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技术进行决策,也就是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和创造性的决策。科学决策有广义、中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地说,科学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作出最后抉择前后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其中包括搜集信息进行预测,在正确预测的基础上的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对多种方案进行选择、拍板,最后根据拍板确定的方案进行规划,以及对方案进行追踪反馈等。它既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对客观规律及相应条件有所认识,并在掌握其前提下与主观意志参与下所进行的一种认识活动。狭义的科学决策是指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和对多种方案进行抉择。狭义的决策是在几种方案中作出抉择,即“拍板定案”。
2.科学决策的特征
科学决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它围绕着一定的目标或任务展开,是为实现一定的远大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
(2)决策方案必须是能够付诸实施的,不能实施的决策方案是无用的,不准备实施的决策方案也是多余的。
(3)决策必须是在确定的条件下,寻求优化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优途径。不追求优化,决策就失去了意义。
(4)决策必须是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的选择。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选择,也就无所谓决策。
3.科学决策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科学决策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依据决策目标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与确定全局的发展方向和长远规划有重大关联的决策。战术决策考虑的时间较短,内容具体,战术决策要符合战略决策的要求。
(2)依据决策部门所处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低层决策。愈是高层次决策,涉及面愈广、影响愈大,愈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愈是低层次的决策,愈是涉及更多的日常事务,因而愈有技术性、短期性、流动性。
(3)依据决策有无先例可循,可以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常规性决策是指在规范中经常出现的、重复出现的决策。这类决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非常规性决策是指没有先例的,或是解决一个全新的问题,或是用新的方式处理老问题。这类决策需要分析各种情况,做出新的判断,比较难以做出。
(4)依据决策目标达到的程度,可以分为最优决策和满意决策。最优决策是追求理想条件下的最优目标的决策。最优目标往往难以实现,甚至要付出重大的代价。满意决策是在现实条件下有把握实现决策目标的决策。
(5)依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指只有一个目标,多目标决策指同时有几个目标。
4.科学决策的程序
科学决策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的第一步,也是决策中关键的一步。有了目标,决策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制定达到目标的各种方案才会成为可能。否则,科学决策就无从谈起。因此领导者要在广泛吸收群众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主客观条件确定决策目标。
(2)拟订方案。即拟订达到目标方案。拟订方案是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是规定怎么做的过程。要实现一个目标,一般说来可能有多种方法和途径。这其中,必然有一个总体比较最优的方案,决策者就要把这个最优方案找出来。
(3)审定方案。审定方案是对方案的综合评价和优选。在提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中,决策者在咨询参谋人员的参与下,根据计算、模拟、试点等获得的数据,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才能,从总体上权衡利弊,进行综合评价。至此,制定过程就算基本完成。
5.科学决策的务实性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事领导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原则。科学决策的务实性,体现在决策者实事求是地得来现实信息之后,必须立足于实际,为解决现实问题而着手决策工作。这就是说,决策是围绕现实问题、现实需要而展开的,坚持务实就必须运用各种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实际需要。决策过程中如果脱离了所处环境、所在基础和现实条件而去确立超越现实可能的目标,搞一些超越现实运作能力和承受能力的项目,那么就会脱离实际。这也无法用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可能造成决策的失真、失实、失误。
6.科学决策的灵活性
领导决策事关重大,如果没有原则性作保障必定会出现严重问题。然而,由于决策者所处理的问题以及所依托的领导环境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因而,领导主体在决策时不能因循守旧,僵化、绝对地看待事物,进行决策。只有破除迷信,灵活应变,才能在变化中捕捉机遇,才能在决策中找到有利的位置和角度,从容地采取措施,逐步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决策中要解放思想,讲究灵活,防止刻板、保守和简单化。也就是说,领导决策不仅要有原则性,而且要有灵活性。
7.科学决策的创造性
现代领导工作的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必须以创造性为主要行为特征,所以整个领导工作必须是充满创造性的。作为领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决策就要以创造性为最起码的准则。科学决策既要求严谨缜密,又要求勇于突破;既要求一丝不苟,又要求大胆创新。科学政策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要有创新的思维,要有前瞻的意识,要有非常规的设想,要有开拓性的部署和计划安排。因此创造性对于决策、对于整个领导工作来说,都是非常必需的实质性要求。这要求领导者在决策中必须摆脱各种落后观念和习惯势力以及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开拓和创新。
8.领导决策需要纵观全局
在决策的过程中,领导者要纵观全局,协调一致依据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战略计划,使本组织的战略决策目标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与国家的战略目标相联系。
无论是政府组织对某一地区的战略决策,还是企业组织对某一企业的战略决策,都必须使决策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战略决策时,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社会远期和近期的发展规划,考虑本地区和本组织的活动在国家总体战略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并且顺应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变化。为此,决策者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重点、发展步骤以及各种限制因素,从而使本地区、本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国民经济互相协调地发展。
