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400000037

第37章 “第二代”中国学人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关系(1)

这里所云“第二代”学人,是指“文革”结束以后的二十年间,活跃在文化学术界的人物。“文革”结束时,他们大约四十岁上下,正当盛年,迅速从极“左”思潮的桎梏中挣脱出来,逐步接续了民国时期的学术命题和传统。史密斯《中国人气质》对于中国国民精神生活的描述与批评,乃至于整个国民性批判问题,都是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学术命题。这一代学人主要借助复活民国时期的学术命题,来反对并超越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思想控制。三十多年过去,现在他们一般在七十岁以上。

这一代学人关注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有其特殊的构成。“第一代”关注《中国人气质》的学人中,其学术背景的构成特别复杂。鲁迅是以文学救世的,许寿裳是以教育立身的,潘光旦是生物学家,李景汉是社会学家。他们的共同目的是通过启蒙运动和教育运动来改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而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正好是对中国的精神世界发表批评意见的。虽然这些中国学人与史密斯的目的完全不一样,鲁迅、潘光旦等学人企图用现代文明来改造中国国民性,使得中国能够早日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史密斯则企图用基督教改造中国国民的灵魂,让偌大的中国成为西方文明世界的附庸。但是他们在认真达成对于中国国民性的准确认识上,是颇为一致的。所以,中国学人对于史密斯的相关描述及其视角予以高度重视。

“第二代”学人的思想文化背景极为单纯,他们清一色是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而且都是通过研究和谈论鲁迅思想及其作品,才涉及史密斯《中国人气质》

的。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未必认真研究过《中国人气质》这本书,事实上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不要求他们非得研究这本着作不可。他们一般都是顺着鲁迅的文义,认可史密斯《中国人气质》对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批评具有可供参考的价值,同时也比较客观地指出,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影响。比如钱理群先生在讲课中指出:“一直到鲁迅去世之前,1936年,他在一篇《立此存照之三》的文章里面,再一次提出希望有人翻译一本美国人的着作。美国人叫史密斯,他写过一本书,叫《中国人气质》,是他作为美国人对中国国民性的观察和一种看法。这本书是世纪初在日本出版的,对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产生过影响,鲁迅一直念念不忘,临死之前还提出,希望更多人看到这本书,看了之后再来自省,自己分析,弄明白哪些地方说得对,然后来进行变革与挣扎。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要自己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才是真正的中国人。”(钱理群《说食人》)这种表述在“第二代”学人中颇具代表性。

这一代学者中认真谈论过《中国人气质》的有孙玉石、林非、唐弢、陈漱渝、张梦阳等。此外,还有许多学人在相关场合也偶尔提及《中国人气质》一书。唐弢、张梦阳对于鲁迅的创作与《中国人气质》具有特别清楚的分析,前文已有介绍。若干年之后,当鲁迅与《中国人气质》的关系受到一些人非议的时候,有许多学人站起来为鲁迅辩护。以下引述两位学者的意见。

为鲁迅与《中国人气质》的关系辩护

20世纪80年代是继承五四精英群体的遗志、继续鼓吹“全盘西化”的时代,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往往是对于中国的批评最为激烈、对于西方的赞颂最为不遗余力的人物。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中,强调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跟一位西方文化人的思想和着作具有内在的关联,对于鲁迅来说那是极为光荣的。可是,20世纪90年代以降,中国的文化语境逐渐产生某种微妙的变化。随着后现代学说的输入,我们终于知道与殖民史纠缠在一起的西方现代化历程,以及在此历程中所逐步凝成的所谓现代性,可反思、可批评之处甚多。

中国知识分子一旦从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中清醒过来,迅速重新拥有了一部原先可以遗忘的殖民史。当我们站在这部殖民史上来重新打量世界,打量中华民族求独立求解放的百年历程,我们对于西方殖民主义者及其所推销的一切学说,渐渐产生了某种警惕,甚至出现了某种反思的冲动。

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所谓后现代语境中,史密斯及其《中国人气质》的客观性,以及其人其书的道义形象,受到了中国读者的质疑甚至挑战。这就自然涉及对鲁迅的评价问题。如果鲁迅进行国民性批判的思想资源竟然有一部分来自这么一个具有极为复杂的殖民主义背景的洋人,那么,那个滋养了几代人的国民性批判问题,其在道义上的合法性和在学术上的合理性,就难免受到新一代国民的审视和反思。如果新一代中国国民经过严密的审视和严肃的反思,最后对于国民性批判的人文价值有所否定,那么,鲁迅的文化形象和道德地位也就顺理成章地面临挑战。

