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是领导活动的生命力
创新能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慧的统一与综合。
领导创新能力,一般是指领导者在工作中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提出新见解,发明新办法,克服常人或前人克服不了的困难,解决常人或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实现领导工作的新突破。
创新能力能够促使领导者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做出新成果,是领导者智力开发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领导者诸多能力的核心部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能够激励他人实现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或者单靠自己无法完成的非凡成就。有无创新能力是衡量、检验领导者是优秀还是平庸的重要标志。在日本,那种遇事就去问上级,对上级唯唯诺诺的人,是最没有出息、最无能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组织需要创造型的领导者,才能成大事、立大业。很多事实证明,一个地方工作干得如何,与那个地方的领导者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改革需要创造,当代中国最紧缺的资源是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领导人才。
2.创新是领导者应有的特质
有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在个人气质、动机、情绪、习惯、态度、观念以及才能诸方面,具有一系列特质,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和好奇。有创新能力的领导者兴趣总是十分广泛,对任何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理。
(2)敏感。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都十分敏感,能从平凡的事例中找出问题的关键。
(3)变通性。思维十分活跃,善于举一反三,也善于提出一些怪异的想法。
(4)自信。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敢于提出自己的创意,有良好的直觉,而且屡获成功更使他们相信这种直觉。
(5)耐力。具有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
(6)丰富的想象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会促使其产生许多合理的联想,有利于揭开其创造的序幕。
(7)勇气与胆略。有创造性思维的领导者常常有胆识,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3.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传播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慧产业为支柱。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知识经济对领导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领导者首先要增强自己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领导者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领导意识:
(1)领导者需要创新“现代意识管理”。无论党政机关,还是现代企业组织,都已经开始实施“现代意识管理工程”,领导者一方面要对组织成员进行现代意识和现代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现代意识型”人才的开发和运用。
(2)领导者需要创新知识化的“智力资本管理”。无论党政机关,还是现代企业都在进行大规模智力投资,不断加强对干部和员工的培训,扩充知识提高技能。
(3)领导者需要多种管理机制的创新。创新网络化的“模块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开发管理”、创新“人才激励管理”。
这些领导与管理方式的创新,是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前所未有的新概念。
4.更新观念是领导者创新的前提
领导创新会受到现有的传统思想意识的局限和阻碍,因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任何创新都需要克服来自思想意识方面的阻力。领导者如果没有观念的转变,思想的解放,就不能打破旧的思维定势,一切创新也都无从谈起。
人们的思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思想认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滞后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创新是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前提。有些领导者步子迈不开的根子就在思想认识上;有些领导工作发展滞后,首先是因为思想观念滞后。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破除思想障碍,以观念创新为前提,进行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
5.无私无畏是领导者创新的品格
领导创新,是指要探索一条前人未走过的路,这是一个破旧立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很大的阻力,具有相当大的风险性,也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因此,领导者在创新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敏锐、敢为天下先的拼搏进取精神。而且要有求索真理的理论勇气、政治勇气和实践勇气,有无私无畏、奋然为之的高尚思想境界和宽广胸怀。
领导者,只有真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并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通过自己坚强的党性与崇高的人格有机统一起来,才会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强烈使命感勇于创新、敢担风险,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使各项事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6.学习是领导者创新的智慧源泉
创新对领导者的知识结构和全面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需要领导者不仅要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坚实基础,懂得哲学、政治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还要懂得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法律、管理、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而所有这些知识,必须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才能获得。但是,如此之多的政治理论,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全掌握的。因此说,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终身学习是领导者创新的智慧源泉。
