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4

第34章 道家的审美指归(2)

审美心境的营造需要这种恬淡的心理状态,因为在恬淡的状态下,审美主体方能精神集中,无拘无束,自由畅快,进而就容易移情于外在世界,将日常的认识对象转变为一种审美客体,于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无论何时何地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如同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描述的“自然”之品:“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大钧。”此种诗意便是道意盎然的表征,是生意,是天籁之音在心中回荡。于是,诗如同树叶上露珠滑落的瞬间闪耀出初晨太阳光辉那么柔和,仿佛母亲的手亲抚孩儿的脸那么温馨。袁牧就曾做《老来》诗曰:“我不觅诗诗觅我,始知天籁本天然。”这种感受,在《老子》书中有更为深刻而形象的描述。该书第三十五章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转换到审美的角度体会,这叫做“味无味”(《老子》第六十三章)。

在老子看来,能品味无味,才能品众味之正。其实,“大音希声”说的就是于众声齐发之中体会协和之清淡。“大象无形”,于无形之淡中,感悟大象之美;“大巧若拙”,于笨拙之淡中,体验神工之美;“大辩若讷”,于木讷之淡中,感受雄辩之美。此时心境其实是将审美感受升华为精神欢愉的审美意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淡”字显现了道家审美重精神而轻感观的特点,力求在扬弃感观的过程中品味事物的内在美质。老子说,“圣人被褐怀玉”(《老子》第七十章),“被褐”表明圣人不自圣,他能和光同尘,虽有贵且美之玉也不待价而沽。在意淡之下,方有至美在其内。阮籍在《清思赋》中表达其向往恬淡之美的思想:“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夫清虚寥廓,则神物来集;飘颻恍惚,则洞幽贯冥;冰心玉质,则激洁思存;恬淡无欲,则泰志适性。”他道出了审美不应拘于客体对象本身,审美的目标还在于恬情养性。

道家审美心境的培育过程,其实是道心的涵养过程。《庄子·知北游》曰:“澹而静乎!漠而清乎!调而闲乎!”道心之境是恬淡虚静,寂寞清宁,无为闲适。淡而能静,静而清纯。审美心境的生成要求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物变而我不变。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老子》第十五章)水静可清,心静自可神。《庄子·刻意》曰:“一而不变,静之至也;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淡的心境要求与物相接而不囿于物,与外界往来无所忤逆,即好恶喜怒之情感彻底放下,“心无忧乐”,而得其正位,众美自然依附。

“淡”之美,是自然之美,而人的感情渗入常常会有造作之嫌,故要“无情”。

《庄子·德充符》:“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美不是以我为标准,无情是要放下自我的标准,而以审美客体为标准,则对象各美其美。凫胫以短为美,而鹤胫以长为美。如为凫续长,为鹤截短,则皆不美。这是不顺它们之自然,无益于生命,就不美。美在自然,不伤生。

《庄子·至乐》所载的“以己养鸟”的故事,就意在启发人们乐之美在于顺物之情,不可以己意为度: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为乎!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鸟性本爱丘林,如以人之美,即人之所好,如九韶之乐,太牢之膳来养鸟,则鸟亡。欲美之,反而不美。鸟之美自养于深林之中;人之美,在于美食共品尝,美乐共欢赏,两者各美其美,则人与鸟皆美丽,否则就会交相恶,鸟亡而美丧。淡之美要求放下自己的占有欲,形成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占有了便不自在,不自在就不美。服膺道门的诗仙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太白全集》卷十一《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抒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自然界之美不在人为,而在天然。如有意为之,则“雕虫丧天真”(《李太白全集》卷二十三《古风·三十五》)。

(二)朴:道家的审美回归

道家的审美价值观是“朴”。“朴”既表示事物的原初状态、自然状态、真实状态,也表示人心没有虚伪巧诈的无为状态。因此,朴既是审美对象的价值取向,也是审美主体的审美心态。只有“素朴”的事物才是最美丽的;只有素朴的心灵,才能感受朴素事物的自然美。《庄子·天道》就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是因为朴素是道的本性。作者明确指出“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素朴亦然。老子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老子》第三十二章)“朴”是道存在的表征,是万物成其为自身的终极依据。

