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6900000047

第47章 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4)

“反特权”的思想引发出了对权力甚至国家的种种思考,尤其是1968年以后,构成了民间思想团体的重点思考领域。比如,在一份署名“曹思欣”(即“新思潮”三个字的倒置谐音)的大字报《应当表明的观点》中,作者大段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强调了“国家不过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得不继承下来的一个祸害”(恩格斯)、“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凌驾于社会之上并日益与社会脱离的力量。因此无产阶级不仅要夺取国家政权,而且非消灭体现这种脱离的国家政权机构不可”(列宁)等等之后,则强调了群众监督国家政权的重要性,并认为:“十七年的国家机关,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置身于革命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使无产阶级的最主要最危险的阶级敌人长期隐蔽于无产阶级的政权机构中”,因此,即使“革命委员会”这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诞生的新生事物”,也是由“旧形式脱胎而来,它不免带有旧的残余”,更重要的是,“革命委员会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90%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所以,“直接代表群众的三代会,首先是工代会,有责任监督革委会”,而在作者的另一篇文章《关于工代会监督革委会的口号报》中,则进一步明确提出:“我们不仅要打倒走资派,而且要消除产生走资派的条件。不断改革国家机构,并逐步从组织上保证群众的监督,使国家机构密切联系群众,是当前反修防修的重要措施”●283◆。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一权力监督的提法,正是《鞍钢宪法》的一种思想逻辑的延续。如果说,《鞍钢宪法》强调了“党委”对权力(一长制)的监督的合法性,那么,在这些文章中,则进而强调了群众对政党监督的合法性。因此,对权力的思考,开始延伸到政党-国家的层面。

曹思欣的这些思考,在当时并非个别的观点,而是弥漫于整个的“新思潮”之中,杨曦光的《中国向何出去?》被视之为这一“新思潮”的代表性作品,并非偶然。正是在这篇文章中,杨曦光不仅批评“十七年来在中国形成的‘官僚主义’者阶级”,而且认为“革命委员会”只是“由资产阶级篡权的假‘公社’”,“三结合的提出,等于把一月革命中倒台的官僚们又重新扶起来,而三结合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军队和地方官僚起主导作用的资产阶级篡权的政权形式”,只是“对个别人的罢官,而不是对特权阶层的推翻,不是砸烂旧的国家机器”,甚至极端性的提出:“革命人民自己组织的武装力量……靠武装夺取政权,靠革命国内战争”,等等。

将“新思潮”简单地解释为一种无政府主义理论,并不确切。相反,支持这一所谓“新思潮”的,恰恰是巴黎公社式的民主,而他们对1967年建立的“革命委员会”的批判,也正因为它违背了公社原则,所以要重建“中华人民公社”――巴黎公社式的新的民主政体。

1926年,毛泽东发表《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在文章中,毛泽东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有纪律的党作指挥;二是对敌人太妥协太仁慈●284◆。在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列宁主义的影响。但是,以1966年3月中国纪念巴黎公社起义95周年活动为标志,则更强调公社的选举制度(比如人民有权选举、监督、罢免官员的原则)、群众自发的革命首创精神(比如“自己解放自己”)等等,而在1966年8月8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中则明确指出:“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的成员和文化革命代表大会的产生,要像巴黎公社那样,必须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度……当选的文化革命小组、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代表大会的代表,可以由群众随时提出批评,如果不称职,经过群众讨论,可以改选、撤换”。显然,无论是“十六条”,还是“新思潮”,“巴黎公社”都是一个被共享的理念。问题正在于,为什么这一“公社”理念并没有被运动的发起者贯彻下去,尤其是在“革命委员会”的制度设计上――这正是“新思潮”认为“文革”的领导者背叛了“文革”的原因之一。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只能留待“文革史”的专业研究。但是,简略地说,“公社理念”的逐步倒退,暴露了毛泽东个人的理论设想和政治实践之间的悖论乃至分裂。这一悖论和分裂经典地体现在1967年上海的“一月风暴”的的过程之中。当“上海人民公社”成立之后,迅速引起高层的震荡,理由之一这涉及到“国家体制”问题。一位研究者指出:迫于政治局多数成员的反对压力,考虑到国家体制改变的问题很复杂,因此还是叫革命委员会好一些。这个“革命委员会”实行“三结合”的原则,即革命群众、革命干部和革命军人。并且重新采用了任命制,而不是基于普选制的巴黎公社式的政治设想●285◆。显然,“国家体制”在这里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但问题远不是如此简单,比如说它还涉及到国家如何治理,包括科层化的治理模式。同时,更重要的或许还在于,这一“巴黎公社”的原则的引进,可能意味着对列宁主义的一个挑战。即反对把个人的权力让渡给政党,而要求人民的直接选举和自己解放自己(革命的首创精神)。因此,1968年以后,“新思潮”就必然会遭遇被严厉取缔的命运。