除了书本知识外,领导者更重要的是要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这是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过程中不断实现突破的。领导者只有坚持实践性原则,尊重实践,才能进行创新活动。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不仅领导决策要靠人民群众的热情投入和智慧去贯彻实施,而且在科学决策的形成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需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
7.领导者工作创新的原则
领导者在实施工作创新时,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原则:
(1)独立性原则。是指创新主体不拘泥于旧框框,不迷信权威,不屈从于压力,独立进行思考。这不是要求领导者把自己关起来,故意标新立异,而是要求领导者敢于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尊重客观事实。
(2)求异性原则。是指创新主体不能满足于常规和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而必须具有求异、求新的心理,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多动脑筋,“想别人之所未想,发别人之所未发,干别人之所未干”,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当然,这不是要求领导者出风头。
(3)跳跃性原则。是指在创新活动中,要善于省略次要步骤,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结论,或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时间跨度,抓住不同时期事物的相同处,从而以最快的思维速度去揭示未知。
(4)实践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创新活动时,必须参与实践,要在实践中检验创新活动的成果。这可以说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原则。
8.激活创新的“反应堆”
人人都有创新潜能,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取得创新的成果。要取得创新成果,关键在于要把自身的创新潜能这个“反应堆”激活起来。具体做法如下:
(1)保持合理的欲望。人有欲望,才有朝气,有热情;而且欲望越强烈,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也越强烈,才会积极主动为满足欲望而奋斗。
(2)专注于选定的目标。若要创新成功,必须要专注事先选定的目标。专注于某一目标,一个人的智慧、精力和注意力就能凝聚到一个点上,使思维维持一个良好的兴奋状态,创新的潜在因素就会被充分调动激活,所研究的问题就会越钻越深、越悟越透,创新的成果也就呼之欲出了。
(3)给自己适度的压力。人的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需要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得到激活,就像地壳内的岩浆,一旦使其喷出地表的压力卸除,就立即冷却下来,变成再也不能沸腾的岩石。对于有志于创新的领导者干部来说,压力可以激发他的进取心、事业心、求知欲,进而激起他的创新渴望和探索精神。
(4)寻求正确的刺激。刺激对激发和维护人的创新活力具有重要作用。领导者要用正常的心态接受外界的刺激,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要主动寻求正确的刺激,以磨炼意志,维持自强不息的创新活力。
9.独立思维,求新求异
创新就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求新求异的活动。求新求异,是创新的本质要求。地方党政干部要想有所创新,首先要弄清从哪里着手,这就要求用新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找出创新切入点,关键要做到以下两点:
(1)独立思维。这要求领导者在思维上要做到“独立自主”。用人们常说的几句话就是:不迷信权威,不拘泥于框框,不屈从于压力,“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不独立思维,人云亦云,就不能创新。但同时也要注意,独立思维不是孤立与自我封闭式的“冥思苦想”,而是甄别、借鉴前提下的创造性思考。
(2)求新求异。一个人要有求新求异的思维习惯,才能不局限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拘同于他人的思想观念,才能推陈出新,产生不同于一般人的独到“创见”,找出推动现状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入口”。求新求异不是“出风头”、“钻牛角尖”。任何“新”的东西、“异”的东西,都要合乎实际、合乎趋势、合乎规律。
10.梳理创见,形成创意
并不是所有的“创见”都能立即付诸创新的行动,有了“切入点”,还要把握好“结合点”。梳理创见要分两步来做:
(1)管理好“创见”,因为“创见”的零散和无序,会影响“结合点”的把握。加之一般的“创见”都具有即时性、瞬间性,往往突如其来,又稍纵即逝,如不加强管理,许多宝贵的“创见”就会白白丧失。为此要抓住灵感。灵感是最具创新性的复杂心理现象,是创造者在长期追索过程中因受外界刺激、诱发、暗示而突然闪现的思想火花,非常宝贵,要立即记录下来;要不放过偶然所得。
(2)寻求“结合点”。领导者的创新实践一定要注意寻求合理的“结合点”,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地方工作的一股强大的内在动力。首先,要与个人本职工作结合。因为领导者都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应该把创新与本职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尽责。其次,要与当地重点工作结合。每一个地方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会有一些影响全局、社会关注的重点工作,如果能在这些方面有所创新,将产生很好的社会效果。第三,要与解决地方发展“瓶颈”问题结合。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方之间差别很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各有不同,地方党政干部身在地方,就要立足本职,围绕破解制约地方发展的“瓶颈”多研究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创新对策。
11.跨越创新中的障碍
领导者在创新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重重障碍。这种障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创新者自身的障碍,如思维习惯、从众心理、精力分散、情绪低落、盲目自满、知识贫乏、懒于思考、心胸褊狭、顾虑重重、信心不足等;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障碍,如工作任务太重、领导不支持、同事拆台、经费不足、条件太差、他人误解、家庭矛盾、社会上的冷嘲热讽、组织上缺乏理解等。领导者若要跨越这些障碍,就要有信心,要有勇气,要有毅力,要有策略,不能只靠自身的努力,还要想方设法获得单位、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为创新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同时,创新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当创新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创新的“质”变。这之间最难把握的是质量转化的“临界点”,这是创新中最困难的时刻。其实,这时候距离创新成功只差一层薄薄的“窗纸”,只要稍一用劲就可捅破“窗纸”看到成功。领导者在创新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树立决不放弃的精神,咬紧牙关再加一把劲,越过障碍的“反应堆”,促成创新由“量”向“质”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