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道不是在精神与物质方而的现成的存在者,道只是一种本真的生存方式,是人在整个生命期间实现着展开着的生存状态”。最浮华的生活恰恰是生命的最大负累。生命需要如花朵一样绽放,那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那样的精神状态才是最动人的。《庄子·渔父》谓:“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人的心态最纯粹不假的时候,自然呈现出纯真朴素,此时是最美丽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真是朴的本质,朴是真的表现。《庄子·大宗师》曰:“不离于真,谓之至人。”真正的人是“守真”的人,而“守真”的人又是不为礼俗所囿的人,从而保持一颗真朴之心。故而《庄子·渔父》说:“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世上本不缺乏美,但缺乏发现美的心灵。真正的美应该是由感官层面的感受进入到心灵层面的体悟才能发现的。在道的视界中,美就是真心实意的生活本身。因此如果说要寻找美的话,那首先就是要洗涤蒙在自己心灵上的尘垢,让自己自由舒展,这样美就会在你的心中悄然出现。《老子》第十五章称:“敦兮,其若朴。”河上公注此句说:“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敦朴的品质,不尚文采,唯以守护精神为务。就是说,不放纵自己的心意,“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第三十七章)。朴的心境可以制服自己的欲望,使自己归于清静。反过来看,心态清静了,也有助于回归于朴的状态,是谓“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因此,老子特别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的心性修养。而要进入朴的境界,需要涵养不争和处下的精神。《老子》第二十八章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强调保持事物纯朴本真的状态,而不人为干扰。这样,人们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庄子·马蹄》曰:“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如此看来,道家的美学本质上是一种生存论美学,是在观照生命、安顿性灵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审美境界。“朴”的审美追求,要求从总体来看待事物,发现事物的本真;倘若不是这样,那就会损害审美效果,庄子学派甚至将这种损害当成罪过。《庄子·马蹄》说:“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这是为何呢?因为将原木(朴)加工为器具,需要技巧。而“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也就是说,在朴散为器的过程中,人可能会有了精美的器具,但却同时失性于物,纯朴天真的心因对外美的追求而失去了内在的真美。老子早就警告世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第二章)追求器之美就失去了更根本的朴之美。因此,道家呼吁世人应当收心涵神:“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庄子·天地》)只有舍弃浮华,复归真朴,不知不识的样子,才有优游天地之美与乐。“天地之美在于自然无为,得到了自然无为的道,也就是得到了至美至乐。如果要问庄子及其学派认为什么是美,那么自然无为即是美,而且是最高的美。”在道家看来,道既是“大”的,也是美的,只不过美在朴,美在自然。“美”可以表述“道”在天下和谐的状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互统一的状态,是人类自由实现的状态。在道家的语境中,至美就是道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既是哲学范畴,也是美学范畴。真人作为道的承载者,他是美的代言人。他“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庄子·逍遥游》),是何等悠然自得!

道家以“体道”来生成审美境界,“就是人在沉思冥想的瞬间同宇宙本体的照面,就是人的心灵在体验中同宇宙本体的融合”。《庄子·应帝王》的故事意味着宏大的审美意境: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儵是倏然以明,忽是忽然以暗。而浑沌是非明非暗,亦明亦暗。如果破坏了这种状态,浑沌就死了,审美境界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在道家的思想世界中,浑沌(朴)是审美意境生成的动力源泉,而不是知识、口才、视力所能胜任的。《庄子·天地》载有象罔得玄珠的故事: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知,代表智慧,离朱代表光明(视力),吃诟代表雄辩,而玄珠喻道。道的存在是听不到,看不见,摸不着,味不得,不可致诘。因此,知、离朱、吃诟都不能得道。而“象罔”是什么呢?象即形象,是有;罔即无。“象罔”是似有若无、恍惚窈冥的存在状态,是一种沟通玄珠的心理状态。唯有这种状态才能涵咏道象,品味道意。《天地》篇还细致地描述这种体道审美意境: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

道在不可听中听,在不可见中见,正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第二十一章)。审美主体在恍恍惚惚中感觉到万象在生成,万物在涌动,精气在流动,信息在传递,总之,一切都生机盎然,事物无论大小、长短、远近,都恰到好处的在它们该在的位置。