显然,在“文革”中间,克服社会主义危机的资源逐渐转移到巴黎公社的组织模式和政治设想,但是,它的实践的可能性仍然是非常可疑的,而其极端化的民主倾向,包括对专业化的彻底否定,不仅难以克服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同时在国家内部也面临制度上的重重障碍。但是,它所明确提出的“反官僚、反特权”的思想,包括权力监督等等的制度设想,却就此被延续到1980年代。在这一意义上,“文革”未必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具备任何的“理论”含量。当一个时代提出的某些理论,成为另一个时代的普遍思想,我们就很难说这一“革命”没有任何“理论”含量,这种说法是轻薄的,起码,显得轻率。

更值得注意的,可能是1974年出现的李一哲的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写作者继承了“新思潮”的“反特权、反官僚”的思想,另一方面则首次提出了“民主与法制”的概念,这一概念要求取消言论罪,用法律保护工人、农民的物质利益,强调要反封建、反礼治、反人治――这三点实际上构成了1980年代的思想。而“文革”的意义则被概括为:“锻炼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革命民主精神”、“上了宪法的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以及未上宪法的串联自由都在这场大革命中真正实行起来”,等等。李一哲的大字报的理论资源显得相对庞杂,既保留了巴黎公社式的民主理念,又吸收了法制思想。我们很难说在李一哲的大字报中表现出了一种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但是,它和1967-1968年间的“新思潮”的确有了很大的思想差异。

如果说,1967-1968年间的“新思潮”的理论资源主要来自于巴黎公社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巴黎公社的思想阐述,那么,李一哲的大字报则更多地转向了社会主义的外部资源。尽管我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李一哲的理论背景,但这一转折的轨迹仍然相对清晰。我之所以提及这一点,乃在于试图说明,1980年代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时代,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这一危机的思想和实践的结果,这一结果既昭示了克服危机的社会努力,同时也暗示着在固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寻找克服危机的资源的困难。它一方面表明了社会自我更新的强大的生命力量,同时,在种种甚至是偶然的历史机遇中,一旦这一寻找资源的努力转向西方,它本身又暗示着一种新的更大的危机的产生。

三,1980年代的知识转型

详细讨论1980年代并不是我在这里的主要工作,那是我另外一个研究设想。

但是,1980年代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叙述领域,这一叙述领域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我们不了解前30年的复杂演变,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1980年代,同样,如果我们不了解1980年代,那么,我们同样不可能了解前30年以及后30年的历史运动的多重的逻辑缠绕。因此,在当代中国60年的历史中,所谓1980年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年代,它预示了中国将逐渐地重新进入“世界体系”,而1980年代的结束,也宣告了二十世纪的终结,而用某些理论家的术语来说,也即所谓的“告别革命”。

在多重的叙述视野中,1980年代又相对地显得含混甚至庞杂,然而,这一含混乃至庞杂的叙述,却可能揭示出1980年代的丰富性。但是,我在此却想强调,同样重要的,可能是对1980年代的时间处理。这一时间处理既在1980年代内部――比如说,如何解释所谓“前三年”(1976-1979)的重要性――也在这一时间的外部,即如何讨论1980年代的历史关联。