这在中国学术界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有时候它甚至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形态问题。所以,围绕这个问题的争论肯定不可避免。

在这个比较散漫的争论之中,对鲁迅提出批评的作者,都是本章所谓“第三代”

学人,坚决为鲁迅辩护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本文所谓“第二代”学人。

下面引述两段“第二代”学人为鲁迅辩护的文字。

陈漱渝先生是一位主要致力于鲁迅研究的学者,他所供职的机构(鲁迅博物馆)也决定了他必须及时回应那些对于鲁迅形象做出不稳定评价的言论。陈漱渝可能是在各种场合、各种文章中对于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做出最多辩护的学者。陈漱渝指出: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形成过程中,曾经受到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A.H.Smith,1845-1932年)《中国人气质》(犆犺犻状犲狊犲犆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一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该书日文译者涩江保的影响,这是毫无疑义的。此外,还受到了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等更加明显、更加直接的影响。可见,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有着更为深广的中外文化渊源,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从根本上说,所反映的是当时先进中国人拯救民族危机的迫切愿望。此外,鲁迅对待史密斯的着作始终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他一方面指出《中国人的气质》一书“错误亦多”(1933年10月27日致陶亢德信),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人“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是中国人”(《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三)》)。可见,鲁迅选择国民性批判的文化视角,并不是糊里糊涂套用和延续西方人的东方观,而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表现出鲁迅直面人生的勇气,对人性的忠诚,以及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准确感受。

“鲁迅选择国民性批判的文化视角,并不是糊里糊涂套用和延续西方人的东方观,而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表现出鲁迅直面人生的勇气,对人性的忠诚,以及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准确感受。”陈漱渝的这些理解,对于维护鲁迅国民性批判学说在道义上的合法性和在学术上的合理性,颇具说服力。

另一位现代文学专家林非先生指出:

有人认为鲁迅对于国民性的批判,是捡了西方传教士的牙慧,还指责那是一种霸权主义的话语。鲁迅于青年时代确曾受过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影响,被其揭示自己民族的种种精神弊病所震动,逝世前不久还希望有人译出此书,“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的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是中国人”(《“立此存照”(三)》)。此书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确有掩饰与美化之处,鲁迅既指出此书“虽然错误亦多”(1933年10月27日致陶亢德信),又以直面真实和自强不息的气概,坚决地要对其所揭示的问题进行变革,这就表明了哪怕是具有敌意的人道出我们确实存在的缺点,也绝不应该文过饰非,却更要认真地去加以纠正,才不会被他们的霸权所挫败,树立此种健康的心态十分紧要。像鲁迅这样异常浩茫和深邃的“改革国民性”(《两地书·八》)的呼号,中外文化史上的不少杰出作家也大抵都是如此从事的,因为如果不在自己创作中殚精竭虑地谋求提高国民的素质,写出的作品还有多大意义呢?

林非先生指出《中国人气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确有掩饰与美化之处”,这就首先承认了论证对象对于西方世界的“东方主义”学说怀有警惕和批判的倾向是对的,在这个问题上林非跟他的论敌是一致的。对于史密斯的道德形象的否定,恰好是对鲁迅道德形象的最好维护,因为鲁迅作为一个骨头最硬的中国国民,他跟“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永远是势不两立的。这个描述方式就将鲁迅从史密斯的阵营中拯救出来。在同一个句子中,作者还强调了鲁迅明确评价过此书“错误亦多”,这是再一次将鲁迅从西方殖民主义学说中解脱出来。林非的辩解至少挽救了读者对于鲁迅的基本信任。有这个基本信任打底,其他的问题就可以用学术的方式从容讨论之,不至于凭着一腔义愤之情而妄语伤人。

借《中国人气质》重启启蒙话语

同类推荐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少林圣地:嵩山(文化之美)

