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宗成皇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
慕容皝(huàng)遣长史勃海王济等来告丧。
八月,赵主弘以中山王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以魏郡等十三郡为国,总摄百揆。虎赦其境内,立妻郑氏为魏王后;子邃为魏太子,加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次子宣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封河间王;韬为前锋将军、司隶校尉,封乐安王;遵封齐王,鉴封代王,苞封乐平王;徙平原王斌为章武王。勒文武旧臣,皆补散任;虎之府寮亲党,悉署台省要职。
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死在石勒之前,大佬级人物历来有扎堆死的现象。五胡乱华是轮着来的,不是扎堆来的,鲜卑在此之前一直向晋室称臣,他们希望和晋室结盟,一起面对共同的挑战。利益是政治集团之间最好的黏合剂。东晋政权武打不行也就算了,“上攻伐谋”也不行,他们端着天朝的奇怪心态,在给慕容廆什么名爵这个问题上讨论了半天,上国天朝讲究面子,结果黏合剂经常不好使。
石虎不管老叔或老大哥石勒怎么瞧不起曹操、司马懿,还是决定近学司马懿,远学曹孟德,更远的霍光、周公就免谈了。石虎像心目中的榜样一样,也来个过渡期,先让政治死囚石弘封自己为丞相、魏王、大单于,加九锡,也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魏国”,这就等于高管在老板的公司里成立一个单独核算的项目,最后把老板彻底架空然后甩掉。前些日子国美的黄光裕和陈晓的对决,在很多人看来,陈晓也有这个嫌疑,他倒不是欺负孤儿寡妇,只是欺负黄光裕困在监牢里。
稀释大股东股份把家族产业变成真正的“全民所有”,这有进步的一面,我以为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但是过程要公开透明,也“宜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高管利用大股东资金困难,甚至将股权抵押给其他机构的机会,利用掌握公司经营权和核心机密的有利条件,引进其他投资者,平衡小股东,最后将股东们逐步全部细碎化,这样一个只有少量股份的总经理就成功实现了卫星上天红旗落地。从公司价值和其他股东权益来说,这样做也许不能算错,但是,如果持诛心之论,当事人的动机是有问题的,且在法律不完善、道德丢一边的转型期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几乎避免不了暗箱操作。这种事其实很常见,有很多人自我MBO相当成功,这还不包括大量炒掉“国家”这个大股东的国有企业的领导。
“忠”是硬道理,可惜自古传下来的这个道理糟粕太多,含金量比较低,和现代社会的“委托信任”不能直接对接。如果社会只奖赏成功者,放弃对成功手段的追究,就会变成“成功是硬道理”。其实这个道理在中国也一直盛行,那就是“成王败寇”。正是这两个硬道理交互作用,所以中国人一边叫喊世风日下、感叹人心不古,一边相信逆取顺守、原谅不择手段。在这两个由歪斜不正的“上梁”倡导输出的硬道理下,要建设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肯定是缘木求鱼。要向世界输出价值观,不仅是痴人说梦,更是贻笑天下。
还是把焦点聚到石勒和石虎身上。石勒年轻的时候和石虎很像,都很骁勇,都是唯武力是崇,但是石勒后来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在张宾等汉族儒生的影响下,渐渐有了建立中原帝国的梦想,鼓励农桑,提倡经学,刷新律令,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但是他得益于儒家文化,也受害于儒家的文化,他自己文化了,可是没有把小兄弟石虎给文化了,这哥们儿还是武化分子、恐怖分子。石勒宅心一丝仁厚,没有把人性缺省值设为最坏,结果被身边的赫鲁晓夫洗白了。
吕思勉先生在谈到“儒将”时说:“历代丧乱之时,阴受儒将之赐而不自者有二,一在汉魏之间,一则胜清咸、同之际。”就是说武夫有文化,或者文化人转行做武夫,因为受到儒家纲常名教的浸润影响,野心再大也得收藏起来,曹操说如果不是他阿瞒在,称王称帝者不知几何,这也有点太夸大自己的作用了。其实在刘邦、刘彻以及刘秀的深谋远虑之下,汉代的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可观,汉末朝廷弱势,皇帝弱势,包括如董卓、曹操者,皇帝梦都是一忍再忍。司马氏面对的是“得国不正”的曹魏,不是煌煌三四百年的刘汉,那也是忍耐到第三代才行“禅让”。至于清代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更是把忠做到了自觉自愿,全心全意为孤儿寡妇服务,哪里敢有欺负的念头,当然这个寡妇也不寻常。
石勒没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文化建设,改造羯胡的蛮力习惯,没有足够的残忍剪除功勋,所以被洗白是必需的。后来的朱元璋是绝对汲取了他的教训,又搞文化,又搞运动,就这样都挂一漏万。维护江山政权稳定,消除乱臣贼子,既是大工程,也是大学问。
石勒的老婆刘皇后策动王室成员石堪反击石虎,虽然没有成功,总算是没有束手待毙。由于没有更多的史料,我们无法得知石勒父子还有哪些力量可以平衡和制约石虎。权力需要制约,野心也需要制约,如果不能亲手掌控终结性的暴力力量,就得有其他力量平衡。石勒集团最后形成了两个核心,正副两个统帅,从技术层面讲,这是绝对不可以的。皇帝一人在上,众臣匍匐在下,这才有利于团结稳定。专制必须独裁,不存在哥儿俩好,更不存在集体领导,这是专制的内在要求,违反了就要出问题。
没有终极暴力威胁,没有软性思想控制,人人都想做皇帝,连阿Q都想在秀才娘子的宁式床上滚一下。
晋室昏君辈出,自相残杀以祸天下,且屡有不臣为逆,然王敦、苏峻终不敢杀皇帝者,国祚在风雨飘摇中能延续百年者,亦拜儒家文化之赐,父子君臣忠孝节义,抓好五个一工程,乱臣贼子惧,不惧起码也得忍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