同类推荐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

    《班主任应对班级偶发事件的技巧》这本书。书中列举的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无不充满智慧,充满心与心的交流。书中的一幕幕校园闹剧,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书中老师的“斗智斗勇”,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由衷叹服。不.禁感慨教育真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问!
  •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警察素质与警察意识

    本书把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公安人才培养研究结合起来,探索了公安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为人民警察意识的培养和人民警察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无良王爷和腹黑教主

    无良王爷和腹黑教主

    她,生来就是高贵的血统,女扮男装作为赤月教圣子;他,贵为王爷实则是大燕王朝真正的掌权者……百年来的宿仇,神机子的预言,江湖宫廷的斗争,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 影月天魂S

    影月天魂S

    他们加入曾经的最强公会——影月天魂S到后来成为同生共死的伙伴。她以为他永远不会瞒着她、骗她。然而他……
  • 叩心问路

    叩心问路

    一群少年怀揣懵懂心智,感知悲喜、起落、挣扎,在眼花瞭乱中寻觅,在跌跌撞撞中站定,朝向各自不同的人生路走去,前路仍有迷茫,少年心已初定。
  • 感受的快乐

    感受的快乐

    生活变得怪异了,人们该怎样认识现实和把持自己的心境?怎样感受快乐的真谛?这里面有相当多的篇幅能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快乐,无论是“花心"是什么心?多大算老?你快乐吗?还是作家,你为什么不自杀?爱情欺负什么人?城里人吃什么?……都能给您带来些许愉悦!
  • 星球战争

    星球战争

    战争,是智慧生命之间解决一切矛盾的最终方式。那一年,人类文明还未曾探索那浩瀚星空,战争灾难就骤然降临!-------------------------------不管是可控核聚变还是正反物质湮灭。不管是星际战舰还是太空堡垒。不管是曲率驱动超光速还是空间跃迁折叠门。不管是量子纠缠还是基因序列。陈墨坚信,科技可以改变一切,当科学发展到极致,我们就可以随意的扭曲空间,操纵时间,创造宇宙,那时,我族亦为神族!公布一个本书的书友群:261347234
  • 末世逍遥游

    末世逍遥游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瞬间吞并东北一带。随后,一个臭名昭著的部队——七三一部队诞生了。自成立以来,数以万计的中国人民被活生生的当做试验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大量病毒细菌投入到中国战场,惨绝人寰,生灵涂炭的细菌战,开始了!随着日本投降,七三一部队,也走到了它的末路,尘封在历史遗存里,等待着下次的开启。。。。。。
  •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已经有一个平民女友的卓起轩为了应付家人的催婚来了个缓兵之计找到了家世衰落的秦简假扮女友女友是一朵好单纯毫不做作的莲花(真,请不要怀疑)秦简只好扮演一个妖艳贱货扰乱民心然而……
  • 林小凡之浴火重生

    林小凡之浴火重生

    不甘于平凡,可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每天浑浑噩噩的,想要重新振作的林小凡,却少了几分勇气,那么,接下来的他会怎么做?继续平凡下去或是奋起一搏?
  • 悲伤无处不在

    悲伤无处不在

    一个父母离异的少女,在青春的洪流中,跌倒爬起,哭过,笑过,绝望过,被误解被排挤,种种悲伤逆流在心中,随着血脉流淌至身体各个角落,悲伤无处不在……
  • 绝世名伶:倾世王妃美娇娘

    绝世名伶:倾世王妃美娇娘

    二十一世纪金马影后穿越成青楼花魁?瓦塔?裴凝薇觉得落差太大伤不起啊!不过还好,还是顶着个卖艺不卖身的名头哒!可是,在那个人出现后,她拥有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倾世爱恋。”我爱你。“”我也是。“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爱上你,是我犯的最美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