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挥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
任何较大规模的社会活动,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正确的指挥。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领导指挥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加凸显其重要性。
指挥是领导工作最基本的职能,它是通过组织机构指使并率领其下属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领导行为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由此可见,指挥是人类社会进行共同劳动的必然产物和必要条件。作为领导者,履行好指挥的职能,才能出色地胜任领导工作。
2.指挥的强制性和约束性
领导指挥反映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就表现为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突出强调了指挥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在实施指挥的过程中,领导者为了保证指挥的实现,一方面要凭借组织的力量、法律的力量以及手中掌握的奖惩等权力,发动和组织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不能简单地发号施令,而必须耐心地启发群众、引导群众,诱发群众的自觉性,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指挥,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取得成效。
而领导者在指挥下属的同时也要接受同样的约束,不仅要接受既定决策、方针政策和领导活动客观规律的约束,而且以身作则,否则就无法形成上下一致、干群一致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局面。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区分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于上级来说是被领导者,但对于下属来说,又是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对于指挥的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点,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地位,主动接受指挥强制性和约束性这一特点的制约。
3.指挥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没有统一的指挥,就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力量、统一行动,就必须统一指挥。领导指挥的统一性是同其严肃性分不开的。所谓严肃性,就是指领导者要严肃地对待不同的认识、意志,在严肃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求得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进而实现统一行动。同时,有了统一行动的号令,也必须严肃、认真去遵循、执行,不然的话,就无法保证指挥统一性的实现。所以,统一性和严肃性相辅相成,互为保证。没有指挥的严肃性,就没有指挥的统一性。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指挥的这两个性质的重要作用。
4.指挥的自觉性和示范性
指挥的自觉性主要是针对领导者来说的。就工作的主体与对象而言,一方面,领导者要自觉地按照指挥的客观要求和规律去行使指挥权;另一方面对于被领导者来说,则要自觉地接受指挥。领导指挥之所以要强调自觉性,主要是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不仅决定着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方向,而且决定着它的程度。所以,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领导者才能正确而充分地行使指挥权,被领导者才能愉快地听从指挥,在行动中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贵在自觉。
为了引导、激励群众的自觉性,领导者就要注意在指挥过程中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指领导者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表率的作用影响群众自觉地服从指挥。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者应该首先做到,率先为群众做出榜样,用事实来教育群众。因为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启发被领导者自觉服从、体现典型示范是领导者最有效、最具影响的指挥艺术。
5.指令式指挥方式
组织制定的规划部署、任务安排以及实施方案,一般是由领导者决定,并下达批示、命令,交下属执行,这种指挥方式,就是指令式指挥。这种指挥是以无条件的服从为前提的,常见于军事指挥中。在现代组织活动之中,则适用于主要领导者。它要求被指挥者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必须服从。这种指挥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往往根据组织的实际要求。从大处分析,指令式指挥也用于施政之中,包括党和政府大政方针、政策、原则的贯彻落实,主要靠这种方式。所以指令式指挥对于任何执政党、政府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6.说服式指挥方式
领导者通过对被领导者的说服教育,使其自觉自愿地从事领导指挥所要求的行动,这种指挥方式就叫做说服式指挥。说服式指挥是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在指挥中应采取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要求领导者在指挥时向被领导者讲道理,把行动的意图、方案交给群众;要向有关人员反复讲明决策的动机、目标、具体方法、步骤,使之深刻认识决策的作用、意义和要达到的效果,做到人人心中有数。同时要注意解决思想问题,对思想障碍要认真分析,冷静考虑,并采取说服的方法加以排除。通过说服教育,可以形成被领导者和领导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此时领导指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式易于启迪、调动、激励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有益于提高领导指挥的效能。在当代领导工作中,应尽力采用。但这种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宜采用的,它要消耗领导者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任务紧迫时,尤其容易贻误战机。
7.示范式指挥方式
示范式指挥有两层含义:一是号令一出,领导者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前进,这是无声的命令,实际的指挥;二是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推广正确的做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典型引路,使其他组织成员学有榜样。
示范式指挥是领导者通过自身或部下的示范性行动来启迪、调动、激励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以提高指挥效能。它与说服式指挥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一个是用说服教育来达到目的,另一个是用活生生的示范行动来达到目的。
示范式指挥在领导实践中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指挥方式,它可以使被领导者直接学到应该怎样行动。由于示范式指挥,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采用的,所以,领导者要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采用这种指挥方式。
8.指令的下达必须准确到位
命令、指令是领导指挥的重要方式。然而,一项正确的指令,若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到位,领导者的指挥便会大打折扣。命令首先需要具备的相应要素,就是下达命令必须及时完整,准确到位。
领导工作中时有这样的情况,当一项工作进展不下去或执行不利的时候,常听到下属抱怨“领导没有说”或“领导没有说清楚”,甚至当工作出现失误时,常有下属会理直气壮地说:“是领导让我们这样做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的命令没有下达清楚。
因为,保证领导指令清楚而及时的下达并且准确到位,是确保领导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领导指挥高效的根本要求。
9.培养下属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命令
态度决定一切。领导者在下达指令后,要特别注意下属理解和执行指令的态度。既要给下属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又要有严格的监督与检查。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下属以积极的态度全面、准确地执行命令。
要想做好这一点,领导者在下命令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领导者应该积极地接受下属对命令提出的意见,及时反馈下属的疑问,并给予准确的答复。如果一个领导者在下命令时总轻视下属的意见,不能及时处理下属反馈上来的信息,最后很可能导致命令失效或执行不力。
(2)在下达命令之后,领导者不能不管不问,应及时督促他们行动。在行动中,要随时提醒他们工作的认真程度。如果一个领导者下达命令后便不管不问了,直到期限快到了才去了解命令的执行情况,这样一旦在过程中出现大问题,就没有纠正的时间,失败便成了必然的事。
(3)作为一个领导者在下命令时要抓住中心,重复重点,还可以要求自己的下属在接受命令时采取记笔记的形式,在发布完命令之后,还要鼓励下属积极发言,提意见,展开讨论。
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领导工作的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每个领导者的客观要求。在这个不断变革和创新的时代中,作为领导者,就应具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笃行创新的实践。当然,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没有在求知学习中汲取丰富的智慧,举一反三,就不可能有领导者工作创新的智力资本;没有在思考问题时的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有领导者独到的创新思维;而没有在工作方法上的破旧立新,大胆实施,敢于求变,更不可能有领导者高超的水平发挥和艺术表现。一个创新的领导者是时代最需要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