如此胸中有丘壑,下笔如有神。此所谓“无事在身,并无事在心,水边林下,悠然忘我:诗从此境中流出,那得不佳”(徐增《而庵诗话》)。

道作为“朴”的存在,是原始的、混沌的,没有人为形迹的,体现在审美上,道家往往是运用模糊的写意手法。

比如老子指出:“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种思想对艺术创作很有指导意义。中国的水墨画常常就是以有形的场景表现无形的神气,以有限的字句表现不尽的意味,以历历在目的实境表现迷离恍惚的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现实中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丰富的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的实景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造成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老舍曾经以“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向齐白石求画,其难处在于要借助可视形象表现出无形的声音,同时还要点明声音来自十里之外。齐白石经过一番苦思,独出心裁地在汩汩流水中画几只顺水而下的蝌蚪,从而使人联想到在远处的泉水源头,必定有它们的父母存在着,并正以热情的祝福之声,欢送自己的孩子们去寻找它们的新生活;这声音随着山泉流水,伴着小蝌蚪,由十里之外一直传播到近前,从而再生动不过地表现了诗句的意境和情致,显示出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使作品得到了寄意于象外的艺术审美效果。

三、忘而纯:道家的审美方法

同类推荐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故事(第二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龙烈

    龙烈

    一个现代的太空育种基地的实验“小白鼠”穿越到了一个修真世界,看他是如何纵横这个大陆的。修真路途,艰辛无比。斩妖除魔,纵横天下。阴谋诡计,多诈修真。我在恒一,化身道天。《龙烈》书友会已建,有兴趣的可以加:161358788
  • 吻鱼

    吻鱼

    我是一只没有忧伤的鱼,在鱼的世界里,我是众人的焦点,毕竟我的身体内流着贵族的血脉。我是一只百年不遇的吻鱼,我吐出的泡泡是心型的,不过每吐一次,我需要~~~~用三年的时间来调养身体,所以我是脆弱的。我很快乐,手中握着大把大把的幸福,甚至有时不懂得珍惜而肆意的挥霍;我很简单,一辈子住在水里,没有泪……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风平浪静,没有新奇!但是他和我不一样,他是王,具体说,是冥王,尊贵到让人无法睥睨,更无法忽视,我不想离开他,他就像我的另一半吻鱼,如果有一只不在了,那么另一只将会在不久后离开这里……只是我不知道我在他心里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于是,我害怕,怕他不需要我,怕他离开!我不懂那是什么情感,但是我将生生世世记着,他于我的对话,“欠你的,我已经还清了!”“我哭了,告诉他,你还欠我一个夫君!”
  • 魔星角兽

    魔星角兽

    月圆之夜,风雨交加,诞下一名奇男子,此人浑身秘密,究竟有何不同,万世千秋,将发生怎么样的事情.......本书之中的境界,分为云意影。云中有【清风】、【总舵】、【无极】;意中有【隐卫】、【青龙卫】;影中有【九龙啸天】、【黄金之神】。读者交流群:460975658
  • 易烊千玺娇妻养成记

    易烊千玺娇妻养成记

    某日,易烊千玺拐了一个女孩,并且和她结婚,但是在要生孩子的那一天,她不见了,易烊千玺满世界的找,可是十年过去了,易烊千玺以为她死了,但是在咖啡厅谈合作时,发现她。
  • 智慧谋略宝库3

    智慧谋略宝库3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
  • 嫡女逆袭夫君太凶残

    嫡女逆袭夫君太凶残

    因为小时候的一个愿望,把21岁的宋青禾带到古代,开始了她的逆袭!原主爹爹的小妾陷害是嘛,没关系我有的是招对付你!没魔兽是嘛,战!沈初阳是吧,打不过我还跑不过吗?!“娘子别跑了,你看你都出了这么多汗了”沈初阳脚下轻松一点,便蹦到了宋青禾身边,拿出一块小手绢帮宋青禾擦汗“沈初阳!!!!!!”……
  • 两个世纪

    两个世纪

    鱼木跟夏风是两个世纪的人,他们会有交集吗?风吹的很劲,他们在各自的世纪完成了他们的梦想。在两个世纪的他们会演绎什么?他们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看看他们的世界
  • 被风吹落的夏天

    被风吹落的夏天

    青春短篇小说集。我现在要说的这个故事,主人公是曾经年少的我曾经有过的过错和错过。那是属于我的故事,也同属于你。站在青春的末梢,那些熟悉的寂寞和忧伤像晚来风急,头顶每一朵浮云承载着眼泪和欢笑,是眼泪多还是欢笑多呢?总之最后,云朵酝酿出了雨水,淅淅沥沥,没完没了。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仙途邪尊

    仙途邪尊

    不望他成魔,不求他成仙,只愿他成人,平平凡凡的人。一个仙魔之子,如何在仙与魔的夹缝中生存下去,最终成为仙魔至尊!!!