9.领导决策需要着眼未来
领导者在作战略决策时要不拘泥于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要深谋远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决策通常可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利用现有的条件,在现有的水平上逐步发展;另一种是从长计议,以不断创造新的条件来开辟新的道路。一个精明的领导者在作战略决策时必须优先考虑后一种选择。例如,目前世界搪瓷制品已经行销几十年,虽然降低成本,增加花色后还会扩大市场,但由于国际市场上出现了能取代它的新产品——精铝制品,因此,一个搪瓷厂厂长假若要作战略决策的话,可以考虑不再以原有的搪瓷工艺为出发点,过多地去考虑它的花色、品种,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精铝制品上。这就说明,企业领导者不能仅仅满足于企业能够生存下来,更重要的是要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便是一个企业之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所在。
10.领导决策需要审时度势
领导者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深入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对变化了的时间、地点、势态作敏锐、深入的具体分析,抓住新出现的有利于本地区,本组织发展的时机,作出果断决策。领导在决策中审时度势,强调的是三点:一是对变化了的情况作具体分析;二是抓住新出现的有利时机;三是果断、及时地作出决策。
决策的审时度势强调决策中要以变应变,随机决策。做好审时度势,往往能使决策者出奇制胜。只要领导者对变化了的形势审视得准确,及时抓住时机,决断真正做到“当机”、“及时”,那么,就一定能够取得决策上的成功。
11.领导决策需要量力而行
领导者在作决策时,需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力、财力、物力,量力而行,不制定过高的决策目标、不选择不切实际的决策方案。
量力而行的决策原则,要求领导者在作决策时,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只强调需要,不考虑可能,或只强调有利因素和成功机会,不考虑不利因素和失败风险,更不能脑子发热,以理想代替现实,不顾客观环境和条件,制定高标准、高指标的决策方案。因此,需要对决策方案做可行性论证。一个决策方案的草案制定出来后,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会诊”,看其是否能够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分析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哪些方面(人、财、物)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是否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能够具备的。其次,要考虑这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工作变动,领导人员的工作变动等。分析这些客观情况的变化对方案实施所带来的制约作用或影响。最后,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能够做一些小范围的或局部的试验,以便取得经验。
12.领导决策需要刻意创新
倡导领导者决策要讲究立足现实、量力而行,但同时又要倡导刻意创新。从表面上看,这两者是矛盾的,然而,从实质上看,它们是对立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
创新要根据需要、根据条件,不能哗众取宠,故意标新立异。领导者要想很好地在决策中刻意创新、适度冒险的决策艺术,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领导者要有批判精神。领导者要对事物始终保持一种批判态度,不相信有任何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或绝对完善的模式和经验,不拘于成见,不盲从权威,不把任何一种结论和方法绝对化,能够从多方面看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此外,领导者还要学会超常规思考,创造性决策往往是由于一个人提出一个似乎不合逻辑的新主意而取得成功的,这样的新主意就是超常规思考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常常脱离人们习惯的思维轨道,打破一般的逻辑程序,因而会不同凡响,出奇制胜。
第二,领导者要能够化险为夷。领导者在敢于冒险的同时,还要善于精心运筹,刻意避免危险结果的发生。运用各种主客观条件,尽量化险为夷,实际上就是指未知因素的不确定性。要减少决策的风险性,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试点实验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利用已有的历史资料,加上决策者可靠的分析与判断,把一些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转化为可以把握的确定因素,从而将风险性决策转化为一定程度上的确定性决策。
13.领导决策需要适度冒险
领导者决策着眼于未来,而未来总有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就给人们的决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风险。但是,人们在这种情况面前并非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在对事物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特别是发挥科学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以争取对客观事物的驾驭。
领导者在决策中如果不敢冒适度风险,总是因循守旧,安于现状,那么,在事业上就很难有大的成就。因为,守旧的认识不了解新生事物,从而会丧失胜利的机会;害怕风险就必定逃避矛盾,也就不可能有进步和成功。
敢冒适度的风险,就要求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不能要求“完善”和“尽美”的决策条件。如果一味追求“完善”和“尽美”,就会坐失良机。从一定意义上讲,风险和利益的大小,往往是成正比的。风险大,成功所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大,不敢冒一点风险的决策,绝不能算为高明的、卓有成效的决策。
14.领导决策需要机动灵活
所谓机动灵活,是指要不断地适应变化的情况,随时随地根据情况变化的势态,主动、灵活地进行决策。
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变化,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组织与社会环境又总是处于互动之中,而同时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要作用于组织,对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领导的决策需要考虑这种变化,要因时而动,因地而变,机动灵活,做到随机决策。
机动灵活的决策艺术,主要适用于战术性的决策或短时期的决策。因为战略决策或长期决策的弹性比较大,目标也不十分具体,并且已经考虑了未来情况的变化。只有战术性的短期性的决策,目标比较具体,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原来的决策目标就难以实现,从而需要重新决策。因此,这一决策艺术主要适用于经济组织的决策,尤其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时的战术决策。要知道,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客观环境的适应。领导决策只有在掌握客观环境变化规律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才能真正实现决策的目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