,一般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因此,课堂笔记要及时进行复习和整理,同时还要分章节段落复习和整理。
整理课堂笔记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训练思维和练习文笔的良好机会。一般说来,整理笔记的主要目的是:对课堂笔记的核实、补充,以及简化符号的复原;检查重要语句、名言、公式、定理、概念的完整性;清理课堂未听清未听懂的内容,最后达到概念明确,逻辑清晰,结论正确,重点、难点、疑点获得解决。
整理笔记应当做到三点:
1.要系统。为了争取时间,不影响听课效果,往往课堂上随手草记的内容次序失当,轻重不一,缺乏系统性。课下整理的笔记,应当是一个知识的体系。当然,这里说的“体系”并不是固定的,可以和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相一致,也可以和老师讲课的体系相一致,还可以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理解之后所悟出的和前面两个不同的体系。
2.要完整。整理笔记时首先要把课堂上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补充上,记得不太准确的要更正过来。但是,完整并不是烦琐,仍要求简洁,中心突出,内容精练。
3.要留出副页。笔记留副页,或者是留出一页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空白处,无论是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的笔记都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