    “嵩高惟岳,峻极于天”。地处中原,峻峰林立的少林胜地嵩山,素有“汴洛两京、畿内名山”之称。地质学上称之为世界上罕见的“五代同堂”,即五个时期的地质现象在嵩山表露齐全。嵩山不仅经历了地球40亿年来演变的轨迹,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兴衰。它集山岳文化、民俗文化乃至域外文化于一身,也是儒、释、道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之地。本书带你一起领略嵩山山峰之秀美,历史之厚重。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葬永生

    葬永生

    我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在我没遇到鬼之前。那个声音整日整日的在我耳边响起:我从来不会出现在你的梦里,在你没听到我这话以前。这句话之前是对我说的,之后却被你听到了。
  • 无敌小人物在都市

    无敌小人物在都市

    他是杀手之王,但也是一个小人物。看一代杀手如何纵横都市。
  • 赖在你的生命里

    赖在你的生命里

    曾经优异得不可一世的农村小丫,遭遇人为操纵而落榜~不得不在所有人的嘲笑声中上了当地臭名昭著升学率为零堪称半个黑社会的垃圾学校,所有人以为她的人生从此暗淡无光的时候,她不仅傍上了颜值逆天的黑社会老大,还凭借自己的超高IQ从学渣成功逆序为学霸......
  • 兽灵迷踪

    兽灵迷踪

    12岁的莫云凡晚饭后接到同学的生日patient邀请去往同学家的路上被一颗极小的陨石砸晕,醒来后在陨石旁发现一手镯好奇戴上却拿不下来了,陨石也渐渐的出现了裂缝蹦出来一只淡蓝狐耳....
  • 弑魔帝

    弑魔帝

    萧天。生在神魔大陆上的人,天魔体,几乎是世上的最强体质。笑看天下,他没有厉害的武技但是他有厉害的功法。他没有最好的武器但是他有比武器更加管用的好朋友
  • 绝神恋

    绝神恋

    盘古开天,创万物之伊始!诸神之战后,人界满目疮痍...众神遂重建一个异世时空,史称——完美世界!奇幻美妙的陆地、浩瀚无垠的海面,各族之间的争斗、爱恨情仇的江湖,人性与欲望的纠缠、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强大的法术力量、可怕的怨灵意念,都在这里发生着!在这里,谁是正义的一方,谁又是邪恶的一面?或许,他们都不是吧!在完美大陆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伴随着他们的脚步,我们将会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残缺与完美......
  • 忍辱膑足:孙膑

    忍辱膑足:孙膑

    孙膑是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一位身残志坚、独步千古的著名军事家。他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子孙,因受奸人所害,膝盖骨被剔掉,造成了终身残废,所以被人们称为孙膑。后来孙膑逃回齐国担任齐国的军师。在齐、魏争雄的过程中,他指挥齐军取得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两次大捷,使齐国成为东方强国。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忍辱膑足:孙膑》展现了孙膑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他经历残酷刑罚,曲折坚毅的一生。
  • 清穿之我的大清回忆录

    清穿之我的大清回忆录

    穿越大清,历经三十多年!亲情、爱情、友情如鬼魅一般变幻莫测、反复纠缠。在这个年代,人类最基础的情感竟变得奢不可及,人类最单纯的念想却变得波谲云诡、沦为勾心斗角的筹码!在这里,所有的事情没有单纯,只有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在这里,所有的人心,没有简单,只有匪夷叵测、机关算尽!正所谓——走错一步,万劫不复!我的大清回忆录——面对梦幻般的现实,感觉自己水深火热般的存在,回忆……那血淋淋的三十年。
  • 这城市的街道雨下一整晚

    这城市的街道雨下一整晚

    我来自南方,又归往南方。洛落是我的名字,洛水无息的洛,落地无声的落。沙尘说是洛水女神的洛,“落霞与孤雾齐飞”的落。“沙尘”,这大概是我既忘不掉也不想再提及的名字。不知为何,越是努力忘记就越是记得深刻。氤氲在空气中的,哪里都是你。喜欢上一个人竟是这样的无能为力却又刻骨铭心。即便过往酿成烈酒千杯,而我甘之如饴。
  • 志龙的阳光

    志龙的阳光

    志龙,你是我这辈子最爱的人,没有之一。言蹊,你的出现带给了我生命中最灿烂的阳光。臭丫头,再叫一声叔叔你试试看!很喜欢,特别特别喜欢,非常非常喜欢你。就算再爱又如何,我们终究还是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